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55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补修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剧场里的哲学家”,《美狄亚》,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

三、古希腊喜剧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用夸张的、闹剧式的、甚至荒诞的手法反映现实,讽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代表作《阿卡奈人》是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反战作品。

第四节古代罗马文学概述(一般了解)

一、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文学

喜剧,普劳图斯,泰伦斯

二、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1世纪初的罗马文学

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1、散文:

西塞罗的演说词,古代散文的典范。

(1)维吉尔《埃涅阿斯记》,文人史诗的典范;

(2)贺拉斯,文艺理论家,《诗艺》;

(3)奥维德《变形记》,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

三、公元1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罗马文学

公元1世纪至2世纪,是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般了解)

教会文学占据统治地位,其思想内容主要是宣扬神的权威和禁欲主义出世思想,在艺术上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

一、中世纪初期的文学

教会文学,英雄传说,英雄史诗

二、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

1、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意志《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英国“罗宾汉谣曲”。

2、骑士文学:

抒情诗(普罗旺斯“破晓歌”)和叙事诗

3、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

戏剧《巴特兰律师》

第二节但丁(掌握)

一、但丁的主要作品

诗集《新生》,象征性的理想人物贝阿德丽采;

学术性、政论性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代表作《神曲》。

二、《神曲》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写诗人梦游三界的故事。

《神曲》的两重性:

构思和内容上的两重性;

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新思想萌芽间的矛盾;

对人对事态度的矛盾;

艺术上的两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

1、文艺复兴:

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代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

赞扬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提倡幸福在人间,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崇尚理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人的自由意志,要求提高自己的独立地位;

在政治主张上,多数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

3、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

注意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

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

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

注重民族特色,表现爱国情绪,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

二、意大利文学

1、彼特拉克:

第一个人文主义作家,抒情诗集《歌集》写对情人劳拉的爱情,十四行诗开一代诗风。

2、薄迦丘: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以尖锐泼辣的风格对教会和封建思想进行了讽刺和攻击,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三、法国文学

1、以龙沙为代表的“七星诗社”

2、拉伯雷:

长篇小说《巨人传》,现实主义精神,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讽刺、幽默、寓庄于谐的艺术风格。

四、西班牙文学

维伽《羊泉村》

2、流浪汉小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瘌子》)

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五、英国文学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

莫尔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

斯宾塞的长诗《仙后》;

“大学才子派”人文主义戏剧。

第二节塞万提斯(掌握)

一、塞万提斯的主要作品

二、《堂吉诃德》

1、《堂吉诃德》的创作动机及其意义

打击骑士文学;

展示了一幅包罗万象的社会画卷。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

主人公,显著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

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所描写的东西,为此闹尽笑话,表现了其性格固执与荒唐的一面。

但他出外游侠,既是为了建立骑士的荣誉,也是为打抱不平,救世济人,主持正义。

由此可见,在堂吉诃德骑士精神的外衣下,还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但他盲目冒险的做法,想在当时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解救人民的幻想,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必然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人物。

所以,这个人物很复杂,又可笑又令人敬佩;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因素;

既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桑丘:

与堂吉诃德相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农民。

他善良、机智,好贪图小利。

最后在堂吉诃德的影响下,他也变得正直、无私了。

在当海岛总督时,桑丘发挥了自己农民式的聪明才智。

3、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莎士比亚(重点掌握)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一、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和主要作品

1、1590——1600年(历史剧、喜剧时期),创作基调明朗乐观。

《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罗米欧与朱丽叶》。

2、1601——1607年(悲剧时期),悲愤阴郁,对现实严峻批判。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等。

3、1608年以后(传奇剧时期),重新探索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途径。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二、《哈姆莱特》

1、《哈姆莱特》的现实性:

剧情虽然写的是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但却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

2、哈姆莱特的形象特征

哈姆莱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他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世、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

但哈姆莱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

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相悖:

哈姆莱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

父死母嫁,叔叔篡位。

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决心替父报仇。

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一方面他感到力不从心。

哈姆莱特之所以不能完成改造现实的任务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看,当时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势力还不能战胜强大的恶势力。

从主观上讲,人文主义理想本身也存在局限。

所以,哈姆莱特最终报了父仇,但他自己也与敌人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

哈姆莱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3、《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1)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结构具有广阔性。

(2)戏剧冲突紧张尖锐。

(3)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相结合。

(4)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呈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并始终处在发展中;

通过对比和人物独白来展示人物性格。

(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大;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以及形象化的语言;

剧本主要用诗体,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

第四章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一、英国文学

1、约翰·

德莱顿:

宫廷古典主义

2、约翰·

班扬:

讽喻小说《天路历程》

3、弥尔顿:

长诗《失乐园》(与《伊利昂纪》、《埃涅阿斯记》、《神曲》一起被认为是西方史诗的典范);

《复乐园》;

诗剧《斗士参孙》。

二、法国文学

1、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

政治基础是法国的专制君主制;

思想基础是唯理主义。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

(2)思想上崇尚理性;

(3)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重视规则。

(戏剧创作的“三一律”)

3、法国古典主义主要作家

高乃依: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

拉辛:

《安德罗马克》、《费德尔》,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拉封丹:

寓言诗人

布洛阿:

文艺理论家,《诗的艺术》

莫里哀:

法国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作家

第二节莫里哀(掌握)

一、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及其主要作品

二、《达尔杜弗》(又译《伪君子》)

1、达尔杜弗的形象特征

主要特征是表里不一,集中体现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质。

在欧洲语言中,“达尔杜弗”已经成了伪善的同义语。

2、《达尔杜弗》的艺术特点:

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原则;

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

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

在喜剧中含有不少悲剧性因素。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崇尚理性。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

1、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在文学创作与理论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民百姓;

提出“要真实、自然”的近代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新文艺的纲领;

题材上主张写市民日常生活;

体裁上出现多种新形式。

三、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福特《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菲尔丁《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

感伤主义文学:

斯特恩《感伤的旅行》;

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牧师传》。

四、法国文学

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开法国哲理小说先河。

伏尔泰:

《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

“百科全书”派:

狄德罗《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拉摩的侄儿》;

卢梭《新爱洛漪丝》、《爱弥儿》、《忏悔录》

博马舍:

剧本《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五、德国文学

莱辛:

理论著作《拉奥孔》、《汉堡剧评》;

喜剧《爱米丽雅·

迦洛蒂》

“狂飙突进”运动:

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的一场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带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狂热的个人主义性质。

主要作家是歌德和席勒(悲剧《阴谋与爱情》)。

第二节歌德(掌握)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问题

1、青年时期: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2、魏玛时期、意大利之行以后

3、晚年时期

二、《浮士德》

1、浮士德探求真理的一生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浮士德》的创作历时60年,诗剧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和他思想发展的历程。

其间经过了五个发展阶段:

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改造大自然。

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300年见资产阶级精神探索的历程。

2、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形象特征

浮士德:

表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既勇于进取,又贪图享受。

“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的一生,贯穿着批判现实精神和辨证精神。

他和恶的化身靡非斯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一种辨证哲学的体现。

靡非斯特:

体现了恶,体现了否定精神,他对一切都抱着轻蔑嘲笑的态度。

他的清醒,往往都能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

他引浮士德走出书斋,使他过享乐的生活,一再诱他作恶,实际却使浮士德不断向真理前进,不断向善,他成了浮士德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

作者通过靡非斯特表明了这样一个哲理:

即恶的作用不全是破坏,“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取得进步。

3、《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具有庞大的艺术结构,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段;

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来安排场面,配置人物。

但有晦涩难懂的缺点。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二、德国文学

施莱格尔兄弟,格林兄弟,霍夫曼

“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柯勒瑞治、骚塞

雪莱: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长诗《仙后麦布》、《伊斯兰起义》,短诗《西风颂》、《云》、《云雀》

司各特:

历史小说《艾凡赫》;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夏多布里昂,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维尼,雨果

五、俄国文学

茹科夫斯基《斯维特兰娜》,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普希金,克雷洛夫寓言

第二节拜伦(掌握)

一、拜伦的主要作品

诗集《懒散的时刻》,讽刺诗《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长诗《东方叙事诗》、《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唐璜》

二、《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1、基本内容:

贯串着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

2、主人公

3、艺术特点:

新型的抒情叙事诗;

善用对比的手法;

风景描写非常出色

第三节雨果(重点掌握)

1、流亡之前的作品:

剧本《艾尔那尼》,引起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战;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格》

2、流亡期间的作品:

《惩罚集》;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

3、回国后的作品:

《九三年》,基本主题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二、《悲惨世界》

1、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1)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社会是造成他们不幸的根源;

(2)肯定人民反抗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及其制度的正义性;

(3)阐明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

芳汀、珂塞特、冉阿让、沙威、卞福汝主教

2、艺术特点: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结合

(1)情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巧合和离奇;

(2)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鲜明对比、夸张渲染;

(3)在具体描写人物遭遇和环境时,又带有现实主义成分。

第四节普希金(掌握)

1、去南俄之前: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乡村》、《童话》、《致恰阿达耶夫》

2、在南俄和北方边远地区期间:

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茨冈》;

历史剧《鲍里斯·

戈都诺夫》;

抒情诗《酒神之歌》、《致凯恩》、《冬天的黄昏》

3、回莫斯科之后:

短诗《阿里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

短篇《驿站长》(开俄国文学“小人物”题材先河);

《上尉的女儿》;

长诗《青铜骑士》;

短篇《黑桃皇后》;

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诗歌《纪念碑》

二、《叶甫盖尼·

奥涅金》

1、奥涅金和达吉亚娜的形象

2、《叶甫盖尼·

奥涅金》反映的社会生活

(1)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诗体小说;

(2)“抒情插话”起重要作用;

(3)风景描写十分出色。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冷静地观察现实和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

2、以强烈的批判精神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一般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乔治·

桑:

《木工小史》、《安吉堡的磨工》、《安东纳先生的罪恶》

司汤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红与黑》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梅里美:

《塔曼果》、《法内哥尔》、《高龙巴》、《卡尔曼》,传奇色彩和异域风情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戈蒂耶:

诗集《珐琅与雕玉》,唯美主义

波德莱尔:

诗集《恶之花》,象征主义

1、宪章派文学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狄更斯;

萨克雷《名利场》;

夏洛特·

勃朗蒂《简·

爱》;

爱米丽·

勃朗蒂《呼啸山庄》;

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

巴顿》

四、德国文学

毕希纳:

剧本《丹东之死》

海涅:

《歌集》;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多余人毕巧林

屠格涅夫:

《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

剧本《大雷雨》

涅克拉索夫: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谢德林

第二节司汤达(重点掌握)

一、司汤达的主要作品

文学评论《拉辛与莎士比亚》;

小说《瓦尼娜·

瓦尼尼》、《吕西安·

娄凡》(《红与白》)、《帕尔玛修道院》、《红与黑》

二、《红与黑》

1、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社会风貌和政治形势

2、于连的形象

(1)描写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反映时代本质特征。

(充满惟利是图气氛的维利叶尔市、阴森的贝藏松神学院、阴谋与权力的中心巴黎)

(2)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

(3)结构完整。

没有枝蔓情节,层次井然有序。

第三节巴尔扎克(重点掌握)

一、《人间喜剧》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1、分类:

(1)《风俗研究》:

私人、外省、巴黎、政治、军旅、乡村生活场景

(2)《哲理研究》

(3)《分析研究》

2、主要内容:

(1)描写金钱对社会各方面的腐蚀和主宰,拜金主义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巨大影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描写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塑造了不同时期的资产者形象;

(3)描写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4)以赞赏的态度描写了共和党人的形象。

3、艺术成就:

(1)把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高度统一起来,不仅表现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而且提高到社会研究的高度,力图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2)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高老头》

人物形象:

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鲍塞昂夫人

艺术成就

第四节狄更斯(掌握)

一、狄更斯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问题

1、狄更斯的主要作品

《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尼古拉斯·

尼古贝》、《老古玩店》、《奥列佛·

愦斯特》;

《董贝父子》、《大卫·

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狄更斯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发展

二、《双城记》

1、思想内容:

(1)通过对贵族罪恶及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2)受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把革命描写成一场血腥的报复;

(3)作家在马奈特医生、路希、卡尔登等人物形象身上寄寓了用人道主义改变丑恶现实的理想,而这种救世药方不过是美丽的幻想。

2、主要人物形象:

德伐石太太:

革命者,凶恶的复仇女神

马奈特医生、路希、查理、卡尔登:

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

3、艺术特点

第五节果戈理(掌握)

短篇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乡土气息;

中篇小说集《密尔格罗德》,幽默讽刺,其中《旧式地主》、《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含泪的笑”;

小说《彼得堡故事集》,包括《鼻子》、《狂人日记》、《外套》等名篇;

喜剧《钦差大臣》;

《死魂灵》。

二、《死魂灵》

1、主要人物形象:

玛尼洛夫、科罗包奇咖、诺兹德辽夫、梭巴开维奇、泼留希金、乞乞科夫

尖锐的讽刺;

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个性化;

“抒情性插话”的运用。

第六节陀思妥耶夫斯基(掌握)

一、生平与创作中的主要问题

1、1849年之前(即服刑之前):

《穷人》

2、服刑归来之后: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卡拉玛佐夫气质”,即贪财、好色和恣意放纵)。

3、创作小结

二、《罪与罚》

1、故事发生的背景:

贵族阶级腐朽没落,资产阶级冒险家正走上社会舞台,社会上出现了触目惊心的赤贫现象。

2、主要人物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索尼娅、卢仁、绥德里盖洛夫

3、艺术特点:

(1)情节富有戏剧性,跌宕起伏,惊险曲折,扣人心弦;

(2)出色的心理分析技巧,其手法包括大段的内心独白,表现梦境、幻觉、无意识流露和下意识冲动等。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

一、19世纪后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巴黎公社文学

三、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

法朗士《当代史话》四部曲

英国:

梅瑞狄斯《利己主义者》,巴特勒《众生之路》,肖伯纳戏剧《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

俄国:

谢德林讽刺小说《戈洛夫里奥夫老爷们》;

契诃夫短篇《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美国:

豪威尔斯,马克·

吐温,亨利·

詹姆斯

四、自然主义文学

实证主义,生物本能,遗传作用

龚古尔兄弟《日尔米妮·

拉塞尔特》;

左拉《黛莱丝·

拉甘》、《玛德兰·

费拉》、《小酒店》

德国:

豪普特曼剧本《日出之前》

五、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

1、象征主义:

主要观点:

外部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隐藏在外部世界背后还有一个人类意识所不能达到的更真实的另一个世界,沟通两个世界的媒介就是象征。

暗示、象征、联想。

法国马拉美《牧童的午后》,魏尔伦

2、唯美主义:

艺术高于生活,只有艺术的美才有永恒的价值。

英国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佩特

第二节左拉(掌握)

1、自然主义理论:

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生理和病理分析;

作家应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只观察研究和记录事实,而不作社会政治的、道德与美学的评价。

2、《卢贡——马卡尔家族》:

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