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研讨会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研讨会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研讨会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这种培训当然包括省市的各类教材的培训,学校的校本培训,但我认为,还有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最收效的培训方法就是:
以老带新,加强团队配合。
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队伍中唱得最响,也是最好的一首战歌。
年轻代表着希望,年轻教师更是教育事业的希望,而教师的成长也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需要老教师手把手地教,及时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着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真径。
而这些可以通过听课、讲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活动,得以实施。
比如我,就是这一方面的最大收益者,我的师傅赵电亮校长,我就跟着他整整听了一年的课。
当时我在白塔中学,每逢星期四的晚自习,星期六,我都会上来听赵老师的课,而赵老师也会把新课的内容留在这个时间上,特别是,每一章的第一节,老师必须让我听到,他说,一章的开头开好了,你这一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而我来听课之前,基本上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先备好,然后再听赵老师上一遍,接着向老师请教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而后回到学校修改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走进课堂。
是我的老师,他让我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初三的教学。
今天,我借此机会,向我的师傅表达我真挚的感谢!
平时,有许多的年轻教师总担心自己的成长速度不快,请别着急,听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板开辆奔驰在公路上跑,突然见到前面有个求救信号,原来是辆拖拉机坏了,拖拉机手说:
“能不能帮个忙,把我这辆车拉到不远处的修理厂修理一下。
”“没问题。
”拿出一根绳子把奔驰车的尾巴和拖拉机的头连在了一起,拖着拖拉机前进。
突然,旁边飞过一辆宝马,里面还坐着一个美女。
奔驰车的老板气坏了:
竟敢飙我?
于是踩下油门。
警察一看吓坏了,公路上有三辆车在飙车,一辆是宝马,一辆是奔驰,还有一辆竟然是拖拉机,谁说拖拉机不能飙车呢?
这儿我想,我们可以把宝马、奔驰看成是我们已有成就的同事,而拖拉机可以看成是我们的年轻教师,在奔驰和拖拉机之间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是什么呢?
我想是两个字:
主动。
我们年轻教师可以主动请教老教师,让他们帮你解决你所遇到的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是反思式。
教师的成长固然有一个传、帮、
带的过程,但是作为年轻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外来的帮助,而更应该对教学规律多做一些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说,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反思。
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反刍”,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说,即使是向老教师学习,也需要将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其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从教师成长的自身机制及成长的方面来说是很中肯的。
作为年轻教师,要想追求“成长”的最大值,在“经验”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在“反思”上去做文章。
而实际上,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经验,再多,也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上升不到理性的程度。
对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教而知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有一种“征服世界”的冲动与激情,但与此同时,许多教学中的困惑也会接踵而来。
那么,如何进行反思呢?
这儿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比如:
教学效果与你期望的总有一些差距,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填补这些差距呢?
(1)我们要及时地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如:
记下你认为这节课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学生特殊的提问。
记得在讲《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部分内容时,有一学生提问:
老师,水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吗?
当时我一听吓了一跳,啊,这一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不作要求的,再说了我也不会呀。
但,我并没有敷衍他,而是对他说,让老师去查一下吧。
通过上网,我知道了,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H2、CO、CH4等,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CO、CO2、N2等,教师并不是百科全书,什么都懂,但是,我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2)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教师。
而考试分析更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可以将学生答题情况与教学目标加以对照,寻找试卷中共性的东西,因为共性的东西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以便下一轮教学的合理调整,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想,重视了教学反思,我们将会迈上成长的高速公路。
(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式。
搞教科研能促使我
们年轻教师读书、学习、思考,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
提高理论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个不搞教科研的教师一定不会成长得很快,甚至周而复始落入轮回,结果很可能就只能成为一个人们常说的教书匠。
而新课程也要求我们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学的科研化,科研的教学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从而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
那么如何搞好科研呢?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选择好课题
课题的选择和确立是教科研工作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阶段。
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解决一个教育问题也许仅仅是个教育实践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和想像力。
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科研选题,不仅决定着教科研的正确方向,而且必将提升教科研的水平,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效益。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班级、自己的研究课题。
比如几年前我校研究的《关于学生化学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就是从文化知识、实验、平时练习作业、自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的化学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问题便是课题
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讲义发下去以后,做了,收上来,一道道批好,课堂上再作详细讲解,学生老师化了很大的精力,可是结果常常不容乐观,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目,错误率依然很高。
对此,我没有急躁,而是将它作为减负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
经过观察与调查我发现,原来是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张,常处于应付状态,根本不可能每道题目都去慢慢思考探索,他们认为,能把讲义上要写的的字写好就满不错的了,有些不自觉的甚至一抄了事,这样的训练效果当然就不好了。
怎么办?
经过不断实践,我终于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那就是学学练练再讲讲,学了新的知识点后,直接就在课堂上发下精编的讲义,当堂练习,学生边做老师边看,做完后老师马上讲解。
这样,每个学生的思考密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减去了老师的批阅之苦,心灵之累,而且反馈及时,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减负增效。
我自己也深切地感到,减少乃至杜绝无效劳动,就能做到减负增效。
再比如说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我们也可以作为课题来探索研究:
(如:
个别辅导、增加感情投入等)
我们的年轻教师参与了教科研,就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光明大道,包括心灵和信息的交流,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以上便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包括:
多听课,多反思,积极参加教科研等。
也曾记得这样一句话:
如果把我们教师比作农民的话,每一个人可以分到不同的责任田。
不管自己所分的责任田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靠这块地来谋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适应这块责任田,而后想方设法地去改良这块地,最后再让地里的庄稼来适应我们,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从自己的班上培养出优秀学生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如何辅导优秀学生?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优秀学生都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石上发展起来的,根深才能叶茂,离开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离开了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所以,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扎实打好基础。
当然,仅凭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优秀学生的潜力是发挥不出来的,我们还要注意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博”的基础上才能进入“专”。
目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设高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可以留给那些勤于思考、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们,我们可以把这一批学生培养成为我们想要的优秀学生。
这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
因为,教师的期望不同于一般的预言,它一旦形成,就左右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它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师对优生的高期望可以有效给予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师生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期望和态度或明或暗地传递给他,并且一直关注他的学习和成长,学生会按照期望的方式来调动学习的动力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较高的自律能力,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学习。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的同学都称他为:
“文科中的文盲,理科中的博士”。
什么意思呢?
他最怕背书,但他的计算能力特别能,平时的理科作业基本不用计算器,我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多次找他谈话,肯定他在化学方面的多种优点,激发了他学习化学的热情。
并且经常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从而脱颖而出。
后来,这位很普通的学生,在化学竞赛中也获得了省一等奖,同时他在各方面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iWj。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们,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喜欢自己的课,但,我们能保证自己有着一颗快乐的心,并以此去感染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分享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每天进步
一点点,我想我们可以做到的。
20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