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学说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13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病机学说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机学说习题.docx

《病机学说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机学说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机学说习题.docx

病机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5.《内经》所说: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房劳过度而耗伤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无穷而暗耗

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

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虚

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燥热之邪灼伤     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忧愁思虑而暗耗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

1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

   A.热汗多     B.身热肢冷     C.畏寒蜷卧     D.气喘     E.脉数疾

1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

   A.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     C.冷汗淋漓     D.脉微欲绝     E.以上皆非

12.在亡阴、亡阳的治疗中,均需用何药物,以推动阴阳两类功能的正常进行:

   A.滋阴补血药     B.大剂补阳药     C.大剂补阴药     D.大剂补气药     E.大剂补肾药

13.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

   A.精     B.血     C.津     D.液     E.气

14.大汗不止,使亡阴与亡阳愈来愈恶化,所以治疗亡阴,亡阳时,必须重用:

   A.补血药     B.补阴药     C.生津药     D.固摄药     E.补阳药

15.“直中”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

   A.正胜邪退     B.邪去正虚     C.正虚邪恋     D.邪正相持     E.阳虚寒盛

16.“内陷”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

   A.邪去正虚     B.邪盛正虚     C.正虚邪恋     D.邪正相持     E.以上皆非

17.表里的病势出入,实际上取决于:

   A.正气盛衰与否     B.气血功能是否协调     C.脏腑功能是否旺盛

   D.邪正消长盛衰     E.以上皆非

18.卫气营血病位传变,下列何种形式为逆传:

   A.卫分到气分     B.气分到营分     C.营分到血分     D.卫分到营分     E.以上皆非

19.下列何项是形脏内外传变:

   A.脏腑病变按五脏乘侮关系传移     B.脏腑病变按五脏相生关系传移

   C.形体组织病变按五脏所合关系传移     D.脏腑病变按脏腑表里关系传移

   E.疾病在六腑间的相应传移

20.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

   A.肝     B.心     C.心包     D.肾     E.脾

21.内风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22.内湿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23.内风性质属于实的为:

   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阴虚生风     D.血虚生风    E.燥急生风

24.哪一项不属于内寒所表现的症状:

   A.四肢逆冷      B.面色苍白      C.恶寒      D.蜷卧       E.少腹冷痛据按  

25.内燥起于肺、脾、肾、胃为重,哪一个尤重:

   A.肺      B.脾      C.肾      D.胃      E.肝

26.内燥的病理特点为:

   A.干      B.热      C.冷      D.瘦      E.凉

27.下列哪一个属于虚火所表现的症状:

   A.口渴喜冷      B.舌红苔黄      C.五心烦热       D.脉洪数      E.痈疡

28.内生五气中以虚为主要病机的是:

   A.内风      B.内热      C.内火      D.内寒        E.心火

29.下列哪一项属于肝脏病理中的虚者:

   A.肝气郁结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胆湿热    E.肝郁气滞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肾阴精失调:

   A.肾阴亏虚      B.相火妄动      C.肾气不固      D.肾精不足   E.水不济火

31.精虚最主要的病变是指:

   A.肾精不足    B.先天之精不足    C.水谷之精不足    D.脏腑之精不足   E.生殖之精不足

32.精瘀通常是指:

   A.女子月经不行    B.精不生髓    C.肾失藏精    D.男子精道瘀阻   E.精不化气

33.“薄厥”的病机是:

   A.气闭    B.气逆    C.气滞    D.气脱   E.气虚

(二)B型题

   A.气陷     B.血热     C.出血     D.气脱     E.血瘀

1.气滞会引起:

2.大出血会引起:

3.气不摄血会引起:

   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    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     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

   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    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

4.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

5.病机属虚的是:

6.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

   A.邪正盛衰变化     B.身体素质     C.生活状况     D.地区方域     E.失治误治

7.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8.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

9.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

   A.间脏传变     B.不间脏传变     C.表邪入里     D.里病出表     E.三焦传变

10.肝病传脾为:

11.温热病汗出热解,疹痞透发:

12.湿热病由脾胃传及肝肾为:

   A.取决于邪气的盛衰     B.根据临床证候表现     C.与治疗当否有关

   D.主要取决于抗病和驱邪能力     E.说明阳气由盛而衰

13.外感病由阳经传入阴经:

14.在里之病之所以能出表:

15.判断病邪出入主要据何而定:

(三)D型题

1.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

   A.气闭     B.气脱     C.气逆     D.气滞     E.气陷

2.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壮热面红     B.呼吸气粗     C.烦躁不安     D.四肢不温     E.脉象沉伏

3.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四肢逆冷     B.畏寒蜷卧     C.口渴     D.面色泛红     E.脉微细

4.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很重的虚寒证     C.寒热错杂证     D.实寒证     E.真热假寒证

5.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寒象  B.虚热证     C.寒热错杂证     D.实热证     E.真寒假热证

6.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

   A.阴虚     B.阳虚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阴阳格拒

7.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

   A.大实有赢状  B.至虚有盛候     C.由虚转实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

8.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

   A.心     B.肝     C.脾     D.胃     E.肾

(四)X型题

1.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

   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     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

   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     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

   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

2.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

   A.表虚里实   B.上实下虚   C.至虚有盛候   D.表实里虚   E.上虚下实

3.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

   A.经络闭塞   B.久病耗精   C.脏腑功能亢奋   D.气机阻滞

   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

4.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A.食积郁而化热   B.外感温热之邪   C.血瘀化热   D.寒邪入里化热   E.五志过极化火

5.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

   A.脉大而无根     B.精神萎靡     C.畏寒蜷卧     D.脉微欲绝     E.面色苍白

6.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A.肺     B.肝     C.脾     D.胃     E.肾

7.各种气滞病变,共同的病理表现是:

   A.闷     D.胀     C.满     D.痛     E.沉

8.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肾     B.心     C.肺     D.肝     E.胃

9.血的循环运行失常的病理变化应包括:

   A.血行迟缓  B'血行逆乱     C.血耗太过     D.血行加速     E.血液妄行

10.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

   A.外伤大量失血     B.肝病呕血     C.月经淋漓不断     D.妇女崩中    E.产后大出血

11.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

   A.湿浊困阻     B.肌肤肿胀     C.痰饮凝聚     D.水液贮留     E.气滞血瘀

12.体质对疾病传变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A.决定病邪的“从化”     B.影响疾病与传变的迟速     C.影响病人的情绪     D.影响感邪的性质

   E.影响病邪侵入途径和病位

13.实证临床可见到:

   A.二便不通     B.脉实有力     C.瘀血内阻     D.心悸气短     E.水湿泛滥

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

   A.情志所伤     B.饮食寒温不适     C.水湿停滞     D.瘀血内阻     E.痰浊壅阻

15.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是:

   A.有热象     B.有肿疡     C.有扰神     D.有动血     E.有伤阴

16.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

   A.水停气阻     B.血瘀水停     C.气随津脱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17.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心    B.肝    C.胃    D.肺    E.肾

18.风气内动属于虚的:

   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阴虚生风    D.血虚生风    E.血燥生风

19.下列哪些属于肝风内动的基本特征:

   A.眩晕    B.肢麻    C.震颤    D.抽搐    E.角弓反张

20.下列哪些属于内寒的临床的特点:

   A.冷    B.白    C.稀    D.静    E.润

21.内火病理变化有:

   A.阳气过盛化火    B.邪郁化火     C.五志过极化火     D.阴虚火旺     E.壮火

22.火热病变的共同特点是:

   A.热    B.赤    C.稠    D.燥    E.动

23.下列哪项属于热极生风的表现为:

(    )

   A.眩晕欲仆    B.角弓反张    C.口眼喎斜    D.皮肤甲错    E.高热神昏

24.下列哪项属于内寒的表现:

(    )

   A.发热恶寒    B.无汗头痛    C.脉浮紧    D.四肢不温    E.形寒喜暖

二、填空题

1.病机学说,即研究和______的学说。

2.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______和_______内在根据。

3.《脾胃论》提出“阴火”概念,论述了________的病机。

4.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

5.基本病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正邪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7.所谓实,邪气实也,或外闭于_________,或内结于_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___等。

8.实性病变,常见于外感六淫的________,或由于__________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内伤病证。

 

9.《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则虚。

”  

10.《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凡阴阳之要,_______乃固,……阳强_______,_______乃绝。

11.《素问·调经论》曰:

“阳盛则外_______,_______则内寒。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胜则_______,阳胜则_______。

” 

13.《素问·调经论》说:

“_______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14.阳虚则寒是_______而有寒,以_______为主;阴盛则寒是以_______为主,_______象不甚明显。

15.“阳虚则外寒”指寒邪袭表,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恶寒战栗症状。

16.《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五脏相通,移皆_______,五脏有病,则各传其_______。

17.全身性的阳气虚衰,常见的主要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可具体表现在肺的__________、_________;脾的________;胃的_______等方面。

19.湿浊困阻病机,多由_______能减退,_______,久则聚积而成。

20.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往往湿邪_______,形成“湿热”;若阴寒之体得之,则湿邪_______成为“寒湿。

21.同样感受燥邪,阳热之体得之则_______,而成“温燥”;阴寒之体得之则_______,而为“凉燥”。

22.病证由寒转热为阳长阴消,表示_______,_______,于证为顺。

由热转寒,为阴长阳消,表示______,_____,于病为逆。

23.气闭病变产生的原因,多由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等阻滞气机出入所致。

24.气脱形成的原因,多由于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_______长期消耗,正气衰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

25.亡阳时,全身属阳的功能衰竭,而以温煦、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的衰竭最为突出。

26.亡阴时,全身属阴的功能衰竭,而以______、_______与_______等功能衰竭最为明显。

27.《素问·八正神明论》曰:

“血气者,人之______,不可_______。

28.《灵枢·口问篇》说:

“上气不足,_____为之不满,耳为之_____,头为之_____,_____为之眩”。

29.气闭病变临床常见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0.血热病变,临床既有______,又有_______等为其特征。

31.疾病的传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其后者又包括_______、________。

32.病位传变的具体规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3.表邪入里,常见于外感病的_______,是疾病向_______的反映。

34.一般对病位层次的分界,外感病多按___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__来划分;内伤杂病则主要以_______而划分。

35.导致病邪从化的原因,即在于人体的禀赋有______之别,脏腑有______之分。

36.近四十年来,中医病机学说出现了新的理论,如六经病机阶段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37.由于内风与    的关系密切,故又称      或      。

38.肝风内动以      ,      ,      ,      等病理反映为基本特征。

39.风气内动有    之分,主要有      ,      ,      和      等。

40.内寒多责之于    ,      ,      ,且与      关系密切,尤以      虚衰为关键。

41.内寒的特点主要是      以      为主;外寒的特点主要以      为主。

42.内寒以      ,      ,      ,      ,      为其临床特点。

43.由于内湿多因        ,故又称      。

44.内湿为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虽与     、     、     有关,但与      的关系最为密切。

45.内燥起于      、      、      ,      为重,       尤为重。

46.        是内燥的病理特点。

47.火热内生不外        两端,其共同特点是      ,      ,      ,      ,      。

48.外感病的基本传变形式是        。

49.精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或        。

50.精的失常包括        、           两方面。

 三、判断题

1.病机,即病因作用于人体,机体某些生理状态被破坏,且自身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

(  )

2.《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

(  )

3.中医病机学说是立足于整体联系的病理观认识和研究疾病的。

   (  )

4.邪正相持状态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

(  )

5.邪过盛,正太虚,发病后常可现“直中”,“两感”或“内陷”等病机逆传情况。

(  )

6.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  )

7.“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中的“外热”或“内寒”,主要指寒热征象反映于里或反映于外而言,而非指病位的在表或在里。

(   )

8.最易伤津的是吐泻。

()

9.“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其中的“外寒”与“内热”之内外,是指病位在里或在表。

(  )

10.阳虚必定以气虚为基础,而气虚并不都表现为阳虚。

(  )

11.津液不足是阴虚的最主要病机之一。

(   )

12.血虚并不都表现为阴虚,精亏并不都表现阴虚。

(  )

13.阴虚或阳虚影响于肾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的病机。

(  )

14.《内经》“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的基础。

(  )

15.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丹溪心法》。

(  )

16.所谓“实”的病机是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已衰。

(  )

17.《素问·热论》实开经络病机和气血病机之先河。

(  )

18.一般而言,气逆于上以实证为主,也有因虚而气机上逆者。

(  )

19.气闭病变,因融冒秽浊之气而致者为气厥。

(   )

2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

21.气滞血瘀与心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

(  )

22.气随血脱,临床上多见于慢性小量出血的病人。

(  )

23.疾病过程中,因虚致实变化意味着正气来复,病情有向愈之机转。

(  )

24.卫分是温病的初期阶段,病位主要在肺胃。

(   )

25.血分属温病的晚期阶段,病位主要在心肝肾。

(  )

26.卫气营血传变,“顺传”多为渐进传变;“逆传”多为暴发而形成。

(  )

27.留下后遗症的病机主要见于正虚邪恋。

(  )

28.病位之所以发生在手足经脉间传变,是因手足经有相互交接关系。

(  )

29.中医病机理论,源于《诸病源候论》。

(  )

四、名词术语解释

1.病机        2.病机学说    3.邪正盛衰    4.虚            5.实         6.虚实错杂

7.虚中夹实    8.实中夹虚    9.虚实真假    10.两感         11.直中      12.内陷

13.格阳       14.格阴       15.亡阳       16.亡阴         17.气虚      18.血虚

19.血瘀       20.血热       21.传变       22.病势         23.病位      24.病位传变

25.经脉传变   26.病邪出入   27.脏腑传变   28.不问脏传变   29.间脏传    30.从化

31.邪结       32.上气不足   33.气机失调   34.精虚         35.精瘀      36.出血

37.内生“五邪”             38.风气内动   39.寒从中生     40.湿浊中生  41.少火

42.壮火       43.内燥       44.内生五气

五、简答题

1.病机的概念如何?

有何临床意义?

2.何谓正胜邪退?

其临床意义如何?

3.何谓邪盛正虚衰,其临床意义如何?

4.邪正盛衰出现的虚实变化有哪些?

5.邪正盛衰对病势的趋向及转归有何影响?

6.形成虚实错杂病机的原因有哪些?

7.如何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

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8.血的失常病机包括哪些内容?

9.血热炽盛病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0.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哪些病理变化?

并简述其病理机制。

11.何谓津液代谢失常?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2.津液亏损不足病机的含义是什么?

13.津液的输布障碍和排泄障碍其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14.津液输布障碍的病机含义是什么?

15.津液排泄障碍的病机含义是什么?

16.血瘀与瘀血有何不同?

气虚血瘀的病理表现如何?

17.气虚与气陷有何不同?

18.如何理解“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19.病机表邪入里的含义是什么?

20.病机里病出表的含义是什么?

21.简述经脉传变的具体规律。

22.简述三焦传变的具体规律。

23.简述脏腑传变的具体规律。

24.寒热病性转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5.寒热转化对疾病预后有何意义?

26.何谓亡阳?

其病理表现如何?

27.何谓气虚?

其主要形成原因何在?

28.何谓湿浊困阻?

其病理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