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71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oc

毕业论文

(2012届)

题目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助学点: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

考籍号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最终评定成绩:

二〇一二年三月

摘要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存在偏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阻碍实施素质教育。

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以及媒体,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课业合理化.为了改变当前教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问题,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减负”必须抓出成效。

导致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为了升学率的提高,教师的素质不高,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当然这不是全部的,但这些问题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解决的。

我们只有认清原因,对症下药,运用一些有效对策:

如学校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严格做到“三精”,精心备课、精当教学、精简作业,当家长的则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一起有效的解决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关键词:

课业负担,原因,对策

ABSTRACT

Bytheinfluenceoftraditionalideas,thesocialsystemexiststoacertainlackofteachersandparentstotheconceptofbias,anexcessiveburdenonstudents'academic,aseriousimpedimenttotheimplementationofqualityeducation.Fromthegovernment,downtoordinarypeopleandthemedia,andreducestudents'tooheavyaburdenofthevoiceisgettinghigherandhigher.Thenewcurriculumreformprocess,weshouldcorrectlyunderstandthestudent's"academicburdenonstudents'academicrationalize."Burden"mustachievetangibleresultsinordertochangecurrentteachingTeachingoverweightproblem,toenableyoungpeopletogrowuphealthy.Leadtoprimaryandsecondaryacademicburdenheavyaremanyreasons,suchasschoolenrollmentrateimproved,thequalityofteachersisnothigh,highparentalexpectations.Ofcourse,thisisnotall,buttheseproblemsisnotaquarterpastonewillbeabletosolve.Weonlyhaveaclearunderstandingofthereasons,therightmedicine,theuseofsomeeffectivecountermeasurescorrect:

suchasschoolsteachingideas,updateteachingconcepts.Theteacherstrictlybe"fine",andcarefulpreparation,preciseandappropriateteaching,streamliningoperations,andwhenparentsshouldrespectandunderstandchildren,Effectivesolutionwiththeprimaryandsecondaryheavyacademicburden.

Keywords:

academicburden,causes,countermeasures

目录

导论·································································9

第1章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10

1.1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10

1.2妨碍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10

1.3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10

1.4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11

第2章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13

2.1考试制度本身的缺陷································13

2.2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13

2.3教师素质不高······································14

2.4家长期望过高······································14

第3章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教师方面············································16

3.1.1精心备课是减负的前提·····························16

3.1.2精当教学是减负的关键·····························16

3.1.3精简作业时减负的保证·····························17

3.2学校方面·············································17

3.2.1联系实际,组织学习·······························17

3.2.2认知学生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思想···················17

3.2.3改变教师工作评价方法·····························18

3.3家长方面·············································18

3.3.1情感上的尊重与理解 ·······························18

3.3.2品德上的培养与塑造·································18

结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导论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不存在什么升学压力,但是他们的课业负担是事实,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原因复杂,经过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其原因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传统文化,家长观念等因素。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采用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参考一些期刊和网络知识,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进行一次简要研究。

首先从课业负担造成的危害开始讨论,然后再是造成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原因,当然我所讲的原因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面的。

既然课业负担造成的危害和原因都知道了,根据我自身的分析和前人的经验,最后撰写了一些针对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

作为一个即将上任的农村小学教师,也是21世纪的新型教师。

在新课程改革的规定下,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多样性发展,课业负担这么词得从中小学教学中消失。

不让学生感到心理压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空间。

18

第1章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危害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综合症”它所造成的危害很大,不但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但使中小学生近视眼增多,体能下降,肥胖等,而且严重地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繁重的作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和智力发展,还会形成不好的学习环境。

1.1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中小学生近视人数大量增加,近视度数加深。

中小学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期,这个时期用眼过度是非常容易患近视。

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整天埋在书堆、题海之中。

眼睛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导致许多学生得近视,而且有些是中高度近视。

这不仅会给他们一生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而且使他们将来工作的选择面大大缩小,他们无法从事对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

其次是导致肥胖学生增多。

现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学生吸收的能量较多,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过多的能量得不到释放,使体重超标的肥胖儿增多。

肥胖不仅造成行动不便,而且大大增加了将来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

再次是导致中小学生体质弱。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太少,神经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中小学生体质弱,易患感冒,有些经常失眠。

影响学习效率。

1.2妨碍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中小学生正是智力发展时期。

足够的睡眠时间,是智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睡眠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

课业负担过重,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没有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去进行他们兴趣的活动,从而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天赋没有得到发现和表现的机会。

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需要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有了空闲的时间,才能够对事物,对宇宙和人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产生有创造性的思想或办法。

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创造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

课业负担过重使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已的创造性能力。

1.3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首先,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承受了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压力,这种压力极容易造成畸形性格和心理障碍,有时会产生自伤和攻击行为。

近年来中小学自杀、犯罪现象增多,更有一些残杀亲身父母的恶性案件。

这是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太大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是学业负担过重,使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和关心别人,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劳动是净化心灵的最好方法,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徒径。

一些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参加劳动锻炼少,产生了好逸恶劳,追求高级享受思想。

再次是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产生了以同学为敌,仇视他人的情绪。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千方百计防范别人超过自已。

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千方百计干扰别人学习,以达到让别人也考不好的目的。

1.4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业负担过重,考试竞争过分剧烈,破坏了学习讨论的风气。

讨论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灵感,减少疲劳。

因此,讨论风气和氛围是重要的学习环境。

然而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考试竞争过分激烈,同学间相互防患甚许多学生愿意与同学讨论,生怕自已的一点东西被别人学走,学习讨论开展不起来。

其次是过重的学业负担破坏了互帮互教的风气。

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考试竞争过分激烈,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在学习上帮助其他同学。

第2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办法了不少文件,致使在这问题上有所缓解。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许多地方,还是严重存在课业负担这一现象,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1考试制度本身缺陷

这可以从两层意义上来分析。

第一层意思是指考试形式、内容不科学,试题太偏、太难、考死记硬背的东西过多。

在中小学考试中,任何题目都只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语言本身的局限,使得答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便人为地进行了限制,并造出一个“标准答案”,天下的考生都一起背诵,拼记忆力,谁记的最多,最全谁得的分数最高。

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的由来。

考得分数再高,也不能证明其能力最强,创造力超群。

其次,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也因其严重的片面性,冲击了教育方针中关于“全面发展”的指导原则。

由于学校以升学选拔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手段,推崇的是“分数至上”,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实际上被区分为考试内容和非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方面的教学大大强化和扭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非考试内容的教学则大大弱化,甚至被取消。

在这种考试评价制度下,不仅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消弱,而且智育也存在严重片面性,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2.2对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

现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看他所教的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

学生考得好,升学率高,优生率高,就认为老师有水平,教得好,教师就可以多得奖金,优先晋升职称。

反之,如果所教的班级学生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就认为是老师没水平,不会教,就要少拿奖金,在职称晋升时就会处于不得利地位。

这种考核评价制度,不承认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别,不承认学生努力程度的差别,不管学生由于何种原因考得好都归功于教师会教,不管学生由于何种原因考不好都归罪于教师不会教。

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教师必然要把逼学生读书、逼学生做练习作为获取名利的主要方法,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压学习任务。

有些教师要求学生重复地做题,以减少在考试中的差错率,获取更高的分数。

一旦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师就会动用各种惩罚手段去惩罚他们。

学生写错一个字要求罚抄几百遍、几千遍。

学生做错一道题要被罚做几十、几百遍。

在这种不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之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压迫学生做练习,增加学生负担的竞争。

他们千方百计地迫使学生在其所教学课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所做的练习对提高考试成绩意义不是很大,那也可以使学生减少在其它学科上的时间投入,不至于其它学科考得太好,也就可以避免落在其他教师之后。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一些教师用拖课、抢占自习课,大量布置作业的办法来迫使学生在其所教学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对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不科学,是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2.3教师素质不高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首当其冲是最被检验的人,若教师其身不正,素质不高,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有多严重。

教师素质不高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经济利益在做怪。

首先是广大基层中小学教师工资不高,待遇很差,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多少总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比如,现在一般的加班补课,一节课的报酬都在几十元,最差的农村中小学也有十元左右。

这样,一天两节课,一学期下来也有几百上千元的收入。

所以就组织学生放假和下课时间补课,以谋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还有些老师工作现任心不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炒股、做生意,如果学生考的太差,自然会受到批评,甚至受到某种制裁。

反之,给学生增加压力,让学生多做多练,让学生考好一点,也就有理由反驳各种指责,避免受到制裁。

第二个方面是教师的懒惰。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那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离不开“双边”——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最好的状态当然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一起努力,比如教师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勤勉敬业,提高教学艺术;学生刻苦用功,勤学好问。

次一点是双方只有一方努力。

最差的是双边都不用功。

而现实中,从教师这边,努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本人投入多,显效慢,不显山不露水默默无闻。

没有几个教师愿意采用这个办法。

于是一窝蜂涌向另一边——学生。

拼命加班加点上课,拼命布置作业,拼命压榨学生,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教师本人投入少见效快,即使最终没有取得骄人的成绩,教师还可以没功劳而有苦劳,还可以推说学生太笨,“你看,我下了那么大的功夫,他们也还是学不好。

”别人也会同情理解,甚至夸赞这位老师用功。

所以说,这类老师是懒惰的,因为他们避重就轻,表面一副老黄牛样子,其实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头笨黄牛而已。

2.4家长期望过高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

而这个时代的父母有许多人由于文革等愿意,未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想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已未曾实现的梦想。

希望孩子能过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

而且现在大多数家庭孩子少,家长和子女交谈的时间也比较多,孩子有较多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聪明,因此,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很聪明。

这样许多做家长的不仅断定孩子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而且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拨尖。

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主观要求,家长一般会认为子女不够努力,或者认为是老师不会教。

当家长到学校了解他们的孩子成绩为什么上不去时,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告诉他们,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够。

老师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做父母太伤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动员家长与他一起对学生施加压力。

于是家长就进一步断定孩子成绩不好是由于努力程度不够,断定别人的孩子更努力,采取各种手段迫使孩子加大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规定孩子考试要达到的分数、名次,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请老师补习,制定奖惩措施等。

这不仅增加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第3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思考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部门和教职人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家的主席都强烈提出了,所以下面本人进行了一些对策思考。

3.1教师方面

“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要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就必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须做到“三精”。

 

3.1.1精心备课是减负的前提

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实现策划:

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质量的保证,也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

精心备课使要做到:

①既要钻研大纲,通读教材。

对所教教材的教学目标。

基本内容要熟练,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致使、技能的质量。

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预见学生在接受新致使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要设计出循循诱导,因材施教的教案。

②备课必须既要备教法,又备学法。

教学生是靠教师,那么学生学不学的尽不仅要看学生的天资和勤奋,若教师能能多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技能,那么学生则更容易吸收教师所教的内容。

3.1.2精当教学是减负的关键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想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精当,这就要求:

①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起点点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要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必须把调动、启发学生呢个思维的行为一条主线贯穿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③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要求。

选择不用的内容和方法。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当堂所学知识。

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绝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

还必须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活动时间。

3.1.3精简作业是减负的保证

布置作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作业要考虑针对性。

要不要布置作业,该布置多少,什么样的作业。

这都是教师所要考虑的,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②作业要考虑多样性。

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③作业要考虑全面性。

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

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

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

这样,既可以保证优生“吃饱”,又可以保证后进生“吃得了”。

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3.2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地方,而且也是学生一天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所以,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指标都可能会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

至此,学校必须的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3.2.1联系实际,组织学习

为了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学校应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上级教学部门的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和要求。

深入学教育专家的学生减负理论。

在学习讨论中,学校可以采用“一查摆,二分析,三明确,四解决”的办法。

着重引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调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以及过重的课业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原因,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质量。

杜绝教师“识分数论英雄”的错误认识。

3.2.2认知学生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思想

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的课程必须遵循: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学校的教师应对人才观质量有新认识。

在学校,能说话的还是学校领导。

因此学校领导必须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努力探讨改变单纯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向新课程中的素质型教学模式改变。

努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观点。

而把重点去提高课堂质量,优化教学方法的正确方向上。

3.2.3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价方法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必须进行深入修改。

首先是改变过去重教学的成绩评价,改变以教学成绩高低你更加教师的弊端。

在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时,即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又看是否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德全面和谐发展,同时,还把转化后进生列为评价内容,要求老师应关心差生。

二是把过去教师工作的领导单一评价改为个人小结自我评价、教研组互评、学校审评的三方面结合,扩大评价的透明度,激励教师参与管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家长方面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但是也得给孩子一点自由空间,不能整天埋在作业和题海中。

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