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63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7.6~8.0

6.3~6.6

4.0~4.4

2.0~3.0

A.鸡蛋清 B.牛奶 C.西红柿 D.柠檬汁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A、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

C、西红柿的pH小于7,显酸性.

D、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1分)(2017•青岛)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二氧化碳验满

C.加入粉末状固体 D.蒸发食盐水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1分)(2017•青岛)“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分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植树造林;

合理开发新能源;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A、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C、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1分)(2017•青岛)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分析】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能防止铁与水分接触,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

B、用盐水清洗菜刀,盐水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

C、铁锈很疏松,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1分)(2017•青岛)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分析】A、根据高楼着火的急救方法分析;

B、根据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

C、久未开启的菜窑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

D、家用电器着火灭火时要注意防止触电.

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正确;

B、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正确;

D、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1分)(2017•青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霉变的花生做食品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鱼虾防腐

C.食用加碘盐可补充人体缺乏的碘元素

D.食品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分析】A、霉变食品有致癌物;

B、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产品;

C、根据碘盐的作用考虑;

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考虑.

A、霉变食品有致癌物,不能用霉变的花生做食品,故A错;

B、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产品,故B错;

C、食用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可补充人体缺乏的碘元素,故C正确;

D、亚硝酸钠有毒,食品中不能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故D错.

9.(1分)(2017•青岛)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分子:

2H

B.2个硫酸根离子:

2SO4﹣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H2

D.两个氮原子:

N2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A、两个氢分子:

2H2,2H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B、2个硫酸根离子:

2SO42﹣,2SO4﹣2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C、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H2,故选项正确;

D、两个氮原子:

2N,N2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1分)(2017•青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所以盐酸可以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1分)(2017•青岛)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1分)(2017•青岛)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

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分)(2017•青岛)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羊毛线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A、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与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14.(1分)(2017•青岛)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产生乳酸(C3H6O3),会导致肌肉酸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之比为1:

2:

1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A.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3+1×

6+16×

3=90,故正确;

B.由乳酸的化学式可知,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

(1×

6):

(16×

3)=36:

6:

4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48=6:

1:

8,故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1分)(2017•青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溶液的稳定性考虑;

B、根据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考虑;

C、根据溶液中的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考虑;

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A、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A说法正确;

B、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所以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B说法正确;

C、溶液中的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故D说法正确.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16.(1分)(2017•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钠、镁原子分别失去1个、2个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钠、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D、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A、由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镁原子分别失去1个、2个电子,形成离子,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单双项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分)(2017•青岛)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C.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分析】A.根据化学用语创建的原因来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条件来判断;

C.根据分离提纯的必要性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用途来判断.

A.为了更容易表示元素、物质的微观变化过程,才引用了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使化学学科的学习更简单和明了,而不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故错误.

B.人们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故正确.

C.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故正确.

D.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没有好坏,物质的应用存在合理与不合理;

故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的整体认识问题,能从宏观或微观上正确认识化学的积极作用和重大贡献,能辨证的分析看待问题.

18.(2分)(2017•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故选正确.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合物与有机物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2017•青岛)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

B.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4:

5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B错误;

C、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

60g:

100g=3:

5,故D错误.

A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分析】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行分析,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A、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③④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

故A正确;

B、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而形成沉淀;

故C不正确;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

故D正确.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除去的杂质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滴加顺序进行除杂,一般加碳酸根离子要放在加钡离子之后,可以将剩余的钡离子除去,除杂的结果,最后只能剩余氯化钠,也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

21.(2分)(2017•青岛)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固体

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

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分析】A、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分析.

B、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