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807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能力提升训练场Word下载.docx

”宗道曰:

“第⑦以实言对。

”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宋史》)

【注释】①德:

负责教育太子的官。

②酒肆:

酒馆。

③微行就饮肆中:

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

④亟:

急迫地。

⑤即:

如果。

⑥上:

皇上,这里指宋真宗。

⑦第:

只。

⑧诘:

责问。

⑨谢:

道歉。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饮酒/人之常情B.欺君/臣子之大罪C.尝/微行就饮肆中D.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解析】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微行就饮肆中(曾经)

(2)使者及门(到,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__如果皇帝责怪您来晚了,您该怎样来回答?

(2)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__有老朋友从老家来了,我家里贫穷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了。

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D.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解析】A.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倒装句,即“弗怠之”,“之”指代抄书。

C.代词,意为“这件事”。

D.代词,意为“他”。

5.文章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__表现了鲁宗道忠实的品质。

鲁宗道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

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

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

鲁宗道说:

(你)只管说实话。

使者说:

你这样是会有罪的。

(鲁宗道)说:

喝酒,人之常情。

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

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

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

“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酒。

”皇帝因为他忠诚诚实认为可以重用。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

“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

“忠哉,猱也!

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选自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

o: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

很舒服。

③汰其余:

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虎/殊快不觉也B.虎/跳踉大吼乃死C.猱/则已走避高木D.爱/我而忘其口腹

【解析】 爱我/而忘其口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猱徐取其脑啖之(吃)

(2)猱则已走避高木(逃跑)

3.翻译下面的语句。

余偶有所获,不敢私,以献左右。

__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4.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__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5.文章通过什么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试作简要说明。

__文章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告诉人们要警醒,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被享乐所麻醉,而失去原则失去生命。

野兽中有一种猴,体小而善爬树,爪子锐利。

老虎头上痒,就让猴替它搔。

不停地搔,搔出洞来了,老虎却觉得特别惬意而不知有洞。

猴就慢慢地汲取老虎的脑浆来吃,而且用剩余下来的虎脑浆献于老虎,说:

“我难得获得这荤鲜,不敢自己吃,特地献给你吃。

”老虎说:

“这只猴真是待我忠心耿耿,如此爱我而忘记了自己的食物。

”老虎吃自己的脑浆也不知道。

时间长了,虎脑快空了,发痛了,就去追踪猴,猴早就逃避到高树上去了。

老虎翻腾蹦跳,大声吼叫而死。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②然者。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选自《戴名世集》)

【注释】①日:

有一天。

②(guān):

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

杯。

④掬:

捧。

⑤鷇(kò

u):

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

为什么。

⑦适:

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1.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其旁/有桂一株焉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C.见辱于人奴/以死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解析】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去地不五六尺(距离,离开)

(2)手下,鸣乃已(停止)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__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4.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是__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__,表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是__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__。

5.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_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

桂树上每天有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

巢像一盏灯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

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像月光一样皎洁,值得怜爱,不知道是什么鸟。

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

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

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们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们轻叫,重摇它们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

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

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

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

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

“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

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

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

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

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

珍藏。

③真:

实际。

A.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B.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C.子/何不范金琢玉D.心劳/而无用

【解析】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被以衣裳(穿)

(2)置之堂背(放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__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4.文中“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一句运用__侧面描写__的手法表现琢冰者技艺的高超,我们曾经学过林嗣环的__《口技》__一课也运用了这一手法。

5.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示例一:

不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

赞成这种说法。

因为花了很大的工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

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

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

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

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

”没有人答应他的。

就问他道:

“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

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

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了啊!

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

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①,数月拂衣去。

用故人荐,出淮阃②杜杲幕,杲曰:

“风神③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

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曰:

“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④”,与之茶局,周其资用。

【注释】①里陈氏馆之教子:

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

②阃(kǔn):

统兵在外的将帅。

③风神:

风度神采。

④子房:

汉代的张良,字子房。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里陈氏/馆之教子B.琰/念置身行伍间C.夜/以青布籍地D.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解析】 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去(离开)

(2)念(考虑)(3)尝(曾经)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

__晚上(杨琰)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

4.文中用哪些句子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杨琰“有谋略”?

请用原文回答。

__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

乃以奇策解围;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写出两句即可)__

5.结合选文,请你对杨琰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__

(1)有勇有谋,一马当先,谋略非凡;

(2)考虑周到,身处军队中,及时学习骑马射箭。

杨琰字纯父,是抚州临川人。

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

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

“杨琰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

”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琰咨询。

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琰激动地说:

“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

”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

杨琰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

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

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

欧阳公①于修《唐书》,最后至局②,专任《纪》《志》而已,《列传》则宋尚书祁所修。

朝廷以一书出两手,体不能一,遂③令公详看《列传》,令删革为一体。

公虽受命,退而叹曰:

“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

”于是一无所易④,及书成奏御,御史曰:

“旧例修书,只列局内官高者一人姓名,公官高,宜书。

”公曰:

“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于是《纪》《志》书公姓名,《列传》书宋公姓名。

宋公闻而喜曰:

“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

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局:

要完成的时候。

③遂:

所以。

④易:

改变。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岂可掩而/夺其功乎B.令/删革为一体C.自古/文人不相让D.宋公/于我为前辈

(1)一(统一的)

(2)书(写)

自古文人不相让,而好相陵,此事前所未闻也

__自古文人之间互不相让,并且喜欢相互攻讦,这种事情听都没听说过。

4.欧阳修为什么在列传上书宋公姓名?

__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

5.由选文可看出欧阳修的哪些品质?

__坚持原则,不慕名利,处事端正。

欧阳修修篆唐书,最后到了要完成的时候,专注于《纪》和《志》的修纂,《列传》则是由宋尚书祈修纂,朝廷认为一本书如果由两个人来编纂,体格上不能统一,所以令欧阳公详细地查看《列传》这一部分,并且要把删改成一体。

欧阳公虽然领命,回家叹息道:

“宋公对我来说是我的前辈,并且每个人的观点大多有不同的地方,不可能都和自己的意思相同?

”于是一点也没有改变,到书写好送给皇帝看,御史说:

“修书的老惯例,只能写修书人中官职最高的那一个人的名字,你的官位高,你就写上你的名字吧,欧阳修说宋公在《列传》这本书上也有很大的功劳,并且在这上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难道能够掩盖他的功劳吗?

”于是《纪》和《传》上面写了欧阳修的名字,《列传》上面写了宋公的名字。

宋公听到了这件事情,高兴地说:

“自古文人之间互不相让,并且喜欢相互攻讦,这种事情听都没听说过。

先主①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

“吾必当乘此羽葆②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元起妻曰:

“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

”起曰:

“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

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注释】①先主:

指刘备。

②羽葆:

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B.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

C.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D.喜怒不形于/色

【解析】 喜怒/不形于色,“不形于色”是一个固定词组,根据不划破原则中间不能断开。

(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觉得奇怪)

(2)先主不甚乐读书(喜欢)

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__我们家族出现了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一般的人呢。

4.刘备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文中的__“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__一句很能体现他的抱负,与《陈涉世家》中陈涉所说的_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__有异曲同工之妙。

5.请结合文章说说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

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深得他人喜爱。

先主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与母亲卖鞋子、织草席谋生。

他家的东南藩篱边有棵桑树长得高达五丈余,远远望去像车的盖子一样,路过的人都认为这棵树不一般,有人说这家将会出现贵人。

先主小的时候,与家族中的小孩子们一起在树下玩,说:

“我以后一定要乘坐这种羽葆盖车(皇帝专用)。

”他的叔父刘子敬对他说:

“你别胡说,这是灭门之祸!

”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让他出去学习,与同家族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任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先主,像对待刘德然一样。

刘元起的妻子说:

“那是别家的孩子,你怎么能总这样哩!

”刘元起曰:

“我们家族出现了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一般的人呢。

”而公孙瓒与先主交情非常深。

公孙瓒岁数大,先主像对兄长一般对待他。

先主不是很喜欢读书,而喜欢养狗骑马、音乐、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身高七尺五寸,手垂下来在膝盖以下,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

很少说话,善待身份低微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喜欢结交豪侠之士,少年人都争着去依附他。

中山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有千金的资产,贩马的时候常路过涿郡,见到刘备觉得他很不一般,于是给了他很多的资助。

先主因此可以征募部属。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

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间曰:

‘卿能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其强记⑤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⑥,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是人常以为宿构⑦;

然复精意覃思⑧,亦不能加⑨也。

《三国志·

王粲传》

【注释】①蔡邕:

东汉末年文学家。

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③倒屣(qǐ):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④王公:

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⑤强(qiǎng)记:

记忆力强。

⑥属(zhǔ)文:

写文章。

⑦宿构:

预先谋划准备。

⑧精意覃(tá

n)思:

精心深思。

⑨加:

超过。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B.时/邕才学显著C.吾家/书籍文章D.其强记默识/如此

【解析】 “左中郎将蔡邕”是复合主语,不宜断开。

应为: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一(全,满)

(2)识(记)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__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

4.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

(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__强记默知;

善算;

善属文。

5.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__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

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

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

王粲到了之后,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所有座客都很吃惊。

蔡邕说:

“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

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

”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

“你能背诵吗?

”王粲说:

“能。

”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

……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

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

然而即使正式再去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提笔写成的文章。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

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

郡名。

②邓羌:

人名。

③御史中丞:

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

⑤太后:

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

恃强横暴。

⑦收:

拘捕。

⑧报:

答复。

⑨同志:

志趣相同。

⑩纠案:

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刑免:

判罪免官。

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B.秦王坚/自河东还C.坚/驰使赦之D.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解析】 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以”意为“任命”,按动宾结构划分。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患(祸害)

(2)市(集市)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__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_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5.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前秦王符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强太后的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