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75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中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心便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

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

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

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

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

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

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

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

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

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

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选自曹雅欣《国学中的自由》)

1.下列关于国学中的自由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学里是随处可见“自由”的,比如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

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等等。

B.国学里的自由在道家的表现可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可以是庄子的超越现实局限,

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C.国学里的自由在儒家那里的表现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身在平凡、志在高

远的修身过程,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

D.国学里的自由在法家那里的“明法度”就是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只有在法度之外才是行动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的“道法自然”认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

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

B.儒家和道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信条,而对生命状态存在的理解上的观点是一致的,都

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应该自由而活。

C.法家虽然提倡法制,严明法度,但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矛盾,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

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

D.中国古代的士人认为真正的人生自由只有在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

聚、清谈中才能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中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它是在当下的轻安自在,是自我的获得,在儒

家、道家、法家那里都能体现这一点。

B.中国古代士人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隐逸山林,也不是降世退缩,而是在负重前

行中实现理想抱负。

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一个人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

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而自由不只是西方价值观才存在的,在国学中也随处可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

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

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

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

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他甥。

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

“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

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武帝深纳之。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

“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

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

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

“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

“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

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

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

炀帝时,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

常言于高祖曰:

“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

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

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

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

“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帝有天下,诏即所葬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后祔葬献陵。

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窃言于帝曰窃:

私下

B.武帝深纳之。

纳:

接受

C.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归:

归顺

D.汝勿妄言,灭吾族矣妄言:

胡说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东”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

东、关西。

B.“姒娣”即娣姒,古代同夫诸妾互称,即妯娌,兄弟的妻子的合称。

文中是指后者。

C.“擢拜”提拔授官。

如《后汉书·赵岐传》:

“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

擢拜并州刺史。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

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氏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后来嫁给高祖为妻。

B.窦氏年幼时就曾劝说武帝以百姓为念,善待娶自突厥的皇后。

C.窦氏父母商定,射中门屏上所画孔雀眼睛者才可娶窦氏为妻。

D.窦氏的陵园被修建成寿安陵,后来与高祖合葬在此。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

(2)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思佳客

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

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

一帘芳景燕同吟。

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8.词中“迷蝶无踪晓梦沉”一句是什么意思?

所用典故出自何处?

(5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词下片的表现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在《论语》中阐发“学思结合”之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氓》里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

乐:

“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挂鸟

刘泷

夜来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

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

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

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

这么多年,习惯了。

见他扫雪呢,她嗔道:

“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生?

”“是呢!

”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

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

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

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

他来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

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来了。

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来鸟网,

要挂鸟。

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

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

行前,姑爷嘱咐:

“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看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鸡、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

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

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

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

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

后来,他说:

“老伴,你看呢?

”她说:

“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

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

”二人把那鸽子放了。

鸽子挣脱了,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

每天早起。

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

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

这就逼着他早起。

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

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

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茸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

他把八哥捧回家,给它的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来。

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

“好!

好!

”他说:

“怪,它不走了!

”她说:

“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

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

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

胸闷,憋气。

她爬起来,却栽倒了。

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倒在地面上,动弹不得。

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

“好!

好!

”又飞到他身边,喊:

“好!

好!

”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来,满屋子转。

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

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

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来,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

后半夜,老两口醒过来。

望着窗棂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

“哎呀,是八哥救了咱!

从此,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来了。

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

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

“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菜!

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

“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

他说:

“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

吃了!

”中午,烧好的沙鸡端上餐桌来,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

又问:

“爸,妈,你们怎么不吃?

”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

“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

他抓过它,走出屋去。

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选自《小小说》2015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了老两口爱鸟救鸟的平平常常的小事,从字里行间的许多描述中透露出普通人

物的美好品格。

B.第一次老两口抓住挂在两片网上面的野鸽子的时候“曾有过一番犹豫”,说明这时他

们还没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C.小说中八哥撞那窗户上的报纸救老两口的情节令人感动,能引起人们与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深思,有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D.小说的结尾写到“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弦外之音和象征意义。

E.小说主要叙写的故事不长,出场人物不多,但富有感情,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2)文章开头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姑爷形象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来,并分析这样写

的作用。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一(4)题。

材料一:

2014年12月17日,教育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会在2015年1月底之前上报教育部,审批通过后会在适当时机公布。

根据《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的全国性加分为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5项,地方性加分中的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也将取消。

同时,《意见》对“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全国性加分项目予以保留。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取消奥赛、体特生等5项加分的要求,昨日北京市部分教师、校长及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政策符合为学生减负、真正培养特长的需求,且不会对学生应试及机构教育产生过大影响。

按教育部意见,2015年北京市在公示加分照顾对象时,有可能在目前的考生区县、学校、考生号、姓名和照顾类型基础上,增加性别、相关佐证材料、审核单位以及审核人员名单等信息。

(摘自《新京报》2014年12用19日)

材料二:

《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公布后,便有高考考生家长表示加分变动比较大,但赞成取消,“本来就不该加分”。

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物理老师分析称,取消奥赛等获奖加分对于学生备考心理影响不大,“早有心理准备”。

一位老师说,在多年前便已听说该项加分可能取消,所以学生和教师都不会过于关注此事。

该教师认为,该政策若真正实行,避免了学生为加分而盲目参加比赛,反而有利于学生培养出真正的兴趣,“实际上减轻了学生负担”。

另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同样认为,该项政策调整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体特、艺术生都会有其他出口”。

他说,例如大学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中,都会考虑这些方面。

“考生们会认为自己的机会反而增加了。

”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晓林分析,取消各类加

分的政策使得考生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意味着高考的公平性得到了

进一步保证。

对教育培训机构来说,该政策的影响“无伤大局”。

赵晓林表示,竞赛、艺体等只是这些机构课程体系里的一小部分,但专门做竞赛培训的机构则可能面临战略上的转型,压力会比较大。

(摘自《新京报》2014年12月19日)

材料三: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要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要明晰试点定位,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考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考生所在中学或原毕业中学、社会团体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

名提供推荐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试点高校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认真审核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合理确定参加本校考核的

考生名单。

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意见》要求,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

要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规范的考核方式。

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防止暗箱操作。

对偏远、贫困地区考生,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实行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为考生参加考试提供便利。

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高考成绩后,组织本省(区、市)有关考生单独填报自主招生志愿,原则上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并进行公示。

试点高校要在各省高考成绩公布前(最晚6月22日前),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

入选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录取要求,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区、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特别突出的个别优秀考生,经向社会公示后,由试点高校提出破格录取申请,经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录取。

(摘自东南网2014年12月18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简要概括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

目和分值的意见》有什么现实意义。

(5分)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教育部颁布的《意见》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

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概括高校自主招生有哪些基本程序。

(6分)

(4)请结合材料,谈谈教育部公布的《意见》表现出哪些明显的特点?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

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

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B.新《环保法》规定,只要排污单位和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违法一天就罚一天,上不

封顶,直至罚到违法行为改正为止,可谓“史上最严”。

C.“呼格案”启动重审的艰辛历程,见证了媒体的职业坚守与发现对冤案的纠正有多重要。

没有媒体人长达九年的呼吁与推动,这迟到的正义还不知会迟至何年何月。

D.和2013年参加亚锦赛的中国男篮不同,2014年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已是一支“大换血”

的中国男篮。

如果说2013年失利是因为倚重老将,这次失利则是为年轻队员的成长买

教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汉字是谁创造的?

在我国历史上,历代的观点认为汉字是仓颉个人所造。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不断地孕育、创造、选炼、发展起来的。

①在《春秋元命苞》中说,仓颉“生而能书”

②然而,考古科学的种种发现,却愈来愈多地证明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

③简直把仓颉说成一个神通广大,法术无边、不食人阀烟火的“神人”

④比如在《路史禅通记》中说,仓颉“龙颜侈哆,四目灵光”

⑤是千百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尝试到约

定俗成

⑥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创造了汉字,鲁迅曾说: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

A.③④①②⑥⑤B.④①③②⑥⑤C.⑥③④①②⑤D.②⑤⑥④①③

16.右表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情况分析表。

比较图表中的两组数据,从增速角度归纳出两个结论。

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下面的句子为起始句,根据句意,对起始句进行具体阐释(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篇目),不少于80字。

(5分)

翻开古往今来的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

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

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高三语文三模参考答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1、C(“儒家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无中生有)2、D、(曲解原文意思)

3、B、(解释错误:

原文说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是自我调解)

4、C、(嫁给)5、B、(应是前者之意)6、D、(高祖与窦氏合葬在献陵)

7、

(1)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