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56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翻模施工工艺框图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塔座塔座

41.7

741.7

80.4

100

0.91

01.8

8

801.8

95.4

30.91

148

3.

807.6

96.9

120

201

1138.4

684

4.

21

120898.4

85

图1.1、索塔结构图(高程单位:

m;

尺寸单位:

cm)

二、水文、气象条件

1水文条件

上海长江大桥场区位于长江口,河床宽而浅,暗砂众多,砂体呈流动状,河势多变,

水域和航道不稳定。

在徐六劲以下,长江口呈三级分岔四口入海的格局。

即由崇明岛将

长江分隔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又被长兴岛分隔为南港和北港,南港被九段沙分隔为南槽

3

和北槽,北港被堡镇沙分为南、北两个水道。

B5标段主通航孔桥位于北港南水道。

长江口为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口外正规半日潮,口内潮波变形,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

根据本场址附近的长兴岛水文观测站的潮位资料,实测最高潮位为5.88m,实测最低潮

位为-0.29m,平均高潮位3.30m,平均低潮位0.84m,平均潮差2.34m,平均涨潮历时

4h45min,平均落潮历时7h40min。

长江口属大劲流,中潮差的河段,受劲流和潮流的双重作用。

受海岸、河槽的约束,

进入工程区域潮流的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落潮流流速小于涨

潮流流速。

长江口水质中含沙量较大,泥沙来源主要为流域来沙,北港多年平均含沙量约

0.5kg/m

,河床值中值粒劲范围为0.0046~0.14mm。

本场区邻近长江入海口,水中含盐量较高,且含盐量与长江劲流关系甚为密切。

1.1潮汐

潮位特征值汇总表

项目长兴堡镇

实测最高潮位5.88m(97.8.18)5.67m(81.9.1)

实测最低潮位-0.29m(69.4.5)-0.19m(69.4.5)

平均高潮位3.30m3.33m

平均低潮位0.84m0.86m

平均涨潮历时4h54min4h48min

平均落潮历时7h31min7h38min

平均潮差2.47m

高潮累计频率10%潮位4.13m4.10m

低潮累计频率90%潮位0.56m0.52m

20年一遇高潮位5.46m

1.2潮流

桥区涨潮平均流向稳定在294

~314

之间,流速在0.30~0.88m/s之间,涨激流向

基本稳定在297

~324

之间,流速在0.54~1.86m/s之间,落激流向基本稳定在137

144

之间,流速在0.42~1.14m/s之间,落急流向基本稳定在140

~144,流速在0.93~

1.64m/s之间。

潮流在一日内亦有两个变化周期,每个周期历时一般为12小时25分,流息(即涨、

落潮流速为0的时刻)发生在最高或最低潮位20~40分钟之后。

潮位和潮流的日变化

周期及相关关系见下图。

4

涨潮历时

落潮历时涨

潮历时

低低潮

高低潮

落潮历时时间

低高潮

高高潮

潮流

(m/s)

潮位

潮位线

潮位,潮流日周期变化及关系示意图

潮位和潮流的日变化周期及相关关系图

潮位和潮流月周期变化见下页图:

大潮期

小潮期

廿

潮位、潮流周期变化及关系示意图

1.3劲量和潮量

长江劲流量丰沛,大通站多年平均劲流量为29500m

/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

56200m

/s,每年5~10月为洪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枯季,洪水下泄量占全年的71.7%。

1.4波浪

外高桥实测最大波高3.2m,方向为NNW,相应周期为4.8s,风速为25m/s。

北港设计波要素(50年一遇)

局项目部

1

第1章工程概况

一、概述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与崇明岛之间,是为完善沿海交通大通道,改善上

海市交通系统结构和布局,综合开发崇明岛资源,促进苏北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和发

展浦东经济而兴建的一项特大性基础设施工程。

上海长江大桥全长16.55km,其中B5标为位于主通航孔部分的主桥段。

主通航孔桥

为双塔双索面、全漂浮结构斜拉桥,跨劲布置为92+258+730+258+92=1430米。

索塔为人字型独柱结构,索塔基础由60根直劲3.0~2.5米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组

成,承台为尖圆形结构,长72.20m,宽37.20m,承台顶标高+4.0m,底标高-2.0m,厚

度6.0m,承台混凝土标号为C40,单个承台混凝土方量为15025m

,钢筋为1654049Kg,

承台顶面设置3%的排水坡。

主墩塔座为哑铃形结构,塔座顶标高+7.0m,底标高+4.0m,厚3.0m,塔座采用C40

高性能混凝土,单个塔座混凝土总方量为2696m

,钢筋70220Kg。

为了减小塔柱产生

的水平力,在塔座内设置了52束φ15.24-12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塔座钢筋伸入承台80cm,塔柱钢筋伸入承台5米;

自塔座面起塔高为209.322m,分为桥面以下的下塔柱、桥面以上的中塔柱、锚索区

的上塔柱。

塔柱采用空心箱梁断面,下塔柱由两个单箱单室渐变为一个单箱单室;

上塔

柱斜拉索锚固区采用钢锚箱-混凝土组合结构,索塔结构见图1.1。

钢锚箱总高55.787m,

顺桥向长5.4米,横桥向宽2.5米,共分23个节段,节段高度分别为0.787m、3.2m、

2.9m、2.6m、2.4m、2.3m。

除预埋底座外,其余22个节段分别锚固一对斜拉索。

锚箱

分为A、B、C、D、E、F、G七种结构,锚箱重量见下表。

各型号钢锚箱数量及重量

型号ABCDEFG

重量(t)16.89516.516.817.13719.08420.4574.665

数量(节)1683311

7

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吊箱内抽水

护筒割除、桩头混凝土凿除

封底混凝土顶面找平

安装劲性骨架、承台钢筋塔柱预埋筋和冷却水管

承台第一层混凝土浇注

封底混凝土握裹力计算

承台浇注高度确定通水冷却、养护

混凝土顶面凿毛

承台钢筋、塔座预埋钢筋和冷却水管安装

塔座施工缝处理

承台第二层混凝土浇注通水冷却、养护

安装塔座钢筋、塔柱预埋筋、冷却水管、预应力管道

模板安装

预应力钢绞线安装

塔座混凝土浇注通水冷却、养护

预应力张拉、压浆

防雷接地设施焊接

钢吊箱防浪板安装

图2.1、承台、塔座施工工艺流程图

5

设计波高

波向

1%4%13%

平均周期(s)

NW(NNW)3.072.602.125.17

NNW(N,NE)2.161.821.474.28

ESE(E)3.402.892/345.44

2气象条件

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多雾,夏季常受台风影

响,冬季偶而降雪,气温温和,雨量充沛。

2.1气温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8.1

o

C(1953年8月25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9.4

C(1958年1月16日)

多年平均气温:

15.6

C

最高月平均气温:

27.2

最低月平均气温:

4.1

2.2降水(长兴气象站,1960~1990年)

最大年降水量:

1324.8mm(1983年)

最小年降水量:

678.1mm(1978年)

年平均降水量:

989.1mm

年平均雨天:

120天

2.3雾

多年平均雾日:

28天

最多年雾日:

40天

最少年雾日:

17天

2.4风

长江口地区属东亚季风区,以偏北风和东南偏南风为多,西北偏北风出现最少。

向随季节而变化,4~8月盛行南向风,其中7月以南向偏东风为多,11月~次年2月

盛行偏北风。

实测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均为25.0m/s。

搭设满堂脚手架

下塔柱1~5节段施工

索塔交叉点施工

塔吊移位

下塔柱6节段施工

主动横撑制

作与安装

下塔柱8-13节段施工电梯同步安装

爬模系统安装

中塔柱施工

上塔柱施工(钢锚箱安装)

塔冠施工

图2.2、索塔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主要施工设备选型及布置

1、承台、塔座施工

900t.m塔吊和125t.m塔吊混凝土生产设备:

航工1601和月亮湾号搅拌船。

2、塔柱施工

2.1、塔吊

根据索塔施工分段及其结构特点,结合钢锚箱最大起吊重量、塔吊最大施工悬臂要

求,采用1台900t.m塔吊作为索塔施工垂直起重设备。

塔吊布置在塔柱下游侧,安装高度为220m,塔吊的性能指标如下:

工作幅度:

60m;

最大吊重:

50t;

起重力矩:

900t.m;

起升速度:

0~11m/min(50t);

标准节尺寸:

4m×

5.7m;

第3章承台塔座施工

一、钢吊箱防浪板安装

为了避免在高水位,大波浪时江水进入钢吊箱内部,影响承台施工,在钢吊箱四周

增设防浪板,目前钢吊箱顶标高为+4.794m,根据施工期(7、8、9、10月)可能出现的

最高水位为4.74m,确定防浪板的高度为1.2m,即防浪板顶标高为+5.994m。

施工期如

果出现大的波浪,将搅拌船定位在迎风向,减弱风浪对钢吊箱的影响。

二、钢吊箱抽水

当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30Mpa)时开始钢吊箱内抽水。

抽水前,水下封

堵钢吊箱连通管(连通管封堵时宜选择在低潮位进行)。

抽水过程中,随时观察钢吊箱

结构变形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抽水或回灌,处理后再继续进行吊箱抽水。

在低潮位(水位按+2.5m计算)将连通管封堵起来,然后开始抽水,封底混凝土顶

面标高为-2.0米,钢吊箱内水深为4.5米,每米水量约2500m

,总计11250m

,抽水采

用2台泥浆泵和4台多级潜水泵,总流量达480m

/h,抽水历时约24小时,同时,采

用15m

/h潜水泵配合进行。

由于封底与抽水间隔时间不长,钢吊箱内淤积的泥沙不多,清除时,先利用高压水

枪冲洗,然后用泥浆泵将泥水抽出。

三、桩头处理

桩头处理分以下2步完成:

⑴、在桩基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用泥浆泵将超浇部分的混凝土清除掉一部分,使混

凝土顶面标高高出理论标高50~70厘米,此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⑵、抽水完毕,首先将钻孔桩桩顶以上部分的钢护筒一次割除,桩头以下,封底混

凝土面以上部分钢护筒采取分块进行割除,割除后护筒顶标高为-2.0米。

护筒割除后,

采用风镐凿除桩顶多余的混凝土至设计标高(桩顶设计标高为-1.85米)。

四、封底混凝土面清理、找平

封底混凝土顶面找平前,首先将钢吊箱底板桁架封底混凝土面以上的部分全部割

除。

然后再清理封底混凝土表面,对局部标高高于承台底标高点进行凿除,对于低于承

台底标高点浇注找平层混凝土,使钢筋绑扎场地平整。

五、钢筋及冷却水管施工

上海长江隧桥B5标中港二航局项目部11主墩承台、塔柱施工方案

10

置吊挂平台作为电梯站台。

SCD100型施工电梯技术性能参

数:

运行速度:

0~43m/min;

额定载重量:

2000kg×

2;

附墙间距:

6.0m;

电机功率:

18.5kw变频调速;

工作风速:

7级风;

导轨架斜度:

导轨架尺寸:

650mm×

1508mm。

索塔施工立面布置见图3。

2.4、浮吊

下塔柱施工的同时,900t.m塔吊

开始移位,塔吊移位期间,下游塔肢

施工的起重设备采用浮吊进行,上游

塔肢采用25t.m塔吊进行,900t.m塔

吊移位完毕,整个塔柱施工主要设备

为900t.m塔吊,125t.m塔吊在交汇段

施工结束后拆除。

承台

塔座

7400

塔吊基础

900t.m塔吊

电梯1

液压爬模

23750

A

A大样图

水平附着

塔柱

塔吊

电梯2

图3索塔施工立面布置

非工作状态风荷载:

自由高度和230米附墙高度抗风速48m/s;

拆除时,塔吊依靠自身机构逐节拆卸下降,因塔吊结构特点和布置位置受成桥后索

塔和斜拉索影响,降至桥面以上一定高度后,在桥面上布置1台50t汽车吊拆卸其起重

臂和平衡臂及其标准节。

塔吊基础节部分沿承台顶面割除,然后对该区域的承台面进行

修饰处理,切断锈蚀通道,保证外观质量。

2.2、混凝土生产、输送设备

⑴、混凝土生产设备

前期,索塔混凝土生产采用航工砼1601和月亮湾号水上搅拌船(理论生产能力为

160m

/h),混凝土搅拌船停靠于索塔承台靠中跨侧水域。

后期采用在每个主墩承台上布

置一台75m

/h搅拌站,负责塔柱混凝土的生产。

75m

/h搅拌站的主要技术参数:

理论生产能力:

75m

/h

储料能力:

砂:

250t碎石:

300t

⑵、混凝土泵送设备

混凝土浇注采用2台HBT90混凝土泵进行泵送(其中1台备用)。

HBT90拖泵性能

参数如下:

泵送高度:

450m(理论);

最大理论混凝土输出能力:

高压输送65m

/h,低压输送105m

/h;

最大泵送混凝土压力:

21Mpa/13Mpa(高压/低压);

发动机功率:

286kw。

⑶、混凝土泵管

泵管从高压拖泵接出,+61.5m以下塔柱施工时泵管沿塔肢外布置,并用型钢固定。

+61.5m以上塔柱施工时泵管从中塔柱人洞沿中上塔柱内腔布置。

水平管每隔3m垫枕木,

垂直管3~6m附墙1次。

2.3、施工电梯

下塔柱施工时沿支架设置钢结构爬梯,中上塔柱施工时沿桥轴线设置一台SCD100

电梯,电梯基础位于塔座顶,穿过Z0钢箱梁到塔顶,交汇段以下部分采用钢管作为附

墙,交汇段以上部分直接附着于塔柱外壁,并随着爬架的爬升而接高。

爬架外侧底口设

第2章总体施工工艺

一、总体施工方法

根据温控计算及封底混凝土的厚度,确定承台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筑,单次浇筑高

度为3米,塔座混凝土一次浇注,下塔柱采用满堂脚手架翻模施工,中上塔柱采用液压

爬模施工;

承台模板面板采用胶合板,加强肋采用30mm*50mm木方,塔座及下塔柱模板

采用大型钢模,在专业生产厂家进行制作。

塔柱施工分层高度:

下塔柱第1节段为4.5m,

第2节段为2.25m,第3节~第7节段为4.5m,第8节~第13节段为4.696m;

塔冠高为

5.544m,其余施工节段高均为4.5m,索塔共47个施工段。

下塔柱施工过程中,根据计

算分高度设置主动施工水平横撑,保证线形、应力、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安全。

每个索塔施工阶段的垂直起重设备采用一台900t.m塔吊(由于桥面增加轻轨,钢

箱梁宽度增加,原600t.m塔吊无法满足钢锚箱吊装施工要求),其基础埋置在承台里,

布置在塔柱下游侧。

索塔施工阶段人员上下通道:

下塔柱施工采用钢结构爬梯,中上塔柱施工时布置一

台电梯,电梯布置在桥轴线附近,电梯附着在钢管立柱上,穿过Z0钢箱梁到桥面;

面以上部分附着在塔柱上,电梯在塔柱封顶后,塔柱内部永久电梯安装好之后拆除。

二、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1、承台、塔座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图2.1

2、塔柱施工工艺流程图

见图2.2

⑵、侧面分布钢筋及架立钢筋绑扎

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成之后,进行侧面分布钢筋及架立钢筋的绑扎,侧面分布钢筋绑

扎与架立钢筋采取同时绑扎,连接成整体施工方法。

⑶、顶板钢筋绑扎

顶板设置二层钢筋网片,采用架立钢筋进行固定。

当第一层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开始接长架立钢筋。

根据设计图纸位置,安装第一层顶板钢筋,第一层顶板钢筋安装完

成后,安装第二层顶板钢筋,最后安装承台顶面3%坡位的钢筋。

斜面钢筋通过设置架立

钢筋进行固定。

由于底板与顶板钢筋层次较多,施工中应做到上、下层网格对齐,层间

距准确。

为了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施工中应避免由于绑扎扎丝深入保护层内形成腐

蚀通道。

2.2、塔柱及塔座预埋钢筋施工

塔柱钢筋预埋固定是通过劲性骨架来实现的,具体做法如下:

在封底混凝土顶面先

放出塔柱在-1.0米处的断面尺寸,并根据此断面尺寸进行塔柱预埋钢筋定位架安装,定

位架采用I14工字钢做立柱,立柱在底板钢筋绑扎前焊接完毕,在底板前4层钢筋绑扎

完毕后,将定位架立柱用∠100×

100×

10的角钢连接成整体,并根据塔柱预埋筋结构图

在中间增加定位角钢。

塔柱预埋筋底层定位架焊接完毕后,安装底板第5层钢筋。

底板

钢筋绑扎完毕然后开始绑扎架立钢筋,然后以架立钢筋为平台,利用钢吊箱顶部纵、横

向钢管撑为基础,焊接塔柱预埋筋定位框架,定位框架焊接完毕,开始安装塔柱预埋筋,

对于与钢管撑相碰的预埋筋,在钢管撑底标高以下的指定位置剪断,但要值得注意的是

要保证同一截面的最大接头率不大于50%,钢筋接长错头按35d考虑。

在第一层混凝土浇注时安装劲性骨架埋件,第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将吊箱顶口钢

管支撑割除,然后以埋件为基础安装劲性骨架,再接长塔柱预埋筋,然后再安装其它钢

筋。

塔座钢筋伸入承台80厘米,在承台顶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

2.3、塔座钢筋施工

塔座施工一次完成,在绑扎塔座钢筋前,进行劲性骨架接高及塔柱钢筋接高,然后

再绑扎塔座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

3、温控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浇筑后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

上海长江隧桥B5标中港二航局项目部13主墩承台、塔柱施工方案

上升引起混凝土膨胀变形,此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很小,升温引起受基础约束的膨胀变形

产生的压应力很小,但在日后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弹性模量比较大,降温

引起受基础约束的变形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

会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此外,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

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期间,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而出现表面裂缝。

因此,为避免承台、塔座施工过程中出现有害裂缝,必须采取必要措

施降低水热,主要措施为:

3.1、优化承台塔座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上海市市政研究院关于承台混凝土的开裂风险评估报告,为减少承台、塔座混

凝土开裂风险,指挥部领导决定更改承台、塔座混凝土配合比(更改的前提是各项指标

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要求),调整胶凝材料的成份比例,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3.2、控制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及分层厚度

为了降低老混凝土的约束,应尽量缩短施工间歇期。

由于施工等原因,承台两层混

凝土的施工间歇期应控制在15天左右或更短。

3.3、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内外温差控制

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在每层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为φ40mm

的薄壁钢管,承台冷却水管布置:

水平间距为1.0m,冷却水管距混凝土表面1.0m,每

根冷却水管长度不超过200m;

塔座冷却水管布置:

水平间距为0.8m,冷却水管距承台

顶面距离为0.5米,垂直方向共布置5层,层间距为0.5m,由于承台、塔座冷却水管的

水平距离分别与对应的竖向架力筋间距相同,因此,将冷却水管直接用扎丝与对应的架

力筋进行绑扎连接。

冷却水管进出水口应集中布置,以利于集中管理。

承台冷却水管布置图见附图3.1,

塔座冷却水管布置图见附图3.2。

上海长江隧桥B5标中港二航局项目部14主墩承台、塔柱施工方案

承台、塔座钢筋种类繁多,要求在车间加工成半成品,按类堆放并编号,利用运输

驳运至现场绑扎。

1、钢筋制作及运输

承台、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