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761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学与美:

搭火柴棒

14

对称图形

15

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与比较

16

找规律

17

钱学森的故事

18

高斯的故事

19

江泽涵的故事

20

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21

得红旗

22

传口令

23

抢100分

24

登山得红旗

25

人身上的“尺子”

26

对奖游戏

27

聪明棋

28

灵活地运用人民币

29

拼图游戏

30

数字塔游戏

31

植树节里学问多

32

兔妈妈开店

五、课程评价:

1、以学生自评为主;

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

3、联系学生的内化情况,如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课题:

数学家的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说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知道华罗庚等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了解他们对中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

学习他们刻苦专研、为数学奉献一生的精神。

课堂资源:

校本资料“第二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材料汇编”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

(1)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2)埋在泥沙中的黄金

(3)华罗庚的故事

(4)小书呆子——华罗庚

(5)创造生命奇迹的数学家华罗庚

(6)与书为伴,自学成才

(7)华罗庚回祖国

2、联系实际

(1)听了华罗庚的故事,你认为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3)学生交流。

3、课后作业

自编自演一个华罗庚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

第2课时:

1、学生汇报自编自演的华罗庚的故事

2、谈话引入

师:

华罗庚为我国的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陈景润这个名字?

你能谈谈对陈景润有哪些了解?

3、陈景润的故事

(1)立志摘取明珠

(2)歌德巴赫猜想与陈氏定理

(3)时代的楷模——陈景润

2、联系实际

(1)听了陈景润的故事,你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4)学生交流。

3、小组互动

和你的互讲一个陈景润的故事

 

第3课时:

1、故事激趣

(1)爱数学的张广厚

(2)只要功夫深

(1)听了的张广厚故事,你认为张广厚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生交流。

3、做数学故事报

(1)收集数学家的故事

(2)小组合作制一张关于数学家的故事的小报

第4课时:

(附教材)

1、介绍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情况。

2、了解我校师生参与数学家大会的情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课程资源:

(1)校本资料——杨俊伟校长带队参加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资料。

(2)光盘:

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一、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前期的工作。

1、马志明院士致杨俊伟校长的信。

2、觅小全体少先队员倡议书。

3、全国各地的响应书。

二、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情况

1、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活动。

2、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入场券等介绍。

3、介绍觅小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报道。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1、介绍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五位学生。

2、观赏《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光盘。

3、学生谈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第5课时:

过河

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事物间的联系。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找的关键的切入点。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

教学准备:

进入网址www.nhyz.org/hef/maths/ReadNews.asp?

NewsID=149

、情景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小羊最喜欢吃什么吗?

(青草)

2.那大灰狼也喜欢吃什么呀?

(小羊)

3.对呀,它们三个中,小羊会吃青草,大灰狼会吃小羊,它们能碰到一起吗?

(不能)

二、设置问题:

有个猎人碰到了个难题。

他捉到了一只狼和一只羊,又割了一筐青草,准备回家,可是要过一条河,一条

船上最多只能运两样,想一想要怎样过河?

三、探讨方法

4.学生讨论,尝试方法。

5.师生共同找出一定要先把羊先过河,羊放在岸上,再把草运过去羊运过来再把狼运过河,最后运羊。

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由来。

2、经历探索七巧板的拼摆活动,丰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化。

3、在图形的变换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直觉;

并在拼图活动中能适当用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二、教学准备:

七巧板、电脑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师:

今天,钱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画廊,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

(多媒体演示)

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生:

我看到了船、狐狸、鸟、小兔子、小狗……

你们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拼成的?

七巧板。

是不是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

多媒体演示船、狐狸变成七巧板拼成正方形的过程。

噢!

原来真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呢!

2、师:

那七巧板你见过吗?

玩过吗?

学生自由畅谈对七巧板的认识。

(1、七巧板的组成;

(2、七巧板的由来——上网)

看来,小朋友对七巧板的了解还真不少。

今天,钱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用七巧板开展有趣的活动。

(二)拼图活动

活动一:

首先进行第一个活动,用七巧板拼我们曾经见过的平面图形。

听好老师的要求:

你可以用二块、三块或更多的板来拼,自己先考虑考虑,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拼,听明白了吗?

活动二:

用七巧板拼你喜欢的图案。

学生拼,教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让大家来分享你拼的图案。

(4个)

你们拼的是什么暂时不要告诉他们,让下面的同学来猜猜看。

你们猜的出吗?

学生齐猜。

同学们个个是能工巧匠,拼的图案真漂亮。

其他同学也想让大家欣赏你拼的图案吗?

那把你拼的图案在小组里猜一猜,说一说吧。

活动三:

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合作,并且要善于合作,善于思考,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相信这一次同学们合作的更好。

你们看,钱老师也拼了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童话故事?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乌鸦衔着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狡猾的狐狸想吃那快肉,于是他赞美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唱的歌真动听。

”乌鸦张开嘴唱歌,肉就掉下去被狐狸抢走了。

我想小朋友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老师很想知道,这样吧,每个小组商量一个故事,合作把这个故事用七巧板拼出来。

哪一组的同学先愿意把你们的故事介绍给大家。

(二)小结延伸

拼图板的学问可大着呢,七巧板只是其中的一种。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两副拼图板,我们一起来欣赏。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创造一幅拼图板,拼出你喜爱的图形,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7课时:

目标:

通过排顺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出示图:

图中小朋友认真学习,相互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

问:

谁能说说他们是怎样学好数学的?

(按一定的顺序说)

二、排数序。

1、师生拍手对儿歌。

我说1,生:

像根小棒1、1、1。

(老师无序说九个数字)

2、学生拿数字卡片上下同练,给九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给图画排顺序。

1、出示三幅小鸟图,其中第三幅图左上角“飞来的1只小鸟”是活动的,要求“观察—分析—调整—说图意”。

2、把飞来的小鸟移到右上角,表示飞走,学生重新给三幅图排序。

3、出示“小红起床图”四幅。

学生同桌讨论后排序。

四、师总结:

我们今后不论做什么事,想问题,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根据进行,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8课时:

在数序的掌握中渗透数与数的大小比较。

在拼数时要求有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数组合的规律及数感。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准备0-9十张数卡

一、比一比

1.小朋友今天我们每人都带来了什么?

(数字卡)

2.分别是几呀?

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你是怎么排的?

(从大到小9-0,从小到大0-9)

3.我们今天先来玩数字卡比大小的游戏。

规则

同桌每个小朋友每次拿一张数字卡,比一比谁大就要说几>

几,说对了,数字卡就归这个小朋友。

说错了由另一个小朋友说几<

几,对了,就归另一个小朋友。

看哪个小朋友赢的多。

二、拼一拼

4.数字卡还有其它玩法,我们再做个拼数游戏。

规则:

先拿出一个数,再拿出一个数,拼起来成了一个新的数。

想一想可以是几,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是大的数该怎么拼?

同桌学生活动,先拼数,再每人说一个数。

5.小结:

两张不同数卡可拼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数。

那三张、四张呢?

我们一起来拼一拼,找找规律。

6.师生共同探讨三张数卡,如3、4、5二张二张拼能拼几个数?

学生答,师板书,找出规律。

7.共同探讨4张等规律。

第9课时: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递等原理以及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一、故事导入

有位小朋友妈妈让他看一看杯和盖是不是同样多,可他却把杯和盖弄得一团糟。

小朋友,你能帮助他吗?

二、观察思考(出示图)

1、数一数

2、连一连同样多。

多个学生说。

3、小结。

略。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老师要求进行比较。

苹果和梨比,他们的只数谁多谁少?

梨和桃比,他们的只数怎样?

苹果和桃比,它们的只数又怎样?

5、仿练。

老师指名四位学生说。

三、巩固练习。

6、出示卡片:

1+3=2+2=6-2

4+1=7-()=()+3。

你能读读填填吗?

同桌讨论后填写。

四、总结。

第10课时:

初步形成枚举思想,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思考问题。

一、引入。

1、我们向远方的亲人问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写信,…)

7、封上有什么要求吗?

(贴邮票,…)有几种贴法?

学生操作。

回答。

师贴。

(1)我们先贴1元几张。

(2)

(2)我们再想全拿5角的贴要几张?

(4)

(3)如果我们1元的和5角的都要贴,它们各要几张?

二、训练。

我们现在身边只有5角和2角的邮票,那该怎样贴出2元来呢?

有几种贴法呢?

试一试。

摆的时候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想一种的有几种方法,再想两种全摆的有几种。

总结:

第11课时:

1、初步认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2、会对排列有规律的数列进行巧妙计算。

一、引入

爸爸妈妈曾经给你们讲过《西游记》的故事吧!

里面都有些什么人?

孙悟空采满了满满一布兜橘子,他对大家说:

“在吃橘子前,我想考大家一个问题,我在第一棵树上采了1个桔子,在第二棵树上采了2个,在第3棵树上采了3个,在第4棵数上采了4个,在第5棵数上采了5个。

你们算算看,我一共采了多少个?

二、探索。

学生小组讨论。

一学生上来移。

(左边摆3个图片,右边摆7个图片)

思考:

怎样才能变成两边同样多呢?

它的加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分三步思考:

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的加数?

(5)那中间的一个加数是几?

(3)用笔圈,我们第一步找中间数。

我们能不能把前后的数都变成3呢?

用什么方法呢?

怎样移呢?

相互讨论。

把1+2+3+4+5变成3+3+3+3+3。

三、训练

a)1+3+5+7+9

b)10+8+6+4+2

c)同桌讨论,说过程。

d)师生交流。

第12课时:

1、通过观察超市的各类物品摆放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展示照片,发现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去逛过超市了么?

你们在超市看到了什么?

请看老师这儿提供的一组超市里的照片。

那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逐个谈一谈自己所发现的数学问题。

二、揭示分类思想,体会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超市里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那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里的物品也是这样分类摆放的呢?

三、结合提供的照片,体验分类需要一定标准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老师有一件急事要去做,想请你帮忙去超市买一只订书机,你能很快就帮老师买到么?

超市里有那么多的东西,你是怎么这么快就能找到的啊?

原来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2、学生讨论

你有没有观察过,分了哪些类别呢?

(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以后,有那些好处啊?

你还能举一些这样分类的例子么?

四、实际应用,拓展思维

1、小朋友的桌上有些什么东西呢?

向你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

(学生把自己桌上的文具向旁边小朋友介绍一下)

2、你能自己把这些东西来分一分,并分别摆放好,让你的桌子变得整整齐齐的吗?

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学生自己动手分,并分别摆放好,然后向同桌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都完成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

刚才桌上的东西按用途来分类的,分成了两类,文具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学具应该放在学具盒里。

这样,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使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1、如果我们把全班小朋友分一分,可以怎么样来分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这样一些分法:

男生、女生;

长发、短发;

座位的排数;

高矮;

穿的衣服的颜色等等)

2、你还想把什么分一分吗?

请把生活中你认为需要整理的东西用“分一分”的方法分类整理。

(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并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一分。

课上说想法,课后去实施,下节课再交流。

3、请同学课后调查一组小朋友家里的手机、电视、电脑、音像,自己进行整理,让老师和同学能比较迅速地数出各有多少。

第13课时: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研究。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美。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每个学生准备9根火柴

一、展示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是什么呀?

(火柴搭、蝴蝶图金鱼图)

2.小火柴能搭图形,你想试试吗?

二、学生活动

3.请拿3根火柴你能搭什么图形?

(三角形)

4.想一想搭一个三角最少需几根火柴?

(三根)

5.为什么?

6.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搭二个∆,最少用几根火柴?

7.学生尝试

8.分别说说是怎样搭的,比一比谁用的火柴最少。

9.小结:

最少用5根。

为什么?

因为有一根是两个三角共有的边。

10.7根火柴能搭几个三角形?

9根呢?

找找规律?

师板书3根1∆

5根2∆

7根3∆

9根4∆

11.请小朋友搭一个正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

搭2个,最少几根?

3个呢?

10.学生自己找出规律

第14课时:

1、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体验中,了解图形的对称性。

2、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力。

3、感受数学美。

一、展示民族音乐,创设愉悦情景

1、播放“梁祝化蝶”音乐选段,欣赏蝴蝶。

2、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描述画面。

3、老师启发:

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

4、老师演示蝴蝶(翅膀张开、合拢),让学生感受左右两边一样,翅膀对折完全重合的特点。

二、多种学习方式,认识对称图形

1、观察一组图形,能不能给它们分类?

2、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

3、拼一拼

从上面的图形中,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

4、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5、还能拼出同类型的其他图形吗?

6、引导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两边都是一样,两边对折会重合)

7、讨论,有没有不是同一类型的呢?

8、得出名称

象这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9、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剪刀,门,双面胶,衣服,裤子……)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生活中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

制作一棵小松树。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

(1)对折

(2)画一画(3)用手撕]

四、观察比较,判断对称图形

出示一些常见图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五、多种形式,学生自主练习。

1、连一连

2、脸谱欣赏,剪纸欣赏

第15课时:

1、在整理、排列图形的过程中巩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2、在比较物体多少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分类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提供场景,设疑激趣

1、投影(各种图形整体无序地一次呈现)

(1)这里有哪几种图形?

(2)老师很想知道什么图形多?

什么图形少?

你有什么办法?

(3)小组讨论方法

(4)汇报交流

设想:

(1)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2)整理排列比较谁多谁少

数的方法快还是一一对应比较快?

二、画图体验

师说要求,学生画图

(1)先画6个圆,三角画得和圆一样多,你会怎样画?

(2)正方形比圆多2个,五角星比圆少3个,比一比谁画得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三、交流互动,学生画图

1、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分类整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类整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

3、小组先说,大组交流

四、游戏体验,分类比较

(1)不用数怎么知道班上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实际排队

五、总结

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规律”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推理和动手中感受数学的排列美。

一、认识规律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把校园装饰得多美好。

请小朋友们看:

你们发现了什么?

象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二、找规律

1、找生活中、学习中的规律。

“我们认识了规律,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

2、找一组全体图形的规律

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出示一组图形,指明说接下去是什么图形。

3、找动作规律

打拍子:

碰嚓嚓、碰嚓嚓、碰嚓嚓……

举手:

举左手、举右手、举双手……

4、找几组平面图形的规律

△○□△○□△○□△○□△○□------------------

○□△○□△○□△○□△○□△-------------------

5、这组图形有规律吗?

帮老师找一找。

(1)△○○□○□△△□

(2)你能重新画一画,画出规律来吗?

6、你还能说出这些图形的规律吗?

7、用色笔或用图案,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8、总结:

正是因为物体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我相信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新的规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17课时:

1、感知故事内容:

(1)配乐朗诵: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他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

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

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在冯·

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

不久,经冯·

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落空了,钱学森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