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494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进行解答;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进行解答;

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

A.根据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

故做法正确;

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安全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3.(3分)(2015•娄底)三月中旬,湖南媒体报道,不法商贩用具有漂白防腐作用的焦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O5)处理生姜,使生姜变得又黄又亮,从而谋取利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2 C. +4 D. +6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焦亚硫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2+2x+(﹣2)×

5=0,则x=+4价.

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3分)(2015•娄底)2015年娄底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爱护花草树木

随意排放废水

分类回收垃圾

D.

绿色低碳出行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化学与环境保护.

打造生态旅游区,应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如沿河流两岸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故正确;

B.随意排放废水,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旅游的这一主题;

C.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

5.(3分)(2015•娄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止食用油脂

  B. 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 “五月粽香飘万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铁的冶炼;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金属与金属材料;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化学与生活.

A.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B.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C.根据分子的特点:

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考虑本题;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A.油脂食用过多会使人发胖,但是可以合理的食用,但不能禁止,故错误;

B.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故错误;

C.能闻到粽叶的香味,是由于构成粽叶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错误;

D.在高炉炼铁上,一氧化碳可用来从铁的氧化物冶炼成生铁,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难度较小.

6.(3分)(2015•娄底)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Y>Cu B. Cu>X>Y C. Y>Cu>X D. X>Cu>Y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所出现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由此可知铜>X,Y>铜.

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铜>X.

故选项为: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验证金属间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3分)(2015•娄底)我市盛产金属锑.如图是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g

  C. 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

  D. 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锑,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1,表示原子序数为51;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锑原子核外有5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1,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1,故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3分)(2015•娄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铝 B. 钙 C. 氧 D. 硅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据此解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并能根据题干叙述做出正确的判断.

9.(3分)(2015•娄底)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 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 未听到声音 D. 试管炸裂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进行分析解答.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2015•娄底)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 银水银Ag

  B. 碳酸钠纯碱Na2CO3

  C. 氧化钙生石灰CaO

  D.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而不是银的俗称,故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

CaO,故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故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3分)(2015•娄底)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点燃一氧化碳时,火焰呈蓝色,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烟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白雾,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2.(3分)(2015•娄底)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物质的分类.

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A、由图示可知含有两种原子,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3.(6分)(2015•娄底)

(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②氢氧根离子 OH﹣ .

(2)某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在该物质中H、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4,该酸的化学式为 H2SO3 .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根据题意,某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在该物质中H、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4,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

CH4.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氢氧根离子可表示:

OH﹣.

(2)某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在该物质中H、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4,则该酸的分子中氢、硫、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2:

1:

3,则该酸的化学式为:

H2SO3.

(1)①CH4;

②OH﹣;

(2)H2SO3.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6分)(2015•娄底)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8 .

(2)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 5 .

(3)锶原子最外层容易 失 电子.(填“得”或“失”)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时,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即核电荷数为38.

(2)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5.

(3)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为2个电子,小于4,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的带电荷的离子.

(1)38;

(2)5;

(3)失.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6分)(2015•娄底)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铜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Br2Ag+Br2 ;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能够重新生成溴化银,说明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铜,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

铜;

塑料.

(2)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和银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Br2Ag+Br2;

当光线变暗时,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又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故填:

催化.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催化剂的作用等,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

16.(6分)(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 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95 g.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断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据此解答.

(1)据图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

乙;

(2)P点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质量=45g+50g=95g,故填:

95.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7.(6分)(2015•娄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

 C+2CuO2Cu+CO2↑ .

(2)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

 4Al+3O2═2Al2O3 .

(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友情提示:

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将水做为反应物处理.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1)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铝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C+2CuO2Cu+CO2↑;

(2)4Al+3O2═2Al2O3;

(3)2Al+2NaOH+2H2O=2NaAlO2+3H2↑.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8.(6分)(2015•娄底)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为最常见的酸,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G为蓝色不溶物.图中“﹣”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表示由两种物质可制得另外两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CuO .

(2)化学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A物质所属类别为 碱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物质的鉴别、推断;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框图型推断题.

根据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D是水,G为蓝色不溶物,所以G可以是氢氧化铜,B为最常见的酸,A与B会反应,所以猜想A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E是氯化钠,B和C会生成F和水,所以C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F是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D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D是水,G为蓝色不溶物,所以G可以是氢氧化铜,B为最常见的酸,A与B会反应,所以猜想A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E是氯化钠,B和C会生成F和水,所以C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F是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物质的化学式为CuO;

(2)化学反应③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通过推导可知,A物质所属类别为碱.

(1)CuO;

(2)复分解反应;

(3)碱.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9.(10分)(2015•娄底)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BD (填字母).加试剂前,要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色.

(3)用B装置能否制取氧气?

 能 (填“能”或“不能”).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1)仪器a是锥形瓶.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