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74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docx

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

2020年预防医学常考题目精选及答案(本科护理学使用)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D)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C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物吸收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B ) 

A.肺泡    B.上呼吸道    C.细支气管 

   D.毛细支气管    E.食道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B ) 

A.江河    B.泉水   C.雨雪水   

 D.井水    E.湖水

 

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 

A.黑脚病    B.氟骨症    C.斑釉牙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甲状腺肿大 

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E)

A.生活污染   B.工业污染    C.交通污染   

 D.农业污染   E.以上都是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B) 

A.CO2      B.SO2      C.CO  

D.PAH    E.光化学烟雾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A  ) 

A.二氧化硅    B.锰烟    C.木尘 

   D.二氧化硫    E.锌烟 

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种。

  

A.100    B.105     C.110  

D.115    E.120

5.职业病诊断应由(  B)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2    B.3    C.5    D.7    E.9     

6.-----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C) 

A.病史    B.体格检查结果    C.职业史

 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    E.实验室检查结果  

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 E )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卫生监督所 

 D.卫生行政部门    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 

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 A  )数量。

    

  A.脂肪    B.总热能    C.蛋白质     

D.脂肪与总热能    E.脂肪与蛋白质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 C )%左右。

    

A.30     B.40     C.50     D.60     E.70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 A )  

     A.接触机会     B.接触方式     C.接触程度 

 D.接触的水平     E.接触的吸收  

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A  )       A.亚硝酸钠     B.苯胺     C.一氧化碳     D.笨肼    E.丙烯醛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 

     A.职业性     B.污染性    C.生活性   

  D.药源性     E.母源性

  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 

     A.点彩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增多  

     C.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干扰卟啉代谢    

 E.红细胞脆性增加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  

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A) 

A.有机盐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脂肪     E.碳水化合物

 3.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  

    A.蛋白质的含量     B.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C.蛋白质的利用  

    D.氨基酸模式   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4.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亚油酸.C亚油酸和α亚麻酸 

 D.α-亚麻酸 E. 花生四烯酸

 

7.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 B ) 

    A.钙     B.铁     C.蛋白质   

 D.脂肪     E.乳糖  

8.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A  )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肉毒梭菌 

A.夜盲症    B.坏血病    C.佝偻病    D.贫血    E.脚气病  问题(18~20)  

 18.长期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是(  A) 

 19.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是(  B)

 20.长期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是( C ) 

 21.长期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是( E )  

 

A.粮谷类    B.豆类    C.动物肝脏   D.奶及奶制品    E.蔬菜、水果  问题(22~25)  

  22.钙的最好来源是(  D)  

  23.优质蛋白的最好来源是( B )    24.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是(E )  

25.我国居民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  )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D  ) 

A.吸烟、饮酒、饮食、运动  

B.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改  

D.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  E.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低 

 2.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 E )  

A.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B 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C.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  

D.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  E.以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健康

5.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A ) 

A.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    及经济干预的综合  

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  

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E.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  6.健康促进的

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 C ) 

A.控烟、控酒、控高血压、控爱滋病、控性病  

B.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  

C.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 务方向  

D.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 

运动相结合  

E.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 7.健康促进的核心是(  E )  

A.教育    B.行为改变    C.增权    D.环境改变    E.社会干预  

8.以下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E )  

A.适量运动     B.饭前便后洗手    C.戒烟     D.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E.求神拜佛

 

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A) 

A. 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己有的疾病  B. 卫生保健进入家庭 学校 工厂和社区  

C. 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  D. 不同国家 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E. 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 

11.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要把(  A) 

A. 农村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B. 城市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C. 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D. 中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E. 西部和东北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12.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服务模式上,强调(  B) 

A. 积极发展医疗专科服务  B.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C. 积极发展综合三级医院服务  D. 积极发展优质门诊服务  E. 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13.下面哪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D ) 

A.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 基本治疗  D. 专科医疗 

4、可接触硫化氢的作业A

A、制革B、电镀C、喷漆

D、补牙E、炼焦

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A、神经衰弱综合征B、口腔炎C、震颤D、易兴奋症E、腹绞痛

(考)影响健康的因素:

环境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人类生物学

因素。

环境因素的分类: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饮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菌落总数≤100CFU/m;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与水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0.3mg/L,管网末梢水中≥0.05mg/L

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①职业史:

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

②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

③临床表现:

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

④实验室检查:

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

 

(考)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慢性中毒

①神经系统:

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损害可

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②消化系统:

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隐痛、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者可见蓝

灰色“铅线”;中度以上中毒病例可出现铅性腹绞痛

③血液系统:

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导致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④其他:

肾脏受损

(考)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①易兴奋症:

早期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继之出现情绪和性格改变。

②震颤:

汞毒性震颤即为意向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

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③口腔炎:

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牙龈胀痛、发红、感染溢脓,可见汞线。

④肾损害:

表现为肾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⑤其他:

流产、早产、月经异常。

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①肢体末端或口唇周围麻木刺痛感

②手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无力、震颤

③语言障碍、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下降、共济性运动失调

④全身瘫痪、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⑤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畸形

1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A

A、肉制品,剩米饭B、鱼虾蟹贝类等

C、禽蛋类D、面包,面条等食品E、臭豆腐,豆酱等

15、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D

A、真菌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D、细菌性食物中毒

E、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17、肥胖症患者最易引起哪一种并发症D

A、肾功能损害B、肝功不全

C、脑发育迟缓D、糖尿病,冠心病

E、脂肪肝及月经异常

21、食物中毒具有以下特征除了【C】

A、突然爆发,易集体发病B、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C、易集体发病,具有传染性D、易集体发病,无传染性

26、一食堂,就餐者就餐1小时后,陆续出现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等症状。

根据中毒症状,中毒的原因最可能是【D】

A、钡盐中毒B、赤霉病毒中毒

C、磷化锌中毒D、亚硝酸盐中毒

E、黄变米中毒

27、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A】

A、偏态分布资料B、对称分布资料

C、负偏态分布资料D、正态分布资料

E、正偏态分布资料

32、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最主要途径是【C】

A、皮肤B、消化道C、呼吸道

D、口腔粘膜E、眼结膜

33、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D】

A、发病率B、死亡率C、感染率

D、病死率E、生存率

 

37、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是【A】

A、食用碘盐B、除去水中硫氰酸盐

C、煮沸饮水D、降低饮用水的硬度

E、饮水除氟

38、下列哪项改变不属于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和损害【C】

A、听觉适应B、听觉疲劳

C、暂时性听阈下移D、暂时性听阈上移

E、永久性听阈上移

40、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D】

A、呼吸数频,面色苍白B、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

C、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D、呕吐,腹痛,腹泻,绿色水样便

E、酒醉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2、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C】

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洪涝灾害

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

E、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火山爆发

48、腌制或酸渍的肉类、蔬菜食品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D】

A、黄曲霉毒素B、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C、胺类D、N¯亚硝基化合物

E、黄曲霉菌

1、某厂仪表制造工,工龄8年,近几个月常出现头痛、头昏、烦躁、易怒等症状,并有书写困难、口腔粘膜溃疡、牙龈红肿等体征,此工人可能为【D】

A、急性苯中毒B、急性铅中毒

C、急性汞中毒D、慢性汞中毒

E、慢性铅中毒

2、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D】

A、氧化B、还原C、水解D、电解E、结合

10、目前我国粮食污染最严重的毒素是【A】

A、黄曲霉毒素B、黄变米毒素

C、岛青霉毒素D、杂色曲霉素E、展青霉毒素11、风疹病毒有【D】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致癌作用D、致畸作用E、致突变作用

15、由紫外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A】

A、红斑作用B、日射病C、视网膜灼伤D、白内障E、皮肤烧伤

25、可能接触苯的作业【C】

A、制革B、电镀C、喷漆D、补牙E、炼焦

30、测定某地130名正常成年男子样本红细胞数,要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均数,95%可信限范围是【D】

A、µ±1.96SXB、X±1.96σXC、X±2.58SX

D、X±1.96SXE、µ±2.58σX

36、保证饮用水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的重要指标是【B】

A、寄生虫虫卵B、总大肠菌群C、细菌总数D、痢疾杆菌E、钩端螺旋

41、营养素目前分为五大类,除了【B】

A、蛋白质B、水C、脂肪D、碳水化合物E、无机盐和维生素

42、可吸入颗粒物是指能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的颗粒物,一般直径小于或等于【B】A、5µmB、10µmC、2µmD、1µmE、15µm

5、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C】

A、呼吸系统B、神经系统

C、造血系统D、消化系统E、心血管系统

6、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是【C】

A、发病季节都在9月份,并与食用某种食物有确切关系

B、潜伏期在10~20小时,发病都在夏秋季节

C、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集中发病,并能找到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其动物实验阳性,并有细菌和血清血检测结果

D、可疑食物经动物实验阴性,并有细菌和血清学检验结果

E、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大量病人发病,并有传染

16、职业病是指【C】

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

E、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6、氮氧化物与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反应生成【D】A、硫酸B、SO3C、H2SD、O3E、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