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70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 强力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分章复习题强力推荐

《中学教育心理学》

最新分章复习题(2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_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B.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C.具有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从性格类型来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B)。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情感型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B)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这些特征出现在(B)。

A.青年期B.青年初期C.青少年期D.少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B)。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A)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C)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3-6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C)。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感D.勤奋感

13.(C)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A.最近发展区B.学习准备C.关键期D.印刻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

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4、(B)是计数能力的关键期,(B)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C)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D)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A)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二关键期。

A.5岁左右B.2~3岁C.3岁左右D.2岁半-3岁半

1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C)。

A.皮亚杰B.柯尔伯特C.埃里克森D.华生

16.最近发展区是指(C)。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7.“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D)。

A.自主感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19.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B)。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二年级

20.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A),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量表

C.比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21.埃里克森是(C)学派的心理学家。

A.美/行为主义B.法/精神分析C.美/精神分析D.德/行为主义

2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B)。

A.主动感B.自主感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23.(C)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B.放纵型C.民主型D.集体型

24.感觉动作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客体永恒性B.自我中心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

25.某学生的智商为110表示(B)。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

26.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27.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A)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专制型B.放任型C.威信型D.忽视型

28.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心理学家(A)。

A.威特金B.斯金纳C.卡根D.弗洛伊德

29.有研究表明,儿童最早掌握的是()。

A.数量守恒B.体积守恒C.物质守恒D.面积守恒

3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

31.(B)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32.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33.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幅合型

34.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隋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D)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B.鼓励学生自学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35.少年毛泽东的诗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反映了中学生()。

A.喜欢争论的特点B.理想主义的特点

C.假想的观众D.个人的虚构

36.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D)。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7.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C)。

A.0-2岁B.2-7岁C.7~11岁D.11-16~

38.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D)。

A.记忆能力B.语言能力C.思维能力D.行走能力

39.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B)。

A.阶段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

4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A)。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4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D)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2.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性格类型属于(C)。

A.内向型B.独立型C.外向型D.顺从型

4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认识

44.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B)。

A.6、7岁~11、12岁B.1l、12岁~14、15岁

C.8、9岁-16、17岁D.6、7岁~14、15岁

4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

4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4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D.沉思型

4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性B.发散型C.冲动性D.沉思型

49.(B)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易形成自私、任性、幼稚、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的性格。

A.专制型B.放任型C.威信型D.忽视型

50.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生一般达到了(D)。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1.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儿童大约从(B)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

A.5岁B.2-3岁C.12岁D.18岁

5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面积守恒与重量守恒形成的年龄一般在(A)。

A.9-10岁B.6-7岁C.7-8岁D.7-11岁

5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D)。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5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56.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青少年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A)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自主感对羞耻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D.亲密感对孤独感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按心理学家的划分是少年期。

2.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5.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儿童思维可以逆转,已具有明显的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6.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一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8.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内疚感。

9.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场依存。

10.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以及自暴自弃等。

1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观念。

13.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4.美国麦考比和杰克林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中认为,最显著的性别差异是男性更具有攻击性,其次是女性比男性更好社交。

1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男性和女性,这是根据性格和行为表现的特征来确定的,具有男性行为特征的程度叫男性度,具有女性行为特征的程度叫女性度。

16.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据此进行新的教学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称为“可接受性原则”或“量力性原则”。

17.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伴随形式运算的出现,青少产生了新的自我中心,非常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

1是“假想的观众”;2是“个人的虚构”。

18.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

2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2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25.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6.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7.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

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个别学习。

28.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0.人格反映了一个人心理的整体机能,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1.学习准备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2.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33.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4.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

37.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乳儿期(O~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7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9.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40.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看到月亮称“月亮婆婆”这反映了该阶段儿童“泛灵论”的倾向他们拿凳子当汽车,这反映他们象征思维的特点,他们的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

4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47.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其公式为——

48.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49.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50.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7.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8.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特征?

9.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何特征?

11.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2.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1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

1.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

2.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

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6.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做。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D5.B6.B7.A8.A9.C10.B11.D12.C

13.B14.B15.C16.C17.B18.D19.B20.A21.A22.B23.C

24.B25.B26.A27.A28.A29.A30.D31.B32.B33.B34.D

35.B36.D37.C38.D39.B40.A41.D42.A43.D44.B45.B

46.A47.B48.D49.C50.C51.B52.B53.D54.C55.A56.A

二、填空题

1.少年2.后天环境3.心理变化4.信任感5.抽象概念6.动作7.假设一演绎8.内疚感9.场依存10.情感体验11.守恒12.逆向性13.自我同一性14.精确性15.类型16.纵向和横向17.青春期18.命题19.心理自我20.人际关系21.3岁22.情感23.自我同一性24.自我体验25.认知能力差异26.性格27.斯金纳28.自主性29.勤奋感30.外显行为31.学习准备32.具体运算33.具体运算34.自我监控35.逻辑思维36.自我调节37.关键期38.14-25岁39.连续性与阶段性40.感觉和动作的分化41.表象或形象模式42.逻辑推理43.民主型44.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45.反应时间与精确性46.斯坦福-1:

匕纳量表47.1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48.韦克斯勒49.性格50.性格类型差异

三、简答题

1.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于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_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到少年期时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

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合适,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5.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性格。

性格差异的表现及教育含义分别如下:

(1)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①性格的特征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是指:

第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在这几个方面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性。

第四,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7.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

8.少年期:

ll、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向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因自我控制力

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而言:

(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