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44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doc

QQ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___小学语文

课题名称___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立项编号__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_

填表日期_

QQ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制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已被QQ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收到立项通知三个月内,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方式发送给QQ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

4.QQ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通信地址: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主持人姓名

政治面貌

 

性别

年龄

行政职务

专业职称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固定电话

E-mail

 

移动电话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称

学科专业

学历学位

工作单位

预期成果 (在选项上打“√”或加粗)

A.专著B.研究报告C.论文D.其他

二、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基于留守儿童比较多,再加之受思想认识、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

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我校已经意识到学困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全国各地已有不少著名专家、学者有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不少的方法策略和理论研究,但是从中我们并未找到一条真实贴近我校实际情况的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转化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本次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

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对学困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基本性特征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而在我们农村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导致班级中的学生产生分化现象,这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缺乏信心。

要改变这些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2.对学困生的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一味地追求新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面对这种种的课堂教学现象,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3.对学困生的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教师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学困生势必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研究其开发转化的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对改变当前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当代美国杰出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培养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预测和淘汰大多数人和选拔少数英才。

大多数学生可以用全力学会教给他们的所有东西”。

学生成绩差异不断扩大,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促进全面发展的观念,做到善于调查研究,躬身教学实践,分析总结学困生出现的各种原因,采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学困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生层面上,忽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中优生同等重要,尤其是提倡和谐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的今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力求从教育实践层面帮助学生最大可能地清除语文学习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具体的研究内容为:

(1)找出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障碍的原因。

(2)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帮学对策。

(3)课堂教学建立分层辅导体系,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

(4)建立激励进取的评价机制。

2.重点:

找出学困生学习障碍原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难点:

新课程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本实验综合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又侧重个案的研究,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外到内,全面深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一)、研究的方法:

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对学困生的帮助,我们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

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对不同年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最终完成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3、实验研究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精心考虑,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的目的。

4、问卷、访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找出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

5、经验总结法:

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二)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本课题研究的途径:

(1)通过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影响学困生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实际的评价模式。

(2)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帮助教师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构建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其学习的兴趣,使其由“厌学”为“乐学”。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生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通过研究整合家庭、学校力量的策略,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共同创设有利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帮助学困生健康成长。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研究,采用分段,分班,分时的办法,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施效果。

(一)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制定课题方案。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组织教师培训,设计有关调查研究表册。

(二)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研究阶段1)

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个人子课题研究,将自己学习到的一些理论及一些新的策略、方法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并及时作好学习效果的反馈工作,及时总结、反思、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使之日趋完善。

实施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10月(研究阶段2)

课题组进行开课、听评课及研讨活动,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

同时,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论文为分课题研究积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接受专家的具体指导,并将实验中的有效做法、经验进行推广,并带动全校的教师一起实验。

同时,课题组成员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提炼,写成实验报告,接受有关领导专家的评估。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AAA:

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BBB:

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

CCC:

负责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子课题分解:

AAA——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心理分析

BBB——利用个案分析、探索帮学对策

CCC——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

DDD——转化学困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低下的策略

EEE——学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FFF——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深入理解,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我校已具备开展“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组负责人一直承担学校语文教研工作,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意识。

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本校骨干教师,精通教学,善于管理,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学校教科研活动有保证,能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各项设备比较完善,拥有较好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保障。

八、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将以如下形式呈现:

(1)课题实验方案、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2)学生成绩对比表;

(3)教育随笔,经验汇编、论文等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3、《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QQ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语文

主持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QQ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制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已被QQ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课题研究的一半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或信函方式发送给QQ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

3.课题编号指立项通知书上的课题立项编号。

4.QQ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办公室通信地址: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

自2015年3月我校申报的《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正式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就投入到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中去了。

2015年9月25日上午,我校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邀请了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和RR镇主抓教学的领导来校对我们一年多以来的课题研究活动作阶段性的检查,并对后阶段的课题研究做进一步的深入指导。

在检查的过程中,课题组BBB老师首先代表学校作简要的课题中期汇报,之后两位专家分别就我校的汇报进行了认真的点评。

专家们对于我校所选取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给予了一致的肯定,同时也对我校后阶段的资料汇总整理和即将撰写的结题报告进行了深入的指导。

他们指出:

我校在前期所进行的大量摸底调查研究,均要作进一步的深入汇总分析,并以数据、具体性的问题策略的梳理归类等形式加以呈现,并在最后的结题报告中加以体现。

在检查活动中,两位专家深入而明确的指点,言简意赅,让我校课题组成员的思路更加明晰。

我们会在后阶段积极努力全面推进、稳步实施、多出精品成果,争取使结题活动能够圆满成功!

二、 中期报告要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进展情况:

1、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我校从2015年开始,在结合自身校情的前提下,正式申报了《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问题及调适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得到了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后,举行了开题仪式,并全面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

首先,我们以班主任工作为切入口,确定了实验班级,设计了《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调查分析表》。

分发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手中,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

之后又分别分发了《学困生家访记录表》《留守学困生跟踪观察记录表》等系列表格,由班主任老师对本班中的学困生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跟踪访谈,认真求实地加以记录,全面展开个体案例的研究。

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

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手,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

确定了研究对象。

建立了《学困生转档案》、《学困生转化跟踪记录》,全面展开个体案例的研究。

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展开的:

(1)、分层负责,形成具体的研究网络。

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教导处(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实施者)、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学科实施者)、班主任老师和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人)三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

大家分层实施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大家力争将我们的教科研工作真正意义上落实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广大的教师注意平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利用课余时间提优补差,从不同的程度上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实践证明,我校近两年来在每学期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各班学生的检测结果较往年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

(2)、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展开课题研究。

学校也特别注重了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两块重要的课题研究阵地。

在德育课程方面,课题组以政教处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抓手,从学校活动、社区共建、三结合教育等方面入手,给予这些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和平台。

(3)、心理导航,为孩子们点亮前进的明灯。

针对当前学困生诸如自卑、自闭、性格极端等心理健康问题,课题组特别对于留守学困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

课题组以CCC老师(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负责管理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阵地,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向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倾诉,由BBB老师给予他们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调适和疏导。

力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变成他们最可倾诉心中“秘密”的小天地。

(4)、抓“典型个案”,力求“以点带面”。

班主任老师作为此项课题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分析之外,还承担着建立各班学困生“典型个案”的重要研究任务,他们从各自班级学困生中精心选择精心选择3——5名学困生作为典型研究个案,为他们建立了“个案资料袋”,其中收集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在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点滴转变。

(5)、家校合作,将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向纵深。

学校还特别注重了家校合作。

每学期学校课题组还召集各班“学困生典型个案”的家长召开座谈会,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转变情况。

总体上来说,近阶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是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绩的。

各方面、各层次的研究都已进入资料汇总、分析、整理阶段,期望在后阶段将前期课题研究所获取的各项资料和数据进一步升华为具有一定教科研价值的理论策略。

2、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组举行了开题仪式后,召开四次学习、研讨会,确定了本课题的几个基本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2)、问卷调查研究法:

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合学生学困情况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3)、个案分析法:

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是我们实验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

由课题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得失,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5)、实验研究法:

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查或实验,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

3、学生参与的深度

课题组各实验班级分别选取3-----5名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占实验班级学困生的85%以上,参与面广,实验中我们通过沟通、鼓励、帮扶让学困生消除了与老师、同学的心理屏障,心中有了目标,行动有了劲头,使他们从容的走近老师,走近同学。

现在40名研究对象与同学交往频繁,设计学习内容交往多,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有32人,能乐于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

课堂活动调查显示,研究对象每人每节课发言平均为1.5次,正确率60%以上,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已经以积极的姿态融入课题活动中来。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回顾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参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困生有了较大转变。

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发言次数增多,改变了学生作业难收的状况。

2、教师方面: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增强了课题研究意识,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课题组的教师能积极动笔进行反思、撰写论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校级评比中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

三、主要创新点:

(1)分层负责,形成网络。

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骨干教师四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

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力争规范开展我们的教科研工作,真正意义上落实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求教师注意平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利用课余时间提优补差,想尽一切办法,从不同的程度上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实践证明,在每学期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各班学生的检测结果较往年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上学期,我校EEE老师所带的五年级语文成绩名列全镇前列。

FFF老师所带的三年级语文名列全镇第二名;BBB老师所带的一年级语文连续两次名列全镇第一名,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BBB老师被推荐为县级优秀教师,EEE、FFF二位老师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课题组研究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明确职责,使课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3)形成方案,明确方向。

课题开题后,我们研究制定了《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

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进步计划。

(4)个案研究,以点带面。

班主任老师为学困生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

成长记录袋每一名学困生一份,记录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主要内容包括:

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教师鼓励性评价、家长意见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在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点滴转变。

(5)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

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单元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6)学科整合,推向纵深。

课题组以开展“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抓手,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今这些学困生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中坚力量。

同时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净化学困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让学困生找到自尊和自信。

四、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