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89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8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docx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一年级美术教案

 

胡会妮

2009至2010学年度第1学期

一年级美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人数

校定合格率

实际合格率

优秀率

上学期达标情况

100%

100%

65%

本学期预期达标

100%

100%

70%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能主动完成作品,但对材料的搜集,以及作品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都不强,对合作学习缺乏一定的秩序。

让学生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画、做等方法大胆表现、体现、观赏自然和各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主题(有、无)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1、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

3、教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过程方法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学习画人物物动态结构。

3、手工制作。

教研专题

学校

从教学设计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素质。

教研组

如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个人

自主性教学如何在可改中体现。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日期

课题

课时

1

9•1——9•5

1、让大家认识我

2、

2

9•8——9•12

2、奇妙的爬行

2

3

9•15——9•19

3、漂亮的小闹钟

2、

4

9•22——9•30

4、会变的小手套

2、

5

10•1——10•8

国庆放假

6

10•9——10•10

5、小花饰

2

7

10•13——10•17

6、百变团花

2、

8

10•20——10•24

7、我们身边的痕迹

2、

9

10•27——10•31

8、大树的故事

2、

10

11•3——11•7

9、新颖的泥名片

2

11

11•10——11•14

10、我们来跳舞

2、

12

11•17——11•21

11、泥条头像

2、

13

11•24——11•28

12、雄伟的塔

2、

14

12•1——12•5

13、演电视

2、

15

12•8——12•12

14、小扇子

2、

16

12•15——12•19

15、会变的线条

2、

17

12•22——12•26

16、刷牙

2、

18

12•29——1•2

17、动物乐

2、

19

1•5——1•9

18、节日的装饰

2、

20

1•12——1•16

19、过春节

2、

第1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

 

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知识

技能

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

学习以色彩、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过程

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1、

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

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

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教学

设计

思路

感知引导教师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成的树叶上写名字

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

贴在树杈上

教学

准备

教师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学生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1课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教师:

  首先我祝贺同学们成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跨入新的学校,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是不是非常高兴。

认识一下我吧(简单的自我介绍),既然同学们认识了我,我也要认识一下咱们同学。

在老师眼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同学就象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多年以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老师眼里,咱们班就象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大树并粘贴)同学们就是树上最有生命力的树叶,大树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生机。

三、新授

1、感知引导教师讲解重点内容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在树叶上写名字,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贴在树杈上。

2、合作探索、自由创作并大胆发表小组比赛形式,每一组抽取一名学生介绍自己。

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

教师对语言表达简短明了、声音响亮、语言流畅的同学进行表扬。

   3、畅想未来同学们集体剪贴成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面。

第2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

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知识

技能

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过程

方法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2、

教学

重点

难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准备

教师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范画

学生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2课

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

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检查工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新课

  1、看一看、观察外型教师出示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提问:

这两种绘画工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

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2、画一画、认识特点教师:

你喜欢用那一种工具进行绘画?

为什么?

同学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工具。

教师: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随意的。

涂涂画画,实践一下他们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可以很均匀的去涂色,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小组讨论实践,观察涂色后的结果,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油画棒粗犷有力,厚重,遮盖力强,可以明显的产生粗细深浅的变化,不易混合,容易修改,用尖器可以刮除表面的色彩。

水彩笔柔和匀净,色彩薄而透明,几种颜色重复混合可变成另外一种色彩。

 3、欣赏大师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

  教师准备一些问题:

刚刚看到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

你觉得话化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是高兴?

是恐怖?

还是有点伤心?

那些笔触让

你有这种感觉?

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感受。

  小结:

以体验与色彩游戏为主,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舌功能美术学习的兴趣,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

 的使用效果,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绘画技能、探究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第3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滚动乐园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

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知识

技能

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

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

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过程

方法

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3、

讲授新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

教学

设计

思路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

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

创作画面

教学

准备

教师

滚动的物体

学生

彩笔、油画棒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3课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

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

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感受:

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

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

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

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

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第4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泥巴真听话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

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

知识

技能

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

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4、

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探索干支泥性,归纳集中基本的玩泥方法

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干泥、水、铲子、木棍、水桶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第四课泥巴真听话

和泥捏制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塑料袋下边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2、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配干泥和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用什么方法泥巴才听话。

水和干泥的比例搭配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活动情况。

3、小组感知体验,进行玩泥巴的游戏活动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讲述自己玩泥巴的几种方法。

4、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引导学生说一说玩泥巴的感受?

小组思考讨论泥巴的用途?

5、引导学生收拾整理游戏场地,并清洁自己的双手。

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那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哪些东西是用泥巴作成的?

泥巴的用处还有哪些?

 

第5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

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

知识

技能

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

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过程

方法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5、

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

重点

难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

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

设计

思路

培养观察感知

审美能力

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图片范画

学生

图片彩笔油画棒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课

第五课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撕纸添画

剪纸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

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撕纸添画形式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小结:

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第6课授课时间2课时

课题

花点心

课型

造型表现

情感

态度

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发现生活美

知识

技能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大胆创新能力

过程

方法

了解彩泥的材料特点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6、

通过观察学习尝试制作“花点心”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

教学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学习运用彩泥制作花点心

表现花点心的外形美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准备

教师

点心图片

学生

彩泥、食物点心等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6课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本课教材为造型·表现课。

本课设计旨在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征,本课的总体思路是:

充分应用音乐、图片、实物等教学媒体,以学生学习彩泥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简单的装饰方法为课堂显性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课堂隐性内容。

通过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

  《花点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美版)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册、第六课教材。

本课教材为造型·表现课。

本课设计旨在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征,本课的总体思路是:

充分应用音乐、图片、实物等教学媒体,以学生学习彩泥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简单的装饰方法为课堂显性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课堂隐性内容。

通过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的过程。

2﹑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中提到“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

……”的要求以及本课教学内容—“点心”这一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

我是这样设计具体教学方法的,下面我分四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运用食物引领学生自然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喜闻乐见的点心上,而且学生在描述点心中积极感悟它形状和它上面的装饰;从而促进对点心认知的发展。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点心。

的组成形式,为后面的新授课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简单明确地向学生介绍了传统点心和西式点心的代表,使学生在感知点心的过程中丰富了对点心的形式的认识,形成〔2〕欣赏花点心:

① 在学生描述之后老师也找到一些点心的图片,里面也有蛋糕。

出示图片,说说它们的形状?

② 再次出示图片,说说它们是用什么装饰的,装饰在哪?

形成学生抢答的情境。

③ 我们今天也来设计漂亮的点心好吗?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设计采用了以下方法,第一,感受。

目的是改变以往美术课堂中强调学习技能的现象,让学生在欣赏各式各样的点心过程中感受了解生活内容的美妙,认识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探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抢答问题的形式分层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设计采用了以下方法,第一,感受。

目的是改变以往美术课堂中强调学习技能的现象,让学生在欣赏各式各样的点心过程中感受了解生活内容的美妙,认识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探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抢答问题的形式分层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制作花点心:

教师引导:

我们欣赏了又好看又好吃的花点心,你能用彩泥作出来吗?

① 出示教师作品,分析制作时先制作什么,再做什么?

② 分析材料,演示各种方法

③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设计是在消化理解“课标”中“…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研究的过程…”

 

第7课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五彩路

课型

新授

情感

态度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

知识

技能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

2、学习应用适当的工具、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过程

方法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来完成创作。

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

设计

思路

本课主要是要通过手工制作五彩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

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紧凑,练习时可以分集体和独立制作两种方式来进行。

本课的制作方法还应该多样化一些,再多重视一些制作技巧。

教学

准备

教师

图片

学生

水彩笔

课时教案A

课时板书设计第7课

第7课五彩路

1、观察

2、设计

3、制作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