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10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docx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

《忘川水》—对话父亲(摘自《踏不灭的薪火》)

1.影响人类社会的两段话对人类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当数这样的两段话: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男女、大小国家平等!

”(《联合国宪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联合国与共产党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初期到现在出现的两个最重要的世界性的组织。

现有192个会员国的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但其实际是主导了所在国家潮流的政党之间的世界性组织。

1942年,原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修改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的最后文本时,提出了“联合国”一词。

而共产党作为一个典型的世界性政党组织,要比联合国早近百年。

1843年,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在巴黎建立了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847年11月,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马克思和恩克斯联合执笔写成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最早宣传研究《共产党宣言》并非是共产党人,而是具有了当时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者。

1896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留居英国期间,在大英博物馆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论著。

宋庆龄在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回忆说:

“就在这一海外活动时期,孙中山根据他当时的理解,制定了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他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听到了关于列宁和俄国革命活动的消息。

早在那个时候,社会主义就对他发生了吸引力。

他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并阅读当时的社会主义书刊。

”而第一个在报刊上以文字介绍马克思的是梁启超先生,他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10月28日《新民丛报》第18号)中说:

“麦喀士,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麦喀士谓:

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

”“麦喀士”,是马克思在当时中国的译音。

1905年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朱执信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记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第一次简要介绍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1920年8月,留学日本归来的陈望道根据戴季陶提供的日文本、陈独秀提供的英文本翻译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在当今已经成了珍贵的革命文物。

我所在的山东东营市的博物馆里,就有一本陈望道当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1年,孙中山在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国民党。

察看国民党的基本纲领“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新三民主义”(联俄、容共、扶助和依靠农工),《共产党宣言》的影子不言而喻。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典型的追随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

”自此,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合作分裂、分裂合作的恩恩怨怨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磨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国民党的代表人物是1926年攫升为国民党中央主席的蒋介石,共产党的代表人物是1935年才取得党的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

父亲这一代人的一生,大都生活在蒋介石与毛泽东时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岁月里。

2.国民党也曾是革命党1981年夏天,我参加高考名落孙山,而父亲却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这个无奈的夏天,留给我最深刻记忆的是与父亲断断续续的对话。

父亲问我:

“你读高中两年,有哪些最难忘的事?

”我应声答道“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我写了一篇作文《月夜》,老师下批语说:

‘若确属自己写的,应是一篇佳作’。

再就是加入了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

”(下以父亲及我的形式记述)。

父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是《荷塘月色》的开篇部分。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描写父亲的散文《背影》也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流亡到昆明,担任西南联大文学系主任,西南联大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所流亡大学。

我读流亡学校时,曾形式上加入过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不用写申请书,集体开个大会,每人发一条‘红胳膊箍’,就成了三青团团员。

当时蒋介石任团长,实际负责人是陈诚。

你知道青年团的创始人是谁吗?

”我:

“不知道。

”父亲:

“在中国,是先有青年团后有共产党。

青年团的创建人中有一个叫杨明斋的,他是平度马戈庄人,马戈庄你不知道?

就在平度明村镇的北边。

杨明斋早年到苏联谋生,后来随共产国际的人回到了中国,参加了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的创建工作。

平度还出了一个名人刘谦初,北平燕京大学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时不幸被捕入狱遇害。

他的妻子张文秋在武汉时与毛泽东相识,一天毛泽东见到结婚才3天的张文秋开玩笑说:

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做‘亲家’。

刘谦初与张文秋有个遗腹女,名叫刘思齐,新中国成立后,她嫁给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

后来,刘思齐的妹妹邵华也和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二儿子毛岸青组建了家庭。

”我:

“以前只知道江青,高中学过毛主席的七绝《蝶恋花——答李淑一》后,才知道毛主席还有一个结发妻子叫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就是指杨开慧烈士,‘柳’就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询烈士。

”父亲: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你知道这个‘虎’是什么意思?

”我:

“‘虎’字在这里是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父亲:

“毛主席诗词里的‘虎’字,不仅是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杨开慧是被国民党发动派杀害的,而柳直询是死于红军内部的肃反扩大化,所以将‘虎’字单单理解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有些片面。

”我:

“国民党与共产党为什么誓不两立,针锋相对?

”父亲:

“古今中外,国与国也好,政党之间也罢,只有共同的利益,而没有永远的联盟。

所以政党之争在于其代表的利益不同,战争只是政党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

高中的政治经济学里不是有句话嘛,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通俗地讲,上层建筑就是政党,经济基础就是社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不同阶级成分。

要解析一个国家、社会或政党的历史,只能从这一点出发,否则就永远也说不清、道不白。

当时,国民党代表了富人的利益,共产党代表了穷人的利益,在民主与法律极度缺失的年代,除了民族利益之外,这对矛盾根本无法调和,只有进行战争。

”我:

“这就是历史课本上说的国内革命战争吧。

”父亲:

“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叫内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后来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日俄战争,更使国家的主权降到了零,上海的黄浦公园门口竟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那时的中国一盘散沙,被称为‘东亚病夫’,一是穷,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二是乱,军阀割据,相互混战。

与共产党一样,国民党成立之初也是革命党,其目标就是驱逐西方列强、打倒军阀,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于是国共有了第一次合作,联合进行北伐攻打北洋政府,毛主席就曾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制造了针对共产党的政变(‘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血腥的十年内战开始了。

十年内战不该打,劳民伤财,小日本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国十年不打内战,国力会有多强大啊,小日本就不敢贸然侵略我们。

‘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打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中国面临灭国亡种的危险,国共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打败了侵华日寇。

”我:

“国民党是反动派呀,怎么会成了革命党?

”父亲:

“人的正确历史观念来自于历史事实。

不能因为谁是执政党就说谁昏庸无耻、反动透顶到家了,站在政党的立场来谴责民族过去的历史是大忌。

国民党成立之前的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都是进步的革命团体,其共同的政治要求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些革命团体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们称他们叫革命党人。

国民党成立后,在其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其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我们有一位老师,是‘老牌’的国民党员,他曾经对我们讲过:

在共产国际的一次会议(执行委员第七次扩大全会,莫斯科,1926年11月)期间,邵力子(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时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曾向斯大林转达蒋介石的要求:

要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国民党。

共产国际是当时领导世界人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国民党申请加入共产国际,虽然是为了与共产党争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但其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愿望有革命性的一面。

这是历史事实。

”我:

“国民党时期,中国的大城市几乎都有西方国家的租界,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将西方列强赶出了中国。

”父亲:

“租界是鸦片战争的产物。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后,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十多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是其中的第一个,这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条约里面规定中国除了割地、赔款之外,就是开放通商口岸,西方人在作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强行划出的居住地就是租界,上海的英国租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块租界,英国是侵略中国次数最多、也是最无赖(指其长期占领香港)的国家。

国民党的革命性也体现在其反对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上。

孙中山建立广州革命政府(1917年9月)后,提出的口号是‘改正旧约’;蒋介石成立南京革命政府(1927年4月)后,提出的口号是‘废除旧约’,一个是‘改正’,一个是‘废除’,后者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性更强一些。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对日寇在行动上是抵抗,但未公开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国民党立即废止了清政府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随后,国民党抓住中国持续抵抗日寇、支援欧洲战场的时机,经与美国、英国进行谈判,废除了他们在中国的特权,西方国家在中国只有大使馆和领事馆,租界不复存在。

我们在安徽阜阳国立二十二中读书的第一个学期期末(1943年1月),当时的报纸发表了蒋介石的《告全国军民书》,中国的‘百年屈辱,洗于一日’。

讲到国民党反对外来侵略,绝不能绕开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在一线与日寇作战的是国民党的国军部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在后方游击作战。

‘二战’中,没有哪个民族的牺牲能比得上我们中华民族,也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对自己的那段光荣历史更加淡漠。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罢,打的都是共同的敌人小日本啊。

抗战中,莱西牺牲了不少人,是八路军的都有墓,像李佐民(胶东八路军五支队政委)、庄国瑞(胶东八路军五支队团长)等有名人物的墓还很大。

李维藩是抗战中莱西第一个牺牲的将领,他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参加淞沪会战阵亡,当时是国军副旅长兼团长,为国捐躯后,不仅没有坟墓,知道他的人也不多,更何况那些普通国军士兵了……回到正题,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因为,国民党革命的不彻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进行土地革命,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不彻底变革土地所有权,阶级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调和;二是过于依靠西方国家搞革命,孙中山时期是依靠外国(主要是日本)打军阀,蒋介石时期是依靠外国(主要是美国)打内战,‘天上不会掉馅饼’,别人帮你是有由头的。

”3.“《大刀进行曲》是用大刀砍出来的!

”我:

“历史课本上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打败了日本侵略军。

”父亲:

“你说对了一半。

在中国,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有两支大部队,除了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还有蒋介石(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抗战初期,在一线与日寇拼杀的是国民党的部队。

我自家乡流亡安徽阜阳的路上,途经过临沂、台儿庄一带时,听老乡讲战斗打的那个惨啊,国民党的官兵死伤不计其数。

我们国立二十二中的校长李仙洲,毕业于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党员,就带兵打过日寇,还负过伤。

”我:

“我看过电影《苦菜花》、《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鸡毛信》和《东进序曲》,听过袁阔成的评书《大刀记》,里面都是讲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打鬼子、除汉奸,国民党的部队是阻挠抗日的。

”父亲:

“《苦菜花》、《地雷战》的故事发生在胶东半岛的昆嵛山一带,《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鸡毛信》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的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东进序曲》讲的是当年苏北和皖北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故事。

《大刀记》也确有其人其事,你会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吧?

”我:

“会唱,在上小学时就会唱,是歌颂八路军用大刀杀日本鬼子的歌曲。

”父亲:

“不是这么回事。

八路军是用大刀杀过日本鬼子,但最早喊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是国民党的抗战部队。

日寇占领东北和热河后,企图攻下长城威胁北京。

在长城(喜峰口)布防的是西北军的二十九军,虽然部队装备差,但士气很旺盛,每位士兵都配有一把大刀。

二十九军军长叫宋哲元,他下面有个师长叫张自忠,张自忠手下有个旅长叫赵登禹,都是我们山东人。

战斗打响后,张自忠在前线指挥,会武功的赵登禹亲自率领大刀队,在夜里冒着大雪袭击日寇阵地,硬是用大刀砍败了日本鬼子(史称喜峰口战役)。

后来,上海有个叫麦新的爱国作曲家,据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我们流亡的时候经常唱起这首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是当年二十九军的官兵用大刀砍出来的。

”我:

“想不到,《大刀进行曲》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父亲:

“这三位抗日名将都没有看到抗战胜利,就病的病、死的死。

宋哲元将军,1940年病死在绵阳(其陵墓位于绵阳涪江东岸富乐山上。

我在川北工作期间,2002年的暑假,上级领导入川视察工作,特地带7岁的女儿来绵阳,我曾携女儿去富乐山拜谒过将军的陵墓),也是在这一年,张自忠将军战死在湖北的汉江东岸(枣宜会战战场)。

他的棺材运到重庆时,蒋介石亲自接灵,并写了“英烈千秋”的挽匾。

赵登禹将军,早在抗战爆发的那一年(1937年)就牺牲在北京的南苑机场附近。

抗战胜利后,我还在汉阴读书,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其大女儿何鲁丽,在80—90年代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以殉难抗日将领命名了三条道路,其中两条路是以赵登禹、张自忠的名字命名的。

何思源也是山东人,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多年。

这个人爱国,抗战爆发后,带领军队在黄河北打过日寇,为建立成城中学和国立二十二中出过很多力。

”我:

“国民党部队中有这么多的抗日英雄?

蒋介石不是被迫抗日的吗?

‘九一八’事变后,是张学良的不抵抗,东北三省才沦陷了。

”父亲: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沦陷的不只东北三省,还有一个省叫热河省,省会在现在河北的承德。

‘九一八’事变那会儿,蒋介石政府抗日不积极。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九一八小调》就是最好的证明。

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抓了蒋介石,逼迫蒋介石抗日,蒋介石是答应了抗日才被释放了。

蒋介石真正抗日是在‘卢沟桥’事变后,他也是中国人啊。

我们在国统区的学生都记得蒋介石讲过这样一段话,就是‘如果战端一开,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台儿庄战役虽是李宗仁在现场指挥,但若没有蒋介石对其嫡系汤恩伯的‘死命令’,就不会有台儿庄大捷。

北平保卫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忻口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以及远征缅甸,这些大的战役都是蒋介石指挥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打的。

北平战役阵亡的佟麟阁和赵登禹,忻口战役阵亡的郝梦龄,台儿庄战役阵亡的王铭章、王冠五,武汉会战阵亡的张自忠,缅甸会战阵亡的戴安澜等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还有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的薛岳,是歼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领。

薛岳的原名叫薛仰岳,‘仰岳’,就是敬仰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意思。

”我:

“您为什么记得这么多国民党部队的抗战人物?

”父亲:

“当时,我就读的国立战时中学在国统区,听到看到的大都是国民党部队抗战的消息。

那时期,抗战的宣传工作跟得紧,每一次大的战役都有报道。

我看过一部纪录片叫《民族万岁》,连青海的藏族喇嘛都为抗战捐物捐款。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叫郑君里,抗战结束后拍摄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青年学生中反响很大。

那时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全民族的力量抗战。

此前国民党军队打的是‘青天白日狗牙’旗,共产党的红军举的是红五星的红旗。

搞统一战线了,全国的正规抗战部队帽子上都戴‘青天白日’徽章,统称中国国民革命军,最高指挥官就是蒋介石。

而八路军的实际领导者,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

八路军不和日寇打阵地战,是打运动战和游击战。

抗战以来,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仗,在现场指挥的就是林彪。

记得当时的报纸说,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还向八路军发了贺电。

”4.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

“抗战时有句口号,叫‘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可抗战胜利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为什么不继续合作,反而进攻解放区?

”父亲:

“抗战胜利后,山东、河北和东北的大多数地区都被八路军接收。

教育部命令国立战时中学可以复员返乡,而我们国立二十二中,还有国立一中、国立七中,却只能留在陕南。

因为蒋介石正在向这些地区派兵,内战一触即发。

当时尽管国共在重庆谈判,但都在做打的准备。

同学们在私下议论中,许多人都不相信会和平,连学校的老师和军事教官也不相信。

因为蒋介石命令八路军原地待命,等国民党的部队去接管投降日寇的枪支弹药和粮食,并要收编八路军。

你想啊,经过抗战历练的八路军怎么会答应呢?

‘萝卜快了不洗泥’,国民党和共产党就发生了第二次决裂,作为两党的领袖,毛主席与蒋介石更是针尖对麦芒。

而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

”我:

“为什么说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

”父亲: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

蒋介石也算是一代伟人,他的悲剧是与毛主席同在一个时代,用老百姓的话讲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蒋介石一心想消灭共产党,到了台湾还想着‘光复大陆’。

而事实上,国民党打的越厉害,共产党壮大的就越快。

毛主席有三点是蒋介石很难做到的,一是开展人民战争,共产党替穷人打天下,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穷的农民,老百姓跟着共产党有饭吃,千家万户都给动员起来了,解放战争时期,整个胶东的乡下和城里几乎看不到成年男人,都去了前线参加战斗或支前;二是实现国家统一,蒋介石在大陆执政了20多年,中国仍然是一盘散沙,而毛主席(共产党)用了短短的几年就统一了中国,真正把中国人团结在了一起;三是奉行民族独立,蒋介石是仰仗美国打内战,往往很是憋屈,毛主席则不然,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刚建国就敢和美国在朝鲜战场较量,打得美帝国主义坐到了谈判桌上。

解放战争末期,斯大林让国共划江而治,毛主席却‘不可沽名学霸王,宜将剩勇追穷寇’,硬是打过了长江,解放了全中国。

50年代末,苏联的赫鲁晓夫用核武器威胁中国,毛主席就回敬他说,‘那我就发动几亿中国人民排着队向莫斯科冲锋。

”我:

“历史老师说,毛主席是中国的‘神’,胜过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康熙皇帝。

”父亲:

“古今往来,能做‘皇帝’的哪有不‘神’的?

但毛主席很有影响和带动力,他的妻子和弟弟妹妹都被反动派杀害了,大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

你的三爹在抗美援朝中牺牲了,直到志愿军全部撤回了国内家里才知道消息。

你奶奶哭得死去活来,你爷爷拿着铁锨满街追着县里的干部要儿子。

我从县机关学校回家对你爷爷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牺牲了。

你爷爷就反过来劝你奶奶:

‘不哭了!

毛主席的亲儿不也死了吗,你还哭什么!

’所以,不仅穷人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他的身边还吸引了好多有大本事的人。

柳亚子当过孙中山的秘书,郭沫若在蒋介石的政府干过厅长,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何思源曾担任国民党的北平市长,但后来都到了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一边,不是在解放后,是在解放前。

”我: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毛主席的?

”父亲:

“在家乡读书时只是听说过共产党,因为国民党莱阳县政府到处抓共产党,抓到了大都是公开枪毙。

胶东沦陷后,我南下流亡到安徽的阜阳,正值国共合作时期,阜阳城的街上一边贴着蒋介石、李宗仁的画像,一边贴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那时才知道共产党的领导人是毛主席。

在我们国立二十二中,从阜阳到汉阴时期,都一直没有共产党活动。

直到1945年的秋天(10月)国共谈判结束后,报纸上发表了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题赠柳亚子先生的诗词,才进一步了解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当时报纸登载的诗词题目不是《沁园春·雪》,而是《沁园春·咏雪》。

‘欲与天公试比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折服了国统区的许多民主人士和爱国学生。

也是从这以后,我们国立二十二中才有个别同学偷偷离开学校,翻越秦岭,投奔了延安。

国立六中去延安的学生多,最有名的是贺敬之和刘晋,贺敬之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家喻户晓,刘晋建国后当了胡耀邦(团中央书记兼中央团校校长)秘书,在青年界也很有名气。

胡耀邦现在是中央主席(1982年改为总书记),说起他还有一个历史小故事。

抗战胜利后(1946年),胡耀邦在北平军调处(国共和美方军事调解处的简称)工作。

一次食堂开饭,排在后边的一高个美军军官伸手摱过胡耀邦想先打饭,身材比人矮一大截的胡耀邦转身指着美军军官怒骂:

‘你混蛋’!

”5、陈纳德的“飞虎队”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帝国主义既是反对派,也是纸老虎。

”父亲:

“毛泽东有段名言,叫‘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当年(1946年8月6日)在延安杨家岭接见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讲的。

这里所说的反对派,主要是指以蒋介石为首的要打内战的国民党。

蒋介石这个人,有些方面很像孙中山,解决国内战争问题好依靠外国势力,所以毛泽东讲的‘反对派’也包括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

但对中国而言,美国也并非一直都是反对派。

”我:

“历史上,美国对中国更多是侵略,从《中美望厦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到《门户开放政策》,都是铁证,还有插手朝鲜内战,矛头对得的是中国。

美国怎么会是中国的朋友?

”父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和英国、苏联想先打败德国和意大利,解决欧洲问题。

为了拖住日本,美国实行了援华政策,主要是作战军需物资装备和一些军事顾问人员,当时中国的远征军是清一色美式装备,尤其是著名的‘飞虎队’,成了美国援华的象征。

”我:

“抗战时期,中国有大刀队、铁道游击队和苏联的航空队,没听说过还有美国的飞虎队?

”父亲:

“飞虎队的全称叫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来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

航空队以飞虎做标志,所以人们称它叫飞虎队。

抗战时期,我们读书的安康、汉阴和汉中时常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飞虎队就在汉中城西关建立了航空站,陈纳德曾带领战机驻守汉中。

一次,日机空袭汉中,陈纳德亲自驾机击落一架日寇轰炸机,敌机上有四个日本人,一个跳伞被俘,另外二男一女随机坠毁在城固县内的稻田里。

陈纳德是谁?

陈纳德是飞虎队的头头,抗战胜利前夕离开了中国。

国共内战时期,又回到中国的陈纳德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成立了民航空运队,主要是帮蒋介石空运军队、给养,建国后,大陆称陈纳德为飞贼,当时有本小人书《飞贼陈纳德》,说的是陈纳德帮国民党反动派空运队屠杀老百姓;再者,陈纳德与中央通讯社女记者陈香梅结婚,陈香梅比陈纳德小很多岁(35岁),后来在美国从商、参政都很有名气,70年代,她被评为北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我:

“抗战时期,陈纳德是美军在中国的最高指挥官吗?

”父亲:

“美军在中国的最高指挥官叫史迪威,他是盟军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他还有一个特权,就是负责分配美国援华的物资装备。

史迪威先后指挥了两次入绵作战,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取得了胜利,抗战胜利前(1945年1月),通车后的中缅印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这个人有些亲共,主张对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也给予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