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223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docx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平泉县回民中学付云珍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早已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日本2002年的《课标》中指出: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3)为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和个性的发展创造宜人的环境。

(4)突出个性发展。

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强调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强调各门课程的平均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任务。

当今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着老师喂食,有的竟然喂也不吃,厌学情绪特别严重,基于此现状,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的中学教育只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改革,所以,我确定了《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为适应社会和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动力之所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每一位师者的责任。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被动的学习,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所以选本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3.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的特点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创新教育在本质上就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激活学生生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体验创新过程的乐趣,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争取县教研室的支持和指导

(2)、争取学校支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经费和帮助,学校为实验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保障不动实验教师及所任教班级。

(3)、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我县处于领先水平

(4)课题组成员工作能力高,干劲足,保证能完成课题研究

(5)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发表过以下论文:

《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生心理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应从理念到实践,从内因到外因做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的研究。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创新和实践的主人。

三、研究的内容

1、达到的目标:

(1)将学生从“讲、记、背、练”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

(2)激活学生的动力,培养学生“做科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

(4)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创新活动,体验创新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研究对象

选我校九年级

(1)班、(3)班、(5)班为实验班。

其余班级为对照班。

3、选本题的创新程度: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而教师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

(1)、结合我县及我校的教学实际,使创新教育在我校化学学科教学中顺利进行。

(2)、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思想。

(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4)、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形成自主的创新意识。

4、基本方法、途径

(1)、课堂教学启发思维,学生敢于挑战现状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由封闭走向开放;在知识结构和储备上,由局部向网络知识发展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挑战教师的观点,一节好课应当是越讲提出的问题越多。

“问题”学生并不是坏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问,激发学习兴趣,为促进学生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注重联系社会

学生在校学习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会变得丰富、深刻。

尊重学生,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与实践相联系,达到学已致用。

(3)承认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承认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教师应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内容产生质疑,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目的。

(4)跳出学科看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以往的化学教学不很重视学科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何局限,防碍了学生的发展。

自2000年我省中考把理化合一,教师的教学态度有所改变,但和其他学科联系得甚少,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如:

关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面才会加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创新精神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与发展,那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①新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无疑给学生的积极学习注入了活力,增添了拓展性课题、小资料,可鼓动学生针对这些内容撰写小论文、小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

②学会上网查资料,对一些信息处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材中安排了有关化学家的研究成就,这就给学生树立一面榜样的旗帜,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6)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是创新之本,科学家的发明成果都来自实验,实验是验证、探索、发明新问题的最可靠的手段。

①可保留一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②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学生逐渐学会自己设计,教师要放得开,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实验,给孩子们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③将探究实验变为家庭实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学生利用生活代用品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保证。

(7)、变单一评价为多元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看考试分数,这种统一性掩盖了差异性,教师可从多视角看学生。

如:

从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题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等评价学生,人人有亮点,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想,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多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教育不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也并不是偏爱那些十八岁前已经成绩出众的人;教师要不断摸索,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按上面的思路每走一步,都要认真总结经验,争取完成目标。

四、理论依据:

1.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课标》中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意在将学习过分强调知识的结果向知识获取过程转化,既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结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而化学素养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创新教育理论: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将这个问题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他还指出: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以校本教研“先学后教”的教学教学模式为依托,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分工合作。

师生在思考、探究、积累、评价、反思和总结中提高。

2、研究思路:

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转变观念,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以基础教育课改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珍视对教材、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大胆设想,各抒已见。

从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使基础教育课改革结出创新之果。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勤于发问;用独特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寻求变异,进行开放性思考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途径。

六、研究过程:

1.实施阶段:

(2008年6月-2009年6月)

(1)实验组成员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2)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

(3)调查反馈,总结出初步经验。

(4)找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5)收集实验资料,各成员撰写经验文章。

2、总结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9月)

(1)2009年6月,分析论证。

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2)2009年7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2009年8月,撰写课题总结论文,邀请专家指导,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

(4)2009年9月,课题研究结题论证。

3、研究成果结段:

(2009年9月――2010年9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案例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校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收集证件,专家验收评审。

4、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我们回民中学化学教研组在平泉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就《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地实施,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课题组成员在县化学教研员许春生同志组织成员集中进行了四次理论学习

(1)学习新课标,

(2)学习创新教育理论,(3)学习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4)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课题教学策略。

并学习了名师讲座《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同时明确分工,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①、课题组成员教务处主任林自清同志组织各成员及时制定计划,并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收集相关材料,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建教师理论学习的新途径、新方法。

同时利用学科优势,寻找探究的切入点、方法,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②、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校本培训,外地学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创新实验教育培训,积极参与县研讨课,省市评优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交流,校内说课、讲课、交流,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了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实施课题研究:

(1)启发思维,学生敢于挑战现状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由封闭走向开放;在知识结构和储备上,由局部向网络知识发展,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挑战教师的观点,一节好课应当是越讲提出的问题越多。

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从多角度激励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

a.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题组成员就学习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课型,多征求学生的意愿,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辩论式、抢答式、比赛式等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方法的灵活多变,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

初三化学教师每年开学看到的都是新面孔,开学初,我们就用最短的时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定会在学习中打破对老师的盲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每节课在备课前故意设置知识障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不再认为老师的一切都对,甚至能对老师的观点做出严厉的批判,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对课堂教学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最多的学生给予奖励,目的是以点代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勤奋和富有创造力的性格,学生终身受益。

(2)注重联系社会

学生在校学习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会变得丰满、深刻。

尊重学生,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与实践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中考中,学生失分较多的是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即使题很简单,学生答的也不很理想,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反思,可能是老师教的知识过于死板,学生才不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初中化学本身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素材,好多的知识点都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如: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化学发展史、燃烧、燃料、灭火、化学肥料;常见的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等,我们的做法是:

利用多媒体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不同类型的网上搜索题,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组织学生到社会去,亲眼目睹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一切,如:

认识超市各类商品的商标,到化肥厂观看生产化肥的过程,到平泉酒厂参观生产过程中污水的处理过程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很实用,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性关系的,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3)承认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承认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教师应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内容产生质疑,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目的。

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均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使用“师生共用讲学稿”,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精心备课,讲学稿的核心内容有课前回顾、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训练、课堂小结、达标检测等环节,把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自习课督促学生预习,使“先学”落到实处;讲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为后教做准备。

授课时,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课题组各成员在每节课前精心准备,创设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管亚军老师讲《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课,先播放一段新闻视频:

“拉浓硫酸的罐车泄露,用熟石灰中和抢险”,设置目的意在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做出合理猜想:

硫酸和氢氧化钙可能发生反应,进而积极投入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如王玉玲老师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课前播放一个Flash动画:

“意大利的死狗洞,能杀死狗而人却安然无恙”,从而提出问题,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讲学稿的每一环节的问题的设置都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生预习就会的不讲,没预习全会的经老师点拔就会的不要多讲,难度大的要重点讲,争取每节课老师讲解的时间不进过25分钟,留足时间学生及时反馈。

尤其是在达标检测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必做、选做题两部分,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拔尖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这一环节的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题组成员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并有每个学生的辅导记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检测辅导效果,每学期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实际,划分课外科技小组、论文小组、竞赛小组、开放实验小组等,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4)跳出学科看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以往的化学教学不很重视学科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防碍了学生的发展。

自2000年我省中考把物理、化学合一,教师的教学态度有所改变,但和其他学科联系得甚少,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如:

关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认为:

同等智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们从事高效能、低效能两种不同的劳动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注重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将抽象深奥的知识具体化。

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

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使静的知识动态化。

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使紧张的学习环境宽松化。

利用多媒体,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与意识油然而生。

课件中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相结合,形象直观,降低了教学坡度,减少教学难度,使学生很快掌握知识重点,在教学中使化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表格等来服务教学,使课堂有生机,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关注生活实际的情感。

(5)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创新精神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与发展,那种以“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新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无疑给学生的积极学习注入了活动,增添了拓展性课题、小资料,可鼓动学生针对这些内容撰写小论文,小竞赛活动,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多了,会上网查资料,对一些信息处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材中安排了有关化学家的研究成就,这就给学生树立一面榜样的旗帜,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课题组成员孙艳枝老师在讲完碱的化学性质后,给学生留一个课外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并要求学生做好后带回教室进行展览,比较谁做得最好,让制作较好的同学来说一下制作中注意事项,制作较差的同学从中发现自己在哪个步骤中出现了问题,激发了创新意识;孙老师在讲完“化肥”一节后,鼓励学生“从书刊、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查阅有关化肥农药的作用的资料就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说说自己的看法”。

把整理好的小论文贴在教室的一角供学生欣赏,通过这样的活动,即使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差,也会从中受益,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6)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是创新之本,科学家的发明成果都来自实验,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问题的最可靠的手段。

①、可保留一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②、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学生逐渐学会自己设计,教师放得开,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实验。

给孩子们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③、将探究实验变为家庭实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学生利用生活代用品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a.化学课一开始,就应以实验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对化学有好感,在绪言课增设了“笑脸”、“白酒变红酒”、“白纸显字”等趣味实验,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化学;教师趁热打铁,把学生引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规范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严肃性,为学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b.为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课题组成员下大力量进行研究,把书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实验,每周的第八节课进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去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c.由教师的实验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课题组成员从简便角度、节约原则、环保等方面考虑,对书中的部分演示及分组实验进行地大胆的改进,并鼓励学生对实验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d.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的代用品能在家庭中完成一些实验,如:

用注射品代替长颈漏斗、用筷子代替玻璃棒、用饮料水瓶代替漏斗、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等,把化学探究带回家,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变单一评价为多元的评价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看考试分数,这种统一性掩盖了差异性,教师可从多视角看学生。

如:

从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等评价学生,人人有亮点,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想,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在化学教学中从多视角评价学生,并在每学期初了解学生的个性实际,成立:

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实验操作能力小组、解题能力小组、创新实验小组、撰写论文小组、挑战老师观点小组等,平时及时记录各小组的表现,每学斯末评选出各优胜小组,这样做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人有亮点,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教育不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也不是偏爱那些十八岁前已经成绩出众的人;教师要不断摸索,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杂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盲目求新,首先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化学走向生活,从化学走向社会,把所学知识多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有,老师认真研究新课标,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引领,采用开放式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张扬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

七、研究的成果:

1、理论成果:

(1)教学相长:

自2008年3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以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途径,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教学相长,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探究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仅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教师在省市县获奖论文10多篇,有的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各极的评优课成绩喜人;多数教师各类大型培训,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树立了一支强有力创新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的实施,为学生营造了宽松、舒适的学生氛围,师生关系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由原来的紧张变得更融洽,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