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00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7单元《7173期末基础练带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方法之一是(  )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D.降低着火点

7.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8.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厨房安装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9.将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氮气

10.2010年12月发生的义煤集团兼并重组的巨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26人遇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目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为避免煤矿中瓦斯爆炸灾难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③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④将矿井中的氧气除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和  .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钠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钠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2.火灾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是某同学在万一发生火灾时设计的应急方案(灭火和自救措施).

①当火较小时,立即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②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③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因煤气泄漏引发火灾时,应先关闭天然气,再灭火.

请根据该同学的应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应急方案方案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

  ;

(2)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  填序号)

理由是  ;

(3)方案补充:

因电器、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时,应先  ,再灭火;

(4)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  .

13.2011年10月16日、17日,相继发生陕西田玉煤矿“10•16”矿难事故和重庆奉节”10•17”矿难事故,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钱先做灯火实验B.放置灭火器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防毒面具

(2)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明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的情况,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①  ;

②  .

(3)为了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国己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科技攻关.具体方法是通过特制的鼓风机给地下煤层输送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14.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因为天然气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15.

(1)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都是无毒的.是一种理想的燃料.有位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就是天然气,为安全起见.在厨房安装了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

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机抽风,把泄漏出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2)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容易造成CO中毒伤亡事故.请回答:

①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阻止空气中的  (填名称)进入人体.

②你认为,在烧木炭或使用燃气热水器等时,要注意的是(写一点):

  

③CO虽然有毒,但有很多重要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例: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

如图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请分析图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而将甲装置倒转(如乙装置所示),并  ,即可观察到白磷在“沸腾”的水中燃烧。

(2)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

(3)在其它条件和操作不变的情况下,只将甲装置中导管C的一端改为插入锥形瓶B的底部进行同样的实验。

你认为这一改进后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成功。

17.为了使煤炉燃烧得更旺,小明的爸爸向炉子里填加了一锹煤块,小明却提醒爸爸说,应该填煤粉,理由是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可事实上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2月13日,某市一酒吧发生特大火灾.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其这一性质,将其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是  ;

(2)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据灭火原理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

1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抚宁淀粉厂发生燃爆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经查明事故系车间粉尘燃爆所致.

材料2: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最常见的粉尘爆炸有煤粉、面粉、铝粉等.

(1)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则其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是  .

(2)淀粉厂常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3)为保证安全,面粉加工厂内应张贴下列哪种标志  (填字母序号).

(4)铝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但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却易发生爆炸,由此可以看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0.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医院里,盛氧气的钢瓶要远离火源,其理由是  .

(2)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它的灭火原理是  .

(3)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常因燃气不完全燃烧而产生  气体造成中毒.

参考答案

1-10ADCCACABBA

11.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少污染,擦干;

(3)氧气;

(4)放热.

12.

(1)打报警电话119;

(2)②;

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火势加大;

(3)切断电源;

(4)防止吸入烟尘中毒.

13.

(1)C

(2)液氮汽化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起到了降低温度的作用;

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C+H2O

CO+H2.

14.

(1)可燃;

氧气.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5.

(1)a、b.

(2)①氧气②通风(或空气充足);

③CO+CuO

Cu+CO2

16.

(1)打开开关K。

(2)着火点。

(3)能。

17.尽管煤粉的表面积大,但煤粉的透气性不好,如果炉内的煤粉填得过多,炉内的通风变差,炉子可能就会被压灭,而煤块之间的空隙大,使炉内的通风性很好,所以,煤炉会越烧越旺的.

18.

(1)聚氨酯有可燃性;

(2)Mg(OH)2

MgO+H2O;

(3)氢氧化镁分解需要吸热,且生成的氧化镁耐高温.

19.

(1)(12×

6+1×

10+16×

5)×

n.

(2)排除管道中的空气,防止爆炸.(3)A.

(4)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

20.

(1)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够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

(2)水可以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目的;

(3)一氧化碳

课题2

(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料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

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易造成中毒事故。

3.未燃烧的及、等排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4.煤燃烧时会排放出和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列举一例酸雨的危害。

5.汽车用燃料的燃烧后,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未燃烧的的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化学式)俗称,属于(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

能源。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火焰呈色。

(2)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收集方法:

或。

(3)氢能源的优点;

(4)氢能源还未能广泛利用的原因是。

3.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等。

1.既清洁又高能的理想燃料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D.氢气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的秸秆,下列有关秸秆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B.制沼气C.造纸D.就地焚烧

3.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4.在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SO2和CO2B.SO2C.COD.SO2和CO

5.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6.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污染大气D.铅资源短缺

7.下列各种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气中CO2增加②SO2、NO2排入大气中 

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a

8.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①酒精②白磷③氢气④石灰⑤食盐⑥液化石油气⑦硫⑧镁带()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⑥⑧  C.①②③⑥⑦⑧  D.全部都是

9.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D.酒精没有可燃性

10.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11.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我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工作将全面启动。

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

使用这种汽油不但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同时,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粮食作为原料,这对解决我国粮食过剩,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报道回答:

(1)燃烧乙醇比燃烧汽油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因为乙醇不含有元素;

(2)乙醇是由粮食中的淀粉转化而成的,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

和两种物质转化而成的;

(3)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材料:

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其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我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

H2O)。

一水合甲烷是一种纯净物,同时也是一种水合物,可以表示每个一水合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下列有关一水合甲烷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B.CH4·

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

H2O中各元素C、H、O的质量比是6:

3:

8

D.CH4·

H2O中含有水分子和甲烷分子

(3)试计算68克一水合甲烷中含甲烷克。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一、单选题

1.“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下列做法不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含汞废电池埋入地下B.使用无铅汽油

C.使用无磷洗涤剂D.使用无氟冰箱

3.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健康生活”。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生物防虫技术,减少农药使用B.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减少森林开发

C.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D.回收植物秸秆,加工生产生物柴油

4.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拆除建筑物时喷洒水雾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旅游时随意乱丢垃圾D.向江河中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

5.今年两会期间,政府报告中指出全国空气质量较之前有所改善,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使用电动汽车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露天焚烧垃圾D.工厂尾气任意排放

6.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燃料.未来社会最理想的燃料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7.兴趣小组同学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C.图2能得出: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改进后的优点:

节约药品,更环保

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A.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B.

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

探究燃烧条件

9.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有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仍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杯中的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酒精灯加热纸杯后纸杯的着火点升高

10.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11.对照性原则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种重要的要求。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蜡烛熄灭顺序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通过两支试管气体的体积对比说明a管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b管

C.通过两支试管产生气泡速率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D.通过木条的变化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A.AB.BC.CD.D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如图的两只试管中,一段时间后,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②用气囊鼓入空气至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中白磷燃烧,

中无明显现象。

已知:

红磷的着火点为

,白磷的着火点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必须补充实验:

在烧杯底部放小块白磷于

热水中,并与试管中的白磷进行对比

B.通过对比步骤②中露出水面的白磷和红磷可以得到结论: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C.无需气囊,也可以将试管移开水面,达到与步骤②相同的实验效果

D.该实验中

热水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温度、隔绝空气

13.依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对比过程①a、b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C.对比过程②a、b装置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助燃剂

14.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15.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二、简答题

16.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17.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

(3)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

(4)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实验E中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

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1.A2.A3.B4.A5.A6.D7.B8.B9.C10.B11.A12.A13.B14.A15.C

16.C温度达到着火点

17.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隔绝氧气4P+5O2

2P2O52KMnO4

K2MnO4+MnO2+O2↑

18.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氧气不足化石燃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