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74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

(1)楷体

;7

 

(2)C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

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点评】

(1)“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

先横后竖(如:

“干”),先撇后捺(如:

“八”),从上到下(如:

“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

“田”),先中间后两边(如:

“水”),从外到内(如:

“回”)等。

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平时注意积累易错字。

(2)“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由魏征撰写,欧阳询正书。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________笔下的简·爱,施耐庵笔下的________,还有李汝珍笔下的________。

【答案】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

【解析】【分析】《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施耐庵笔下的名著《水浒传》典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三位女英雄”:

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二类是奸邪女子:

潘金莲、王婆、阎婆惜等。

三类是弱势女子:

林冲娘子金巧莲、金翠莲等。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闪耀着女性光辉的长篇小说。

唐小山(即唐闺臣)是作者心中无可争议的女主角,而另一位女子孟紫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人物,甚至在作品的下半部分风头盖过了唐闺臣成为主角。

故答案为:

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

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3.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

“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

“我自挑这个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

“呸!

我只道有歹人出来。

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

“不卖!

不卖!

”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

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

“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

我们自有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

“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

“我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

“饶不得,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1)“智取生辰纲”“主谋”是吴用,绰号是什么?

写出另外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2)赏析选文画线语句。

(3)“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4)“智取生辰纲”后来东窗事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智多星。

智取大名府 智赚玉麒麟 智取文安县(答出任一个即可)

(2)动作描写,“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3)①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②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③叛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麻痹对方;④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⑤白胜再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吃,使杨志思想再无反复余地。

(4)生辰纲被劫后,何涛负责查办此事;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得晁盖并掌握他们假扮卖枣客商的一些线索,因此他们从白胜入手,搜出白胜分得金银;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解析】【分析】

(1)吴用,绰号“智多星”。

其相关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写出一个即可。

如:

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吴用使时迁盗甲;吴用赚金铃吊挂;吴用智赚玉麒麟。

(2)结合“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分析。

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结合“抢”“夺”“倾”“盖”“丢”等词语分析,可以得出采用了动作描写。

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3)要求学生可结合具体情节,从“天时”“地利”“矛盾”“计谋”等方面入手归纳。

注意文中的句子“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都去树下睡了”及给杨志喝药酒的情节作答。

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酷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智用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愤怒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趋激化。

这就注定他们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吴用等人的计谋之“智”。

(4)注意写清何涛与何清两个人的关系。

掌握什么线索?

敲开了谁的嘴?

结局如何?

如:

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

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

府尹责成缉捕使臣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故答案为:

⑴智多星。

智取大名府 智赚玉麒麟 智取文安县(答出任一个即可)

⑵动作描写,“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白胜不露破绽的表演技能,也让杨志一群人因此放松了警惕,为智取生辰纲奠定了基础。

⑶①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②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内矛盾,增强诱惑力;③叛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麻痹对方;④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⑤白胜再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吃,使杨志思想再无反复余地。

⑷生辰纲被劫后,何涛负责查办此事;何涛的弟弟何清认得晁盖并掌握他们假扮卖枣客商的一些线索,因此他们从白胜入手,搜出白胜分得金银;白胜熬不住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众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⑵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⑶要联系语段内容进行分析。

⑷要联系《水浒传》整本书的内容进行分析。

4.名著阅读。

   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众人看A时,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填空。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

(填人名)

(2)简答。

文段中A伸出两个指头的意思是指什么,体现了A怎样的形象特征?

________

【答案】

(1)《儒林外史》;严监生(严大育、严致和)

(2)伸出两根指头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解析】【分析】

(1)《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2)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

“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体现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故答案为:

⑴《儒林外史》严监生(严大育、严致和)⑵伸出两根指头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名著阅读能力。

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如作家、情节、人物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情节的理解。

考生要注意掌握名著的内容,经典的情节,对人物的形象要归纳总结。

考生要尽量阅读原著。

5.语文综合实践。

     

(1)【活动一】在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了很多见闻,请写出其中三个。

(2)【活动二】学校在大课间开设了“朗读者”活动,为了鼓励更多同学走上“朗读台”,请你拟写一句宣传语。

(3)【活动三】下图为“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宣传画。

①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画面主要内容。

②请简要写出你的感悟。

【答案】

(1)从粪便里提取食物;盖楼房从顶端开始;从黄瓜里提取阳光;用蜘蛛丝织布;用猪耕地;把冰制成炸药。

(2)与朗读为友,做儒雅少年。

要求简单对仗,朗朗上口。

(3)左图中1937年的一个女孩与右图2017年的女孩在隔空对话: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解析】【分析】语文综合实践就是要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故答案为:

(1)从粪便里提取食物;盖楼房从顶端开始;从黄瓜里提取阳光;用蜘蛛丝织布;用猪耕地;把冰制成炸药。

(2)与朗读为友,做儒雅少年。

要求简单对仗,朗朗上口。

(3)左图中1937年的一个女孩与右图2017年的女孩在隔空对话: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点评】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6.语文实践及名著阅读。

(1)【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2)【图形说明】下图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请用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画面内容。

(3)【探究材料】请大家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探究材料蕴含的主要观点。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答案】

(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

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

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3)此题考查探究及表达能力,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做这种题,通读所给的全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如抓住“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等句,进行分析后概括。

故答案为:

(1)①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

②拉格多科学院三位教授进行本国语言改革,遭到妇女、俗人、文盲们极力反对。

(2)画面由三部分组成:

最上面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相连,组成了里约著名的面包山形象;中间是英文字母“Rio”和数字“2016”;最下面是奥运五环。

(3)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或者: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点评】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7.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②垂髫;③不惑;④花甲;⑤弱冠;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

汤姆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________元。

(3)【读美文理语序】正确顺序是(   )

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汤姆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通过文字的传承,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女郎中、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一览众山小的志向、石壕村中的夜啼,因为你而谱写成振聋发聩的诗史

④西湖饮酒的通判、承天夜游的闲人,因为你而塑造出洒脱豪迈的形象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汤姆参加,汤姆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答案】

(1)①;④;③;⑥;⑤;②

(2)壹佰玖拾陆

(3)C

(4)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古稀是七十岁,花甲是六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而立是三十岁,弱冠是二十岁,垂髫是七八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七言绝句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共有28个字。

数字的大写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

⑶本题考查学生排列顺序的能力。

认真观察这四个句子可知,这四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是晋朝。

第二句是清朝。

第三句是唐朝。

第四句是春秋。

据此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时,上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词性相同。

围绕“走进传统文化”主题,可拟写为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故答案为:

⑴①;④;③;⑥;⑤;②;

⑵壹佰玖拾陆;

⑶C;

⑷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年龄的词语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平时就要注意辨析掌握。

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弱冠之年:

男子20岁;而立之年:

男子30岁;不惑之年:

男子40岁;知命之年:

男子50岁;花甲之年:

男子60岁;古稀之年:

男子70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数字大写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贰、伍、陆、拾、佰”易混淆,“壹、贰、叁、肆、柒、玖”易写错,平时要注意辨析掌握。

⑶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①句,东晋陶渊明《饮酒》;③句,唐朝杜甫《望岳》、《石壕吏》;④句,宋朝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记承天寺夜游》;②句,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⑷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汤姆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紧扣“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比如“学习汉语,传承文化”等。

8.填空。

                                                          

(1)《我看》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________、翻译家。

(2)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________!

/哦!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________。

【答案】

(1)穆旦;查良铮;诗人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解析】【分析】⑴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外国作家要注意国别。

⑵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枉然、谐奏”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⑴穆旦;查良铮;诗人

⑵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并正确书写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作品、成就、作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⑵本题考查一般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句默写填空,背诵熟练准确,默写必须按照课本原句,不能写错别字,漏字。

9.鲁迅不但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

先生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却都没有忘记先生。

怀念鲁迅,研究鲁迅,书报、杂志、网络都时有相关的文章发表。

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鲁迅先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看图写文】以下是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篇名。

(2)【挽联赏析】鲁迅先生逝世后,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写了下面这副挽联,请你将这副挽联填写完整,并作简要赏析。

上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观点争鸣】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大变脸,鲁迅的《风筝》被删去。

网友纷纷热议此事,部分网友赞成此举,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表示鲁迅的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

对此,你有何看法?

(80字左右)

【答案】

(1)《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呐喊,以鲁迅译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成一副挽联,构思独特。

上联表达对鲁迅一生功绩的赞美;下联抒发对他逝世的哀悼惋惜

(3)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

题目中给出了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根据图画的内容判断作品名称。

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喝酒的老者给孩子们分食吃食,是《孔乙己》中的插图;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少年在月下瓜地里刺猹,是《故乡》中的插图;第三幅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在捕捉鸟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插图。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