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99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9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唐集贤太平风电场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文档格式.docx

GBT15972.3-1998光纤总规范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15972.4-1998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BT15972.5-1998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GBT7424.1-1998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GBT7424.4-1998光缆第4部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832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788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JBT8999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YDT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IEC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

IEC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IEC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IEC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IEC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IEC光纤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C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

IEC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光缆性能基本试验方法

IEC光缆第2部分产品规范

IEC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架空光缆─分规范

IEC光缆第4部分沿电力线路架设光缆

IEC光缆第4-10部分沿电力线路架设光缆-OPGW门类规范

IEEEstd1138用于公用输电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组成

IEEEstdP1222用于公用输电线路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ITU-TG.65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G.652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3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4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TU-TG.655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1.2工程承包范围

集贤太平风电场内33台风电机组配套箱变及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与电缆分支箱间以及电缆分支箱之间的35kV汇流电缆、电缆分支箱与场内汇流架空线路间电缆、35kV场内汇流架空线路、场内汇流架空线路与升压站35kV开关柜间电缆等部分33台风机塔基至控制室光缆敷设及光缆熔接工作;

电缆及光缆保护管敷设;

箱变和高压侧负荷开关组合电器及高压电缆接线、现场试验与调试由第三方有资质单位进行、并出具试验报告;

故障录波器、PMU、保护信息子站、电能计量、通讯远动等接线调试及相关材料采购等。

1.3工程特点:

1.3.1承包商负责对工程量报价表中的各项电气设备及材料自行采购(必须经发包方确认),进行验收、运输、贮存、安装调试及施工交接验收工作。

高压电缆和电缆头从业主处领取,进行验收、运输、贮存、安装调试及施工交接验收工作。

1.3.2该项工程从架空线路开始施工,即识桩定位、分坑、基坑开挖、组塔、挂绝缘子、紧线、直至线路充电试验全过程,包括土壤电阻率测量、杆塔接地电阻测量、电缆头制作、避雷器安装及直埋电缆等,承包商应严格保证工艺过程的正确性及安装质量,根据合同对试运行期的约定,经竣工验收,合格达标后,移交给业主。

1.3.3架空线路

本工程架空段采用全铁塔设计。

全线路铁塔总计为34基。

1.3.4直埋电缆

直埋电缆线路施工范围:

1.3.4.133台风电机组控制柜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的电缆段,电缆型号为0.61kV-YJV62-1×

150,16根并联。

电缆总长18.48公里。

1.3.4.2场内汇流用电力电缆,根据载流量不同分别选择型号为2635kV-YJLV22-3×

50、2635kV-YJLV22-3×

120、2635kV-YJLV22-3×

185、2635kV-YJV22-3×

240。

电缆总长18.535公里。

1.3.4.3各回路登塔及由铁塔至升压站35kV侧的电缆段,电缆型号为2635kV-YJV62-1×

电缆路径长度0.22公里,电缆总长1.062公里。

1.3.4.4电缆敷设方式为直埋方式敷设,沟底铺砂,砂层厚200mm,电缆位于中间,砂层上盖保护板或砖。

回填无污染及无腐蚀性净土。

电缆穿越公路及上塔处需热浸锌钢管加以保护。

电缆终端分相后的支线应用夹具固定在杆塔上。

1.3.4.5电缆本体和电缆头为甲供,电缆其他附件(含电缆上杆固定金具及所用附件)由施工方负责采购、制作。

1.3.5箱变35kV侧及分支箱、对接箱内采用户内冷缩型电缆终端,杆塔侧采用户外冷缩型电缆终端。

1kV电缆采用户内热缩型电缆终端。

1.3.6通信光缆

风电场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信网路所用光缆,为沿电缆线路穿管埋设的ADSS光缆及沿线路杆塔挂线的OPGW光缆。

ADSS-PE-16B1-MAT:

6kN,总长23.143公里。

OPGW光缆型号OPGW-1C132B1(042-8.4),总长8.393km。

过路部分光缆必须穿管敷设。

光缆起端是220kV变电站的中心控制室,终端为各风机架下的端接箱。

1.3.7箱式变压器及电缆分支箱

1.3.7.1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电压为690V,经过69035kV箱式变压器一次升压后送入场内汇流线路。

本风电场采用一机一变的方式,箱式变压器布置于距风机15米处。

本期工程共需安装调试箱式变压器33台。

1.3.7.2电缆分支箱采用35kV户外电缆分支箱,型号为40.5630,防护等级IP54,共需安装4个。

电缆对接箱采用35kV户外电缆对接箱,共需安装6个,每个分支箱和对接箱配有护栏。

(不锈钢材质)

1.3.7.3对接箱、分接箱内电缆对接或分接采用铜母线连接方式。

1.3.7.4本项目35KV电缆有3分支和4分支电缆连接处,分接箱的母线接线空间和端子要同时满足分接4根(YJV22-3×

240,35KV,单根电缆外径约110mm)电缆的接线要求,母线为铜质母线。

下部电缆进线孔设计为敲落孔,进线孔底板为非磁性金属板,当有故障或检修需移出电缆时,应能方便移出和穿进电缆,方便进行防火封堵。

电缆分接箱需配备母线、电缆固定支架、电缆卡、电缆接地点、箱体接地点,箱体结构参照箱变箱体结构和材质要求,防护等级为IP54,基础框架为型钢结构,与土建型钢基础螺栓固定。

为方便电缆接线施工和维护安全,前侧设两层门,均带门轴门锁,后侧板在电缆施工时可在内侧打开。

(二)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2.1组织机构关系图

各部门主要职责范围权限如下:

2.1.1项目经理

2.1.1.1项目全过程施工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全权责任者,自觉维护项目法人及职工的权益,确保项目法人的要求和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

2.1.1.2科学组织和调配参加工程施工的人、机、物,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完成。

2.1.1.3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的法规和条例,执行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上级颁发的有关安全规程,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本工程中的有效运行。

2.1.1.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1.1.5组织制定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职责、权限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联系和经济往来,并定期向公司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2.1.2技术负责人

2.1.2.1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工作,处理本工程的技术问题。

2.1.2.2执行国家有关施工技术和上级颁发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2.1.2.3领导和组织《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组织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队的技术交底。

2.1.2.4贯彻执行ISO9001标准和程序文件,组织制定和执行保障施

工安全的措施。

2.1.2.5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2.1.2.6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施工技术措施。

2.1.2.7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接受及处理有关设计变更方面的问题。

2.1.2.8定期检查安全和质量,组织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检查工作。

2.1.2.9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负责报上级部门批准。

2.1.3物资部负责人

2.1.3.1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

2.1.3.2负责材料的分配、发放。

2.1.3.3机具设备的运输、保管。

2.1.4安全负责人

2.1.4.1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2.1.4.2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

2.1.5施工班

2.1.5.1执行现场管理机构的决策和施工计划安排。

2.1.5.2合理组织本队的施工力量,安全优质完成施工队的生产任务。

2.1.5.3严格执行施上中的自检制度,坚持文明施工。

(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3.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安排施工场地、生产生活临建、材料设备堆放以及施工机械布置等,是使施工程序进入良好的运转轨道,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手段。

3.1.1项目部生活办公区

项目部、生活、办公区原则上拟设在线路的中心位置,附近如有村屯则在村屯租用临时用房。

如无村屯则临时搭建活动性房屋作为项目部及职工宿舍;

3.1.2材料站

材料站设在生活办公区附近,搭建临时材料场及库房。

3.1.3场内通讯

如果当地条件允许,项目部安装一部当地固定电话,便于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时联系沟通。

项目部设立一台无线基地通讯机,各施工班组配备3~4台大功率对讲机,便于各班组协调生产工作。

3.1.4临时电源

现场临时用电将使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以保证施工用电。

3.2施工平面布置图

(四)施工方案

4.1施工准备

我公司在本工程中不进行分包,全部工作均由我公司独立完成。

4.1.1施工技术准备

4.1.1.1认真贯彻执行IS09001:

2000系列标准,严格执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4.1.1.2认真执行<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

包括:

■施工技术责任制度

■施工图纸会审制度

■技术交底制度

■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技术检验制度

■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编审制度

■技术培训制度

4.1.1.3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方针、政策和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项目法人合同文件,在施工过程中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施工方法。

并参照下列规范:

1.《高压输变电设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

2.《电工用线锭》GBT

3.《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

4.《电缆外护层》 总则GBT2952.1-1989

5.《电缆外护层》 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套GBT2952.1-1989

6.《电工圆铜线》GBT

7.《电缆的导体》GBT

8.《电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T

9.《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一部分 一般规定 GB6995.1-1986

10.《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三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6995.3-1986

11.《局部放电测量》GBT

12.《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14315-1993

13.《阻燃和耐火线电缆通则》GBT1966

14.《有关电缆载流量计算的标准》IEC 60287

4.1.1.4按照甲方、监理工程师所推荐的施工工艺和能够被甲方、监理工程师所接受的我公司的工艺守则和作业指导书统一施工方法。

4.1.1.5施工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送变电施工队伍,保障现场技术人员的需要,在开工前,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的培训程序,做好施工培训工作。

4.1.2材料准备

风场集电线路施工中主材(电缆、电缆中间头、终端头)由招标法人提供,导线、光缆、铁塔、金具绝缘子、基础材料及其他附件等材料均由中标方采购。

4.1.2.1承包方购置原材料的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各种检验(化验)证件齐全,达到用户满意。

4.1.2.2材料、原材料或加工制成品、要有完整的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书、检验报告等足以证明其质量的文件,并妥善保管。

待竣工时向甲方移交。

4.1.2.3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作出标识,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4.1.2.4材料按计划采购、供应、运输,并派专人负责检查其质量。

4.1.3施工场地的准备

4.1.3.1施工场地的准备与施工障碍的清除是本工程施工承包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施工临时占地、青苗赔偿的办理和支付费用,跨越带电电力线路及施工时与营运中的公路、通讯线相互干扰等施工手续的申办。

4.1.3.2以项目经理为建设地准备工作责任人,由工程处的专责人员组成建设场地准备工作组,负责施工临时占地、青苗赔偿和交叉跨越施工的联系和办理工作。

4.1.3.3要充分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宣传该工程的重要意义,要建立由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参加的领导组织,实行层级负责制,出现问题有人管,避免推扯皮,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4.1.3.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各项补偿费要及时足额与群众兑现。

4.1.3.5将各级会议文件及补偿标准广泛宣传,增加该工作的透明度。

对于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与地方政府及时协调解决。

4.1.3.6要教育我们的施工人员,尊重地方群众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把群众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保持施工场地、材料站、生活驻地整齐有序,施工后施工场地、临时用地,施工中损坏的道路、桥梁其它公用设施,均应清理和修复。

4.1.4施工机械、机具配置

为提高施工生产效率,保证按照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

量。

要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投入,做到科学管理、装备精良。

同时要有一

定数量的机械储备。

(详见附表4施工机械设备表)

4.1.5施工力量配置表

各类劳动力资源需用计划表的时间分布

序号

主要工种名称

2011年度

3月

(15天)

4月

(30天)

5月

(31天)

6月

7月

8月

9月

1

普工

30

60

2

钢筋工

4

3

电焊工

混凝土工

5

搅拌工

6

起重工

7

液压工

8

驾驶工

12

14

9

电缆、架线技工

40

50

10

技术员

16

11

合计

114人天

167人天

148人天

4.2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线路工程:

(一)

复测分坑铁塔运输

图纸审核 土石方工程

基础材料备料运输基础工程

铁塔组立  导线、光缆架设  接地工程  资料整理  验收移交

电缆工程:

(二)

光缆敷设

  电缆沟工程  桥架安装

电缆敷设工程

自检及调试  资料整理  验收移交

4.3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和特殊工序施工方法

●土石方采用人力爆破开挖与机械开挖。

●基础施工采用搅拌机现场浇制,机械捣固。

●塔材运输采用9米长箱车运输,吊车装卸。

●铁塔组立采用外拉线抱杆分段组立。

●导线、光缆展放,采用张力放线,紧线采用张力牵引紧线。

●附件安装采取人员在杆塔上下线作业安装。

4.3.1线路复测,土石方施工

1、线路在接桩后,施工前必须进行线路复测,核对线路标桩及有关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复测记录。

2、线路复测时应严格掌握下述规定,超出规定值时,应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

a、横线路方向,其误差值以设计时所订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横向偏差不大于50mm。

b、顺线路方向:

以两个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即档距)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百米误差在1m。

c、转角桩的角度值其误差应不大于1′30″。

3、基坑应按设计深度开挖,并按不同土质放边坡,坑底平整,有足够的操作余度。

4、开挖的允许误差是+100mm、-50mm,同基坑在允许误差内以深坑操平。

5、各班组在开工前要认真熟悉图纸资料,领会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图纸内容,检查审定图纸的各种数据尺寸是否正确,准确无误后方可按图施工。

4.3.2基础施工

1、司机必须做到经常检查运输车辆状况,特别是安全制动装置必须可靠,认真执行安全行车方面的规程及规定,确保运输和行车安全。

2、基础工程要遵照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在混凝土浇制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控制好配合比和塌落度,并依照规范要求的数量做好试块。

3、基础钢筋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应在同一个基础腿中混合使用,但可在同一基础中使用,应分别制作试块记录。

5、转角塔按设计要求采取预偏措施时,其基础的四个基腿顶面应按该预偏值抹成平面。

6、位于山坡或河边的杆塔基础,当有被冲刷可能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措施。

7、浇制混凝土的模板使用钢模板。

8、浇制基础中的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应安装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并应将螺纹部分加以保护。

9、现场浇制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并采用机械捣固。

10、坍落度检验,每班日不少于2次,其数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设计的规定值,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11、混凝土强度检查,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应在浇制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转角、耐张、终端塔的基础每基应取一组。

12、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施工班组每5基或不满5基应取一组。

13、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

14、基础拆模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强度不应低于2.5Mpa。

15、保护层厚度:

-5mm,立柱及各底座断而尺寸:

-1%、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

10mm。

16、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3.3铁塔组立

1、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可组塔,采用螺检连接构件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a、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

b、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

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C、必须加垫者,每端不宜超过两个垫片。

2、对立体结构:

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3、对平面结构:

顺线路方向,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穿入。

横线路方向:

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或按统一方向。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4、连接螺栓在组立结束时必须全面紧固一次,架线后还应复紧一遍。

5、杆塔顶部至下导线以下2米之间及基础顶面以上2米范围内的全部单螺母螺栓的外露螺纹上除以灰漆,或在靠螺母外侧螺纹外相对打冲两处,以防螺母松动。

6、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向受力反方向产生预倾斜,倾斜值应视塔的刚度及受力大小由设计确定。

7、组塔前要对基础进行操平,看基础顶面的相对标高是否平

整,如不同可采用垫铁板的方法处理。

8、直线塔组装完毕后,大小面的倾斜值不允许超过测点高度的3‰,耐张及终端塔应有予编,架线后严禁向内角侧倾斜。

9、关于铁塔脚钉安装方向,直线塔安在D腿、转角塔安装在内角侧。

10、组塔前应组织所有参加组塔人员学习有关规范要求及安全规程,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对组塔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要对组塔所用的工器具做好准备工作及质量检查工作。

11、对运至现场的塔料要进行清点,并应及时做好记录,对缺件应到材料站查找,点好的塔材应按顺序摆放于离塔7米以外处,并平整好塔位附近的场地。

12、清除基础表面土时,防止损坏地脚螺丝,应用钢刷清除丝扣里的杂质,以便其螺帽顺利安装。

13、清点塔料时,发现变形严重的部件,应及时报废更换。

14、为防止塔料丢失或因地角螺帽丢失倒至铁塔倾倒应在铁塔(直接塔)组立完后立即打保护帽,或把底脚螺丝打堆。

应把组完的铁塔下段采用狠砸螺丝并涂油处理。

15、地面组装时,应把两主材之间的辅助斜材完整无缺的组好,并且联接螺栓要拧好,其侧面的附铁要带好,并分配要平衡,附铁与主材连接的螺栓不要拧得太紧,但需保证螺丝平帽。

16、起吊以前,对强度较弱的起吊塔片要进行补强工作。

起吊绳在构件上的绑扎位置一定要在构件重心线上,绑扎后的起吊绳或其合力线,要位于构件的结构中心线上。

17、调整大绳是起吊构件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要求每吊件用3根大绳来控制,构件上端一条,下端每根主材各一条。

调整大绳与构件联接的一端要绑扎牢靠,拉绳人员应精力集中,防止起吊过程中碰上组好的塔身损坏部件。

18、组装中要注意塔材的正反面,登塔的脚钉位置,螺栓的使用规格及穿入方向、垫圈的正确使用。

19、紧固螺栓是鉴定组塔质量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紧固后的螺栓松动率不得超过2%。

20、组装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孔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得超过3mm。

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在重新打孔。

并进行防锈处理,严禁用气割方法扩孔或烧孔。

21、铁塔组立后的各部尺寸应符合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同一部

位同一断面用螺丝规格应一致,露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