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52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学科

科学

课题

4、怎样放得更大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

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学习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具学具

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一、温故互查

什么是晶体?

小组互查。

二、导学展练

1、如何放得更大?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小组讨论探究

交流展示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讨论探究交流查到的资料

(2)阅读资料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

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

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

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3、做个简易显微镜

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

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

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1、我们自制显微镜

1)尝试自制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四、总结提升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就是()的显微镜。

2、()和()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3、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的金属结构的(),用它发现了()。

4、()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四、巩固拓展

思考:

为什么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

 

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学科

科学

课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学习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具学具

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一、温故互查

如何自制一个显微镜?

小组内互查。

二、导学展练

(一)、学生探究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小组讨论探究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

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四、学以致用

填写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五.课堂小结

六、总结提升

1、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

2、英国科学家()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

3、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4、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七、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

()

细胞看上去像一间长方形的小房间。

()

3、罗伯特·胡克是英国科学家。

()

4、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移动载玻片的方向与目镜

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5、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很大。

()

五、课后拓展

思考:

在学习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时,需要的器具和工具有哪些

板书

设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课后

反思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科学

科学

课题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学习重点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学习难点

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具学具

分组实验器材:

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演示器材:

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小组内互查。

二、导学展练

(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师: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四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二)、细胞的作用

1、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阅读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三、总结提升

填空

1、()都是由()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4、()第一个发现()这个名称的人,()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四、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

()

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

()

五、课后拓展

查阅有关资料,说一说细胞对于生命体还有什么意义?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科学

科学

课题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

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学习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一、温故互查:

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二、导学展练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制作我的“月球卡”

2、师:

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3、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5、师:

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6、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三、总结提升

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2、讨论:

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3、师:

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4、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四、巩固练习:

填空

1、()是地球的(),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方向运行。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3、1969年7月,()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五、课后拓展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学科

科学

课题

2、月相变化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

签字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学习

重点

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

难点

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

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

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一、温故互查

月球围绕地球()方向运行。

月球引

力大约是地球的()。

二、导学展练

(一)、自主学习画月相

1、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

有哪些不同?

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3、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合作交流(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3、观察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

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问题?

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

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

有什么规律?

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5、小结:

月相是变化规律性,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交流展示(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

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

2、小组内讨论交流:

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

(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

3、提问:

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思考回答。

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合作交流(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

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观察。

2、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

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三、总结提升

1、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叫做()。

2、月相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

3、月相变化是()围绕()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4、月球是一个()、()的(),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也就不同。

四、巩固练习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

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十五”称()。

2、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

3、日食有()()()三种,月食只有()()两种;日食发生在(),而月食发生在()。

板书

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学科

科学

课题

3、我们来造“环形山”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教学

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学习重点

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学习难点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具学具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

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一、出示目标(出示课件)

二、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

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

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三、合作交流(制造“环形山”)展示

1、提出:

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

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

用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

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

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

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

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

1、喷水法。

2、撞击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四、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

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

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五、巩固练习

1、()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

3、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六、课后拓展

1、谈话:

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

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

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3、思考:

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

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3、我们来造“环形山”

一、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成因:

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六年级科学导学设计

学科

科学

课题

4、日食和月食

学习方法

小组

合作探究

授课

时间

授课教师

教研组长

签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学习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具学具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二、导学展练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激趣导入(月食现象)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

(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1)出示目标:

(出示课件)

(二)预习检查

1、月食和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让学生说一说)

2、教同时对学生给予评价

(三)、合作交流、展示讲解

1、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

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事实性资料。

3)、提出问题:

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4)、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

5)、交流:

(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

(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

(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

(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2、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

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2、月食的成因。

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

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

2)、学生思考推测。

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6)、讨论:

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三、巩固练习

1、()和()是日、地、月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