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016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docx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份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3.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C.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4.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D.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黄色

 

5.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6.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B.SO2和SO3的质量比为1:

1

C.原子总数之比为1:

1D.分子数之比为1:

1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Mg2+的质量为24g/mol

B.0.5molCH4中含有3.01×1023个电子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8克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氧原子数3NA

B.22.4L甲烷(CH4)所含的原子数为5NA

C.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D.在20℃,1.01×105Pa(即在标准状况)时,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9.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溶解度为

水,此时测得该物质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A.

mol/LB.

mol/L

C.

mol/LD.

mol/L

 

10.某溶液由NaCl、MgCl2、Al2(SO4)3、Na2SO4组成,已知CNa+=0.4mol/L,CAl3+=0.2mol/LCMg2+=0.1mol/L,CCl﹣=0.3mol/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B.0.4mol/LC.0.45mol/LD.0.55mol/L

 

11.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的NaClB.75mL3mol/L的NH4Cl

C.150mL2mol/L的KClD.75mL2mol/L的CaCl2

 

12.如果1gCO2中含有m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  )

A.1/22mB.22mC.12mD.44m

 

13.将3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B.0.05mol/LC.0.04mol/LD.0.03mol/L

 

14.已知1.505×1023个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gB.32gC.64g/molD.32g/mol

 

15.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g,取0.5Vml溶液稀释到8V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B.

mol/LC.

mol/LD.

mol/L

 

16.欲配制100mL1.0mol/LNa2CO3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0.6gNa2CO3溶于100mL水中

②将28.6gNa2CO3•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5.0mol/L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A.只有②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二、填空题

17.(10分)(2014秋•资中县校级期中)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      .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8.(12分)(2015秋•黄石校级月考)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该浓盐酸体积/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没有进行A操作      ;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

 

19.(14分)(2015秋•黄石校级月考)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坩埚钳E.酒精灯F.泥三角G.三脚架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      ,③      .

(3)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只填一种),简述选择其理由      .

(4)从含有碘的有机溶剂中获取碘,常用水浴加热蒸馏的方法,其优点是      ,最后晶态碘在      里聚集.

 

20.(10分)(2015秋•黄石校级月考)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FeCl3、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称取粗盐

滤液

精盐

(1)上述实验中第⑤步操作需要烧杯、      、      等玻璃仪器.

(2)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      .

(3)第④步中所有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

 

 

三、计算(6分)

21.现有一种矿泉水,取0.5L这种泉水作为样品,经测定该样品中含有48.00mg的Mg2+.那么,该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为使该泉水样品所含的Mg2+全部沉淀,应加入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要有具体的计算过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B.分液时,先分离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不能发生反应,不需要考虑密度;

D.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

【解答】解:

A.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则不能将水分蒸干,可利用余热加热,故A错误;

B.分液时,先分离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即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不能发生反应,不需要考虑密度,如苯、四氯化碳为常见的萃取剂,故C错误;

D.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把握分离提纯实验操作及原理.

 

2.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普通漏斗用语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

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

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因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

因普通漏斗用语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

因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

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

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及实验仪器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仪器及用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C.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考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如果对溶液成分没有限制,则需要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粒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操作还是试剂的选择都要做出相互不干扰的选择和调整.

【解答】解: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A错误;

B、加入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故B错误;

C、先加稀硝酸,硝酸可以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先加稀盐酸,可以排除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在实验设计中若不能考虑到物质和微粒的干扰,则无法对结论进行准确的定性.所以实验中要注意考虑彼此微粒和物质之间的干扰.平时练习中要勤于总结,注意存在干扰的物质和微粒的处理.

 

4.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  )

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

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

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

D.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黄色

【考点】分液和萃取.

【分析】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碘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解答】解:

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水和四氯化碳混合会分层;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碘溶于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分层后的液体上层是水层,无色,下层是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碘的萃取实验现象,难度不大,明确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1、两种溶剂不互溶;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5.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

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

【解答】解:

A.H3和H2都由H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含有H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则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B错误;

C.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

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2:

3,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等质量H3和H2的体积之比=2:

3,故C错误;

D.H3和H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

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6.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B.SO2和SO3的质量比为1:

1

C.原子总数之比为1:

1D.分子数之比为1:

1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A.根据m=nM可知,氧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

B.根据m=nM可知,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C.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

D.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

A.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

3,根据m=nM可知,氧元素质量之比为2:

3,故A错误;

B.据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64g/mol:

80g/mol=4:

5,故B错误;

C.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含有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2:

3,故C错误;

D.根据N=nNA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为1:

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等物理量之间关系,明确化学式与含有原子数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Mg2+的质量为24g/mol

B.0.5molCH4中含有3.01×1023个电子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A、质量单位是g;

B、根据N=nNA来计算;

C、根据公式m=nM=

M来计算;

D、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解答】解:

A、1molMg2+的质量为24g,故A错误;

B、5molCH4中含有10×0.5NA=3.01×1024个电子,故B错误;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

=32g,故C正确;

D、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8克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氧原子数3NA

B.22.4L甲烷(CH4)所含的原子数为5NA

C.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D.在20℃,1.01×105Pa(即在标准状况)时,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B、甲烷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20℃,1.01×105Pa不是标况.

【解答】解:

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48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

=3mol,即3NA个,故A正确;

B、甲烷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未知,故其物质的量不能计算,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20℃,1.01×105Pa不是标况,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小于NA个,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9.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溶解度为

水,此时测得该物质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A.

mol/LB.

mol/L

C.

mol/LD.

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饱和溶液,由溶解度可计算质量分数,密度为ρg•cm﹣3,再利用c=

来计算.

【解答】解:

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由相对分子质量为M,c=

则c=

mol/L.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熟悉质量分数与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的关系,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0.某溶液由NaCl、MgCl2、Al2(SO4)3、Na2SO4组成,已知CNa+=0.4mol/L,CAl3+=0.2mol/LCMg2+=0.1mol/L,CCl﹣=0.3mol/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B.0.4mol/LC.0.45mol/LD.0.55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专题】守恒法.

【分析】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的电荷总数,以此来计算.

【解答】解:

CNa+=0.4mol/L,CAl3+=0.2mol/LCMg2+=0.1mol/L,CCl﹣=0.3mol/L,设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由电荷守恒可知,

0.4mol/L×1+0.2mol/L×3+0.1mol/L×2=0.3mol/L×1+x×2,

解得x=0.45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明确溶液不显电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的NaClB.75mL3mol/L的NH4Cl

C.150mL2mol/L的KClD.75mL2mol/L的CaCl2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进行比较可知.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解答】解:

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

A、150ml1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A不符合;

B、75mL3mol/L的NH4Cl溶液中Cl﹣浓度为3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故B符合;

C、150mL2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C不符合;

D、75ml2mol/L的CaCl2溶液中Cl﹣浓度为4mol/L,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故D不符合.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12.如果1gCO2中含有m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  )

A.1/22mB.22mC.12mD.44m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n=

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氧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碳的2倍,再根据N=nNA计算.

【解答】解:

1gCO2的物质的量=

=

mol,氧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碳的2倍,故

mol×2×NAmol﹣1=m,故NA=22m,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13.将3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B.0.05mol/LC.0.04mol/LD.0.03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以此计算解答.

【解答】解:

将3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设稀释后浓度为c,

由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

0.03L×0.5mol/L=0.5L×c,

解得c=0.03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已知1.505×1023个某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16gB.32g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