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471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测量等探究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cm

dm2,m2等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利用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课堂活动,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经历探究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能熟练地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探索和总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学法指导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课时安排(共10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面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

问题解决………………………………………………………………………2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型

概念课

第1课时

教学模式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拓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

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

引入法,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

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

这求的是什么?

(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

这又是求的什么呢?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

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

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

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

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

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

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

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

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

面积)。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

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

谁最小?

学生:

三角形比圆形大。

  教师:

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

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总结:

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

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

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

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总结:

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五,反思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年(班)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第27~28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课型

概念课

第2课时

教学模式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拓展

教学目标

认识面积单位cm

,dm

,m

等面积单位,从而掌握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会根据面对大小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方法

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引入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显示:

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

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小熊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多一些。

  学生2:

小白兔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的砖要大一些。

  学生3:

一样大。

  教师:

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

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学生:

如果砖一样大,我们就能根据砖的多少比较出结果。

  教师:

说得好!

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

(板书:

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cm2

  看:

多媒体演示由4条1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cm与1cm2的区别。

量:

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找:

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cm2。

(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

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

同桌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

如果我们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

请学生谈感受。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2认识1c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让学生感受到:

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

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学生:

因为我想到长度单位里比厘米大一点的是分米,我想面积单位里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可能应该是平方分米。

教师:

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

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dm2。

比:

用手比划一下,1dm2大约有多大?

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dm2?

摆:

同桌合作用1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dm2?

引:

如果让你用1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教师:

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

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

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m2究竟有多大?

 比:

你能比出1m2有多大吗?

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m2?

 做:

4人一组用手围1m2。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

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28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

课堂小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五中的部分题

课型

练习课

第3课时

教学模式

准备——导练——概括——检测——反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所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进一步明确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来描述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

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练习法,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师生互动

  教师: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说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二、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2题。

(1)要求学生独立画线和涂色。

(2)提问:

红色的线围着这些图形一周,则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它需要用哪些单位来描述?

(长度单位来表示)

(3)蓝色部分的大小属于数学上的什么概念?

(这个图形的面积)又该用什么单位来描述?

(面积单位来表示)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1)提问:

图中的1个方格代表1cm2是什么意思?

你打算怎么数含有半格图形的面积?

(2)帮助学生明确数方格的步骤:

先数满格的,然后在数有多少个半格,最后将两个半格合起来形成一格。

(3)要求学生独立数图形的面积。

(4)提问图A和图B的面积相同,它们的周长相同吗?

(5)图B的周长比图A的周长长,但它们的面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质疑:

你填的单位中哪些属于面积单位,哪些属于长度单位,文具盒一题为什么要选长度单位?

学生讨论

4、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活动要求:

用4个面积为1cm

的纸片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2)同样是4个1cm2的纸片拼成的图形,什么相等?

什么不相等?

为什么?

5、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6题

(1)估计:

让学生估计题中两个图形的面积。

(2)测量:

让学生借助手中1cm2的纸片进行测量。

(3)比较:

引导学生对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反思自己的估测方法。

三、知识迁移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思考题

1、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进行计算与比较,最后全班交流

2、提升:

如果不假设,你也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

四、反思小结

  教师:

今天的练习课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第31~3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

课型

几何图形课

第4课时

教学模式

初步感知——揭示本质——推导公式——生活应用——巩固拓展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方法

练习法,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引入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引入新课

  教师:

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小格是1cm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

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

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

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质疑:

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面积单位?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

一行摆了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摆了几行?

一共用了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测量后展示学生的测量方法。

提问:

怎样计算一共要用多少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列式并计算:

4×3=12(个)

这里的4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

3呢?

12呢?

2、试一试

 教师:

用16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

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提问: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教师:

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3教学“议一议”

教师:

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

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

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

正方形的面积又可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从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的方面去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整理正方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32页例2,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质疑:

这里的电视机显示屏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求方巾的面积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在全班交流评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课堂活动第1题。

 四、反思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32页例3和课堂活动及练习六中的部分练习

课型

几何图形课

第5课时

教学模式

初步感知——揭示本质——推导方法——生活应用——巩固拓展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用一个给定图形的面积来估计其他图形的面积的过程,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恰当的方法估计相应或物体表面的面积。

教学重难

用一个给定图形的面积来估计其他图形的面积。

教学方法

练习法,尝试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问题导入

课件显示图片,这是我们熟悉的课桌,我们每天与它朝夕相处。

可是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你能估计一下吗?

二、探索新知

1、例3

(1)讨论估计的方法。

提问:

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时,学生所说的面积可能是没有根据的瞎猜,而且数据可能大小不一。

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法:

A用手掌面的面积来估计课桌面的面积。

B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来估计课桌面的面积。

C借助手掌一拃长来估计出课桌面的面积。

引导:

你的手掌一拃大约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并计算出结果。

(2)运用方法估计。

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3)比较、优化

课件出示课桌长、宽测量的准确长度。

师:

能根据老师测量的数据,你能计算出课桌面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追问:

根据计算的面积,你能比较出这些估计方法哪种更好吗?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3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数33页练习六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第36~37页,例1、例2、例3。

课型

几何图形课

第6课时

教学模式

初步感知——揭示本质——推导公式——生活应用——巩固拓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换算,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

理解并掌握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方法

练习法,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引入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

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

简单的换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方格图: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

一个方格是1cm2,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2。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2,有同学说是1dm2,到底谁对谁错呢?

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

他们的说法都正确。

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2,也可以说成是1dm2。

  (4)由此可见,1dm2与100cm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教师小结:

1dm2与100cm2之间的关系是1dm2=100cm2,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书:

1dm2=100cm2)

2教学例2

  

(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

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2与dm2之间的换算关系。

  (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

(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

1m2=100dm2)完成第37页的“试一试”。

[点评:

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

 3教学例3

  

(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2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第39~4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课型

解决问题课

第7课时

教学模式

铺垫引入——新课尝试——讨论交流——小结点拨——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价值。

教学重难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尝试法,交流法,归纳法,引入法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一、复习引入

  教师:

前面我们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分别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上述知识。

 二、教学例1

  1呈现信息,出示例1的情景图,并出示相应的信息。

  2找出问题。

 教师:

从这道例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找出此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3讨论解法。

  

(1)学生分组讨论:

   ①理解甘蔗地的产量主要与什么相关。

(地的面积)

   ②土地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

   ③长方形地的面积怎么计算?

(长×宽)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三、教学例2

1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及相关的信息。

  2观察分析。

该草地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有哪些形状?

  3出示问题。

两个问题同时出现,请学生分别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别是哪部分。

  4讨论解决。

  

(1)草坪的面积怎么算?

1左、右分开算,再相加。

2左、右合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再计算。

当学生说出第2种方法时,请他到展台

教学过程及师生活动

批注与反思

3上来动手操作,演示如何组合(用剪刀剪开再组合),全班同学也模仿操作,体会组合的过程。

操作完后要标注各边的长度,再独立计算。

  

(2)小路的面积怎么算?

辅满小路要多少块砖?

   ①找出刚才剪下的“小路”,说说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活动(第40页)

要求:

1分小组合作完成。

2讨论出活动的步骤。

3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方法与结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教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第二单元)

班(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第40~42页练习八的部分题

课型

解决问题课

第8课时

教学模式

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