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51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docx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时代的、爱国的、睿智的、健康的、合作的、创新的、负责的、会生活的四有新人。

二、新课标出台的基础是什么?

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从社会角度谈,在社会剧变时期,学制或课程标准变更频繁。

科研进步,追求教育的完善。

经济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援。

政治稳定,保障规划实施。

二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分水岭阶段;时代生活的要求,倒逼高中生学习美术。

三是从专业角度谈,有历史的积淀、全球化的影响、学段目标的定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未来人生必备。

(一)历史的积淀,艺术教育回归基础。

1932、1936《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目标是德性、兴趣、应用制作、图画基础、表达创作。

内容有基本画法、图案构成、艺术概说、构图法、投影、设计图、工艺美术等。

(第一学年,1小时/周;2-3学年,2小时/周。

1941《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增加国画写生练习。

1-2学年,1节/周。

1948《修订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绘画切合生活需要,美术理论,欣赏兴趣,创作涵养。

1-2学年,1节/周。

1995《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中外名作占70%)。

199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同95),34课时(1节/周)

200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系列。

54学时,3学分。

(二)全球化的影响,美术成为必修课。

1994,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

1993,澳洲《全国课程规划》,艺术是8大领域之一,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艺术5个部分。

1998,日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书法。

1997,韩国《高中课程·普通科目》,美术科目包括美的体验、表现、鉴赏。

(三)义务阶段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同在于,高中美术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1、课程不同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2

高中课标提出的要求更高

1、造型·表现

2、绘画·雕塑

高中的更加具体化。

2、设计·应用

3、设计·工艺

3、欣赏·评述

1、美术欣赏

4、综合·探索

4、书法·篆刻

5、现代媒体艺术

2、课程目标不同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2003.2

高中课标提出的要求更高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明确“美术学习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

强调“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美术的方法”。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

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明确“学会、形成、审美观念”的要求。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

提出“终身爱好的情感”。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

提出“研究性学习”。

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强调“提高美术素养”,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并重。

(四)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必教可教美术。

高中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在生理、智力、情感、意志、个性、语言和行为等方面都渐趋成熟,处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分水岭。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五育之中,最重要是智育,即培养孩子的智力,增加孩子的知识。

而智和知的矛盾导致了形式教育认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现当代,知识太多学不完,怎么办?

只有提高孩子的智力,以不变应万变。

但我们又普遍陷于一种误区,以为智力就是语言智力和逻辑思维智力。

事实上,每个人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证明了这一点,人类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智力等8大智力。

所有这些智力都在向特定的符号系统发展,因为人是符号的动物,关于这一点,卡西尔论证得很清楚。

人类使用的符号主要有两级系统:

一级是具体的,如实物、姿势、声音等,二级是抽象的,如乐谱、语言、图画、公式、规律等。

智能理论的潜台词是,学生不可能全能,学校要因材施教,不能完全采用统一的课程。

这就产生了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

学校到底要不要统一课程?

统一课程统到什么程度,才无害于学生的差异性?

这导致了高中的分途学习:

理科、文科、艺术生、体育生、中职教育等。

(五)时代生活的要求,高中生未来人生必备。

1、读图时代,快餐文化,生活无处不美术,不得不学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鉴能力;想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仅靠语言文字不够,必须掌握美术语言,寻求多种表达方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有必要学习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的知识和技能,有目的地创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还可以把这些美术能力与自己的专业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全球化时代,文化上存在多元性,不论合作还是冲突,都存在跨界或交叉,有跨界和交叉,就必然有创新。

国际化的危机是落后挨打,跟风自失;国际化的好处是借鉴优势,后来居上;在美术方面,以民族美术为主,世界多元艺术并重。

国际化不失自我,民族化不夜郞。

3、后现代主义,观念速变,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会,导致教学中心的转移,传统教育的4中心是教师·教材·教室·学科,现代教育的4中心是学生·活动·网络·生活。

三、新课程到底有什么作用?

1、新课程目标关注三点:

(1)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

(2)过程与方法—技能目标;合作中的开放性、对话中的民主性、探究中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目标;

2、美术教育目标有五:

一是丰富心灵,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二是掌握思想和情感的美术语言;三是提高设计和创造能力,美化生活和环境;四是把美术当作调节工具,促进身心健康;五是把美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和领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应用。

四、新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这些内容如何组织?

(一)新课标的内容构成分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

1、新课程改革包括八大学习领域:

(1)语言与文学,

(2)数学,(3)人文与社会,(4)科学,(5)体育与健康,(6)艺术,(7)综合实践活动,(8)技术。

2、艺术领域包括三个科目:

美术、音乐、综合艺术。

3、美术包括5系列9模块:

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各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不同的侧重:

系列1:

美术鉴赏: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是增进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系列2:

绘画·雕塑:

它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系列3:

设计·工艺:

它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系列4:

书法·篆刻:

它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系列5:

现代媒体艺术:

在实践过程,它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些其本的原则或理念: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时代性表现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基础性表现在学生今后学习必须奠定的经典知识;选择性表现在新知旧识可供选择,难易程度多样可选,类别模块多种可选。

所以设置了美术欣赏等基础课,设置了摄影摄像、电脑制图等时代艺术,还设置了9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现代交通和通讯使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但全球化并非西化,尽管西方在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都在极力把世界往西化道路上赶,但是一个民族离开了其文化环境,必然会终结。

因为文化是知识、行为和信仰的综合体,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礼仪、仪式等。

所以在新课标中有书法·篆刻纯属中华民族的艺术,还在绘画·雕塑和设计·工艺中设置了中国画和中国传统工艺的内容。

3、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止于结论,起于问题。

布鲁纳提出两种思维方式:

一是逻辑的、分析综合的、科学的方式,二是隐喻的、描述的、诠释的方式。

前者帮助我们看清我们看到的,后者帮助我们看到没有看到的。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思想、制度、方法、技术、工具、材料、环境都可以创新。

5、提供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三)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载体。

目前我国有4套高中美术欣赏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地编写的教材得到国家认可。

且让我们看看这些教材是如何组织内容进行编写的?

1、湖南美术出版社

编者的话…………………………………………1

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6

第二讲瓷器……………………………………10

第三讲青铜器…………………………………14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18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24

第六讲石雕……………………………………28

第七讲彩塑……………………………………32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38

第九讲古代壁画………………………………44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48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54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58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62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68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72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80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88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92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98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04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108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112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18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122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126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130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134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138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144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从教材目录看,湘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外美术欣赏,分别论及工艺、雕塑、绘画、建筑四类美术欣赏,其中国外部分还论及设计艺术欣赏,强调艺术的造型分类和画派,侧重的是物。

 

人美版美术教材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目录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1)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

第5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

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

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

第14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

第15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

第19课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

第20课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

从目录内容看,人美版教材强调从美术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来编写,侧重人与物的交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

2003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将感情、信仰、象征等意义融铸在多种艺术之中,所以侧重于艺术的主题与材料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欣赏》

 

由目录可见,该教材主要以中外美术分类为线索,进行编排。

把艺术的文化性主题与历史联系起来。

(三)新课程的理念:

1、教育理念有二:

(1)对个人:

关注学生发展,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关注教师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长为体,情商为用。

个体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等。

个体差异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都有差异。

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等。

非智力因素有道德、情商、情感、意志、欲望、动机、爱、世界观等。

还有身体素质等。

5岁前后是第二符号系统培养期,10岁前后是文化传统和规则养成期,15-25岁是专业知识发展期,30-45是成熟创造期。

有人统计,诺贝尔奖的1901-1979年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和医学共有322位科学家,对其中305位获奖者的取得成果的年龄进行统计表明,35岁以下得物理学奖的占54.1%,化学奖的占34.9%,生理和医学奖的占26.2%。

30-45岁是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段,占305人的62.7%。

还有人对公元600-1960年的1128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的1818项重大发明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人在30岁左右做出重大发明创造,40岁以前做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占2/3。

男女性别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一般人的印象是男性比女性聪明,这是因为男生在中学以后的解析几何、三角、代数等方面强于女生;成年后的男生科学家和艺术家“面广量大”,女性偏少。

其实,从智力水平上讲,男性智力超常和低下者均较女性多,女性比较适中。

从智力优势上讲,男性长于逻辑思维,视觉、分析能力强,而女生长于形象思维,听觉、言语能力强。

从思维特点来讲,男生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女生思维精确性、稳定性强。

(2)对事:

美术创作—创作是美术的根本。

美术鉴赏—没有知识就没有欣赏。

跨越美术学科的学习—强调学科交叉。

美术教学评价—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我、评价他人、交流沟通。

能力

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吕氏春秋·适威》:

“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

”《史记·李斯列传》:

“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方纪《三峡之秋》二:

“长江蕴藏着无限丰富的水能;三峡形成了天然的水利枢纽。

这在我国的建设事业中,有可能变成一种巨大的能力。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Model)也称为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

它是由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质”概念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麦克利兰将能力素质(Competency)界定为:

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

分五个层次:

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

能力又称为能块。

能块包括思块(思维)、行块(行为)和语块(语言)。

思块分为:

思块组合能力、组合速度、思维行为沟通能力、思维语言沟通能力、语言行为沟通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

行块分为:

模仿能力、灵敏度、力度、耐力、速度、听力、注意力、感知力等。

语块分为:

语言速度、语言运用、字词组合、场合运用、概括等。

思块、行块、语块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思块在此起主导作用,但是其它两者又可以刺激思块的不断发展。

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研究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五种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促进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不是应试教育。

终身教育观:

新知无限,不可穷尽,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生存生活。

双主教育观: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

情商教育观:

认识、掌控和运用自己的情商,并与他人和谐交往。

四会教育观: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掌握认知工具和方法)、学会做事(建立合理的能力结构)、学会做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学会生存(生存能力,自我完善)。

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

1、传统教育观面向过去,总结经验,与社会变化无碰撞;现代教育观面向现实和未来,与社会息息相关,自然与传统教育观抵触;

2、现代教育与经济联姻,主动适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七观:

教学观、课程观、素质观、师生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

1、教学观:

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容器;倡导苦学、背诵和记忆;重教学中的共性要求,轻学生的个性发展;重外在的学习动机,轻内在学习兴趣;重知识技能,轻智育和心理素质;重经验性教学,轻个性化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苦学、乐学和会学统一;倡导一般发展基础上个性发展(爱好、兴趣、特长);既重外在学习动机,更重内在学习举重知识技能、智力和心理素质的整体发展;既重经验性教学,更重研究性教学。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二)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五)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2、课程观。

历史上,重学科课程,范围狭小,传授过去产生的知识;重课程编制的逻辑次序,轻心理次序;教学与生活教育相分离;

现当代,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整体设置,树立大课程观,面向未来教学;使课程编制的逻辑和心理次序相统一;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生活相关联。

3、素质观。

历史上,重人的素质的标准化、整齐划一;教育培养为官从政人才,培养劳心者;重老头人才对文化的传承性和维持性;

现当代,在共性要求的基础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国家管理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人身心和谐发展;重人才对文化继承性和维持性基础上的创新性。

4、师生观。

历史上,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视学生为一集合体,情感抑郁,我-它关系;

现当代,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学相长;视学生为富有情感、活生生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情感自由表达,师生双向交流与评价;

5、教师观。

历史上,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

现当代,传道授业解惑,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少年精神的塑造者;排解胸中纤纤结,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终身学习,研究教学,学习者和学者;与学生、与家长、与教师、与领导、与社会打交道,人际关系的艺术家;从事、协调、管理教学,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

6、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

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

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

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①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

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②要相信学生确有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

③明确判断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标准。

看学生是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取决于他是否确定或参与确定有关活动的目的,是否决定或参与有关活动的过程。

如果是,则为主体;如果不是,则为客体 ④要帮助学生完善主体结构。

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

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教学内容)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

 

(4)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人。

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其次,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7、评价观。

历史上,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分数和选拔淘汰功能,轻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形式的、机械的、标准化的答案;视听话、驯服、考试得高分为好学生;

现当代,既重终结性评价,更重形成性评价;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全面认识和看待分数和功能,尤其重视分数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富有进取心,思维活跃、合格加特长。

三种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论:

S-R,刺激-反应说。

有刺激就有反应,强调外部和现象,忽视内部的心理作用,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华生说,给他一打儿童,可以培养成想要的任何人,政治家、小偷、乞丐、科学家、艺术家等。

2、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论:

S-AT-R,刺激-同化-反应。

有刺激,必须经过与主体的认知结构同化才能发生反应,同化了,学习才会发生。

产生了“认知结构论”和“认知发现说”。

其中建构主义强调主体的主动学习,对每一知识都赋予个人独特的理解,需要情景、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要素。

3、人本主义学习论: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要以人为主,非为升学或文凭或工作,学习要做好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

三种教学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

2、布鲁纳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