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506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率达100%。

普通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率100%,专任教师新课程培训率100%,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3800人(次),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1530人,30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历。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省级教育教学名师5人,州级教育教学名师6人,学科带头人15人;

县级“名师工程”中优秀校长24名,学科带头人65人,模范班主任50人和骨干教师61人。

——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05—2010年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

办学经费投入依次为2006年增长1.32%,2007年增长27.2%,2008年增长41.88%,2009年增长11.82%;

生均教育费逐年增长:

2007年中小学分别为4251.18元、2920.5元,2008年中小学分别为8487.6元、4230.5元,2009年中小学分别为10941元、5345.8元;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2007年中小学分别为490.31元、263.44元,2008年中小学分别为798.07元、529.11元,2009年中小学分别为932.43元、585.11元。

截止2010年底,教育系统共投入建设资金12812万元,共新建校舍11.9708万平方米。

有效地缓解了县城初中、小学入学和幼儿入园压力。

实现教学仪器、图书、课桌凳、电教多媒体、体育器材、场地等全配套。

——强化内部管理,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为标准,实施了“党建教育双目标”考核学校和校长措施,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实施了“校财局管”核算中心管理模式。

深化了校长竞聘上岗制,教师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

全县成功创建区级德育、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州级2所;

创建区级绿色学校2所,州级4所;

国家级精神文明先进学校1所,区级2所,州级21所。

奇台一中高中成功通过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验;

奇台县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成功创建州级示范性幼儿园。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新建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实施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体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逢勃开展;

艺术展演活动丰富多彩;

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2006—2010年,56人次获得科技创新奖;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共有120节课获州级以上奖励,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区级6个。

全县高考上本科线4652人,上专科线人数达10220人,升学率名列昌吉州县市第一,奇台一中高考清华、北大榜上有名。

二、“十二五”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1、政策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财政性教育投入要达到GDP的4%,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目前我县已充分具备大建设、大发展、大开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奇台教育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年8月,奇台县《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争创教育强县意见》的出台,“名师工程”激励机制的启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地域优势。

奇台县自古以来就有“金奇台”、“旱码头”的美誉,县域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县辖6镇9乡,总人口22万(含兵团农六师3.6万人),有汉、回、维、哈等22个民族。

县生产总值44.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3亿元,城镇和农村年人均收入分别为32683元、6640元。

目前奇台县已被昌吉州列为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辐射东三县和兵团团场)。

3、资源优势。

农业资源品种优良,先后被国家、自治区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大县。

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优质小麦、大麦之乡;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全县已初步形成南部山区江布拉克美景,中部人文历史古城遗址,北部大漠硅化木园、恐龙沟国家级地质公园“三区”旅游大格局,旅游产业品牌效应初具规模;

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县辖有巨大的优质煤炭和花岗岩资源储量开采,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也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4、教育优势。

奇台县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投入不断加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创建“乌昌东部教育中心”和“教育强县”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全民兴教”优势。

奇台自古以来有历史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加之前所未有的援县教育项目不断落实,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助学重教蔚然成风。

全社会尊师重教、家长敬学、学生乐学的氛围由来已久。

(二)新的挑战:

1、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全县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与国家、自治区的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适龄儿童(尤其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处于不稳定状态,农牧区少数民族“控辍保学”难度大,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

2、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协调。

一是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不协调。

二是普职比不协调,距区“十一五”期间6∶4的普职比目标有较大差距。

三是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不协调。

3、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和相对集中的矛盾十分突出;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十分薄弱,学前三年入园率较低。

4、校长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学校科学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依法治校观念不强,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教师超编,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资源匮乏。

全县中小学、幼儿“双语”教师缺编严重。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6、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小、质量低,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缺学生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专业单一,跟不上县域产业人才的需求步伐。

三、奇台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奇台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奇台县人民素质,富民强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建设“大园区、大产业、大县城”的总体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

第二章目标和任务

(二)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县行列。

2015年前为预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扫除青壮年文盲。

(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五)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六)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市民学有场所、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0%

学前一年毛入学率99.5%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城镇为100.5%

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0

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0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

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

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学率95%,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500人

短期培训年均3万人次

建设区级重点专业1-2个,州级重点专业2-3个

师资学历合格率达90%,硕士学位占5%

重点培养30名职业名师,40名专业带头人,100名“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占专任教师的25%以上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继续教育:

县城内办好4所继续教育学校(老年大学、妇女大学、中老年艺术学校、技能培训中心等)

乡镇办好14所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年10万人次

特殊教育:

按照30万人口标准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人力资源开发: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4--5万人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

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化程度大100%

初中教师本科化程度达90%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0%以上

培养区级以上特级教师10名以上

州级以上拔尖人才15名以上

州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25名以上

第三章学前教育

(七)新筹建12所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其中8所“双语”幼儿园;

在城镇创办4所高标“双语”幼儿园。

(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0%以上(城区95%以上,农牧区85%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学率99.5%(城区100%以上,农牧区91%以上),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全面实现标准化办园,逐步实现学前义务教育。

(九)着力办好“双语”幼儿园,充分利用农牧区中小学的教育资源,举办民汉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不再举办纯民语的幼儿园。

第四章义务教育

(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十一)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县域内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十二)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化办学和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化教学。

(十三)树立人人成才观和多样化人才观,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四)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方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到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大班额,全面完成高中标准化建设,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稳步提高奇台一中教育质量,争创全疆特色名校。

将奇台二中由完全中学改制为高级中学。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五)实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跨越式发展。

以建立昌吉州东部地区初、中、高级人才培训鉴定中心和煤电煤化工实训基地为目标,使奇台县职业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上均达到全国千所县市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

(十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重点抓住申报自治区示范职业学校和福建援疆等项目,积极争取区、州、县大力支持,5年争取投入5000万元,改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年招生人数1500人,到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4500人,短期培训重点为“三农”服务,年均培训3万人次。

(十七)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紧密结合昌吉州新疆建材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业、机电制造业、石油化工加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高新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批专业设备先进,培养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并且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十八)进一步探索办学体制改革。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支撑,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网络。

(十九)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

建设一批重点专业,提升学生就业优势,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争建设区级重点专业1-2个,州级重点专业2-3个。

要建成3-5所专业设置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寓科学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示范性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

(二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5年,职业学校师资学历合格率达90%,硕士学位占5%,重点培养30名职业名师,40名专业带头人,100名“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左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比例占专任教师的25%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招聘16名中等职业专业教师。

第七章继续教育

(二十一)建立奇台县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及主要工作措施的研究机制。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十二)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到2015年在县城内建成4所继续教育学校。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以卫星、电视、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教育平台,为全县人民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二十三)加大农村教育支持力度。

通过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等形式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农牧民远程教育基地建设。

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14个农牧民教育基地、14个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14个示范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二十四)大力开展农牧民培训。

完善农牧民教育与培训网络,加强农科教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实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年10万人次;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年10万人次以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培训活动,年10万人次。

完善农牧民教育与培训保障机制,设立农牧民技能培训专项资金。

(二十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城市。

建设昌吉州东部地区远程教育中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制定创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乡镇的基本标准。

到2015年,90%以上的企业、社区和其他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

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新村、学习型乡镇等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

第八章双语教育

(二十六)依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实施民汉合校(合园)步伐,到2015年,消除现有牧区纯民族学校(园),全面完成民汉合校。

(二十七)从2010年秋季开始,全县初始年级全面实行“双语”模二教学形式,民汉合校的学校中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民语班的理科要实行汉语授课。

2014年秋季开学,所有民语班级都实行“模二”“双语”教学形式。

2015年开始逐步实行民汉混合编班。

(二十八)全面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双语”教育教学课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加强“双语”教师管理,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双语”教育,建设现代化“双语”学校。

到2015年,小学少数民语学生基本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培养民汉兼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使小学少数民语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

(二十九)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

开办“双语”教师培训学校;

建立全县双语教师在汉语班级挂教、任教学习交流机制;

建立“双语”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与对口援疆单位建立“双语”教师支援培训项目;

严把“双语”教师入口关,扩大招聘教育部直属免费“双语”师范生名额,实施国家支援新疆“双语”教师工作方案和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到2013年,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双语”教师队伍。

第九章特殊教育

(三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议事日程。

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三十一)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制定奇台县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

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

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第十章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三十二)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

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

(三十三)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估奖励机制。

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增强教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科研意识,

(三十四)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到2015年使全县学校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

(三十五)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争到2015年,各校有本校课程开发。

积极组织并指导学校和教师申报各级教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扎扎实实做好立项课题的研究和课题结题、成果推广工作。

第十一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十六)培养构建骨干教师队伍。

全面落实《奇台县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优秀校长、模范班主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及表彰奖励制度,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课改实验能力。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养300名左右的名师。

其中,10名以上的区级特级教师,15名以上州级拔尖人才,35名以上州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100名以上县内模范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三十七)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学校间教师流动交流制度和优秀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学工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三十八)构建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实施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计划。

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及研修制度。

大力实施“新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

(三十九)根据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需要,逐步招聘73名学前“双语”教师,114名小学“双语”教师,108名初中“双语”教师,35名高中“双语”教师。

第十二章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四十)奇台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坚持就近入学和规范化办学、民汉合校和推进双语教学、办好走读学校和发展寄宿学校、调整布局与提高办学效益质量、城镇化建设与学校分布相统一的原则下,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四十一)2011年完成福建对口支援古城“双语”中心小学项目建设,届时将奇台县第六中学小学部、半截沟二马场小学、南湖牧场小学、塔塔尔中心校全部撤并入古城“双语”中心小学。

古城“双语”中心小学学生计划达1000余人。

2011年完成三中与一中的合并。

(四十二)2012-2014年改扩建原三中校舍,建成一所新的九年制寄宿学校,分流二中与四中部分初中生和三小、四小部分小学学生,接受来自全县乡镇部分小学生及流动人口适龄学生,计划学生达1500人左右。

改扩建半截沟中心小学,完成半截沟牧业村“双语”实验小学与中心校的合并。

改扩建五马场“双语”实验小学,完成“双语”实验小学与五马场中心学校、五马场一四队教学点、半截泉教学点的合并。

(四十三)2015年,根据我县撤县建市及城市人口增长的实际,结合城市南扩及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在现在糖厂附近处建一所九年制学校,接受学生约1500人。

至此,我县学校将缩减至21个,即2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九年制学校,12所小学,2个教学点。

第十三章保障经费投入

(四十四)加大教育投入。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教育拨款达到“三个增长”。

(四十五)完善投入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