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69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docx

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范本

一、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蔬菜生产情况

元谋县蔬菜生产以种植冬早蔬菜为主,上市时间为秋末至次年春季,一般在7—9月播种,8—10月移栽定植,10月至次年4月为主要上市季节。

元谋冬早蔬菜生产起步于1977年,历经30余载,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2003年被认定为“中国冬早蔬菜之乡”,2004年被列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首批16个示范基地县之一,200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蔬菜主产区有水利灌溉保证、可种植蔬菜的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

常年菜地2万亩,轮作菜地11万亩,为1:

5.5。

冬早蔬菜普遍实行“水稻---蔬菜”水旱轮作和“玉米---蔬菜”粮菜轮作模式,复种指数223%,蔬菜外销商品率达90%以上。

自200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以来,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农民的种植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在历年农业部组织的年检中,各项抽检指标全部合格。

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由单一的蔬菜向蔬菜、水果、粮食等产业综合发展,并逐步向绿色食品生产迈进。

2007年8月1日,县人民政府全面启动了元谋县绿色蔬菜(A级)生产基地示范县建设工作。

二是农产品品牌从无到有,树立了元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

全县蔬菜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元绿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

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先进单位,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县”等国家级、省级殊荣。

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备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以闽中公司、利明公司为经营实体,由县政府申报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备案5万亩(香葱1.5万亩、洋葱1.5万亩、番茄2万亩),申报材料已上报到省商检局,完成实施方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等基本工作,等待省高检局检查验收。

2007出口洋葱4.05万吨。

三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2007年冬至2008年春菜季,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12.49万亩,外销量22.61万吨,农民卖菜收入3.6亿元,平均亩产量1810千克、亩产值2880元,与2002年的9.28万亩、10.7万吨、1.27亿元、1153千克、1369元相比,种植面积增加3.21万亩,增长34.6%;蔬菜外销量增加11.91万吨,增长111.3%;农民卖菜收入增加2.33亿元,增长183.5%;蔬菜平均亩产量增加657千克,增长57%,平均亩产值增加1511元,增长110.4%。

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农民现金收入的70%来自蔬菜。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773元增加到2007年的3556元,净增1783元,增长100.6%。

四是以蔬菜为主的营销、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引导,形成了一批以蔬菜产业为主,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蔬菜营销、加工、包装、冷藏保鲜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42户,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

到2008年6月底,共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协会168个,入会会员17593人。

1.2市场潜力分析与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实现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再向保健型的转变,由于蔬菜具有其他任何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这导致全球性的蔬菜需求量剧增。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以保健食品为主,美国和欧洲各国饮食结构改变迅速,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向以素食为主,其中蔬菜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食品都不能取代的。

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其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农活都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致发达国家种菜的劳力都不安心种菜,大部分青壮劳力转向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上去,使得种菜劳力不足,甚至不少菜田荒芜,蔬菜产业严重弱化,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如英国为76%,日本为50%,瑞士为42.6%。

而我国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少,正符合发展精耕细作的蔬菜产业。

目前,中国蔬菜的出口量已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成为第一蔬菜出口大国,蔬菜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安全、营养型蔬菜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需要采用大棚才能生产蔬菜,而元谋县则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气候资源优势,冬春季节仍然可以反季节露地生产喜温蔬菜,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的特点,加之随着公路、铁路运输条件改善和储存保鲜技术提高,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元谋蔬菜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支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3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因素

1.3.1有利条件:

1.3.1.1优越的自然条件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2835.9米,最低海拔898米,立体气候明显,从下往上依次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等五个气候带。

海拔1350米以下的地区属南亚热带燥热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1.9℃,冬春气候温暖,全年基本无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素有“天然温室”之誉,俗称“元谋热坝”,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1.3℃,日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8003℃;年均日照时数2670小时,日照率60%,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53.3千卡/cm2;年均降雨量611毫米,蒸发量3911毫米,年均绝对湿度13.9毫巴,相对湿度53%。

充沛的光热资源有利于植物生长及营养积累,许多喜温作物在这里可进行秋冬反季节露地栽培。

降雨集中于5—10月,冬春少雨,干湿季分明,有利于反季蔬菜种植和蔬菜等农作物种子繁育。

1.3.1.2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元谋的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燥红土、红壤土为主,紫色土是全县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一般呈中性到微酸性,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热坝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占60—70%,经过土壤改良及长期耕作熟化,土质良好,有近20万亩耕地适合种植多种蔬菜,并且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和生产条件,无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污染,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元谋热坝蔬菜主产区8个乡镇的16.4万亩耕地采集土样34个、水样10个、大气样品3个,检测出数据434个,证明元谋蔬菜主产区农业环境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完全适于生产无公害蔬菜。

1.3.1.3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县乡两级有种植业专业技术人才10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8人。

同时,位于县内的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研究所和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有高中级研究人员24名。

县人民政府与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研究所签订了“县所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元谋县蔬菜研究所,增强了为元谋蔬菜产业建设提供科技服务的力量。

现有科技力量足以胜任项目建设的需要。

1.3.1.4坚实的产业基础

元谋蔬菜产业历经30余载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蔬菜生产、运输、营销、加工等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位于元谋火车站旁的“云南省元谋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50亩,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白冰生产厂、预冷保鲜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信息发布平台,服务功能齐全。

1.3.1.5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境内交通发达,绝大部分村社可通汽车。

国道公路108线、永武高速公路过境75公里,距省城昆明184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148公里,成昆铁路纵贯县境78公里,有13个站点,金沙江航运通攀枝花45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程控电话、小灵通、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已覆盖全县。

1.3.2主要障碍因素

1.3.2.1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较薄弱。

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相对落后。

1.3.2.2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所有这些,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农民来投入搞现代农业是不现实的,而我县财政困难,对农业的投入有限,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1.3.2.3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广大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耕作观念落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意识不强,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1.3.2.4技术服务装备落后

农技推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装备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3.2.5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

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

我县目前已拥有拖拉机3674台,但真正用于农田作业的还不多,大部分地区农田耕作仍然是以牛耕为主。

农机用于农田作业也几乎只是在耕耙环节,播种、栽插、施肥、除草、收割、脱粒等环节仍是靠人工劳作,劳动效率低。

1.4蔬菜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和地位作用

2007年,元谋县蔬菜产业的农业产值3598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2110万元的39.1%。

蔬菜产业是元谋县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全县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富民产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景象,俗有“蔬菜产业打个喷嚏,全县经济就要感冒”之喻。

二、蔬菜产业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

2.1项目区基本情况

该项目区位于元谋县海拔1350米以下的热坝区,核心示范区2000亩位于元马镇的龙泉村委会、东城社区、翠峰社区。

2.1.1元谋县基本情况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龙川河下游和金沙江交界处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国土总面积2021.4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万亩(水田10万亩,旱地10万亩),辖7乡3镇7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4万人,占88.5%,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以盛产冬春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而闻名全国,被誉为“金沙江畔大菜园”。

冬早蔬菜行销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14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007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0534万元,比上年增加1117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659元;完成农业总产值92110万元,比上年增加10826万元,按价格缩减法计算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比上年的3044元增加512元,增长16.8%。

粮食总产量68855吨,比上年增加54吨,增长0.08%;完成农作物种植37.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9.34万亩,经济作物17.71万亩。

“十五”期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科教实力全面增强,科学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元谋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已经省质监局发布为云南省地方标准,农民科学种菜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蔬菜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物理杀虫灯、黄板、昆虫性诱剂、生物源农药、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联防联治等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初步实施。

2.1.2元马镇基本情况

元马镇地处元谋县中部,是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28.22亩(其中:

水田21909.68亩,旱地17118.54亩),辖5个社区(马街、张二村、双龙、翠峰、东城)和8个行政村(龙泉、大沟、清和、禾阳、乐甫、丙华、星火、摩诃)、81个村民小组,共19733户57085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6524人,农业人口40561人。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304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4元,工农业总产值71088万元,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无公害、绿色果蔬生产种植技术全面推广,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初具雏形,通过推广使用物理杀虫灯、黄板诱虫、性诱器诱虫和组织开展联防联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基地无害化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品种优良化更加显现。

全年种植蔬菜32308.5亩,实现产值17490万元。

大力发展专业技术协会,优化“协会、公司、经纪人”的运作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

2.2项目区选建的理由

元谋冬早蔬菜历经30余载发展,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蔬菜生产具有“天然温室”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清洁无污染的良好农业生产环境,科技实力雄厚的强大技术支撑体系,多年发展形成的坚实产业基础,发达的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条件,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完全具备项目实施条件。

元马镇是元谋县城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耕地面积3.90万亩,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建设元谋县元马镇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推进元谋蔬菜产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业效益,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元谋县农业局是全县农业行政和农业科技推广主管单位,现有职工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人(高职5人,中职28人,初职28人),曾经承担过“南菜北运基地、滇中现代化农业建设、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云南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基地县”等许多重大科技项目的建设工作,具有项目实施的管理经验。

三、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满足目标市场的原则

元谋蔬菜的目标市场是国内“三北”地区,尽量争取出口,其品种选择、上市时间、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要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

3.2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天然温室”是元谋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冬早蔬菜是元谋最大的特色产业。

发展冬早蔬菜生产相对于种植其他作物具有较高的收益。

3.3 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资流入农田,确保安全生产,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打造名牌产品的原则

抓好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的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申报,充分利用已获得认证的产品品牌,树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形像,营造品牌效应,逐步实现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规范使用认证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让品牌创造效益。

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创造名牌产品。

3.5 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发展原则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各地传统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形成以元马镇、黄瓜园镇为重点的番茄生产区,以老城乡、江边乡为重点的菜豆生产区,以物茂乡、平田乡为重点的洋葱生产区,以羊街镇、老城乡为重点的加工型香葱、米葱生产区。

四、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4.1项目建设任务

改善核心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大棚、滴灌等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

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蔬菜产区广泛开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以及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植保新技术,完成无公害蔬菜产地整体认证13万亩,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认证一批无公害、绿色(A级)蔬菜,推进全县现代蔬菜产业建设。

4.2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增加蔬菜产品有效供给的数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成后,确保全县每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蔬菜品种均达到无公害标准,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效益明显提高。

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7万吨,商品量24万吨,商品率从2007年的85%提高到89%。

农民卖菜收入从2007年的35980万元增加到39000万元,增长8.4%;农民人均卖菜收入从2007年的1910元增加2068元,增长8.3%。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3910元。

五、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按照“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植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建设思想,根据项目区的生产现状、作物结构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全面开展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园艺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绿色食品认证、科技入户等共十个大项25个建设,组织科技入户1500户、建设核心综合示范区20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现代农业发展。

分项建设内容如下:

5.1菜地基础设施

5.1.1菜地水利建设

项目区水利现状:

项目区位于龙川河沿岸,田间沟渠路配套工程已覆盖60%以上耕地,地下水丰富,水利条件较好,但围绕高产、高效和设施(大棚、滴灌)生产要求,还需进一步开展水利建设,使项目区生产用水达到供应及时、排灌自如的目标。

建设内容为:

建1.2米直径沉井6口,建13立方米水池10个,滴灌配套输水管道6000米,低压输电线路3000米。

建设地点项目区各村民小组。

5.1.2菜地土壤改良

项目区地处龙川河沿岸,蔬菜地60%是水稻田,土壤多数偏粘,造成土壤通透性差,冬季地温低,对蔬菜种植的耕作和生长的影响较大,近十年来,广大农户每亩投入超过2000元进行掺沙客土改造,使半数土地得到有效改造,但仍有部份菜地需要继续改造。

改造措施为掺沙客土,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产与吸收。

改良方法每亩掺沙60立方米,实施面积250亩。

5.2、园艺设施

5.2.1大棚建设

塑料大棚生产也称保护地栽培,是秋延栽培和春夏抢早栽培的重要措施,是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

元谋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以发展冬春反季节露地蔬菜为主,但针对特殊季节某些蔬菜上市缺口,发展大棚种植,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到2007年止元谋全县共发展大棚320亩,用于种植番茄、黄瓜、花卉、蔬菜制繁种等,平均亩产值达7600元,其中,番茄、黄瓜等亩产值达万元以上,生产效益较好。

本项目以一季作物亩产值超万元为目标,计划组织实施竹架宽体大棚示范面积100亩,。

5.2.2废菜叶和有机肥发酵池

为了清洁田园,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菜叶,避免携带的病原物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建设废菜叶和有机肥发酵池,为废菜叶的处理和有机肥集造提供必要的场所。

根据项目区分布、废菜叶产生量和有机肥发酵量需要,计划建设废菜叶和有机肥发酵池50个,每个容积为6立方米。

5.2.3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在本项目中推广滴灌重点。

滴灌是一种节水技术,由于其成本低,效果好,在节水农业中普遍使用。

元谋县在三年前就开始在番茄种植上应用,应用的结果,在其它方面的增产、增收效益远比节水本身更为突出,因此,本项目把滴灌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技术。

在元谋县番茄生产上应用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节本增收效果:

一是省水:

采用滴灌平均每天每亩用水量大致为1.5立方米,采用漫灌约需4立方米,节约用水60%。

二是省肥,肥效好:

番茄产量高需肥量大,在元谋番茄产量一般在6000-7000千克,需要各种化肥400千克左右,采用滴灌可节约肥料40%。

三是省农药:

采用滴灌之所可以节约农药,是因为一方面采用滴灌可以降低田间湿度,二是均衡供应水肥后,作物长势强,抗病力增强,两个因素都能减少病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四是增产:

一般采用滴灌不采用滴灌增产20-30%。

五是能提高品质:

由于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可以大降低农药污染,对于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是增效:

综合前面几项节本增效内容,一般在番茄地上安装滴灌,每亩的设施成本为1000-1200元,以使用三年计算(滴灌带一般使用期为三年,主管和旁通使用年限更长),每年折旧费为400元,这部分费用仅节约的农药、化肥就可以弥补,增产部份可为净增效,每亩一季作物可增加效益2000元。

本项目计划实施面积750亩,建设目标是亩产值比普通灌溉方式增加纯收入1000元。

5.3 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为加快元谋县大宗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相关人员和农户的培训,加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元谋蔬菜产品质量,使元谋蔬菜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元谋蔬菜产业效益,增加农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我县必须开展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工作。

建设内容为:

制定和完善元谋县A级绿色蔬生产技术规程13个;举办农资经营人员上岗培训班2期,培训农资经营人员400人次;开展A级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2000亩(核心区),推广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病虫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培育无病壮苗、清洁田园、合理轮作、种植害虫喜食隔离带深翻晒垡,推广深沟高墒搭架栽培等措施。

5.4无公害蔬菜产地整体认定

为加强我县蔬菜基地的管理,提高蔬菜产地质量和产品质量,加快我县绿色产业建设步伐,振兴元谋农村经济,我县必需开展无公害蔬菜产地整体认定工作。

建设内容为:

2008年计划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面积达13万亩

5.5蔬菜产品检测设备及生产档案管理软件和设备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县现有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分析手段,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设置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发展我县绿色蔬菜提供科学依据与科技支撑;计划购置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及辅助设备等仪器设备4台(套)。

项目建成后,内年力争检测蔬菜样品4000个,努力使我县蔬菜的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蔬菜,有效推动元谋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全面提高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设地点:

元谋县元马镇蔬菜批发市场内。

5.6绿色食品认证及名牌农产品认证

5.6.1 绿色食品认证

元谋县自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以来,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现已初具规模。

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启动A级绿色蔬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工作。

为培育元谋蔬菜品牌,充分发挥元谋蔬菜的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元谋农村经济,元谋县必须要大力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建设内容为:

2008年计划认证5个绿色食品。

其中:

番茄产品认证2个,菜豆产品认证1个,洋葱产品认证1个,樱番茄产品认证桃1个。

5.6.2名牌农产品认证

为充分发挥元谋蔬菜的品牌效益,培强壮大绿色产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我县要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认证工作。

建设内容为:

2008年计划认证4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蔬菜),其中:

菜豆产品认证1个,东升南瓜产品认证1个,樱桃番茄产品认证1个,脱水香葱产品认证1个。

5.7工厂化育苗设施建设

建设内容及规模: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农民传统观念的巨大改变,传统育苗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大量商品苗,需要工厂化育苗技术。

我县为了解决分散育苗和秧苗质量差、育苗成本高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成苗率、缩短育苗时间、提高产值、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种子用量、提高种苗质量,决定在项目区建设10亩工厂化育苗,年生产蔬菜种苗220万株;可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