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773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8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砖混砌体一层现浇屋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9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7、装饰工程

5.8、门窗工程

5.9、电气工程

5.10、吊顶工程

5.11、屋面工程

第六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6.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2、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章 

成品保护及后期养护措施

第八章 

人力资源配备计划

第九章施工设备资源配备计划

9.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9.2、拟配备检测仪器设备表

9.3、施工计划网络图

第十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0.1、安全目标

10.2、安全保证的组织机构

10.3、安全保证措施

1.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砌体结构,一层高度3.7m,建筑最高处5.5m,室内外高差0.3m。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安全、耐火等级为二级。

1.2、编制依据: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主要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序号

规范名称

规范编号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6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7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50007-2011

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

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BJ18-2003

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1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设置工程项目部。

设项目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下设工程管理部、质量安全部、综合办公室三个部门及2个工程队,全面负责该合同段的施工任务。

实行项目综合管理、施工。

项目经理参与重大决策,切实做好重点工程的调配、实施,切实做好施工指导及后勤等工作。

1)优先安排好各项生产、生活的临时设施。

2)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任务,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

合理确定施工程序,确保现场施工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有章可循。

3)明确项目管理目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合理划分作业面。

2.3、总体设想及主要施工方法

1)采用上料机解决垂直运输,运输车辆及人力车水平运输。

2)钢筋采用现场制作,主筋连接采用搭、接焊。

3)混凝土主要以商品混凝土,砂浆、二次结构混凝土在现场机械拌制。

4)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板和胶合板。

用3mm厚φ48钢管做支撑,15mm厚胶合板,50mm×

100mm方木。

5)外墙脚手架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用密目安全网全封闭围护。

屋面采用满堂脚手架。

6)各工序完成后,经有关人员确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水电、设备、室内、外安装工程均穿插施工。

8)施工供水直接抽取当地村民生活饮用水,和自备井。

根据公司对本工程掌握的有关资料及公司技术装备和资金实力,于2015年8月日开工,经过90个日历天完成施工任务,即2015年11月31日竣工。

1)按项目部施工的管理规定,抓好本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的管理,确保工程合格率95%以上。

2)使用施工经验、责任心强、技术精细的施工班组承担施工作业任务,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3)项目经理部的各职能部门,对本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文明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协调、管理。

4)各生产班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网络计划和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

5)项目经理部精心组织施工,认真解决施工技术难题。

6)健全项目部岗位职责任制。

7)公司对本工程的资金、机械设备、材料的保障,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前提。

施工顺序为:

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屋面同步进行)→室外工程,安装工作同步插入,做到密切配合。

1)质量目标:

合格率为100%。

2.建立完整的质保体系,配备专职质检员,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艺标准、选用材料标准、“三检制”。

严把计量关和技术资料管理关,加强对工程的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

1)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重大机械安全事故。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文明管理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条例。

3)建立以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专职安全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严禁“三违”施工。

4)加强对新入场工人和交换工种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生产检查,并严抓重点部位、危险岗位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建立完善的工伤事故档案制度和安全交底及安全检查等制度。

1)技术准备:

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管理科、项目经理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资料和图纸的学习,详细了解工程的结构特点,并及时组织图纸内审、参与图纸会审,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工作。

2)材料、机具准备:

编制和落实施工材料采供计划,并进行对供应方的材料质量、信誉评估。

机具进场后,立即对设备安装调试。

对一些小型机具将按进场计划分批进场,并使所有进场设备均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

3)人员准备:

在开工之前10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全部就位。

根据现场需要,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分批进场。

1)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在本次警务区(房)项目施工规划的场评范围内,根椐工程施工特点及地形条件,本着方便施工管理,布置合理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临时设施场地的划分和布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噪音、粉尘废水、等规定,做到文明施工。

2)本工程施工点较分散,施工布置主要是根据建筑物布置的特点,结合已有的道路、地形地势等条件,采用分区分块规划的方法,方便施工和管理,按功能集中布置,并尽量利用现有交通、场地,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利于生活、方便生产、快速安全、经济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则指导下研究和解决工程施工期间所需的各种施工设施在平面和垂直上的布置以完成计划内的施工任务。

3.2、施工总布置的主要内容包括:

1)运输方案:

选择场内运输及交通联系方式、布置路线等;

2)选择合理的场地、布置各种辅助系统及办公、生活设施;

3)研究和制定安全、保安和环保等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认真研究该警务区的施工设计图纸、文件、技术说明及招标文件的有关规范、标准,确定周密的施工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制定详细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

4.1、工程质量保证: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检测程序,确保质量控制

4.2、质量方针和目标

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一流服务、争创精品

2)质量目标:

在施工中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4.3、施工过程控制

本工程的施工,从施工图纸开始,对施工过程实行三检制度控制

自检:

由班组负责人对本班组完成的工序按检验标准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由施工员填写质量记录表、签认。

复检:

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查签认。

终检:

工序在自检、复检基础上,由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并填写有关质量评定表,报监理复验签认。

4.4、工程计划控制

1)施工计划控制

项目经理部编制、落实、检查和督促年度和阶段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由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编制、落实、检查和督促日、周、月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每日召开班前会,每周召开一次生产会,检查落实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的情况,协调人、机、物、财的调动和使用。

制定施工工序的质量计划,定期召开质量例会,专题研究工程质量改进措施。

2)工程计划监督

检查工程计划是否满足合同的要求。

检查工程计划是否按原定计划进行,如有滞后,应查明原因,并书面通知执行人或部门,督促他们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赶上进度计划。

每周、每月对各项计划进行检查总结,提出书面改进意见,并通报各施工责任人。

4.5、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1)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程序执行。

2)用于本工程的所有测量设备均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及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3)对各种计量、测量和检验的设备进行编号、登记、注明检验周期、状态标识。

4)各种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5)各种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由专人保管,由专人操作及使用。

6)各种检测设备的校核记录要填写清晰,不得涂改,记录要妥善保管,以便考查。

4.6、质量记录的控制

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的程序文件中的质量记录程序执行;

本工程所使用的质量记录内容包括:

有效文件清单;

合格供应方名录(物资);

物资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单;

供方提供产品质量情况记录表;

施工用材料验证单;

工程竣工验收复检申请表;

不合格品处置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

物资采购月报表。

我公司全面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对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的质量管理,全体员工和各职能部门都以各自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设质量检验专人,部门设立质量管理组。

各级质量管理机构中,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施工实践经验的,责任心强的专职质检员,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

2)坚持工程质量“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队技术负责人要对承担的工程质量负责。

明确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让人人对质量各负其责。

3)严格依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认真编制施工组织、熟悉图纸,精心组织施工。

4)根据所承担工程的规模、特点、配备相应的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与质检人员职责要分开,按照各自的范围开展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

5)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对专业性强的工序,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并经考核持证上岗。

6)施工操作中,坚持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工序不交工。

7)操作过程中,坚持工前有技术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8)严格执行“三检制”,配置专职质检人员,严格执行“班组自检、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复检及专职质检人员终检”的“三检制”,并进行质量评定,对不合格的工序坚决予以返工。

9)认真做好施工资料整理工作,施工记录、测量记录、质量检查表格、隐蔽工程签证、试验记录、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等资料是施工过程的主要资料,要及时整理。

10)加强竣工资料收集整理。

竣工资料的基本内容包括:

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开工报告;

技术交底;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构配件检验合格证;

施工实验记录;

测量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设计变更记录;

施工大事记;

竣工图;

竣工验收单;

工程照片;

施工总结等。

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文件收集、整理,统一文件的封面、目录、封盒、装订规格。

在整理竣工资料时尊重原始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不改动,保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工程施工中,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设计文件、技术说明和招标文件的有关规范、标准,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制定详细的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

5.1、施工测量前准备

1)测量工程

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等规范要求。

熟悉图纸,操作细致耐心,一切定位、放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审请验线。

采用“坐标定位”的方法进行轴线控制,垂直方向采用经纬仪控制。

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进行。

2)轴线控制

轴线的建立:

将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为基础,根据施工图纸以主要轴线为控制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设置准永久性控制点,并以此作为全部建筑物轴线的基本控制网。

3)轴线精度控制及保证措施:

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4)标高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建立标高控制基准基点,要求层高测量偏差不超过±

3mm,建筑总高测量偏差不超过±

10mm。

由于本工程基础场坪处理为回填土方已经完成。

基础开挖时要注意观测四周边坡的

稳定性,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

1)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顺序为挖土按先深后浅、依次开挖。

2)基槽护坡:

基槽开挖采用自然放坡,放坡系数为1:

0.33。

3)人工清槽完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勘察部门验槽。

4)土方回填:

安排在地梁完毕后进行,填土前,将基土上的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

填土分层厚度为200~300mm,夯实后再进行上一层的回填。

5.3.1、钢筋工程

1)原材料要求

进场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原件,每捆(或盘)都应有标牌,进场时分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志,检查外观,并按现行规范的规定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储存

进场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应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钢筋下面应铺垫枕木,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做好状态标识。

3)钢筋加工

1.钢筋配料

根据设计构件配筋图和图纸的说明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计算出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

2.直径ф6-8的I级钢筋借助冷拉调直同时除锈,直径ф10以上的Ⅱ级钢筋使用电动除锈机除锈。

3.I级钢筋调直机调直,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4%。

4.钢筋加采用工地现场加工。

5.钢筋切断时采用钢筋切断机。

6.钢筋弯曲质量要求:

钢筋尺寸和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现象。

钢筋末段弯钩直径和长度必须满足验收规范要求。

钢筋弯点处不能有裂缝,二级钢筋不能二次弯曲。

钢筋弯曲成型的允许偏差为:

钢筋全长±

10mm,箍筋的边长为±

5mm。

7.钢筋接头方式:

直径ф12以下的I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直径ф12以上的Ⅱ级钢筋采用搭接或焊接。

采用电弧焊时I级钢筋采用E43焊条,Ⅱ级钢筋用E50型焊条。

8.质量标准

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成品保护

1.焊接区防止骤冷,以免发生脆裂。

2.钢筋对焊半成品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

3.运输装卸对焊半成品时不能随意抛掷,以避免钢筋变形。

5)钢筋堆放和运输

1.钢筋加工完毕后,按规格、尺寸堆放整齐。

堆放场地平整、坚硬,并挂标志牌。

2.钢筋运输以起吊机械为主人工为辅。

吊运输长钢筋时找准吊点,并以方木或钢管加以附着,防止钢筋变形。

6)钢筋绑扎

1.绑扎钢丝用20号钢丝。

2.绑扎工序安排:

构造柱子钢筋在支模前绑扎,梁的钢筋在支好梁底模后绑扎,楼板的钢筋在支好的模板上绑扎。

3.绑扎接头位置:

梁钢筋接头位置,上部筋位于跨中,下部筋位于距支座1/3跨度处。

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符合要求。

7)钢筋保护层

钢筋骨架垫水泥砂浆垫块,厚度为设计要求的厚度。

构造柱子和梁侧面采用砂浆垫块,构造柱每边不小于两竖行,上下间距1000mm。

8)绑扎构造柱钢筋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构造柱箍筋数量。

2.在立好的构造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

3.构造柱的箍筋绑扎

(A)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

(B)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C)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D)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9)梁钢筋绑扎

1.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3.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4.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

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

放主次梁的架立筋;

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5.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6.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7.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

,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8.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构造柱边缘50mm处,箍筋的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绑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符合设计要求。

10.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内_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_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10)板钢筋绑扎

1.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板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11)质量标准

1.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

±

网眼尺寸

20

绑扎钢筋骨架

宽、高

受力钢筋

间距

排距

保护层厚度

基础

柱、梁

板、墙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2.钢筋安装严格执行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度,认真开展三工序活动,安装完成后,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执行成品保护负责制,负责成品保护,并引入相应的经济惩罚机制,以确保钢筋工程施工成品质量。

4.钢筋工程施工前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细致的技术交底,保证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能够使每一个操作人员做到掌握理解,确保工程质量。

5.3.2、模板工程:

1)模板方案设计:

基础、构造柱、梁、屋面板均采用钢管钢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模板及其支架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全部采用15mm厚胶模板或钢模支设,50mm×

100mm木方作竖肋,模板支撑采用3厚φ48钢管扣件脚手架。

2)主要模板施工方法

1.构造柱和梁采用钢模板,钢模板在拼装前满刷非油脂隔离剂.支撑方法采用满堂脚手架,梁底脚手架立杆间距为800mm,平板处立杆间距为1000mm。

2.梁板模板安装:

首先按照梁底标高在梁底扎水平大横杆,在大横杆上扎梁底支撑小横杆,小横杆间距50-80cm,然后在小横杆上铺梁底模板,校核梁底模板位置后,用钢管卡子卡牢,然后支设梁侧模板及加固。

梁侧模加固好后即可开始板模板的支设,首先根据板底标高扎板底水平杆,铺50×

100mm方木搁栅,其间距为200,然后在搁栅上铺钉15厚胶合板,板缝采用胶带纸粘贴。

3.当梁高小于500mm时,梁侧模可用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做斜支撑,当梁高大于500mm时,增加ф14对拉螺栓固定。

4)构造柱模板:

采用钢模板拼装,加固钢管的间距为600-800左右。

5)异形结构模板施工:

挑檐板等均制作胶合板定型模板,使混凝土结构一次成活,避免修凿、剔补。

6)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不承受混凝土重力的侧模板,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2.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所规定的强度时拆模

结构跨度(m)

达到设计强度%

≤2

≥50

〉2≤8

≥75

≤8

〉8

≥100

悬臂构件

注:

表中所指混凝土强度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

7)模板其他几点技术管理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认真复核模板位置,复核模板垂直度和平整度及梁板标高,检查预留孔洞、预埋铁件位置及尺寸是否正确,模板支撑是否牢固,接缝是否严密。

2.所有模板在使用前都要涂刷隔离剂,模板接缝处采用泡沫单面不干胶胶带密封,确保接缝处不漏浆。

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4.混凝土施工前,清除模板内部的全部垃圾、杂物。

5.模板拆除实行报告制度,必须经项目经理同意后方可拆除。

6.派专业人员复验放线尺寸,复验混凝土浇筑前的模板尺寸,预防和消除质量隐患。

7.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插筋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