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59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内科健康教育 文档Word格式.docx

6、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持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7、少食多餐,避免地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四、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协助患者去枕卧位,抬高头部和下肢150-200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

五、1、指导患者正确、按时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2、正确认识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不宜超过300mg/2h。

(2)苯妥因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

(3)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

(4)奎尼丁可出现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QT延长,用药期间须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

(5)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分以上或60次/分以下,均需报告医生。

(6)阿托品有散瞳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副作用有尿潴留、视近物模糊、幻觉、口干、直立性低血压等。

(7)美西律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扮演。

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眼花、震颤等,严重时可出现共济失调、感觉异常甚至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8)乙酰胺碘酮:

口服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

1、告知患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1)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者,睡前不宜进行谈话,不宜晚睡。

(2)轻度心律失常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3)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嘱患者饮食不宜过饱,保持排便通畅。

4、积极预防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5、正确选择食谱,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含营养、少量多餐饮食;

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6、安装起搏器者忌到有磁场、电场的场所,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心绞痛健康教育

一、告知患者消除生活中的紧张刺激因素,增强适应和应付能力。

二、坚持服用抗心绞痛的药物。

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低胆固醇膳食为宜。

四、发作时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缓解期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五、告知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并指导其自行监测药物副作用,

1、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之处,并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6月更换一次。

2、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服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

出院指导

一、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

二、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三、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定期复诊。

四、告知患者洗澡时应让家人知道,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能可反锁。

五、如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汗等,应即刻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一、告知患者心肌梗死是可治愈的,应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解除焦虑。

二、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1、发病初期,应少量多餐,心流质为主,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2、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稀米粥等。

3、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4、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防止并发症。

5、适当进食粗粮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维素的摄入,预防便秘。

三、目前主张早期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荷。

A、急性心肌梗死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减少探视。

B、第4—6天,卧床休息时可在床上坐位、上、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C、一周后,可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

2、由于卧床活动量减少,患者易发生便秘。

因此,要进食水果、蔬菜等,必要时给予泻剂或开塞露。

四、1、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可预防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常会引起头痛,停药后症状会消失。

2、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在有效的血药浓度下才能发挥作用,应按间隔时间用药。

3、止痛药物可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同时镇痛又可减轻患者紧张和烦躁不安,使用时注意神志、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4、硝酸脂类药物:

静滴速度宜慢,不是擅自调节滴速。

5、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发病不足6小时者,可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为溶栓禁忌症,溶栓前收缩压应不小于90mmhg:

有皮肤黏膜出血、便血、尿血等,苦有出血应停止溶栓,并积极处理。

1、告知患者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时间循序渐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限酒、忌饱食、注意保暖。

3、适当进食粗粮杂粮,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遵医嘱长期口服Ⅱ级预防心脑血管药物阿司匹林100mg/d,学会自行监测脉搏。

5、指导患者定期检测脉搏,有异常症状或体征,及时就医。

6、若无并发症,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但应适度。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本病始发于青年和儿童,患者大多情绪低落,应开导其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刺激。

二、饮食宜少量多餐,限制脂肪,多食清淡、高蛋白、高糖饮食和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心衰、水肿明显者宜进食低盐饮食2—3g/d,多食含钾食物。

三、风湿热患者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关节肿痛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采取热敷、接摩、理疗等,坚持适度运动。

四、该疾病要长期服药,告知其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副作用。

一、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二、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但避免过度。

三、在接受牙科治疗及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服用抗凝剂。

四、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患者,要坚持服药并注意副作用。

五、育龄妇女应积极避孕,或在医师指导下控制好分娩时机。

六、告知患者出现明显乏力、腹胀、纳差、下肢水肿、胸痛、心悸、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该病病程较长并伴有一定的身体不适,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二、1、食物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易消化半流食或软食为主。

2、贫血者在补铁剂时应注意药物和饮食的搭配,保持口腔清洁,心功能不全、进食低盐饮食。

3、增加粗纤维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三、急性期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保持安静、减少探视,急性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活动。

四、1、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并会自行观察。

2、合理保护血管,经常变换穿刺部位。

3、若内科治疗不能积极控制感染,应尽早手术。

五、1、指导患者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选择血培养的时机,高热时做好物理降温。

2、嘱患者避免过度活动防栓子脱落导致栓塞。

一、指导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

二、少食多餐,限制水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

三、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若体温超过38℃或体重减少,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观察副作用。

四、有风湿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需注意口腔卫生,术前或器械检查前预防有抗生素。

五、避免过度疲劳,防止感冒和着凉。

急性心包炎健康教育

一、指导患者消除精神紧张、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实施心包穿刺抽液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消除不安。

二、告知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有水肿限制钠盐。

三、1、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前倾坐位。

2、急性心包炎早期,活动受到限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

3、渗出性心包炎,如果液体增长速度较快或量多时,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指导其时卧床。

四、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一、充分休息,并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遵医嘱按时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三、结核性心包炎病程长,应坚持治疗,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易复发,部分可演变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应积极治疗。

四、预防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五、定期复查。

缩窄性心包炎的健康教育

同“急性心包炎”健康教育

扩张型心肌病健康教育

一、指导患者会调整,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悲观情绪,增加治疗信心。

二、1、心肌病患者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和产气食物。

2、限制钠盐摄入并适当控制水分及食量,避免发胖,以减轻心脏负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低于6g/d。

3、注意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限制动物脂肪。

4、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排便通畅。

5、戒烟限酒。

三、1、以左心衰呼吸困难为主的患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

以右心衰组织水肿为主的患者,避免下肢下垂和某种固定姿势的卧位,应间歇性抬高下肢,侧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交替进行。

2、心衰症状明显,伴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头昏甚至晕厥的患者,嘱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3、出现全心衰竭时,指导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防止血栓形成。

4、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四、1、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长远药疗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不轻易中断。

2、等会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就诊。

3、应用洋地黄的患者应注意洋地黄毒性反应,有症状及时就诊。

4、应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

5、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情况,防止心衰加重,同时注意脉搏、血压及心率变化,以免发生心动过缓。

一、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确定患者出院后的活动量,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最大活动量的指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二、合理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三、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四、坚持长期服药,告诉患者常用药物的副作用,让患者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五、避免患者情绪刺激,鼓励、开导患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女性患者不宜妊娠。

七、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应立即就诊。

肥厚型心肌病健康教育

一、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指导,见“扩张型心肌病”。

二、用药指导

1、见扩张型心肌病;

2、注意硝酸酯类药物禁用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头晕、黑曚、心绞痛,尤其在突然站立、运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因外周阻力降低,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上述症状加重,因此要指导患者发作时立即下蹲或平卧抬腿,以增加心排血量,防止晕厥而发生意外,心绞痛发作时,不能按常规方法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其它硝酸酯类药物,只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一、见“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避免激烈的体能活动,以防发生晕厥和猝死,外出时有人陪伴。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

一、使患者理解急性期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摆正学习和治疗的关系,调整患者心态,乐观配合治疗。

二、1、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并发心衰时限制钠盐的摄入。

2、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进食不可过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3、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发热时多饮水,改善新陈代谢,伴心衰时适当限制水分。

5、戒烟酒。

三、指导患者避免左侧卧位,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脉搏低于100次/分,心电图示心肌无损伤,病情平稳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四、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对洋地黄的耐受性较差易发出中毒,应特别注意。

一、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戒烟酒。

二、注意休息,一般休息3个月左右,心脏已扩大或曾经出现过心功能不全者应延长至半年。

三、鼓励患者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四、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避免受凉,特别是注意上呼吸道感染,以减轻病毒对心肌的损害。

五、遵医嘱用药,注意不良反应。

六、指导患者会自行监测生命体征,有不适及时就诊。

高血压健康教育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

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高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床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一、心理因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因素,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二、饮食原则、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菜。

1、限制盐的大多数甚至严重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500mg/d以下的钠可降低血压,每日中等限制2000mg(4-5g的盐)以下的钠可控制轻微高血压,而低盐饮食与利尿剂合月可促进利尿剂的效果。

2、指导患者摄入低热量或中等热量的均衡饮食,以控制体重,可适当多食鱼类蛋白,

3、维持足够的钾、钙摄入,钾与高血压之间呈显明的相关性。

4、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限制饮酒,每天最多不超过的50g白酒。

三、1、睡眠对保持血压的稳定非常重要,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的运动疗法常采用出行,慢跑、骑车、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等。

3、推荐高血压运动处方适用临界性高血压,工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运动种类:

快走与慢跑,速度为120步/分(约120米/分);

运动强度;

心率为120次/分;

运动时间每次30-60分钟,运动频率每周3-6次,持续20周,锻炼方法;

1、隔日1次,每次60分钟,周计为180分钟。

2、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星期日休息)周计为180分钟。

3、隔日1次,每次30或60分钟交替,周计为180分钟。

四、1、降压药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的脑、肾、的供血不足。

2、告知患者应遵医嘱用药。

3、嘱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时报告,调整用药。

4、服用排钠利尿药时,应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

5、ɑ型阻滞药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和晕厥,服药后应卧床休息。

6、服用B型阻滞药切不可突然停药,否则会引导起血压突然上升,应缓慢用药,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此药。

7、服药期间,坐位起立或卧位起立的,动作要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宜要注意防止晕厥。

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激、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睡眠。

二、避免寒冷的刺激,不进食冷饮,不用冷水洗脸,洗手等。

三、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应与体温相应,时间不宜过长,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走路活动以不发生心前区疼痛为宜。

四、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可给予缓泻剂必要的温盐水低压灌肠。

五、血压的监测应做到一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

六、高血压往往与肥胖,血脂,血糖异常并存,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变化。

七、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后立即就医。

八、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等。

九、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十、嘱患者外出随身带药及卡片,注明高血压病及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紧急联络人。

心导管检查术健康教育

(一)术前宣教

一、心理指导,向患者解释心导管检查及造影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疑虑。

二、训练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吸气,呼气和闭气动作,以便术中良好配合。

三、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并做静脉碘过的,双侧腹股沟备皮,禁食,禁水4小时。

(二)术后宣教

一、嘱患者平卧12-24h,患侧肢体制动,卧床期间注意活动脚趾,避免深静血栓形成。

二、穿刺处加压包扎6-24小时,穿刺动脉处加压包扎12-24h,并加压1kg左右的沙袋6-12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的温度,颜色,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仲胀。

三、嘱患者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1-3个月,以防止血管穿刺部位形成血栓,严格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减慢和停药。

四、全麻患儿术后要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后误吸,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

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泄。

冠状动脉造影术健康教育

一、术前宣教

1、指导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精神愉快,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经股动脉介入者术前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以防平卧时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

3、术前碘过敏试验,备1000-2000ml水,术后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除,以防损伤肾脏。

二、术后宣教

1>

、经股动脉穿刺,腹股沟处加压包扎,砂袋压迫6-8小时,患肢制动24h,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可做轻微活动,患侧肢体末端趾关节可做轻微活动,避免血栓形成指导家属轻柔按摩不适部位,以减少反时间制动,平卧带来的腰背部酸痛,腹胀等。

2>

、经桡动脉穿刺;

穿刺处施加压止血装置包扎,术后2-3h后医生开始逐渐的充气止血装置进行放气减压,无异常于术后6-12h撤除,穿刺侧肢体手腕勿弯曲,勿施力,勿提高物,加压止血装置撤除后三日内穿刺处勿沾水,患肢末端轻微活动以避免血栓形成。

二、告知患者术后多饮水,一般排尿量达800ml后可停止饮水。

三、1>

术后需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发生胸闷,胸痛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穿刺处血肿多见于肥胖,高血压,术后压迫时间过短,砂袋移位或过早移动肢体等,产生局部血肿及淤血者,可理疗或用50%硫酸镁每天三次湿热敷,以利消肿。

3>

患者可能因不适应床上排尿而致尿潴留,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方法进行诱导,仍不能排尿者实施导尿术,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健康教育

二、1>

向患者解释射频消融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术中出观不适及时示意医护人员,

术前3-5天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胺碘酮者,需要停药1个月后药物才能完全排出体外。

术前备皮,禁食,禁水6小时。

同“心导管检查术1-4。

指导并教会患者观察心率和心律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健康教育

向患者解释PTCA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合作,解除疑虑,

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

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做碘过敏试验,备皮,禁食,禁水4小时。

PTCA术后常规给予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按医嘱服药,严格用药剂量,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

股动脉内留置鞘管,撤出鞘管前,指导患者该侧肢体平伸,防止折断鞘管,撤出鞘管后,压迫穿刺部位,止血后加压包扎,局部压沙袋12小时,此时指导患者将肢体平伸,观察有无出血,渗血。

一、告知患者可进行日常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

二、饮食保持规律,合理,可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食戒烟酒。

三、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定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及白细胞与血小板等服药期避免拨牙,外伤和手术,如患者注意观察经期流血量,用软牙刷刷牙。

四、告知患者门诊随诊时间分别为术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4-6个月和1年,之后每半年复诊一次,不适随诊。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健康教育

术前,术后宣教同“PTCA”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健康教育

术前宣教同“心导管检查术”

三、同“心导管检查术”

四、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患者的神志,肢体活动等情况

出院指导同PTCA

经皮肺瓣囊形成术健康教育

术前宣教同心导管检查术

术后宣教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出院指导同PTCA

先天性心血管药心导管介入治疗健康教育

一、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PDA)

术前宣教同“心导管检查术”。

术后宣教

同心导管检查术

告知患者术后按医嘱服用抗凝药

告知术后第二天拍胸片,查心电图及彩色超声心动图的目的,观察关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

同PTCA

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术前宣教同“心导管检查术”

术后宣教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同“PTCA”

外周血管腔内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