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42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4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含教学计划P).doc

课题:

认识负数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放在课前)

1.游戏:

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

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

(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

李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⑴(课件出示地图:

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

5小格呢?

10小格呢?

问:

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学生交流:

是0℃。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没错。

(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

(教师板书0)。

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

⑵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

(课件:

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

(学生回答4摄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

问:

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

(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

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⑶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

(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

(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

(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

(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⑸小结: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

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

并读一读。

(写在卡片上)

师: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

准备好了吗?

香港:

(19℃或+19℃)。

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

提问:

你是怎么想到用+19℃来表示的?

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

行吗?

为什么?

(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哈尔滨:

(-10℃)。

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

“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

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

(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

西宁:

你们记录好了,同桌互相校对一下再来交流。

问:

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来表示?

⒊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指名一位学生上前交流。

师:

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

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写,可以吗?

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

谁来拨-1℃?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

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

(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

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交流: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

-155米。

(板书)

追问:

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预设一:

我是把海平面看作零刻度线,海平面以上也就可以用+几或几来表示,而海平面以下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教师评价:

这位同学会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预设二:

如学生答不上,教师做适当引导:

小结:

(课件将文字改动成:

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

海拔-155米)。

真不错,大家把这两个海拔高度一起来读一读!

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5.这是泰山和艾丁湖的海拔。

(读一读)

这是海平面,你能在这根直线上来表示出泰山和艾丁湖的海拔吗?

(以海平面为界线,以上1545米表示泰山的高度,以下154米表示艾丁湖的海拔高度)

追问:

为什么这样来表示呢?

(对了,以海平面为界线,正几和几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负几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进一步应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海拔。

1.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刚才这样的方法来记录世界著名湖泊的海拔高度,(学生拿出记录纸)

分别出示青海湖、里海、死海和海沟的图片及海拔情况,教师读一读,学生记录。

完成的可以举手示意。

交流:

你想来交流哪个地方的海拔呢?

 2.我们再来看看苏州地区一些地方的海拔情况。

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说说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出示虞山天平山和太湖湖底的海拔高度,让学生自己来选择)。

(五)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

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

①4、+8844.3、3193等这些数归一类,-4、-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

②4、3193等归一类;+8844.3归一类;-4、-155、-11034等归一类;0归为一类。

③4、+8844.43、3193、0归一类;-4、-155、-11034等归一类。

3.指出:

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

0到底归于哪一类?

(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

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对于发表意见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4小结:

(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

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

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4.读一读,在将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26、8、-40、-120、+103

(指出:

8为什么也是正数呢?

因为把前面的+号省略了)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问:

正数的圈内还可以填哪些数呢?

负数的圈内呢,

问:

写的完吗?

(指出:

正数和负数都是无限个的)。

(六)联系生活,通过练习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选择正确的温度连一连(练习一第4题)

2.你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等学生猜两次后,出现答案,追问:

是高于0℃还是低于0℃?

(课件出示一个温度计,从0℃开始往下降,降到极限,是-30℃,已经很冷了,-88.3℃还要往下几个30度啊?

你们感觉到冷了吗?

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出示存折和电梯图上的负数,让学生讲讲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

要到地下3层呢?

4.(学生交流)回忆一下刚才上课前我们玩的游戏,这些现象是否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说说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记作(),那么取出500元记作()。

②知识竞赛中,得了50分,记作(),那么扣了50分记作()。

③学校小卖部赚了800元,记作(),那么亏了500元记作()。

小结:

在生活中,很多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我们以后再来交流学习。

(七)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2.了解负数的产生。

3.机动作业: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交流时,教师问:

你写的这个数是想来表示什么的?

4.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负数的资料,结合自己学校、家庭生活中的情况,也一篇《负数和我的生活》的调查小报告。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正数+4(4)+8844.433193﹥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4-155-400﹤0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练习一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昨天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数是正数?

负数呢?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份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提问: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

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

亏损1200元;八月份:

亏损850元;

九月份:

盈利2500元;十月份:

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

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

亏损250元;

月份

十一

十二

盈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

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

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

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出示数轴.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提问:

-2接近2,还是接近0?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

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某市200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

-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2、练习一的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

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

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分。

3、练习一的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20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元。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

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3、教学例3:

(1)提问:

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

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

S=a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

教材类型:

苏教版    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练习二:

第1题:

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

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

第2题:

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

第3题:

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

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5题:

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

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

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

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师:

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S=ah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的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四、课外延伸:

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5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

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

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

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

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

数学>>第九册    

主备教师: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第19页例6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