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80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Word下载.docx

二次设计

一;

温故互查

观察物体的沉浮:

谈话: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

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

 

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

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

设问导读

导读一:

我们来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

橡皮。

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

“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

“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

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

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

轻重;

形状;

材料;

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

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身边其他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

自学检测

师:

那么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又

如何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实验证明。

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

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

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

“理由”这两列。

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

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

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

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组织交流,概括:

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小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六;

拓展延伸

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

物体的沉浮到底于什么因素有关呢?

和你的父母说一说你的收获。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练习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明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小石块;

橡皮;

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四人小组内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再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在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

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导读:

四人小组内做实验,看一看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出示材料: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第一层次: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

体积大;

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

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

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

四人小组内讨论。

《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提供实验材料:

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说明:

沙子数量可用无;

一点点;

较多;

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组织讨论:

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

《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教师总结结论。

五;

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2;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明白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学会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并能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第《三》课时

两人小组内互相说说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

导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分析:

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你有办法让它浮在水面上吗?

四人小组讨论:

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会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为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讲解: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我们可以用量杯进行测量。

教师演示实验,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从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有什么发现呢?

两人小组内互相思考总结。

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在全班内汇报。

教师小结:

用钢铁制造的轮船排开的水量大,所以它可以浮在水面上。

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橡皮泥的形状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自读自悟

造一艘小船

明白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教师准备:

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第《四》课时

1;

指名回答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承载很多的货物。

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

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设问导学

导学:

分小组制作小船

集体制订比赛规则:

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测试: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

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

举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木筏;

独木舟;

明轮;

帆船;

气垫船;

远洋货船;

现代客轮;

航空母舰。

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学生说说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

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

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

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准备:

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准备需要的材料。

制作:

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动手制作。

改进和完成: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演示;

介绍我的小船。

拓展延伸。

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造个性船

准备

制作

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浮力

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

木块;

空瓶子;

小船等物体。

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

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

第《五》课时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么才能让小船的浮力增大,可以增加承载量。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物体浮在水面上呢?

观察泡沫塑料块;

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

分别把泡沫塑料块;

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

浮力。

指名说说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四人小组内讨论怎样测量浮力:

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

是多大呢?

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拉力;

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

《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

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浮力大于重力》

回家后用本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测量一下其他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每组一个弹簧秤;

一个钩码;

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

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

细线;

记录表

第《六》课时

二人小组内互说什么是浮力。

指名说说怎么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下沉的物体呢?

四人小组内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并进行推测。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所需器材:

实验结果:

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

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分别测量大;

中;

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概括: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回家后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您的父母听,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6;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第《七》课时

如果把物体放入不同的液体里,沉浮情况会有变化吗?

导读1: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

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导读2:

集体讨论:

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四人小组认真观察这两杯液体,看看有什么不同。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