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64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910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怎样规定它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举例: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三、测标:

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四、补标: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板书:

平方厘米c㎡

平方分米d㎡

平方米㎡

教学后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或薄塑料板,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提问:

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

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那么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

(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左图)

谈话:

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

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

量面积用什么量?

怎样量?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

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2右图)

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

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量面积的?

3、教学第82页“试一试”。

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4、交流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回答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S=a×

b

S=a×

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

a表示什么?

b呢?

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提问:

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2)学生讨论后提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3)提问:

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a)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3、做第83页“试一试”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各自用手中的电话卡或其他卡片测量数学书封面各有几个电话卡那么大,并计算书本封面的面积。

(3)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

四、达标:

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五、补标: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S=a×

a

面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诱发参与

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

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你能比划出他们的大小吗?

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

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会有两个答案: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难道是老师发给你们的纸片不一样大吗?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前比一比他们手中纸片的大小。

(一样大)小组里同学也相互比比手中纸片的大小。

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

同意是1平方分米的举手(一部分

同学),同意是100平方厘米的举手(也有一部分同学)。

奇怪

了,那你们又是怎么算的呢?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一种量的边长是1分米,1×

1=1(平方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10×

10=100平方厘米。

(3)谈话:

噢,原来是测量边长所用的单位不同。

它们测量的边长对不对?

你怎么知道边长1分米和10厘米都是正确的?

计算结果对不对?

(两种面积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

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做“试一试”。

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和第二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

(2)汇报交流。

(3)讨论:

这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1)指名读题。

你知道“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吗?

(3)独立做题,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4)课堂作业。

(5)3米=()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200厘米=()分米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总结全课,拓展应用

1、提问: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

先让学生相互讨

论,然后指名回答。

2、出示书上第86页思考题。

先在小组里讨论:

怎样分,才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

(提示:

尽可能使小格子纸没有剩余,这样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然后在书上的方格图中画一画。

练习八

第一课时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尝试性练习: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巩固性练习: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强调: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

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

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

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提高性练习: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尝试性练习

一、做练习八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

二、做练习八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巩固性练习

三、做练习八第8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高性练习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中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

(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

2、作业:

我们的试验田(实践活动)

1、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育红小学的同学为了学习劳动技能,承包了一片试验田。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

(逐一展示麦地、花房、菜地和玉米地,而后整体组合场景)提问: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回答,板书课题)

二、参观交流,解决问题

1、场景一:

麦地

来到麦地,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收集的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出事相应的问题。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解决。

(4)集体讨论。

1这片麦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回忆面积计算公式,各自列式计算。

2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这片麦地的几分之几?

(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2、场景二:

花房

(1)图片展示漂亮的花房。

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汇报交流。

3、场景三:

菜地、玉米地

(1)们来看一下试验田和玉米地吧!

(图片展示,同时呈现有关信息。

参观了菜地和玉米地,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选择合适的信息编写成完整的数学问题,然后在下面进行解答。

4、综合观察,自主提问。

出示组合场景。

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

可以怎样想?

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鼓励使用不同的方法。

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视时间能解决的逐一解决。

来不及解决的或暂时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

三、回顾本课,总结概括

这节课我们参观了育红小学的同学们种的试验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认识几分之一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会实际操作结合表示相应的分数。

实物投影,学生准备水彩笔。

创设情景

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

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想去看一看吗?

音乐声响,小朋友闭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猴王分桃。

音乐声停。

花果山到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观看。

(出示主题图)一位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一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猴说: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们会算吗?

”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

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小朋友,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师边说边把4个桃圈起来)。

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归纳得出: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他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这就是这盘桃的1/4。

2、教学“想一想”

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谁会分?

(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小组合作,交流分发。

(4)汇报结果。

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

(5)师生归纳得出: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组织练习

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更好。

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师生共同小结:

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

(1)让学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2)师生共同小结:

这两副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投影出示)

(1)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

(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3)集体反馈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投影出示)

(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课桌上。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

拿出这堆小棒的1/2,拿出这堆小棒的1/3。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

小结及课后延伸

今天这堂课我门学习了什么?

你还想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

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学生学具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投影出示:

(分桃的画面)有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几个新鲜的桃子装在盘子里,你们看,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观察得出,一盘有4个桃子。

)猴宝宝看见了都连忙跑过来,嚷着要吃桃。

老大说:

“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1/4。

”老二问:

“这盘桃的1/4是几个呀?

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合作探究。

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这盘桃的1/4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

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

学生先独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1)分组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

想法一:

用学具分一分。

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

中的1份是1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想法二:

画图看一看。

这盘桃的1/4是1个桃

想法三:

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

4个桃的1/4,就是包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1个。

想法四:

列出除法算式:

4=1(个)。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自己的想法。

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为什么要用4除以4,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比较方法

这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

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小结(实物投影)老二说: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盘桃的1/4是几个,是要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

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

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

3、尝试练习。

(实物投影)猴老大说:

“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1/2就好了。

”教师引出谈话问题:

这盘桃的1/2是几个呀?

请同学门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吗?

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

2=2(个)表示的意义。

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1、操作游戏。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①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②集体订正后提问:

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1/2。

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1/2。

都拿出圆片的1/2,为什么个数不一样呢?

2、列式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3、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做思考题。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认识几分之几

1.结合具体情景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结合具体情景在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学生学具,投影仪,课件

创设情境

1、出示例题的场景。

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

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请告诉大家。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听,猴妈妈又提出了新问题。

(猴妈妈的录音:

我的每个小孩分的这盘桃的1/4,可是,可是……3个小孩各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这可难倒我了。

同学们那你们能知道3只小猴能分得几分之几吗?

有信心帮助猴妈妈吗?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在班内交流。

你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吗?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板书:

每只小猴分得1/4,3只小猴一共分得3个1/4,就是3/4。

(4)课件演示分得3/4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1)问题:

(再现猴妈妈的话:

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几分之几呢?

(2)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种是分得这些桃的3/10,引导学生争论。

(4)课件演示分得3/5的过程。

3、小结:

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