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09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docx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

南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

一、选择题

1.“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

”这份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解放战争的胜利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图是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工厂数量变化图。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D.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5.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6.下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见,梁启超

时间

活动

1890年

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

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

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

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B.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者

C.主张通过变法来实现君主立宪D.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7.曾国藩说:

“(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

”由此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B.抵抗外来侵略C.发展民族工业D.维护清朝统治

8.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应对“强敌”,李鸿章采取的策略是()

A.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B.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9.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广州、厦门等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10.下图漫画《扯线木偶》,形象的反映了20世纪初签订的《辛丑条约》的条款()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点的表格,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12.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该事件直接引发了

A.护国战争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

该学者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共和制C.推翻封建制度D.建立君主立宪制

14.下如图,“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历史人物:

A.

B.

C.

D.

15.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一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B.中国人民屈辱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D.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6.“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从此中国开始进入()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近代史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17.“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8.新文化运动期间写成的,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吃人社会的新文学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B.《新青年》

C.《狂人日记》D.《文学革命论》

19.路透社记者评论道:

“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目前已使蒋介石比过去二十年存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崩溃的边缘。

”材料评价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0.《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第3条规定: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这一原则的是()

A.转战陕北B.解放南京C.重庆谈判D.三大决战

21.罗家伦在《凯默》中道:

“祝捷的炮像需声响,满街的爆价烟火飞扬:

漫山遍野是人浪!

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洗刷了民族耻辱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下表是1940年某战役的战绩。

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渡江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3.电影《八佰》描述了中国守将谢晋元率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军作战的英勇故事,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长沙会战D.豫湘桂战疫

24.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

25.“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

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诤谏……:

该材料反映事件的影响是()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D.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26.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八年级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

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

丙:

长征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

丁:

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27.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据此推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持续建设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8.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某班同学设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黑板报内容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9.“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变法图强

30.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为了实现“兴国之梦”,他一生主要致力于()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

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

(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参与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这场运动是什么?

写出运动的口号?

说出该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

怎样看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它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895-1898年间为拯救“衰落的中国”先后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改良”和“革命”行动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

说明了什么?

33.“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王老师以“中国梦的探索”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材料分析——解读时代变迁)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数,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

………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

他们具体采取了哪些军事措施来实现梦想?

(2)根据材料二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写出两位变法派主要代表人物。

任务二(情境再现——感受时代巨变)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便将剪辫子纳入反清革命,剪辫子成了一股风潮。

广东光复后,人们自觉剪掉辫子,广州一天剪辫子者有20多万人,城里的理发店从早到晚,排起了长队,非常拥挤。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北京2月12电:

“……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今天退位。

”《泰晤士报》评论说,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3)根据上面情境,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任务三(学以致用---评析时代影响)

(4)某位历史教师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取舍》来定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指什么?

它在中国近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任务四(理清线索——思考时代意义)

(5)近代仁人志士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特点?

实现独立富强是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这一梦想在哪一党派的领导下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关税自主。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收复新疆”是中国反抗俄国,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甲午风云”是日本

解析:

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收复新疆”是中国反抗俄国,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甲午风云”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所以符合这些内容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

故选A。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往农民起义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而太平天国则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②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④符合题意。

运动规模空前巨大、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不属于“新时代特点”,①③不符合题意。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A

【详解】

依据题干中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工厂数量变化图可知1895~1900年与1894年之前相比,外国在华设立工厂数量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因为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A正确;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排除;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C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D排除。

故选A。

5.B

【详解】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答案选B。

6.C

【详解】

根据材料“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等信息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他和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而不是洋务运动代表,A项错误;维新变法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在康有为的领导下进行,因此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者不是梁启超,B项错误;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是辛亥革命,而不是维新变法,而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D项错误。

7.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

”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选项D符合题意;镇压人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不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ABC可排除。

故选D。

8.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在目睹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后,深为震动。

他和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1865年,李鸿章与曾国藩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后又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李鸿章等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并兴建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与表格反映的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择A。

10.A

【详解】

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漫画中的洋人把清朝皇室成员和官员当作扯线木偶一样控制,这寓意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而《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故漫画《扯线木偶》寓意的是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天津保卫战是指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最后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故天津保卫战是属于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故C项表述不正确;ABD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排除ABD项;故选C。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D项正确;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

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1911年爆发的,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C项。

故选D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由“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可知该学者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建立共和制。

选项B符合题意;推翻清朝统治与题干内容无关,A排除;推翻封建制度和建立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CD排除;故选B。

14.C

【分析】

【详解】

选项中四个人物分别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

他们的重要贡献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和。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事迹的掌握。

15.C

【详解】

根据图片“福州船政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谭嗣同英勇就义”、“新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州船政局”与洋务运动相关,“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与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相关;“谭嗣同英勇就义”是与戊戌变法相关,“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由此可知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由此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不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点睛】

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观察图片“福州船政局”、“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谭嗣同英勇就义”、“新青年”,可以获取相关的事件。

联系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16.C

【详解】

根据材料“痛殴卖国贼,火赵家楼。

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及题干“1919年”“一群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题干中的“这个新时代”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选C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项。

17.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应该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选项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B排除;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D排除。

故选C。

1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发表文章,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故C正确,排除ABD三项。

19.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可知,满洲是清代满族的旧称,因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故后来也泛指中国东北一带。

因此,题干考查的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解析:

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在满洲的军事挫败”可知,满洲是清代满族的旧称,因满族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故后来也泛指中国东北一带。

因此,题干考查的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因此,材料评价的战役是辽沈战役,故选A项;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爆发在华北地区,渡江战役是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项。

2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第三条基本内容是: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于是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

解析:

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第三条基本内容是: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于是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事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

2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解析:

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故①②③④表述正确,故D符合题意;A选项缺失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缺失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缺失②洗刷了民族耻辱,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

解析:

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