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394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docx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

语文必修3单元检测题(极力推荐)

高三

2013-01-2120:

32

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监生(jiān)更迭(dié)残骸(hái)陈抟老祖(tuán)

B.烟霭(ǎi)朱拓(tuò)两颊(jiá)间或一轮(jiàn)

C.嗜杀(shì)呜咽(wū)桅杆(wéi)沸反盈天(yíng)

D.渣滓(zǐ)戳进(chuō)俨然(yǎn)少不更事(g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谬种 尘芥 训熟 百无聊赖B.搭讪 蹙缩 炮烙 见风使舵

C.唾弃 草窠 歆享 揣揣不安D.牲醴 寒喧 倔强 踌躇满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是到别家去玩了;各处去一问,   没有。

②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开了;女人们却不独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   发出的声音吧。

A.果然 宽恕 不由自主B.竟然 宽恕 不由自主

C.竟然 饶恕 情不自禁 D.果然饶恕 情不自禁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在1:

2落后的情况下,山东鲁能队的主力前锋韩鹏不负众望,利用身高优势头球攻破对方球门。

C.直到指手画脚的将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啊呀呀,这真是……D.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参赛歌手的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讨论。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金秋时节的“天下泉城”济南,泉水涌动,景色宜人,彰显了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

C.围绕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的主题,世界旅游组织呼吁动员全球的政界、公众、旅游企业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生物,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D.“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

”他说:

“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明宫传奇》讲述了一幅古代大型壁画引出的传奇故事,时代定位在武则天在位的大唐盛世。

B.对戴望舒《雨巷》主题的理解,课后学生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D.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阅读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7—9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叫他们去歇歇。

7、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人,文中哪句话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

(3分)

答:

                                                      。

8、王熙凤问黛玉和问婆子们的话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

9、简单分析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所采用的主要的描写方式。

(4分)

答:

                                                      。

10、有人认为:

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是王熙凤个人非常精彩的表演。

试结合文中的词语精练地概括其“表演”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段描写都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点?

(4分)

答:

                                                      。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

“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

”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

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

“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警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

”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

”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

”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

”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特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

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呢。

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位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

他十分相信她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向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石阶,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她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是他竟忘记了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嘿嘿的嘴,无疑是想吻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

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来前一晚上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人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

“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11.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4分

答:

                                                    

12.鲁迅先生说: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

”选文中四次写到伽西莫多的眼睛,请逐条分析他的心理活动。

(4分)

答:

                                                       

13.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4.读完选文,你有哪些启示?

(4分)

答:

                                                    

三、语言表达及应用(12分,每小题4分)

15.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讲究,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我们可以称之为对联。

试仿照以上例子,对出下联。

①读《参考消息》通晓世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一次语文课前“五分钟健脑操”活动中,老师说:

“我乡下亲戚们的孩子中,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叫小军。

他爸爸是我的表哥,他信奉‘儿多家势望’,生了三个儿子;他又觉得‘女儿是爹的酒坛子’却未能如愿。

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请问同学们那还一个叫什么名字?

”不少同学们脱口回答:

“叫小毛!

”李老师笑问:

“是吗?

”回答“叫三毛”“叫小毛”的同学思忖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

“叫小军。

”老师笑了笑,让大家讨论答错了的原因何在。

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

①从接受信息的角度看                             

②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                              

17.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经验”,前一个句子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个句子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请以“怀疑”为话题,仿写两句话。

例:

经验是智慧之母。

经验如果任其野马般的乱奔乱驰,必将在单纯的黑暗中摸索。

与其说是指导人的,毋宁说是使他人陷入混乱。

答:

                                                    

四、作文(40分)

人们常说:

“能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学会宽容。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一、1.C(A监jiànB拓tàD更gēng)2.B(A训—驯C揣揣—惴惴D喧—暄)3.A4.C(“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后比喻对别人的行为乱加干涉。

应该为“七手八脚”。

)5.B(A“下端开了裂”后面应该是冒号;C“旅游与生物多样性”加引号;D“他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6.A(B有歧义;C“至少…以上”重复;D“切忌”改为“切记”。

二、

(一)7、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8、①通过对黛玉的关心来讨好贾母。

② 通过对婆子们的问话显示其能耐,发号施令。

9、作者主要采用对人物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的直接描写,体现了人物个性化的特点。

10、①笑黛玉标致,哭妹妹命苦,喜见了妹妹忘记了其他,问妹妹的需要,吩咐婆子们干活。

②表现了她:

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特点。

(二)11.①表现了群众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②同时表现了群众的冷酷、刻薄;③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和宽容;④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做铺垫。

12.①第一次描写表现了他因无人送水而感到失望;②第二次描写表现他对爱斯梅拉达的出现由惊讶到愤怒的心理变化;③第三次描写表现了他因爱斯梅拉达无私救助而惊讶惭愧和感激的心情;④第四次描写表现了他因被误解时的责怪和悲哀。

13.①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情节更具波澜,推动了情节发展;②她的善行感化了伽西莫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

14.①要学会宽容;②给每个人都留有改过的机会;③善良能感化丑恶的灵魂;④真善美是人们理想的生活境界。

(言之成理即可) 

三、15.①吟“唐诗宋词”陶冶情操②书山高万仞,唯有勤奋者能攀

16.①没有注意语言中的暗示(提示);没有全面地把握语言中的信息;对前面提示的信息容易忽视。

(答对其一即对。

)②受惯性思维(思维定势)得影响;按“大毛”“二毛”的顺序,随意推断叫“三毛”或“小毛”。

(答对其一即对。

)17.①怀疑是知识之父。

②怀疑如若任其如毒蛇般缠住一个人的心,必将使之成为窒息人的绳索,与其说是求知的发端,毋宁说是对天才的扼杀。

四、略

 

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渚清(chǔ)霜鬓(bìn)惘然(wǎnɡ)迁谪(zhé)

B.潦倒(liáo)琴弦(xuán)石栈(jiàn)钿头(diàn)

C.猿猱(róu)崔嵬(wéi)吮血(shǔn)贾人(ɡǔ)[来

D.锦瑟(sè)猿啸(xiào)咨嗟(jiē)裂帛(bó)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

B.峥嵘谪居冲波逆折篮田生玉

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

D.崔嵬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⑥[

4.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5.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B.主人下马客在船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秦时明月汉时关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填空(10分,每空2分)

8.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      ,      。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

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

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

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

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

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春夜宴楼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

诗人拒绝根的存在。

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

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

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

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

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

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这都是些游侠行径。

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

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

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

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

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

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

他不习惯仰视。

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

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

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

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

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

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

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

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

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9、品味文中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诗人拒绝根的存在”,句中的“根”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在?

(2分)

答:

                                                      。

(2)“他不习惯仰视”,句中“仰视”的含义是什么?

(2分)

答:

                                                     。

(3)“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分)

答:

                                                   。

10、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此”指代__________.(2分)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此”指代__________.(2分)

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请联系文章第5自然段,分条表述。

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

(6分)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第()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

四、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20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

五、语言表达及应用(4分)

14.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

”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

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

“这叫做‘__________’。

   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

“这叫‘__________’。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

“__________.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

“__________.”

老佣人说:

“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

”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人为了钱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也有的人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能带来创造力,带来自我满足,能感到愉快。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为感到愉快而工作呢,还是应该为一个能提供高工资,但却令自己痛恨的职位去工作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1.D(A.渚:

zhǔ;B.弦:

xián,栈:

zhàn;C.猱:

náo)2.B(篮———蓝)3.C(③⑥与今义同)4.B5.A(A为拟人,其余均为互文)6.A(徒、空)7.A(“贺知章”为“杜甫”:

“白居易”为“贺知章”。

二、8

(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2)相逢何必曾相识

(3)唯见江心秋月白。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9、

(1)“根”指故乡。

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2)丧失人格,贬低自己,巴结权贵,侍奉权贵。

(3)李白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运用手中的笔,将大唐山水都赋予了神奇的内涵,使大唐的诗歌独树一帜,让人感动,让人神往。

10、

(1)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

(2)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

11、

(1)重侠轻儒

(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1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的诗歌中“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四、13.诗眼是“孤”字。

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所以说“孤”是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