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01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docx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集锦

《郑人买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讲寓言故事。

4、动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1、课前两分钟:

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鞋?

能说一说你如何买的吗?

(先挑选,再选号码,接着试穿,最后付钱。

这么看来买鞋子对我们小学生来说也很简单,但在古代却有一个大人却不如我们聪明,因为买鞋闹了一个大笑话。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3、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写“履”字。

合作交流:

一、理解课文,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何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宁nìng度duó度dù)

  再指名读

  教师提示指出:

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知道是什么吗?

(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

(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出现了两个通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坐”同“座”;“反”同“返回”。

  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

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反复朗读;

3)联系全文;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

一位同学站起来发言时其他同学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他拿起鞋子,才说:

“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

“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

谈出来

(2)一样。

再请同学讲一讲。

5、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谁能说说文中那个买鞋者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告诫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寓意:

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

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懂得灵活运用和变通,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巩固延伸:

三、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阅读古代的寓言故事,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参加班级组织的故事会比赛。

3、查找“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或带“履”字的成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

                       郑人买履

           且置履——————————不得履

                    

                     要从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    内容    备注

2003.9.11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

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

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

“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

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

(见上)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

(学生自主研究)

3.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评价。

(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

2.思考:

《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

“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

这几句什么意思?

为什么省略呢?

3.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教案二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

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

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

duó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

倒装句,实际上为:

“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

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

(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

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1)若,像。

(2)“不亦……乎?

”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

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

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

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教案三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

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

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

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

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

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

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

寓意

(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3)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学习《郑人买履》

二、初读课文(6分钟)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构建画面(6分钟)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

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

市罢,遂不得履

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把握寓意(10分钟)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

(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

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

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六、多形式背诵课文。

(5分钟)

第二课时教学安排

一、

(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3分钟)

(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3分钟)

故事:

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三、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小组间讨论,小组间比赛,采用一问一答。

涉:

渡江   遽:

立刻、急忙  契:

雕刻

是:

指示代词,这儿   止:

停止

惑:

迷惑、糊涂

老师补充讲解:

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

学生揣摩试读。

四、阅读讨论(8分钟)

A、《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

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B、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多形式背诵课文(6分钟)

六、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板书(见教学安排中)

六、课后时文阅读讲义。

A、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之  至之市              其

    试之以足                 遽契其舟

B、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而置于其坐.

(4)是吾剑之所从坠。

C、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D、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

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

A、

(1)量好的尺寸;到……去;履

(2)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

B、

(1)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

(2)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

(3)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

(4)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

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

D、

(1)略

(2)略(3)走:

逃跑的意思。

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拓展资料

1、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

《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

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

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2.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1.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

时间    内容    备注

2003.9.11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

想要,打算。

    郑国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四、布置作业。

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一、检查反馈。

 1.齐读课文。

2.抽查同学的作业情况(到展示台上展示)

3.师生评价。

二、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

1.启发学生积极联想,深入理解文言词语,句式。

教师示范:

文中“郑人有欲买履者”而小学教师材中选用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不一样,由此可见:

“欲”与“且”、“买”与“置”意思相近。

请在活页夹上“备注”栏上记下来。

(见上)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每个词语的意思,想想他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包含这个词的成语有哪些,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项等。

(学生自主研究)

3.请同学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评价。

(尊重学生的发现,鼓励创新,把握不准的问题存疑,课后研究。

三、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1.请同学说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理解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完成)

2.思考:

《刻舟求剑》原文中省略了几句话:

“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请同学思考:

这几句什么意思?

为什么省略呢?

3.结合介绍《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