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60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电子版第4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Word下载.docx

1.自主识字。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

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全班交流汇报:

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

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

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

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

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

士兵的心(志)

4.写字指导。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写字教学时,可以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

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

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

“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

哦,原来是这样啊!

”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

“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

“提、题”二字中虽然都有个“是”字,但两个字的结构不一样,“提”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

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

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

明确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了解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可用伊琳娜撅着嘴巴生气和面带微笑两张头像为媒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

2.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

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

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积累运用

本文语言平实,要把引导积累运用与朗读感悟融合在一起,不可孤立地进行训练,这样既有助于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有助于内化积累、正确运用。

1.妈妈说: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1)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2)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1)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3)假如你是伊琳娜,你能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吗?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

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

整体朗读,以思促读

(一)围绕课题,整体朗读感悟课文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二)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1.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他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

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三)围绕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教师可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搜集名言,指导实践

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

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当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数量多,但其中好多字在生活中接触过,比如,“刀、酒、便”。

要通过自主识字展示的方式,把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分类,然后有侧重地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

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

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刀”字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

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

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

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

“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教师可以倡导。

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要多读。

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

以下的引导方法可供参考。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

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

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

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

在生活中找找看。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

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

响应学习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合作感悟,进行思维训练

1.默读课文,初知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

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

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

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

4.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

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

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

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五、资料袋

邮票创始人罗兰·

希尔

罗兰·

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发明人。

15 画风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

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

“我也会画风了。

”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

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

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

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

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叫×

×

,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

“丹”字只有一点。

“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

“丝”字上边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

“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

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

“忽、丝”二字上长下短。

“杆、眨、涛”左窄右宽;

“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

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

“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

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

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

(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

)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

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

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

”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

”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画!

”这些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1.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

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

完成课后习题“读读写写”。

2.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

“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得_____________。

3.抄写词语,再仿照样子写几个。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   )  弯弯的(   )  斜斜的()

小画展:

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

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

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

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

没有?

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

这是什么香味?

你们听到了吗?

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

多好听啊!

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画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

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

用什么语气?

什么语调?

(提示:

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

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

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

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16 充气雨衣

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默读课文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小林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

我感觉他有些像前面出现的阿切尔,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

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

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

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

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

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一)识字

本课作为略读课文,没安排写字任务,只要求认识十四个生字。

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

“充、粘、差”是翘舌音,“剪、旋、联”是前鼻音,“充、泳、棒、囊”是后鼻音,要引导学生读准。

特别是“膝”不要读成“qī”。

本课形声字有“嘿、泳、膜、胎、剪”等,可利用其表音表义的特点识记。

“差”可与“着”对比识记。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

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

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

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

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

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本文较长,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

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

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读书、思考、找答案,抓住“看”“想”“做”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小林遇事能用心思考,不断实践。

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没什么深奥的地方,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