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14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docx

传染病各模块练习题

总论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源

C.有流行病学特征

D.有感染后免疫

E.有发热

2.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2小时和6小时

B.6小时和12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4.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流行性

D.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E.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

5.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6.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内容

A.年龄、性别

B.卫生习惯

C.预防接种史

D.发病季节

E.热型

7.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协助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预测预后

E.估计病情轻重

8.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鼠疫、霍乱

B.鼠疫、霍乱、天花

C.鼠疫、霍乱、艾滋病

D.天花、霍乱

E.鼠疫、霍乱、天花、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1.下列哪种肝炎病毒基因组为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

2.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

4.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为单股正链病毒  

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提示有感染 

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

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

5.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

A.肝脏合成激素能力降低  

B.肝脏对从肠道吸收的有毒物质解毒功能降低

C.肝脏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  

D.门静脉高压

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

6.王某,单项血清(+),其防止家人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为:

A.家中做到分餐制

B.衣被、用具单独使用

C.坚持餐前、便后洗手

D.家中用物及地面每日使用消毒液擦拭一遍

E.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7.有关血清标志,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C.抗  

D.抗  

E.抗

8.近年来在临床诊断甲型肝炎指标中采用

  

  

  

D.动物接种病毒分离

E.病人粪便中甲肝抗原

乙型脑炎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

A.蚊  

B.幼猪  

C.成年猫  

D.乙型脑炎带毒者  

E.虱

2.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

A.冬春季节  

B.夏季  

C.7、8、9三个月  

D.9、10、11三个月

E.夏秋季节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年龄主要在

A.成年人  

B.年老体弱者  

C.可通过母体传播给胎儿  

D.10岁以下的儿童

E.缺乏年龄特征

4.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期中不包括

A.初期  

B.发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5.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

A.心功能衰竭  

B.高热  

C.抽搐  

D.呼吸衰竭  

E.意识障碍

6.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

A.抗病毒  

B.提高免疫力  

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D.治疗并发症  

E.抗菌治疗,预防感染

7.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属虫媒病毒  

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  

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D.病毒抗原稳定  

E.为嗜神经病毒

艾滋病、伤寒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肠道隔离

D.虫媒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3.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侵犯了人体的

A.淋巴细胞

B.辅助性淋巴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某伤寒患者经氯霉素治疗后体温正常,一周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这种情况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5.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按临床表现,美国将感染分为

A.Ⅱ期  

B.Ⅲ期  

C.Ⅳ期  

D.Ⅴ期  

E.不分期

6.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霍乱  

E.细菌性痢疾

7.引起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是:

A.密切接触;

B同桌进餐;

C皮肤破损污染;

D食物污染;

E水源污染

8.慢性伤寒带菌者常指多常时间:

A.排菌在1月内

B排菌在2月内

C排菌在3月以上

D排菌在4月以上

E排菌在6月以上

痢疾

1.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痢疾杆菌

2.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3.30岁某男,急性腹泻2天,黄色水样便,少许粘液,伴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

大便常规:

黄色粘液便。

2-8,。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痢疾

B.菌痢

C.霍乱

D.伤寒

E.结肠癌

4.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4.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5.典型急性菌痢病人大便呈

A.米泔水样便

B.柏油样便

C.灰陶土样便

D.少量脓血便

E.果酱样腥臭便

6..近年来发现对痢疾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D.氟喹诺酮类 

E.氨苄青霉素

7治疗霍乱患者的关键措施是:

A.抗菌治疗  

B.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  

C.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D.激素的应用  

E.强心药物的应用

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起孟加拉等国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是

A.古典生物型  

B.埃尔托生物型  

C.彦岛型

D.0139血清型  

E.0157血清型

霍乱、食物中毒

1.霍乱弧菌最重要的致病物质是

A.菌毛  

B.鞭毛  

C.霍乱肠毒素  

D.内毒素

E.荚膜

2.女,20岁,民工,急起腹泻、呕吐6小时,共吐泻30余次,开始为黄色稀便,后转为清水样便,就诊时大便已无法计数,呈米泔水样。

体查:

体温36.5℃,脉搏110次/分,血压9.1/6.1(68/46)。

大便常规:

米泔水样,0-2个,0-3个。

大便悬滴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

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痢疾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霍乱

D.病毒性肝炎

E.化学性食物中毒

3.下列检查中除哪项外均可用于霍乱的诊断

A.大便悬滴法检查  

B.大便碱性蛋白胨水培养  

C.大便涂片革兰染色

D.霍乱血清凝集试验找特异性抗体

E.血培养找霍乱弧菌

4.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中,可产生神经毒素的病原菌是:

A沙门菌属;

B副溶血弧菌;

C肉毒杆菌;

D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5.在下列食物中毒中,均主要表现有胃肠道症状,除外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D;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E霍乱弧菌食物中毒

5.埃尔托弧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是

A.隐性感染;

B.轻型霍乱;

C.中型霍乱;

D.重型霍乱;

E.带菌者

6.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病,主要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A.霍乱弧菌的类型;

B.感染的数量;

C.感染的方式;

D.弧菌的毒力;

E.人体的免疫力

7.引起霍乱流行的最主要途径是

A.经食物传播;

B.经水传播;

C.经呼吸道传播;

D.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E.经苍蝇传播

流脑

1.造成流脑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

A.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增加

B.菌群毒力增加

C.菌群变异

D.带菌者增多

E.细菌产生耐药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凝血功能障碍

3.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6.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

A.积极扩容治疗

B.纠正酸中毒

C.及时治疗

D.大剂量青毒素、氯霉素控制感染

  E.积极用脱水剂预防脑疝

7.流脑和乙脑的重要鉴别点是

A.发病季节

B.B.意识障碍程度

C.C.皮肤、粘膜的淤点淤斑

D.脑膜刺激征是否明显

E.血白细胞总数是否增高

出血热

1、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心肌损害

B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C继发严重感染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腔道大出血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痛”是

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

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

C头痛、腹痛和腰痛

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E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出血、皮疹

B发热、出血、低血压、肝损害

C发热、出血、昏迷

D发热、出血、腓肠肌疼痛

E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4、对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特异性抗体阳性

B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

C尿中出现膜状物

D三大主症:

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E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5、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的五期经过顺序正确的是

A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E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6、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立克次体

C.病毒

D.螺旋体

E.支原体

7、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

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

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8、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败血症

1、病原体侵入血液,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应诊断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2、革兰阳性败血症,哪项最具有参考价值

A时间长

B近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

C肝脾肿大

D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脑脓肿、肝脓肿

E升高,N升高

3、下列哪种败血症病死率最高

A金葡菌败血症

B绿脓杆菌败血症

C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D大肠杆菌败血症

E念珠菌败血症

4、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引起葡萄球菌肠炎或真菌性肠炎,称为

A重复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在性感染

D二重感染

E再感染

5、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

A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

B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适量输血、血浆或白蛋白

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E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毒血症状

6、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属于

A血浆凝固酶

B肠毒素

C神经氨酸酶

D胞壁酸

E脂多糖

7、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型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8、感染性休克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缺氧及酸中毒

B溶酶体释放

C播散性血管内溶血与纤溶亢进

D微循环障碍

E心肌供血不足

血吸虫

1.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易感人群

B.毛蚴、尾蚴、易感者

C.虫卵、毛蚴、尾蚴

D.传染源、钉螺、水体

E.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

2.关于日本血吸虫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B.雌雄异体,合抱寄生

  C.分布于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

  D.钉螺为中间宿主

E.成虫及分泌物致病,虫卵不致病

3.构成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蚊虫寄生

  B.钉螺寄生

  C.接触疫水

  D.粪便入水

  E.易感人群

4.血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A.尾蚴性皮炎

  B.嗜酸粒细胞增多

  C.肝脾肿大

 D.虫卵肉芽肿

  E.静脉炎和静脉周围炎

5.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最具特异性的方法是

  A.血象检查了解嗜酸粒细胞比例

  B.粪便检查虫卵

  超检查肝脾情况

  D.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

  E.肠镜观察肠粘膜改变

6、血吸虫生活史中中间宿主是:

A、田螺

B、卷螺

C、钉螺

D、淡水鱼

E、蝲蛄

7、血吸虫性肝病的主要致病体是:

A、毛蚴

B、尾蚴

C、虫卵

D、成虫

E、幼虫

疟疾、阿米巴

1.下列哪项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

B空气

C粪-口途径

D飞沫

E接触

2.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E氟氯喹

3..疟疾患者经抗疟药治疗后症状消失,2个月后又出现症状发作,这是由于

  A.不同型疟疾混合感染

  B.远期复发

  C.近期复发

  D.疟原虫产生耐药性

  E.抗疟药已从体内排泄

4.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C配子体

D卵囊

E子孢子

5.凶险型疟疾绝大多数是由下列哪种疟原虫所致

A间日疟原虫

B恶性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卵型疟原虫

E所有种类的疟原虫均可

6.急性阿米巴痢疾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

C.透明胶纸法

D.厚、薄血膜涂片法

E.碘液染色法

7.治疗阿米巴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的首选药物是

A.二氯散糠酸酯

B.甲苯

C.灭滴灵(甲硝唑)

D.氯喹

E.乙胺嘧啶

8.阿米巴肝脓肿的脓肿穿刺液中,可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什么阶段?

A.单核包囊

B.四核包囊

C.小滋养体

D.大滋养体

E.大滋养体和四核包囊

脑囊肿

1.男性,30岁,因反复出现癫痫大发作半年余,近一月来智力有所下降,经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

应首先考虑的临床类型是

A癫痫型

B脑室型

C软脑膜型

D脊髓型

E混合型

2.男,28岁,发现皮下结节六个,近一月来头痛、呕吐、颅压升高,脑脊液检查无异常,血清抗猪囊虫抗体(+),该患者诊断为

  A.脑实质型脑囊虫病  

B.脑室型囊虫病

C.软脑膜型囊虫病  

D.脊髓型囊虫病

  E.单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3.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

  A.皮下可扪及直径约0.5~1大小椭圆形结节

  B.多在躯干及四肢

  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

D.皮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

4.对眼猪囊尾蚴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阿苯达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术

5各型囊尾蚴病中最重的类型是:

A.皮下囊尾蚴病

B.肌肉囊尾蚴病

C.眼囊尾蚴病

D.心肌囊尾蚴病

E.脑囊尾蚴病

6脑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最常见部位是

A.软脑膜

B.蛛网膜

C.神经核

D大脑皮质

E.颅底脑组织

7.囊尾蚴病的成虫是

A.牛带绦虫

B.猪带绦虫

C.血吸虫

D.蛔虫

E.丝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