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692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随堂练习一:

黄金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很高,一个直径为3毫米的黄金球,可压成0.6平方米的金箔。

这种薄得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

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烧伤和烫伤。

黄金的熔点高达1065℃。

消防人员面革上涂上一层极薄的金箔,就能防止面部受到高温的伤,而且不会妨碍视线。

金箔还可用于摩天大楼的窗子上,能使射进来的阳光不刺眼,并且能阻挡室外热辐射,改各人们的生活环境。

1.上段文字所属都是______,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看属于______(填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2、上段文字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 

2.列数字(据) 

3.分类别 

4.作比较 

5.打比方 

6.下定义 

7.画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随堂练习二: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2.主要由4个因素决定:

一是建筑物下的土质及地面的移动量有多少能够转移到建筑物上来;

二是支柱的数量;

三是支柱的牢固度;

四是采用何种方式减少横摆度 

3.它就是一台车式机器人,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 

4.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5.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报道,世界上三个有名的“长寿村”——巴基斯坦东部的芬扎、厄瓜多尔南部的毕路卡其巴以及前苏联高加索的一个村庄,仅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数百人。

6.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四 

、说明顺序 

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所以,弄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有助于对被说明事物(事理)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随堂练习三:

读下列一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的说明是采取哪种说明顺序的。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五、 

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随堂练习四:

语段一:

把煤和空气隔绝,加热使之分解,便可以得到一种黏糊糊的污臭而黑的煤焦油。

这些外貌不扬气味不佳的东西,里面却蕴藏着好几百种化工原料,这些原料的名字为苯、甲苯、萘、酚、蒽、菲等。

普通人听来有些千奇百怪的感觉,但这些东西经过化学家们的手,可以( 

)出千千万万常用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把人们带到更美好的生活境界。

语段二: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指出“语段一”中划线的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2.指出“语段一”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A.变化 

B.变幻 

C.改变 

D.演变 

3.联系“语段二”的内容,说说划线的词语“大约”“可能”“几乎”不能删去的理由。

4.联系“语段二”的内容,划线的词语“有许多”能否换成 

“都”,为什么?

六、 

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

通常分为三部分:

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

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2.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

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了(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七、教师及学生活动 

本节复习课为说明为基础知识的回顾课,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每一个知识点的回顾的跟进练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引导学生。

八、板书设计 

说明文 

1、概念 

2、分类 

3、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2)举例子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4)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5)作比较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说明了……

(6)下定义 

准确科学地说明了…… 

4、说明顺序 

5、说明语言 

6、说明文结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筛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解、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二、重、难点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的语言。

三、课前检测 

1、字词检测。

2、诗词默写。

四、导入本节 

本节课我们继续进行说明文阅读的第二轮复习,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说明文的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方法和说明的方法和语言。

五、自主学习方案 

(一)、独立完成阅读理解训练一 

学生独立完成本篇阅读理解并请个别学生板书演示(规范答题的规范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习作。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

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

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

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

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

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

请分点概括回答。

3、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 

4、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教师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答案是:

①形象生动地说明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构。

或“说明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②形象生动地说明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越来越大。

第2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在题干的统摄下,跳读筛选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

从四方面作比较:

①体积大小;

②生命结构,或“生存的配套设施”;

③生存能力;

④对抗菌素的反应。

第3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和说明方法理解运用的综合能力。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其实就是对信息的捕捉、筛选、理解、加工。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准确把握病毒的特征;

其次还要懂得什么是下定义,怎样下定义。

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齐备,表述符合要求,不超过规定字数。

病毒是没有完整生命结构的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第4题考查对文章说明中心的归纳概括能力。

把握说明文的中心,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说明的角度、说明对象的特征。

对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点进行说明的文章,要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要点间的内在关系,分清主次,准确把握文章的说明中心。

说明病毒并不可怕。

或:

病毒具有致命的弱点,对人类的威胁是很小的。

(意思符合,表述简明。

教师小结: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意,获取知识和信息,这就要特别注意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点有效信息,挖掘文本隐含的重要信息,对信息有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提取、综合、概括有关信息,顺利地解题。

例1中的第2、3、4题都直接用到了这种能力,第1题也涉及到对文本隐含信息的理解。

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独立完成阅读理解训练二 

说明文阅读训练二(说明的方法和语言)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

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

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

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

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

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

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

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

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

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

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

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

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臵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

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

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1、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 

(2) 

(3) 

(4) 

2、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3、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

为什 

么?

4、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 

什么表达作用。

5、“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 

的情景。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

答案要点是:

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

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这道题的答案是:

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

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

“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

答案示例:

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教师总结: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

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

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六、板书设计 

板书为本节课的随机板书。

内容有:

字词、诗词、阅读题答案及教师的评价。

第三课时 

月 

1、分析、筛选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三、课前检测

(八班依然完成第一项,七班完成所有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篇阅读理解并请个别学生板书演示(规范答题的规范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习作。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

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至 

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

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

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

(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分) 

1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4.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至少写出四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