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08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docx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强化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廖世承在(年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口

A.1903

B.190B

C.1913

D.1924

2.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原则。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内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C.比内一推盂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4.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任务分析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类

D.任务执行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是(。

A.学前期

B.婴儿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6.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7.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9.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的指导

B.学习材料的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1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B0”’,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12.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定向

1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5.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6.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B岁

C.B~10岁

D.10~12岁

17.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他人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8.小王总是怀疑手没有洗干净,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观念

C.强迫行为

D.强迫恐惧

19.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20.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_____差异和性格的_____一差异。

2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3.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__________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4.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

25.教师的_____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26.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_于1959年系统地提出了心智动作阶段形成理论。

27.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

总结、提问、_____和

2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_____或反应倾向性。

29._____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0.行为目标是指用_____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1.学习准备

32.正强化

33.前摄抑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5.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意义。

36.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37.简述迁移的种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38.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

共10分

39.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不好,教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

2.A【解析】一般来说,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

3.B【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4.A【解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

5.D【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青年期(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6.C【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7.A【解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8.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9.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

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

10.B【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11.D【解析】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

12.A【解析】操作熟练阶段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操作熟练阶段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

13.D【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

14.A【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解决。

15.B【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16.B【解析】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17.D【解析】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18.C【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

小王反复检查手是否洗干净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19.A【解析】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20.A【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到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是l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二、填空题

21.特征类型22.情感体验23.同化24.课堂情境

25.教学策略26.加里培林27.析疑预测28.内部准备状态

29.抑郁症30.可观察和可测量

三、名词解释

3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2.正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强化。

33.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四、简答题

34.【答案要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5.【答案要点】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6.【答案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答案要点】(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五、论述题

38.【答案要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

勾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六、案例分析题

39.【答案要点】小林的现状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典型表现。

(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小林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2习得性无助感的危害有:

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

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

再次,会使人的认知水平阳认知能力下降,产生极端行为。

(3教师有效干预和纠正习得性无助感的措施有:

①积极评价学习,培养学生自:

空信念;②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③引导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策略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