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00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1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docx

110KV线路工程施组总

第1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设计标准及规范依据:

Ø《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Ø《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Ø《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Ø《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Ø《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Ø《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XGI-2009)

Ø《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Ø《业主、监理、施工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国家电网基建〔2010〕572号)。

Ø《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安全[2007]25号)。

Ø《关于强化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采集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国家电网基建质量[2010]322号)。

Ø《输变电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实施规程》(国家电网科〔2009〕642号)。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3年版)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二)施工工艺示范光盘》(2013年版)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3年版)。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四)典型施工方法》(2013年版)。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五)典型施工方法演示光盘》(2013年版)。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流动红旗竞赛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9-2014。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4。

Ø《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基建〔2011〕1515号)。

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Ø《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2006);

Ø《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Ø《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4

二、编制依据:

Ø本项目合同;

Ø其他相关技术文件及会议纪要;

Ø本公司多年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

Ø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程及相关验收标准;

Ø现场调查资料。

第2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邓家塘互至芙蓉及红五星π接卜永110kV输送线路安装工程。

新建线路起自红五星110kV变电站,止于卜永110kV线路88#(原两永线)附近的π接点。

本工程路径全长约2.0km。

除π接点采用单回路外,π进段与π出段采用双回路共塔架设;双回路长约1.5km,单回路长约0.5km。

本工程导线采用JL/G1A-240/40型钢芯铝绞线,双回路段地线采用两根OPGW光缆;单回路段地线一根采用OPGW光缆(计入通信工程),另一根采用GJ-80型镀锌钢绞线。

全线共使用杆塔8基,双回路耐张塔4基,占50%;双回路直线塔2基,占25%;单回路耐张塔2基,占25%。

2、地质及地貌等自然地理特征

本线路所经地区主要分布为白垩系,现结合地貌类型及地层岩性按线路前进方向序简述如下:

J1-J3:

该段主要为缓丘,长约0.6km。

上覆黄红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稍湿~湿,厚度一般在1.0-3.0m之间,平均层厚约为2.0m,下伏基岩以白垩系统(K1)紫红色砂岩、泥灰岩为主,强~中等风化。

J3-π接点:

该段长约0.9km,主要为水田、旱地,表层0.5m耕地,上部为黄褐色、黄红色粉质土,可塑土层厚度在1.0-3.0m之间,湿:

平均厚度约为1.0m;硬塑土层厚度在2.0-4.0m。

稍湿:

平均厚度约为2.5m。

下伏基岩以白垩系统(K1)紫红色砂岩、泥灰岩为主。

3、交通运输条件

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交通条件为乡村道路及机耕路,重车无法通行,线路与公路有一定距离且山高路陡,材料运输困难。

4、工程项目规划及数量

1、主要交叉跨越情况:

序号

被交叉跨越物名称

交叉次数

1

10kv线路

5

2

公路

1

3

380及以下线路

4

4

通信线

4

5

机耕路

3

2、杆塔:

8基。

3、全线长:

约2km。

5、工程项目规划及数量

为保证本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地建设,我公司组织有着施工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组成项目经理部。

围绕本工程既定目标,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按照统筹安排、分部管理、专业集中、协调一致的施工组织原则设定。

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精通道路工程施工、胜任各岗位的专业人才组成。

 

第3章工程管理目标

1、工期目标

计划工期为:

120天。

2、质量目标

必须一次验收合格,同时必须获得优良样板工程。

3、安全目标

①重大伤亡事故为“零”

②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内

③安全检查评分保持在85分以上(优良)

4、文明施工目标

按照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文件办理,施工现场四周设置围护,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道路、行人和相邻施工现场造成不利影响,并不得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4章总体施工组织部署

一、总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考察,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公司拟将项目部设在五里牌张家冲村委会,对该路段全线进行管理和控制,方便全线的统一协调。

根据“合理布置、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组织紧密”的施工原则,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规划布设。

详见附图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工程优质、快速、安全地建设,我公司组织有着施工经验丰富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组成项目经理部。

围绕本工程既定目标,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按照统筹安排、分部管理、专业集中、协调一致的施工组织原则设定。

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精通道路工程施工、胜任各岗位的专业人才组成。

根据本项目施工力量及本路段的工程特点,组织成立红五星π接卜永110kV线路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作为本工程现场施工最高统一管理机构。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层设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及施工生产经理等计划负责人、试验检测负责人、财务负责人、道路工程师、管涵工程师、试验员、质检员、测量员、材料员、环保员、机械员、计量员和专职安全员等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并设立相应的施工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与安全等方面实行全面管理,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正确领导下,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合同赋予的施工任务。

详见附图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三、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及方式

1)人员:

主要通过火车、汽车等进场。

管理和技术人员由用本公司统一内部员工。

部分工人可从各地调用,并经过岗前教育和培训合格后,在劳动部门的管理下录用。

2)材料:

本工程所用的水泥、钢筋、地材以及其他零星材料,在当地就近择优购买,采用汽车运输到达现场。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在工程开工前对工地附近的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砂、石料)供应厂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各种材料厂的生产能力和储备情况,并与有供应能力且符合有关要求的厂家签定材料供应协议。

考虑到工程工期及当地气候条件,将利用流动资金提前预购或购买主要材料。

依所需主要材料由本项目部的设备物资部按合格材料要求统一采购。

项目经理部设立专职材料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加强材料的试验工作,确保各种施工用料按时、保质量的运到现场,并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

设备及材料的运输以本公司自有的运输车队为主,设备、材料租赁及供应厂的运输为辅,并联系当地有实力的运输公司,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及时调用。

3)机械设备:

如空压机、发电机、凿岩机、抽水机、牵引机、张力机等设备将直接用皮卡车从其它工地运到施工现场。

项目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详见三《项目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4、通讯与生活

项目经理部安装程控电话和传真并接入宽带网,保持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对外的联系,另项目部及各施工队主要负责人配备手机,保持施工现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用电则接入本地的电网,为不因为停电而影响生产和生活,并配备50KW发电机组一台,方便工程和生活用电。

5、钢筋加工及砼的浇筑|:

搅拌站和预制场的设置

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考虑到山上施工作业,机械设备无法上去,决定杆塔基础钢筋先在厂家加工原材料,随后再运材料现场人工绑扎后直接由砼公司泵车泵送砼。

本工程离市区较偏远的乡村,又因为工地施工条件等因素,杆塔基础设计C20的砼改为C30的商品砼()。

6、工地试验室

本项目由于工期短,现经业主方同意我方自行选定给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负责。

由专门的试验检测负责人领导,配备监督站认证的考核取证的试验工程师和试验员。

按要求配备检测工具、仪器,并配备专用车辆,并接受监理技术资格审查和业务指导,并通过相关质量监督站的验收。

7、施工便道

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在征地红线内修建临时施工便道。

第五章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本工程涉及多工种作业,施工过程包括:

分坑复测;杆塔基础开挖;基础结构;杆塔安装;架线施工;附件安装;配电施工、调试;场地清理;自查整改及竣工验收等作业程序。

1、本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

 ①本工程施工周期时间短、施工工期紧张,因此施工图设计及出图进度是否能即时有效的满足现场施工需要,这将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

②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是将会影响整个项目进度的因素。

2、工程施工阶段的重点,难点工作:

①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有效进行合同管理是本工程实施的重点;

  ②由于本项目施工点地点,地形复杂所以安全管理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③由于本工程为乡村道路工程,所以设备及材料的运输将是本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难点。

④本工程项目110kV线路走径地形复杂山区,施工难度也将是本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难点。

第六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1)领取和熟悉图纸、资料,包括目前能提供的:

基础配置表及基础施工图、转角塔施工图、双回路直线塔施工图、终端塔施工图及其它施工有关资料。

2)经纬仪检验和校正,包括(按顺序):

水准管轴垂直竖轴、十字线的校正、视准轴垂直于水平轴、水平轴垂直于竖轴、望远镜水准管轴平行与视准轴、竖盘游标水准管的校正、游标偏心差的检验和消除等。

参考文献:

《送电线路施工测量(李柏)》。

测工证书、经纬仪、台秤、游标卡尺、钢卷尺等器具必须通过国家计量器具检定单位检验,施工队应将其检验合证书复印件交项目部。

3)准备测量用记录表格、文具、计算器等。

4)准备测量用工器具、材料,比如塔尺、花杆、卷尺、木桩、铁钉、油漆等。

1、线路复测

1)复测内容

1.1直线、转角杆塔桩复测,复核线路杆塔桩位是否与设计图相符,转角角度值是否符合设计。

同时,复测人员还须补订出已丢失或设计未订的塔位中心桩。

主要方法有:

重转法即正倒镜分中法,前视法,矩形法,趋近法以及两耐张段延长线交点法补钉转角桩等。

1.2档距和标高的复测,复核塔位桩间的档距和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

主要方法有:

视距测量法,包括水平视距测量法,此方法适用于距离较近,高差较小的场合。

其它情况则用倾斜视距测量法,此方法计算公式:

Ø档距D=K×R×cos2θ高差H=K×R×sin2θ/2+i-t=D×tgθ-i+t

式中:

K——视距常数,一般仪器K=100R——视距(m),即上、下丝读数之差θ——倾斜角,仰视为正值,俯视为负值i——仪高(m)t——中丝读数(m)

注:

按上式计算高差值,若为正值,则测点标高比测站标高高,若为负值,则测点标高比测站标高低。

1.3跨越测量,复核被跨越物的标高、交叉角、至桩位的距离是否与设计相符,复核地形凸点标高、至杆塔桩位距离及其与线路中心的距离。

当线路跨越主干公路、通航河流、重要通讯线和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时,除复测交叉档距外,还应复测线路跨越档两基塔位处的标高、或被跨越物高度和跨越处地面标高,并将测量完毕后的数据迅速交工地技术人员校核验算。

对线路中新出现的一些交叉跨越物和障碍设施,临近塔位新修道路等,还应对其业主单位等情况作详细调查,并及时报项目部,本工程对竹林和树木均采取高跨设计,复测时如发现不能满足高跨要求时务必及时通知项目部;另对周边存在影响铁塔组立的塔位,如塔位稍作顺线路方向偏移即可避开时,也请及时通知项目部,待与设计联系后再行定位和基础分坑。

1.4复测的同时应钉立施工用辅助桩,以便分坑及基坑开挖质量检查。

辅助桩订立要求:

直线杆塔,沿线路中心线方向及垂直线路方向的前后左右钉立前后左右四个辅助桩;转角塔、终端塔,沿线路转角分角线方向及内分角线方向钉四个辅助桩。

辅助桩宜用木桩,规格为40×40×400mm。

2)允许偏差

2.1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杆塔位中心桩横线路方向允许偏差≤50mm。

2.2用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设计档距的1%。

2.3线路转角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允许偏差≤1′30″。

2.4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地形变化较大,地形凸起点的标高,复核值与设计值允许偏差≤0.5m。

2.5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

当采用钢卷尺直线量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当采用视距法测距时,两次测值之差不得超过量距的1‰;当采用方向法测量角度时,两测回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1′30″。

3)注意事项

3.1塔位桩与测站桩的关系:

由测站移向桩号大号侧方向用“+”表示,称为前进,由测站移向桩号小号侧方向用“-”表示,称为后退。

3.2路径复测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测工主持,由施工队测工和分包方测工配合工作。

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应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核对。

施工测量务必准确,各项测量误差应在规范或设计允许范围内,如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上报项目部。

3.3复测人员还必须对线路附近300~400米的采石场,各种临近线路的污染源,临近塔位的危石、危险地势(易产生滑坡、倒石堆)等作详细调查。

3.4测量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均应有记录,并经整理后,填写线记1《路径复测记录表》或以其它方式交项目部。

3.5使用GPS定位复测时,应注意保护设备,雷雨时禁用;基站要有人值守;移动站要防止碰摔;直线桩位的定位应先确定直线,即先采集两转角中心桩的数据,再用线放样校核;转角桩位的恢复要用前后两耐张段的直线相交确定,而不能直接放样确定;补桩时,应先点放样确定位置,再用线放样校核直线;移动站采集数据时,要保持水平气泡居中,标杆高度不宜太高。

2、分坑

1)分坑工作必须在复测结束并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分坑测量,不得边复测边分坑。

设计要求降基的塔位,降基前必须固定好塔位中心桩,对中心桩无法保留都应将中心桩移至安全地带,并引测相对标高做好记录,分坑时应检查铁塔桩位处的施工基面,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开挖降基,边坡是否稳固。

2)铁塔基础分坑

2.1等腿塔基础分坑

(1)分坑测量如图3.3.2.1所示,原点O为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转角塔、转角终端塔及直线小转角塔X轴为分角线方向,直线塔X轴为横线路方向。

(2)图中代号对应尺寸即分坑数据。

当铁塔为正方形塔时,图中中心桩至A、E、B三点的角度α1=α2=α3=45°。

(3)分坑时将经纬仪架在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即O点)上,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钉立四个角桩,角桩及其连线内即为基坑。

当为掏挖式基础时,则在E点上钉立一个洞中心桩,并钉上钉子,尺寸需用钢卷尺测量控制,误差不应大于1‰,然后以洞中心桩为圆心,设计洞口半径为半径画圆,圆内即为基坑。

分坑后可用检查根开或其它方法复核分坑尺寸是否正确。

2.2不等腿塔基础分坑

(1)分坑测量如图3.3.2.2所示,原点O为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转角塔、转角终端塔及直线小转角塔X轴为分角线方向(即横担方向),直线塔X轴为横线路方向。

(2)分坑时将经纬仪架在中心桩或位移中心桩(即O点)上,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钉立四个角桩,角桩及其连线内即为基坑。

当为掏挖式基础时,则在E点上钉立一个洞中心桩,并钉上钉子,尺寸需用钢卷尺测量控制,误差不应大于1‰,然后以洞中心桩为圆心,设计洞口半径为半径画圆,圆内即为基坑。

分坑后可用检查根开或其它方法复核分坑尺寸是否正确。

图3.3.2.2不等塔腿基础分坑测量示意图

 

3)对开挖式基础的分坑,现场技术员(测工)应依各塔位土质不同而充分放坡。

特别地,对水田基础的分坑,还应确保开挖成型后的基坑在垫层以外再加上400mm,以满足基底排水要求和底阶拆模方便。

3.1分坑完成后,现场技术员(测工)应及时校核基础边坡,如存在与设计不符的塔基地形,且对基础保护范围有怀疑时,均须及时反映到项目部,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部专责人员确认后,以工作联系单形式上报监理部请求设计变更。

边坡稳定范围依其型式不同而不同,基础边坡稳定范围应以基础的最小埋深基面线算起,示意图如下:

各型基础的边坡稳定范围L值都从最小埋深基面线基础主柱中心算起。

基础施工明细表中均有基础的边坡稳定范围值。

 

3、施工说明

1)施工质量标准及要求

基坑开挖,混凝土浇制,基坑回填等均必须严格遵照:

Ø《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5168-2002);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4;

Ø《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及有关设计要求执行。

2)线路前进方向规定

本工程以电气专业明细表及断面图前进方向来划分左和右,即以接点为线路为线路前进方向,即大号侧为前进方向,小号侧为后退方向。

3)铁塔基础施工说明

3.1基础埋深

本工程基础埋深用洞底标高表示(该标高值不含垫层厚度),而且杆塔明细表中所有的洞底标高均是相对于线路测量的塔位中心桩处地面标高而言的,即设中心桩处地面标高为±0.00m,“+”表示洞底位于中心桩之上,“-”表示洞底位于中心桩之下。

(例如:

-3.8m,即洞底相对中心桩的高差为-3.8m)。

基坑开挖时必须以蓝图中的洞底标高为准,不能随意抬高洞底标高。

洞底标高的数值由降基值H、不等高腿相对于最短腿的高差L,基础计算埋深h和基础加高值Δh得出;即洞底标高=H-L-h-Δh。

基础计算埋深就是基础施工图中设计地面以上的深度,基础加高值就是基础施工图中设计地面线以上的长度减去基础的基本出土值。

基础的基本出土值:

掏挖式基础为0.2m,直柱大板式基础:

R4A、R4B设计为0.5m;其他大板式设计为0.8m(以施工图为准)。

3.2施工基面

铁塔基础所处位置如果对道路、沟渠等有影响时,应将其受影响部分在基础施工阶段进行改道或重新修复。

基础土石方开挖时,必须注意根据铁塔长短腿及主柱加高基础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按四个腿高差不同分别降基,切不可按杆塔明细表和塔基施工图中的降基值贸然开方,那将会造成降基面错误而难以弥补,要防止基础施工中出现“平地起坑”的现象。

特别要注意主柱加高基础的基面,一般情况下应做深埋处理,其开挖与否及开挖的数值应根据塔脚与自然地面的关系而定,不必按施工图中的地面线开方,针对于本工程的基础配置情况,特将基础的降基作如下的解释:

在基础配置表中,“降基”是“最短腿基面”相对于“塔位中心”的高差,最短腿基面在塔位中心桩之上,“降基”为“+”;最短腿基面在塔位中心桩之下,“降基”为“-”。

3.3基础根开

基础根开以基础配置表中注明为准,部分杆塔所注明为基础半根开尺寸,即基础中心至塔中心之间的横线路或顺线路方向的水平距离,地脚螺栓中心应与基础中心重合。

施工前应仔细核对基础配置表与基础根开表中的根开是否一致。

4)基础预偏

本工程部分转角及终端塔基础,对其下压基础主柱顶部按转角度数分别进行预偏(即预升高)详见基础配置表。

如下图。

4、施工要求

1)基础开挖施工顺序

养护

二次浇筑

明确监理任务

预埋件安装地网埋设

基础砼浇筑

模板支设

垫层浇筑

基础开挖

基础定位放线

站点选择

工程启动

施工流程图

施工单位提供资质,人员、车辆、工具配置等

基础位置与设计图纸符合,放线尺寸与设计图纸符合;现场铁塔机房位置拍照片(要有参照物),对经纬度进行记录

施工单位提交工程开工的相关手续,如《开工报告报审表》、《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材料报审表》;监理单位审核后报建设单位下发《开工令》

开工申请

确定无误后反馈监理及建设单位

不合格

桩坑开挖的深度、直径、垂直度符合设计,开挖完成后拍照,填写土方(沟槽)检验记录表,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上报建设单位

合格

不合格

钢筋制作及安装

钢筋规格数量和间距,焊接点,成型尺寸符合设计并测量拍照,上报建设单位

模板支设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并拍照

合格

提前24小时向监理单位报验;砼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浇灌过程规范;浇筑过程拍照,监理全程跟踪;填写铁塔基础隐蔽检验记录表

预埋件位置焊接情况;地网焊接及防腐符合设计并拍照

 

细土回填,分层夯实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土

编制竣工文件,向监理单位提交《竣工报验单》审核后报建设单位验收

砼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浇灌过程规范浇筑过程拍照,监理全程跟踪

保养时间达到规范要求(不少于7天)

完工

编制竣工文件,向监理单位提交《竣工报验单》审核后报建设单位验收

砼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浇灌过程规范浇筑过程拍照,监理全程跟踪

保养时间达到规范要求(不少于7天)

1.1基坑开挖应按设计图纸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进行,如发现有地质裂缝、溶洞、滑坡等或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员反映,经项目部复核后上报业主项目监理部,以便通知设计修改处理。

1.2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应在基坑开挖前对施工人员交底,包括基坑尺寸、坑深及其它要求,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以防止偏心、控制坑深。

尤其是掏挖式基础,还应使用吊线垂的方法,检查和防止洞壁的倾斜。

1.3本工程不要求整基平整基面,但应保证施工和排水畅通。

因此,施工人员应根据现场地质、基坑埋深、底阶尺寸及立模、浇制施工需要等,确定平基范围和大小,应在保证施工需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方量。

1.4降基、基坑开挖以及基础上边坡均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放坡坡度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严防蹦塌现象发生。

1.5基面施工时,基础上边坡应按设计要求一次放足,避免在组塔完成后进行二次放坡,同时,施工人员还得加强对塔基的保护,对坡地基础,各塔腿降基后的上坡及坡脚普遍应作排水沟处理,降基较大的塔位,还须在坡顶修筑截水沟,有效地疏导坡上的水流,以防止雨水冲刷已开挖的坡面和基面。

位于塔位上坡方向的危石,对塔位安全有危害时,必须在平整场地及降基时予以清除。

基坑开挖的松土应堆在基坑上方的离坑口边不小于:

板式基础1.5m;掏挖式基础1.5m或扩孔范围外0.5m。

1.6对于掏挖式基础的基础坑开挖,可采取人工开挖或分层定向爆破,以及人工和爆破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切勿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法,以保证塔基及附近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