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2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关键时期。

把握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和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机遇,提升文化引领功能,加快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建设广州中央文化区,是我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探索文化科学发展方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打造越秀文化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和形势分析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区以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出发点,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以城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图1 越秀区2006-2010年文化事业投入情况

  1.公共文化服务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全区文化事业共投入1.98亿元,用于区重点文化项目和街道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了区图书馆新馆、区文化艺术中心、五仙观(区博物馆)二期工程、中共“三大”会址和万木草堂的建设,启动了南粤先贤馆工程建设。

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与其他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区文化室全覆盖,初步形成“10分钟文化圈”。

区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

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全区22个街道文化站中省特级12个,省一级10个;建成社区文化室267个,社区文体广场167个,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启动了区文化民生工程,推进“文化慈善、文化低保、文化自助”等活动,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重大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每年承办“岭南民族民俗旅游节”等大型展演活动30多场,组织举办“让孩子快乐成长”等系列活动以及区老人艺术节、迎春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

主题文化、流动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区、街道、社区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放映电影3500多场。

业余团队活动有声有色,全区基层业余文艺文体团队达404支,业余协会近100个,总人数达1.6万多人,组建了1420人的文化辅导员队伍。

据统计,2009年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6.97%。

  2.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化

  全面启动越秀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纳入文物普查数据库的不可移动文物为260处(复查124处,新发现136处),初步建成全区文物资源信息数据库,顺利通过广东省对越秀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的检查验收,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奖。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建立了全区文物保护网格化层级监管制度和全市首批文物保护义务监督员队伍。

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实现了国有文物资产社会化公益运作的突破,建设了一批主题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社区博物馆。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迎春花市、五羊传说等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出版了《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

越秀区卷》、《五仙古观》、《千年花事》、《越秀文博》等文博书刊。

  3.文化精品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我区开始实施精品文化社区工程,利用区域文化优势打造了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广卫街都府社区等35个具有“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特色的精品文化社区。

策划了“羊城探源历史文化之旅”、“老广州风情体验之旅”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提升了我区旅游形象。

“十一五”期间,我区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共获国家级奖项140个以上,省级奖项170个以上,市级奖项200个以上,其中小品《她和她》获第十五届群星奖、小云雀合唱团获“第十九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合唱一等奖。

  4.文化产业保持领先地位

  我区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明显,聚集了省、市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6家、影剧院12间、全国知名大型报业集团3个、出版社6家,拥有南方传媒集团、广东凯络广告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2010年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00.59亿元,占全市的23.8%,每平方公里产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93亿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2倍。

文化法人单位4700多家,占全市的25%,位居第一。

从业人员达9万多人,占全市的19%,位居第二。

以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集创意创作、产品制作、传播媒体、文化产品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交易消费市场、服务体系等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5.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和“属地管理、综合治理”原则,依法行政,严格审批。

实施“网格化”管理新举措,健全监管应急机制,加强联动,加强巡查,使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发展。

在广州市率先完成报刊亭整治试点,为困难户、弱势群体提供437个就业岗位,并成立报刊亭行业协会。

聘请一批社会监督员重点加强对网吧和文物的监管工作。

五年来,共出动检查人数85661人次,其中联合执法371次,检查店档43305间次,收缴非法出版物228.77万册,音像及电子出版物1596.81万张,取缔无证店档3600档次,吊销证照网吧4间、娱乐场所2间、音像店3家、书店1间,破获涉及非法音像制品及出版物重大案件4宗,其中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案2宗,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

区文广新局连续五年被评为广州市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区文化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一是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为广东未来十年文化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为广东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三是广州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出台了《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把广州建设成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培育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文化引领功能,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文化发展要求的具体举措,更是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时代赋予越秀的历史责任。

但从总体来看,我区文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问题。

一是文化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还不足,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地位还不相匹配。

二是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未充分彰显。

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仍有一定距离,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还不够完善、发展还不均衡。

三是传统文化价值未有效利用。

对广府文化脉络的研究和整合不够,尚未形成鲜明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产品,对广府文化的开发利用与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影响力和辐射力有限。

四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在国内外文化市场具有行业领军地位的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引领世界时尚前沿的文化产品,文化原创能力和市场增值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也缺乏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功能区。

五是文化人才队伍有待完善。

我区文化名人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缺乏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文化人才和懂经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

社区文化室和社区书屋尚未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文化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随着广州城市多中心格局的形成,我区文化发展核心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一些重要的文化单位和设施逐步移出我区。

如何集聚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继续保持并强化越秀在区域中的文化领先地位,是“十二五”时期我区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广州市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擦亮“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广州中央文化区,为推进越秀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全民共享作为第一目标,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城区居民文化素养、科学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整体提升。

  ——坚持“协调发展”。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丰富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促进文化向商业、旅游、商务、科技等领域渗透,以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全民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和经营模式,大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协力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文化管理单位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坚持“开放创新”。

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吸收其他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加强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和开发,拓展文化产品宣传和推广手段,有效提升文化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以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和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为契机,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彰显越秀文化资源优势,到2015年,把我区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明程度高、文化影响力强的广州中央文化区。

  广州中央文化区是全市突出文化引领功能的中心区域,是城市精神的内核和形象标志。

到2015年,越秀区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彰显;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程度高,居民现代化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先进;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城市过去与未来发展等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群众文化等文化形态不断涌现;法制程度、行政效能和公务人员素养不断提升;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策划咨询、休闲旅游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1.培育广州城市文明首善区

  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培育新时期越秀人文精神,把我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城区。

到2015年,文明社区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区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文化义工或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2.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以文化惠民为目的,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完善“10分钟文化圈”,重点推进南粤先贤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文德路广府文化第一街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到2015年,社区文化室面积达到20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61.8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文化活动广场面积1800平方米。

  3.打造广府文化博览区

  加强广府文化研究和推广,推进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通过成立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南方文化艺术博览中心、举办“广府庙会”、建设微型博物馆(展览室)等举措,提升广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到2015年,微型博物馆(展览室)达到36个。

  4.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高端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3%以上。

  三、构建文化发展格局

  

(一)梳理六类特色文化谱系

  根据我区文化资源的特性,梳理“六类”特色文化谱系,即古城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生态文化、商贸文化和创意文化。

  ——古城文化。

以北京路为中心,千年御苑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千年水关遗址“西汉水关遗址”、千年古寺“大佛寺”、千年园林“药洲遗址”以及千年古道遗址为代表,以广州建城2000多年古城郭内历史遗迹为依托,统一规划布局,形成最能代表广州古城文化和商都文化发展历史的文化群。

  ——宗教文化。

依托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五仙观、大佛寺、城隍庙、三元宫、圣经大教堂、东山基督堂等宗教文化资源,对宗教音乐、艺术、节日等文化元素加以系统包装,开发富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策划宗教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在节点周边打造宗教旅游用品街巷和宗教文化旅游区。

  ——革命文化。

依托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国民党“一大”旧址、农讲所、黄花岗一带和烈士陵园等革命史迹,以近现代革命文化为主题,以辛亥革命和红色革命的起源为主线,打造独特的革命历史文化展示、纪念区和近代民主革命史迹游路线,凸显越秀区作为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化。

依托东濠涌、东山湖、麓湖、流花湖、越秀山等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氛围,提升文化景观特征和商业开发价值,重点吸引中介咨询、健康产业等跨国公司总部进驻,建设具有滨水景观特质和文化气息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商贸文化。

围绕农林下路-东山口商圈、英雄广场商圈、海印商圈、一德路-海珠广场商圈、流花商圈和矿泉商圈等区域,利用“三旧”改造的机遇,推动商贸与文化的融合,提升商圈的文化特色和影响力。

  ——创意文化。

围绕广州创意产业园(合润园区)、黄花岗科技园、流花地区、五羊新城等区域,以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企业。

  

(二)构筑十大特色主题文化区

  以区内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为依据,构建“十区”特色主题文化区。

包括:

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五仙观羊城源地文化区、麓湖-东濠涌亲水文化区、越秀山古城文化区、长堤老广州风情文化区、东山洋楼历史建筑文化区、先烈路近现代革命文化区、黄花岗创意文化区、流花时尚文化区和二沙岛休闲文化区。

  

  图2 越秀区特色主题文化格局

  ——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

以北京路步行街为核心,北连省财政厅、南达沿江路天字码头、西接起义路、东至文德路,整个区域面积近1.2平方公里。

依托大佛寺、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城隍庙、万木草堂、药洲遗址、西汉水关遗址、北京路步行街、惠福美食花街、文德路等众多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广府文化风情旅游节等,促进历史古迹与现代商业的有机融合。

加快高第街改造和“许地”综合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北京路南段改造,重塑商业形象和文化氛围。

将北京路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广州向世界集中展示广府文化风貌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仙观羊城源地文化区。

对五仙观及周边的文物、古迹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包装策划,完善五仙观广府文化展示平台,组织五仙观献穗祈福活动,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项目展示区。

结合南粤先贤馆建设,推进周边商业、旅游联动发展,使之成为“羊城探源之旅”必到之处,成为广府文化旅游的桥头堡和广州的文化名片。

  ——麓湖-东濠涌亲水文化区。

推进东濠涌中北段改造,以亲水、宜居为主题,将东濠涌博物馆、广州东平典当博物馆、白云楼鲁迅故居等文博景点串连成线,围绕白云山、麓湖、东濠涌水系建设多个休闲园林、广场和绿道等设施,打造越秀“水文化”展示区,复现“六脉皆通海”的广州古城水系格局。

  ——越秀山古城文化区。

依托镇海楼、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三元宫、明代城墙遗址、五羊雕像等古迹,以生态、园林资源为主体,以人文历史传承为目的,加强历史文化研究,编写文化故事、民间传说,保护与修缮明代古城墙,打造山水相依、名胜汇聚的文化名片。

  ——长堤老广州风情文化区。

依托长堤大马路、沿江路及一德路一带的爱群大厦、中央银行旧址、天字码头、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石室等文物景点,通过置换房屋功能、置换公有物业、置换经营项目,推进一德路海味干果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盘活海珠大戏院、大三元酒家等“老字号”,吸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商业形态进驻,原汁原味再现广州传统商业氛围和人居特色,打造老广州风格独特的商业风情展示区和体验片区。

  ——东山洋楼历史建筑文化区。

以新河浦、龟岗、农林上路、华侨新村等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为依托,加强对华侨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建设东山文化博物馆等华侨历史文化展示窗口,保存和恢复人文景观特征和历史文化印记。

强化培正、七中(培道女中)、“五大侨园”的人文标志效应,设计自助游旅游线路,形成浓郁的广府华侨文化品牌形象。

  ——黄花岗创意文化区。

以黄花岗科技园为核心,以创意大道建设为契机,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以漫友、奥飞、原创动力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强具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吸引和培养一批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和技术人才,占据文化创意产业链高端。

  ——先烈路近现代革命文化区。

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十九路军陵园等20多处革命史迹串联整合,完善史迹标识指引,加强对史迹周边的环境整治,把先烈路沿线打造成为近现代革命史旅游精品线路。

  ——流花时尚文化区。

依托流花-矿泉地区的服装及饰品专业市场,以及流花交易会馆、锦汉展览中心、东方宾馆等优质会展资源,加大对自主服装品牌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引进服装产业的设计总部、营销总部,培育以时尚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型特色专业展,打造服装、会展贸易、品牌运营和信息发布中心,成为时尚文化的风向标。

  ——二沙岛休闲文化区。

依托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等高雅文化艺术殿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质量和生活品质,建设休闲文化高档服务区。

积极争取将二沙岛纳入珠江游体系,建设珠江沿线二沙岛“文化休闲长廊”的旅游路线。

  四、培育广州城市文明首善区

  

(一)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价值观念。

深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友好的市民风范。

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推进区、学校、社区三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实施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加强对网络及各种新兴媒体的监管,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养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筑牢全区人民推动科学发展、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基础。

加强科普宣传,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带动,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高大众的文化情趣和文化素养,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涵养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国民艺术教育普及工程,加强文化艺术熏陶,培养全民热爱文学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的高雅志趣。

  (三)培育新时期越秀人文精神

  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龙头,以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社区文化广场为主要阵地,结合7个传统节日,通过图书、新闻媒体、广播影视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既有传统文化又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居民精神力量,延续“书香越秀”文化品牌,强化“务实、包容、创新、共享”的越秀人文精神。

引导和支持商界社团开展“精英建设”活动,培育基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越秀企业家精神。

  (四)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

  以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组织开展文明优秀服务示范窗口竞赛,全面开展街道、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窗口服务行业创建活动,争取2015年,文明社区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共铸诚信等活动,树立行业文明新风,使城区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社会服务水平有显著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

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力争到2015年,全区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文化义工或文化志愿者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

  五、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

  1.推进文化地标工程建设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抓好一批代表我区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南粤先贤馆建设项目。

在积极保护历史建筑与环境的前提下,投入4.3444亿元在五仙观旁建设南粤先贤馆,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广州历史文化的大观园。

二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项目。

利用旧城改造的契机,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暨书院街项目纳入“三旧”改造工作范畴,整合书院街周边历史文化景观,把广府文化与现代文化活动连成一体,增强文化建设项目的整体性和带动作用;加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弘扬和研究,打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示范基地。

三是文德路广府文化第一街建设项目。

扩大文德路文化产品的经营范围,充分展示文德路的广府文化特色,重建古董市场,提升文德路的文化品位,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扩大和提升文德路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将文德路打造成为广府文化第一街。

  2.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区图书馆、区文化馆以复评“国家一级馆”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博物馆(纪念馆)以争创“国家二级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和增加藏品数量;筹建区档案馆新馆。

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推进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达标建设工作,争取到2015年,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广东省特级站标准,社区文化室实现“五个有”文化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投入,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设备设施达标。

  

  图3 越秀区2015年区级文化阵地面积分布图

  3.深化精品社区文化建设

  结合花园社区建设和环境整治,深入挖掘社区内在的、原生态的人文要素,每年重点打造10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文化社区,以点带面,使街道社区成为本土特色文化的展示区,有效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利用社区街巷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广府文化特色和社区历史韵味的雕塑、文化长廊、小型文化广场等街头小景,丰富社区文化内涵。

  

  图4 “十二五”越秀区精品文化社区建设数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

  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和资源管理办法,继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所管理和经营的模式,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非古建筑和古遗址类等区属遗产馆全部免费开放。

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2.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配合广东省文化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性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等两个领域展开研究,并提供研究实践基地。

注重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龙头引领作用,有效推进文化工作重心下移。

加强文化馆对基层的指导、培训,利用流动演出、流动电影队、流动展览深入社区,带动社区、街道开展常规性的自发活动,实现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50场(个)以上。

充分利用流动服务点、数字图书馆和流动图书车,不断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实现每年下基层服务次数不低于50次。

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实施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博物馆展示宣教和传播水平。

采取馆校、馆街联动机制,在学校和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