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806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

3.(14虹口二模)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① 

潜望镜 

 

② 

近视眼镜 

③ 

放大镜 

④ 

穿衣镜 

A.①与②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③与④ 

4.(14黄浦二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32°

,则折射角为 

A.0°

B.23°

C.32°

D.45 

°

5.(14闵行二模)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

,则折射角可能为() 

A. 

50°

B. 

30°

C. 

20°

 

D. 

6.(14浦东二模)电视机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绿白红 

D.黄绿蓝 

7.(14普陀二模)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反射成像的是()

A.放大镜 B.潜望镜 C.幻灯机 D.照相机

8.(14静安青浦二模)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焦点5厘米处,能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成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来源:

Z。

xx。

k.Com]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二实验题

9.(14静安青浦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作为平面镜,并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为了确定的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

10.(14长宁二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需用笔和尺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的________表面与所画直线重合(选填“前”或“后”);

研究蜡烛的像是否为虚像时,可以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________。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

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2(a)所示,移动光屏,得到的现象始终如图2(b)所示,接下来眼睛应_______。

(a) 图2 (b)

11.(14杨浦二模)

(1)在图3(a)所示实验中,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______,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在光屏上的像比较模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3(b)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2)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 

 

,M的位置应放置一块 

 

玻璃板(选填“薄”或“厚”),蜡烛通过M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处(选填“甲”、“ 

乙”、“ 

丙”或“丁”)。

若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上一块不透明的塑料板,从前面看去 

 

看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a) 图3 (b)

图4

12.(14虹口二模)如图5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臵于光具座的C点处,蜡烛、光屏分臵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_______。

将蜡烛臵于A点,应在________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将蜡烛移至B点,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5

图6

13.(14黄浦二模)在图6所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

先后两次将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40厘米”刻度处,将蜡烛置于的“2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选用焦距为 

 

厘米的透镜时,所成的像较大;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A、B、C、D中的 

点处。

14.(14嘉定宝山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______。

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或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7所示), 

当蜡烛向左移动到25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 

“右”)移动到_________(选填“50~60”、“60~70”、“65~80”、“大于70”、“大于80”)厘米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5.(14闵行二模)现有焦距为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小高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实验。

如图8所示。

他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 

上。

再将蜡烛放于光具座A点处,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E点找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像(选填“实”或“虚”),他所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此时凸透镜应位于光具座 

两点之间(选填:

“AB”、“BC”、“CD”或“DE”)。

16.(14浦东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厘米、12厘米或18厘米,当处于如图9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可判断:

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

他所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

图7 图8 图9

17.(14松江二模)小华“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B的焦距为50厘米,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0所示。

①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厘米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②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厘米到4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厘米到3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厘米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

图10

c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18.(14普陀二模)如图11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

表一

位置

甲凸透镜

乙凸透镜

A

倒立、放大

B

倒立、缩小

C

ABC

图11

图12

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12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二焦距10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物高

像高

1

6

2

15

3

13.3

4

12.5

1.5

表三焦距15厘米

5

18

7

24

3.6

8

21.4

2.57

[来源:

学科网]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④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

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乙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十力教育初中物理教研组版权所有第3页

静安校区:

西康路618号华通大厦18A,Tel:

62377379黄浦校区:

瑞金南路1号海兴广场8H,Tel:

546663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