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09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由图可知,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胞吞。

【详解】固醇类通过①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正确;

吞噬细胞通过④胞吞吞噬病原体,B正确;

温度不仅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酶的活性,还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影响到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④胞吞的运输速率,C正确;

③主动运输、④胞吞均需要消耗能量,故氧气浓度会影响③④,D错误。

【点睛】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4.某实验小组利用从3种生物材料中提取的H2O2酶分别探究其最适pH,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新鲜猪肝中提取H2O2酶时,需将鲜猪肝充分研磨,以利于H2O2酶从细胞中释放

B.酵母菌前期培养可在25℃、一定转速的摇瓶中进行,以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C.图示马铃薯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7.2,鲜猪肝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6.8

D.图示pH范围内,三种材料中的H2O2酶活性比较是鲜猪肝>

马铃薯>

酵母菌

图中自变量是不同的PH和不同的生物材料,因变量是酶活性。

【详解】将猪肝充分研磨,便于H2O2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方便酶与底物的结合,A正确;

酵母菌培养前期需要在25度条件下,一定转速的摇瓶中进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B正确;

由图可知,马铃薯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7.2,鲜猪肝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6.8,C正确;

PH为6.4-7.0之间,马铃薯和酵母菌中酶活性一样,D错误。

5.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用水稻叶片实验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光照强度从0到X的范围内,叶片固定的CO2量为SΔOef+SΔfgX

D.图乙中,限制g点以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

【答案】B

甲图:

氧气的产生量表示实际的光合量,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无氧气产生,说明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即水稻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均为6,光照强度为b时,氧气的产生量是3,呼吸速率>

光合速率,c时,氧气的产生量是6,说明呼吸速率=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为d时,氧气的产生量是8,净光合量是8-6=2。

乙图:

e点无光,只有呼吸作用,f是光补偿点,x是光饱和点。

【详解】甲图中,光强为c时,氧气产生量是6,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错误;

甲图,光照强度为d时,氧气的产生量即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是8,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6,故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周围吸收2个二氧化碳,B正确;

乙图,光照强度从0到X的范围内,叶片吸收的CO2量即净光合速率为SΔOef+SΔfgX,C错误;

乙图g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故选B。

6.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Me),下图表示细胞癌变前后的有关代谢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图乙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测得的相关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e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少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能力下降

B.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推测癌变病人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

C.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此时M的代谢活动减弱,细胞分裂变慢

D.若Me进行无氧呼吸,则其培养液中酒精含量高于M的培养液中酒精含量

由图可知,乳腺癌细胞葡萄糖的摄取量多于正常细胞,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后,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

【详解】癌细胞糖蛋白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说明癌变患者缺乏胰岛素,B错误;

由图可知,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更敏感,代谢减慢,C正确;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

【点睛】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主要抑制有氧呼吸,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7.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与甲病相关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

与乙病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且两家族均无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

A.通常情况下,乙病与甲病相比,其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B.Ⅱ5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I3和I4或只来自于I3

C.Ⅱ6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XBXb或aaXBXB

D.Ⅳ1个体两病皆得的概率为13/32或0

Ⅰ1、Ⅰ2→Ⅱ1,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Ⅰ3、Ⅰ4→Ⅱ5,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0%,则AA%=81%,Aa%=18%,aa%=1%。

患病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是:

18%/(81%+18%)=2/11。

【详解】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甲病是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常出现隔代遗传,A正确;

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隐性遗传病,则致病基因来自I3和I4,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I3,B正确;

Ⅱ6不患甲病,故一定是aa,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aXBXb或aaXBXB,C正确;

Ⅱ2甲病的基因型为:

1/3AA或2/3Aa,Ⅱ3的基因型为:

9/11AA或2/11Aa,他们的后代可能即基因型是:

AA:

Aa:

aa=20:

12:

1,故Ⅲ1的基因型是20/32AA或12/32Aa,Ⅲ2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Ⅳ1患甲病的概率是:

1-12/32*1/2=13/16;

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乙病的基因型为BB,Ⅳ1患乙病的概率为0,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1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2乙病的基因型是XBXb,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4,故Ⅳ1个体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0或13/64,D错误。

8.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A.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MⅡ后期

B.若产生的精子AXB∶aXB∶AY∶aY=1∶1∶1∶1,则是MⅠ后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处于MⅠ后期和处于M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但DNA数不同

D.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Y=1∶1,则可说明该精原细胞进行了正常的减数分裂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正常情况下,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详解】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说明着丝点已分裂,基因组成为AAXBXB,无同源染色体,且DNA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一致,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AXB∶aXB∶AY∶aY=1∶1∶1∶1,说明MⅠ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

处于MⅠ后期和处于M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为2n,DNA数分别为4n、2n,C正确;

若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会产生两种精子AXB∶aY=1∶1或AY:

aXB=1∶1,D正确。

【点睛】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正常情况下只能产生2种精子;

一种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9.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

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

C.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

保温的目的:

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

搅拌的目的:

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详解】该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故培养液不能用32P标记,A错误;

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出现在上清液,引起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DNA是噬菌体提供的,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原料,酶、场所等是大肠杆菌提供的,D错误。

10.图表示小麦育种的几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①和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②和③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获得④⑤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得到的变异个体不全都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C.获得⑥的育种方式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

①杂交育种、②单倍体育种、③多倍体育种、④诱变育种、⑤诱变育种、⑥基因工程育种。

【详解】①杂交育种、⑥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②单倍体育种、③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④诱变育种、⑤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变异个体并非全部符合生产需要,B正确;

⑥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

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时前期,D错误。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

C.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

同一物种符合的特征:

1.自然状态下可以自由交配、2.且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三倍体西瓜不可育,不属于物种,B错误;

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与进化地位的高等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要看环境如何选择,D正确。

12.为研究人体内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在适宜且相同条件下培养的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操作      

B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A.只要有T细胞参与,就能使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B.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第4~10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浆细胞不断进行分裂,抗体量逐渐增加

D.与抗体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甲组含B、T细胞;

乙组含B细胞和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丙组只含B细胞,甲丙的抗体浓度几乎无变化,乙组抗体浓度较大,说明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会促进抗体的产生。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

【详解】由图可知,需要有抗原刺激的T细胞参与,B细胞才会发生免疫应答,A错误;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B正确;

浆细胞不能分裂,C错误;

核糖体是抗体的合成场所,但是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

【点睛】易错点:

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分裂。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浸泡法进行了“探究2,4D溶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观察记录得到表中数据。

2,4D浓度(×

10-6mol/L)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根数(条)

0.6

1.0

1.4

3.2

3.4

3.5

1.8

0.4

 

A.为避免因为芽数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每组应有等量的插条数并保留相同数量的芽

B.浸泡法是指将10组插条基部浸泡在不同浓度2,4D溶液中培养并观察和记录

C.据表中数据分析得知11×

10-6mol/L和12×

10-6mol/L浓度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D.不加2,4D组的月季插条也生根,可能是月季插条的内源植物激素起作用的结果

由图可知,2,4D浓度为11和12×

10-6mol/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根数较少,说明这两个浓度抑制生根,图中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详解】插条数和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A正确;

浸泡法是插条浸入配好的溶液里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按普通方法扦插,B错误;

由图可知,11×

10-6mol/L浓度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C正确;

空白对照组,也有生根数,可能是插条的内源激素起作用,D正确。

14.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

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答案】A

S型曲线中,K值时对应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是0,K/2时增长速率最大。

调查草鱼种群密度应该选用标志重捕法,若M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该地区的鳙鱼种群的个体总数,n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m表示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则有M:

N=m:

n。

【详解】若调查的时候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变小,即M、m、n都会变小,但是m:

n比值基本不变,故计算出的N会偏小,A错误;

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

T5时增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

T2~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15.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

A.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内环境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详解】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由图可知,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血浆,其自身代谢也可以产生水进入内环境,B正确;

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

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均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16.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

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

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

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

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右图即可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由图可知,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化石燃料。

【详解】d表示大气中的CO2,夏天光合作用相对较强,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故其含量低于冬季,A正确;

通过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a生产者、b消费者的呼吸、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及e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碳循环,B正确;

正常的演替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C正确;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的,故把d改为非生物环境也不能表示能量流动过程,还应该去掉d→a、→e→d的箭头,加上光→a的箭头,D错误。

17.下列关于生物学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与载体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黏合

B.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质粒上切下一个目的基因需消耗4个水分子

C.Taq酶是PCR仪扩增DNA分子时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连接酶

D.在解离根尖分生区细胞时加入纤维素酶有利于提高解离的效果

限制酶用于切割DNA,DNA连接酶用于缝合DNA。

【详解】黏性末端与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自动氢键,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切下一个目的基因需要打开2个切口,破坏4个磷酸二酯键,水解一个磷酸二酯键需要一分子水参与,故需消耗4个水分子,B正确;

Taq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错误;

对根尖分生区进行解离用解离液处理,不需要纤维素酶,D错误。

18.下图是利用奶牛乳腺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

A.将牛组织置于清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单细胞

B.图中涉及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

C.选用未受精的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其具有让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的环境

D.若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分割囊胚时需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图中,首先把血清蛋白基因导入牛的细胞中,获得转基因的细胞,取该转基因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获得转基因奶牛。

【详解】动物细胞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培养,用胰蛋白酶可以分离得到单细胞,A错误;

图示有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的培养、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B正确;

未受精的卵母细胞较大,营养物质丰富,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C正确;

可通过胚胎分割获得多个胚胎,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D正确。

19.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

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生态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详解】生态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A正确;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错误;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是变废为宝,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

湿地周围的缓冲带有利于其恢复生态功能,D正确。

20.下列对实验的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对实验的相关叙述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分离的原理是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色素带从上往下第三条颜色为蓝绿色

C

DNA粗提取与鉴定

DNA粗提取的原理是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且能溶于冷酒精

D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

先向试管中加入2mL0.1g/mLNaOH溶液,摇匀,再滴加3~4滴0.05g/mLCuSO4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A.AB.BC.CD.D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

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

色素分离的原理: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慢,从而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

【详解】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可能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是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内外的浓度关系无法判断,A错误;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分离色素的原理,色素带从上到下第三条是叶绿素a是蓝绿色,B正确;

DNA不溶于酒精,C错误;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含有0.1g/mLNaOH溶液和0.01g/mLCuSO4溶液,D错误。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但作用效果可能相反

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物质

C.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其不被植物体内的酶分解

D.施用适宜浓度的NAA可获得无子番茄,这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ACD

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物质,主要由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有促进类的和抑制类的。

【详解】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可以作用于叶片和果实,但生长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而脱落酸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A正确;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是促进生长,也可能是抑制生长的物质,B错误;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不易被植物体内的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