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寓言二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892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代寓言二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古代寓言二则.docx

21古代寓言二则

21古代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注明)

1、认知目标:

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能够准确地辨析形近字、音近字的细微差别。

(重点)

2、技能目标:

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大部分能在口语中或书面语中运用。

(难点)

3、情感目标:

学习“原来”“说不定”“赶快”的用法,能够造出正确的句子。

二、前提测评:

1、同学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以前学过吗?

2、你们听说过“自相矛盾”和“亡羊补牢”的故事吗?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听过童话故事吧?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寓言故事。

(二):

讲授新课:

1、教师活动:

(1)、在学生自行预习的前提下,指导其对本课的生字进行注音、组词,并能和形近字进行比较辨析。

(2)、领读词语,并对部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讲解。

(3)、讲解词语“原来”“说不定”“赶快”几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讲解什么是寓言?

(4)、泛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初步的理解。

2、学生活动:

(1)、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以及文中阅读有困难的字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学习。

(3)、听老师讲解词语“原来”“说不定”“赶快”几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自己能够运用这些词造句。

(4)、听老师讲解什么是寓言?

(5)、听老师泛读课文,注意语句的停顿,并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听老师进一步讲解。

四、达标测评:

请学生口述造句:

1、原来2、说不定3、赶快

五、板书设计及教学内容

21古代寓言二则

(一)、生字(学生自己进行注音、组词、辨析)

zhàngcìdǐfēng

仗(打仗)刺(冲刺)抵(抵消)锋(锋利)

sīwángláodiāo

哑(嘶哑)亡(死亡)牢(监牢)叼(叼走)

dǔkūlóng

堵(堵车)窟(窟窿)窿(窟窿)

(二)、词语。

坚固:

牢固结实,不容易破坏。

好笑:

引人发笑,可笑。

夸口:

说大话。

抵挡:

挡住压力,抵抗。

劝告:

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锋利:

(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自相矛盾:

比喻说话做事不一致,前后抵触,使人不可信。

哑口无言: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结结实实:

坚固耐用。

亡羊补牢:

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去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

(三)、词语例解。

1、原来:

A、副词,发现真实的情况。

例:

(1)、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2)、这件事似乎和尼玛无关。

B、名词。

开始的时候;从前。

例:

(1)、他的汉语比原来好多了。

(2)、扎西家还住在原来的地方。

2、赶快:

副词,抓住机会,加快速度。

例:

(1)、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赶快走吧。

3、说不定:

A、副词。

表示估计,可能性很大。

例:

(1)、现在这东西恐怕没有了吧。

(2)、明天再去恐怕来不及了。

B、动词。

不能肯定。

(1)、扎西今天能不能来上课,现在还说不定。

(2)、草原上有没有这种花,到今天也说不定。

六、布置作业:

1、将练习第二题、第三题各做一遍。

2、进一步预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3

(一)理解题目。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二)、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

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

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

(师出示)自()()()

   小组处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

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

   师:

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

自相矛盾。

(课件演示)

   盾:

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

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师: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

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师:

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

是怎样学习的?

(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

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课件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

(四)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

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课件演示)

师:

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品味语气、语调。

   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师:

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Flash动画,通过看Flash动画,进一步理解原文。

7、学生分小组表演:

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演一演。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要前后一致。

(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      

师:

那个人买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级交流讨论: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你悟出什么道理

师指导点拨:

(课件演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的人。

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五)总结学习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师:

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

(课件演示)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3、学生到讲台上表演本课,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

《亡羊补牢》。

指名读后齐读。

二、   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我会读,说说哪个字要注意读音。

kūlongdiāoquàn

窟窿叼劝

②出示我会写,说说哪人字要注意写法。

寓言、两则、羊圈、窟窿、叼走、狼狗、街坊、

后悔、劝告、亡羊补牢。

(窟窿是个洞来的,所以是穴字头。

3、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汇报出示: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教学多音字:

圈。

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4、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街坊劝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5、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评议,齐读。

6、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给这个句子加上“因为……所以……”再读一次。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板书:

想已经丢做不修

7、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分角色朗读。

8、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板书:

结果又少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

(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五、哪部分讲补牢的?

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划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板书:

赶快堵

为什么要用“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板书:

后悔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板书:

再没丢

六、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想想: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板书:

未为迟也

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亡羊补牢”或“亡羊不补牢”的人或事,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如写作业时,把头埋得低低的,老师提醒后……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七、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作为成语,怎样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八、作业:

1、复述故事。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