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84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

边院镇中心小学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2、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5、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探索活动(一——五年级)

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生命的秘密。

三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国学启蒙。

四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五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

内容与标准: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的评价。

对教师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等,主要看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

学生情况主要指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生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

方法:

1、学生自评互评,即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伙伴的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材料准备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给予学生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随学校对教师计划、备课等检查进行。

 

  后附: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学生评价表

       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

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出勤、兴趣、课题、学习任务的完成)

认知与技能(特长)

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成功体验(学习成果)

边院镇中心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开出率高等,都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

建立小学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不断总结实施经验,以点带面。

2.抓学习。

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抓培训。

对任教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抓研讨。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增加活动的频度,通过研讨课、评优课、教学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评比、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科学课程的正常实施。

5.抓网络。

开辟学科教学网站,及时掌握新课程实施的信息交流广大教师的观点、经验;努力实现教学资源共

6.抓评价。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利学课程的评价办法,边实施边完善。

7.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利用新课程实施的机遇,为教师搭好展示教学才能的舞台,努力培养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2.确定国家课程规定各类学科教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领悟各类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在教坛新秀汇报课等常识教研活动中课,让教师感悟新课堂,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

3.积极收集各地执教科学课的经验,收集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参考资料,为我校实施新教材做好准备。

(二)实施阶段

前期:

在继续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科学探究”的课型模式:

2.构建新型的学生学习常规;

3.课程资源的充实,包括优秀案例、教学素材等;

4.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

5.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6.学生的学业评价。

在前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要加强教师技能的培训,切实落实各类课程的各项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活动小组成员和优秀教师的作用,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总结前期实施经验,写出前期实施总结。

在总结前期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照本学科的实施目标,将学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转化为新的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展示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展示教学新观点,交流教学经验。

边院镇中心小学

2013年9月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