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690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移动变局从开放走向封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信企业管理创新之路》堪称中移动管理创新经验的系统总结。

事实上,李跃改变了中移动的网络管理体系,在其主导下,中移动从2000年开始了集中化的业务网络和集中化的支撑网络建设:

从过去更多以省公司决策执行的分散化经营,发展到目前集团和省公司两级进行重点资源配置集中的管理。

今年以来,长期分管后端网络建设的李跃跃居前台,分管法律事务部、市场经营部、数据部以及卓望公司,进一步熟悉了整个公司的运营,为其全面管理打下基础。

根据媒体的印象,李跃在业内外口碑甚好,热情坦诚,举止具有现代企业管理者风范,因此在中移动内部省级老总的“公推”中名列前茅。

如果要解读李跃的主导风格,可以从其“集中管理”思想切入。

他提出,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成为当前中移动的迫切任务,而“集中管理”通过实现运营设施集中化、运营程序标准化和运营支持信息化,可使中移动应对诸多挑战。

李跃的“集中管理论”来源于对现实环境和电信企业自身规律的理解。

对于外部环境,他认为当今时代的电信市场已在5个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成为中移动的变革背景和最大挑战。

首先,电信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电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

第二,技术进步一方面使新业务层出不穷,一方面又直接引发电信业市场结构和管制政策发生变革,降低了市场进入壁垒;

第三,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鼓励企业充分竞争,打破了垄断格局;

第四,电信业进入低价格时代;

第五,新市场不断得到开辟,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于内部环境,李跃认为,在传统上,电信企业一直按照具体职能组织生产,缺乏贯穿电信企业的标准化业务流程体系,使得流程、业务和系统难以扩展,成本居高不下、新产品推出缓慢。

而传统的单一固网生产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业务网络庞杂、区域性网络分离、运营管理得不到端到端的自动化支持。

这种传统组织模式导致了电信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李跃主张高效率、低成本的集中管理,并在其论述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字眼:

低成本、大规模、大生产、流水线,规模经济,俨然是一场内部范围内的“工业革命”。

如果说这种集中管理的“革命”在过去为中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那么面对今天的复杂局面,以李跃为核心的新领导集团能否实现中移动的一次跃迁?

事实上,眼下还有三大挑战横在李跃和中移动面前。

李跃面临的挑战 

发展TD是中移动的首要挑战,这一点目前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而且恐怕是中移动最大的压力来源。

“TD是重中之重,虽然没有具体的考量目标,但在3G用户上,至少要三分天下有其一。

同时还要推进TD国际化,向LTE进化,但这不是中移动自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关部门协同推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移动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应该说,中移动为TD的主流化作出了很大努力。

在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王建宙大力呼吁4G时代的标准融合,力图摆脱TD标准的孤立局面。

在中移动不懈的努力下,全球电信组织终于将在今年10月确立4G标准,中移动倡导的TD-LTE有望成为最终的4G标准。

但是相比其他的3G制式产业链,起步较晚的TD产业还说不上一帆风顺。

在终端方面,中移动先后推出了TD上网本、上网卡、定制手机、电子书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但目前的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那般热烈。

同时,中移动与苹果的合作也没有实质进展。

扶植TD产业,给了中移动打造和掌控全新产业链的机会。

但即使没有TD产业的建设重任,按照自己对内外部环境的理解,中移动仍然会向3G全产业链扩张,在终端、操作系统、新媒体、商店平台、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社区、游戏等领域全面开花。

然而,近期无论是在与腾讯竞争的飞信领域,还是在手机支付及三网融合领域,中移动都遭遇了一些问题,从而引发眼下的第二个挑战:

“跨界之困”。

“中移动不要成为管道提供者。

”这正是王建宙最忧心的事情。

2005年王建宙上任之时,移动语音市场逐渐呈现饱和态势,而数据增值业务则发展迅速。

王建宙不失时机提出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的路线,并且实现年均20%的高速增长。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至少在3G业务层面上,中移动涉及的业务过于杂乱,不得要领。

结果是陷入与对手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分散了资源,失去了3G业务的靶心。

不久前有消息称,中移动暂停2009年主推的手机支付业务方式RF-SIM,而银联主导的13.56MHz的NFC手机支付方式则胜出。

与银联竞争的失败,可能会导致中移动无法成为主导手机支付的企业,与浦发银行的合作前景和空间也会相对暗淡,并给中移动的勃勃野心泼上了冷水。

“中移动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在‘跨界’业务发展中,与其他行业的关键企业平等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中研博峰咨询总监薛新告诉记者,“从中电信的IPTV到中移动的RF-SIM手机支付业务,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跨界’发展业务,资本并不能决定产业的主动权,所以只有与‘跨界’行业的关键企业合作才可能真正有效推进业务的发展。

当前阶段,中移动在手机支付业务和三网融合业务的关键企业已经明确,就是中国银联和广电集团,如何与这些关键企业在利益分配上达成一致,是当前中移动‘跨界’业务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同业的竞争者。

从有关部门和中移动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移动和其他运营商的差距正在缩小,财务增长也出现放缓迹象。

据今年4月份中国3G用户数统计,截至4月底的中国三大运营商中,移动3G用户为840.3万户,联通3G用户为550万,中国电信3G用户为605万,三者之间差距不大,其中联通和中移动的3G用户增长量还出现了下滑。

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移动的财报表现已经让观察家意识到拐点的到来——2009年8月20日,中移动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业绩,其中,中移动二季度净利润仅为280.9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8%。

这是1999年以来中移动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

当日,中移动首席财务官(CFO)薛涛海在香港举行的公司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移动无法在长期内保持现在的利润率。

在2009年最后一个月,中移动新增移动用户的市场份额首次下降到50%以内。

从开放到封闭?

“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将是李跃和中移动跨越移动互联网时的三道坎。

”互联网专家姜奇平认为。

但今后中移动面对这三道坎也许会采取更保守的态度和行动。

在采访中,无论是中移动内部人士还是业内资深专家,都认为中移动在业务上全面开花的战略不会改变。

“中移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应该不会调整既定战略,但在技术路径和方法上可能会有所调整。

在互联网上的全面布局是因为单个产品可能不具有优势,但可以先卡位然后发挥协同效果。

”受访的中移动内部人士表示。

Frost&

Sullivan首席咨询顾问王煜全认为,“中移动在业务上全面开花的战略不会改变,这与是否运营TD无关。

对于目前全面扩张所引发的问题,外界看得很清楚,但中移动自己很可能不这么认为。

这或许与其KPI管理制度有关,在压力下总能完成任务,从而形成‘全能’的自我认识。

在延续全面扩张战略的同时,中移动的定位轨迹也将悄然变化,从基础支撑走向整合分发,甚至进一步走向内容创造。

“我们是分发者,我们是掌控者,我们是价值创造者。

”2010年第三届易观移动互联网年会上,中移动数据基地李辉谈到手机视频业务时这样表示。

据李辉介绍,从2004年开始运作的中移动视频运营中心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新媒体产业圈,跟国内所有正版内容都有很密切的合作。

他们希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业内最大的无线视频平台,覆盖所有3G终端。

“我们运营商做的事情就是整个内容的聚合平台和分发平台,希望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相关的合作,把视频的内容聚合汇总到我们平台上,通过我们的业务平台进行分发和发布。

”李辉表示。

“中移动的定位是整合分发企业,不应该直接做内容创造者。

”受访的中移动内部人士支持这一定位,“但整合分发意味着要改变原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方式,因此会遭到一些抵触。

”他对目前的一些“跨界”摩擦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

然而,王煜全并不看好这一定位。

“中移动应该专注于平台和支撑,整合分发的定位不现实。

单一业务还可以做分发,但如果面临上千种业务,又怎样分发给不同的用户?

在用户导向上,中移动存在先天局限。

他进一步指出,“中移动的开放时代将结束,将从开放平台走向封闭平台。

移动梦网将以自有业务来支撑,并不提供分成。

李跃的上任会强化这种封闭趋势,在他担任副总时,即支持调整自有业务的支撑系统。

早在2006年,中移动和凤凰卫视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推广和分销移动内容、产品、服务和新媒体应用时,就被业界视为封闭式的产业合作战略的体现。

据业内人士解释,在封闭式产业合作战略下,运营商将主宰业务、终端和基础技术的发展方向,内容供应商和终端供应商都必须充分尊重运营商制定的游戏规则和业务发展策略。

3G牌照发放前,移动梦网与MTV和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的合作,则被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驻香港的电信分析师EdisonLee看作是运营商意欲主导内容管理的一个信号。

“我们不会关上大门,我们不会说,只有移动梦网可以上,其他的通道都掐断,我们不让你们进来,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对王建宙的这番话人们也许还记忆犹新,而不到一年前,以“开放共赢”为口号的中移动MobileMarket(MM)闪亮登场,更是让大大小小合作伙伴燃起进军“梦工厂”的激情。

那么,为什么要从开放走向封闭?

据业内人士解释,开放式产业合作战略下,运营商只能被动接受上游终端供应商和内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而这些供应商同样可以向其他竞争对手伸出橄榄枝,这就导致运营商缺少差异化的资本,不得不沦陷到价格竞争中。

同时,对内容的控制力不足也给运营商带来另一种风险。

2009年11月,因手机涉黄事件,中移动宣布从当月30日起,对所有WAP类业务合作伙伴暂停计费,全面清理。

据当时媒体的估算,此次停止与所有WAP网站的计费,相当于中移动每天损失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收入。

但比财务损失更严峻的是,中移动因此承受了上上下下巨大的非商业压力,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失职的指责。

无论是出于对“管道化”的恐惧,还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或是对商业和非商业风险的规避,中移动都已经在越来越深地介入内容创造,并有着越来越封闭的可能。

“中移动如果将模式创新的重点放在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型设计上,容易因小失大;

相反,提供创新平台和工具,鼓励合作伙伴展开多样化的增值业务创新,以分成方式合作,有利于促进产业繁荣。

”对于这种封闭化的倾向,姜奇平坚持开放路线才能代表运营商的未来方向。

集中管理2.0 

李跃曾在一次讲话中表示:

“中移动当前的优势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是网络优势;

第二是集中化的优势;

第三是构建价值链的优势。

”但目前看来,这些优势有着微妙的变化。

“似是而非。

”王煜全尖锐地指出,他认为目前中移动的3G网络还算不上最优,集中化管理会形成与个性化时代需求的矛盾,意味着丧失创造力,而对内容的深度介入也会让价值链趋于封闭。

姜奇平认为,“移动互联网目前的价值链尚不清晰,急功近利导致增值业务热而基础业务冷。

中移动可以扬长避短,主动辟出支撑层业务,积极发育这种业态,从中找到自己稳定可靠的业务源泉;

要总结与银联竞争的教训,利用产业融合机会进一步加大进入交叉性信息业的力度;

同时,积极主动与应用支撑层业务(如腾讯等)建立分工协作关系,这是推动增值业务繁荣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寻求建立与增值业务合作的商业生态系统。

对于集中管理,姜奇平建议“李跃将集中管理升级到2.0版,发展为‘集中管理、多元服务’”。

他认为,在一个分散化的时代,集中管理仍然是有价值的,但在云计算时代,集中管理是统分结合双层管理中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是互为表里的,而不是工业化那种排斥分散的大一统式的集中管理。

因此,云计算时代与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相适应的管理,应是基础平台集中统一而增值业务多元分散相结合的管理。

“中移动新领导集团的最大挑战是能否认清现实。

”王煜全表示。

对于这个创造了诸多神话的企业来说,能否跨越自身,关键还在于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李跃新政:

变阵移动互联

(2010/7/813:

24)

数年来,王建宙时代的中移动一直在不断尝试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绝不再满足于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超高速的扩张,使得即便是中移动这样的巨头也觉得压力沉重。

而今,李跃的新政并不是简单的收缩,而是有目的性地进行调整,在迈向互联网帝国的征途中,李跃正在下一盘新棋。

中移动新任总经理李跃,履新已满一个月。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个月,中移动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OPhone后撤、与iPhone的合作挺进、电子书终端补贴将取消,手机支付与银联合作,飞信业务也有可能从卓望公司划转到中移动集团数据部。

不再羞羞答答,不再遮遮掩掩,做得不好的业务就后撤或者取消,李跃时代的中移动,更加务实。

OPhone向后,iPhone向前

“OPhone操作系统的开发厂家播思通讯,现在非常动荡,人员变动很多,中移动基本已经放弃OPhone了。

”7月5日,业内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播思通讯”)是中移动OPhone手机操作系统OMS的幕后核心开发者,承担了绝大部分OPhone的开发任务,其CEO陈锡源,与中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同出自UT斯达康。

今年6月28日,在三星“奥斯卡I7680”手机发布活动上,由播思通讯开发的OPhone2.0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也终于亮相。

播思通讯总裁陈锡源在会上也透露了OMS研发的最新进展和路线图,播思将在今年年底发布OMS2.5版本系统,支持FLASH和Android2.2版本。

他还表示,OMS3.0版本将会在明年推出。

但与陈锡源信心十足的说辞相反的是,业内人士对OPhone2.0的前景并不看好。

有消息称,播思通讯由于在与各大厂商的合作中耽误了大量时间,延误OPhone手机抢占市场,有可能被中移动抛弃。

针对以上这些传言,7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播思通讯市场部,一位王姓人士表示,“我们已经听到这些传言,我们也想出来澄清,但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讲。

”截至发稿前,播思通讯方面尚无进一步反馈。

OMS系统是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但是,“播思在开发时,方向走错了,Android被改掉得太多,还要加上中移动的内容,进展太慢。

”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播思通讯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太牛,态度上有些自以为是。

7月6日,一位来自宇龙酷派的业内人士称,目前宇龙酷派仍与中移动进行着预定中的合作,还没有什么变化。

但另一位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商人士则表示,“我们与大量手机厂商有合作,他们大多已经转向Andriod平台,包括摩托罗拉、三星等手机巨头。

与OPhone的后撤相对照的是,中移动在iPhone上的热情。

“王建宙带队去谈iPhone,中移动正在加速与苹果的合作。

”在知情人士看来,有两个原因,“今年以来,中联通186号段用户的飞快增长让中移动坐不住了,而王建宙即将退休,也没有顾忌了。

“美国苹果公司通知我们,苹果在上海的专卖店将在7月份开张,同时在国内有一系列的推广活动,让我们做好准备。

”7月初,移动互联业内专家、来自北京市傲天汇金科技公司的邓永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仅中移动正在与苹果加紧谈判,事实上,苹果进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

苹果公司的活动为何要通知傲天汇金公司呢?

说来也有趣。

据邓永强介绍,傲天汇金的航空管家、搜吃搜玩等手机应用已经开发五年多,去年他们把这几个应用放到苹果的AppStore中,没过多久,在全部的iPhone下载应用排名中一度领先,引发了美国苹果公司对这家中国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商的关注。

“去年苹果做过一系列的iPhone推广广告,其中有一个镜头需要体现手机搜索吃、玩等应用,苹果公司找到傲天汇金,取得了我们的授权后,广告里出现了搜吃搜玩。

从此以后,我们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也都通知我们,一块合作。

邓永强认为,苹果计划把系列产品逐步推向中国,但他们的步调很稳,计划得很周详。

目前,从中移动层面来看,OPhone战略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虽然手机企业的OPhone手机仍在按原计划运作,但后续的开发已经悄然转向。

电子书终端补贴将取消

今年5月5日,中移动的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后,引发争议不断。

苹果iPad的持续火爆,也增加了人们对电子书市场的疑问,电子书的市场到底在哪里?

李跃上任后,电子书业务也传出新消息,中移动可能取消对电子阅读器终端的补贴。

“中移动取消电子书的补贴势在必行,因为中移动对当前几款手机阅读终端并不满意。

”在接近中移动的知情人士看来,目前汉王、方正等几款电子书终端比较简单,“不能满足中移动对‘平台’级产品的要求。

而“平台”级的终端,则类似盛大的电子书终端。

“手机阅读只是盛大的终端的一个功能而己,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承载盛大的全部应用,尤其是手机游戏。

盛大其实也是借道电子书,从而切入移动互联领域,下一步将和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商合作。

来自盛大的消息也显示,过去几年里,盛大文学整合了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三家网站,握有网络图书70%以上的版权,基于过去的网络文学品牌和网络营销经验,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电子阅读人群。

据称,盛大的电子书“锦书”已经启动,业内曾有分析人士认为,锦书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类似Amazon的电子书产业主导者。

但是,“陈天桥的格局更大,他不只是要做电子书,更想在移动互联领域,做一款类似iPad的终端。

针对中移动取消电子书补贴的消息,7月6日,一位来自电子书厂商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本来也没有见到什么补贴,中移动有过这样的说法。

取消补贴,对我们也没有太大影响。

针对电子书的市场和销量,这位业内人士明显不愿多讲,只强调一点,“汉王的电子书销量还不错,毕竟做了大量市场宣传,但汉王的市场大多走的是礼品,个人消费者并不多。

2009年年初,中国移动宣布在浙江着手建立手机阅读基地,从电子书市场切入,从电子墨水显示屏、TD模块、软件、硬件、整机集成到分销,纵贯“内容+通道+终端”的手机阅读产业,推动了阅读器产业链的形成。

但移动互联应用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中移动当初的设计,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正在变化。

如iPad可以实现阅读功能,消费者还需要一个专门的电子书吗?

“不太需要了,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具有比类Kindle更好的阅读体验,此外,还附加了许多类Kindle没有的功能,”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孙永杰认为,“据称Amazon下一代的Kindle的形态可能就是平板电脑,这是否从一个方面说明这个电子书市场的领头羊对于类iPad的认可?

Kindle的发展方向,也正是盛大电子书终端的路向,而这些都指向iPad。

“取消电子书补贴,说明中移动已经意识到这一市场的变化,正在调整战略。

战略的调整对中移动以及浙江移动阅读基地的影响不大,中移动从流量上挣钱。

中移动需要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可的终端。

”知情人士认为,在中移动取消电子书补贴一事中,“最受伤的还是电子书硬件生产商。

不过,汉王副总裁、销售总监孟庆君否认了中移动可能取消电子阅读终端补贴的消息,他表示,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信息。

中移动的电子书的调整如同OPhone一样,当前仍在中移动战略层面运作,真正影响到终端厂商,仍需假以时日。

中移动加入银联阵营

随着李跃走上前台,中移动的手机支付策略正在悄然生变。

此前一度传言称,中移动将抛弃自有的RFID标准,转投银联的NFC标准。

7月2日,中移动上海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毛卫良首度公开表示,中移动在上海等城市将推行自有标准的手机支付,同时也会考虑对银联标准的兼容问题。

这意味着两大手机支付标准阵营冲破原先“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开始尝试合作。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中国银联的官网手机支付的板块里,“中移动”的名称和LOGO已悄悄加入“手机支付产业联盟”的名单中,且位列最前。

今年5月,中国银联携18家手机支付产业链企业成立“手机支付产业联盟”时,参与其中的电信运营商只有两家,即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

当时,这被视为银联与中移动两大手机支付标准阵营正式对垒的信号。

不过两大阵营的对垒还没怎么开火,就以中移动接纳银联标准而告一段落。

但微妙的是,中移动并未彻底放弃RFID-SIM卡,而是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案,即在企业领域使用自有标准、在大消费领域兼容银联标准。

那么在中移动手机支付体系中,RFID标准与NFC标准各自所占比重为多少?

中移动加入银联标准产业联盟属于手机支付推进途中的权宜之计,还是确实希望逐步实现向银联标准的倾斜?

时代周报记者联络银联相关人士进行采访,至截稿尚未得到回应。

银联董事、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则一直不接听电话。

记者联络到银联商务总裁李凌,其称“并不分管此事”,婉拒了采访。

2009年,中国银联开始对NFC标准进行试点,目前试点区域已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云南等七省市。

在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一,环迅支付副董事长王荫和看来,中移动适用手机支付标准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目前央行正在规范支付环境和秩序,中移动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自然要服从国家对行业规范、资源调配的要求。

至于中移动获得了多大的配额,此次调整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手机支付产业的走势,这就难说了。

王荫和表示,银联标准是国家力挺、要做大的,相对更规范;

中移动标准也是在国家鼓励下的研发成果,从第三方支付角度来看,很难说孰优孰劣。

“中移动是手机专家,而支付则是银联占优,因此最终两条腿走路应该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被逼无奈。

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中移动在手机支付布局上的重要合作伙伴—浦发银行,是银联标准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的首批合作伙伴。

三个月前,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当时,时任中移动总经理的王建宙曾表示,该项合作的落脚点就是RFID-SIM卡这个战略工具。

这一度使得浦发银行的立场有点尴尬:

是支持坐拥5.2亿用户的中移动,还是支持背靠央行大树的银联标准?

浦发银行董秘沈思表示,这是两回事—中移动调整技术标准并不会妨碍双方战略合作的继续,“在电信运营商与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中,双方自然需要各取所长,而手机采用什么标准,是中移动考虑的事情,与浦发不相干。

“中移动的入股有望在下半年完成审批等系列手续。

”沈思透露,“目前我们还在洽谈,希望早日达成共识。

眼下正抓紧时间筹备各项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