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19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拟建地

项目名称:

XX县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

项目拟建地:

XX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紧邻县城新区,南起XX镇青路村,北至XX乡火车站,东临省道,西至XXXX村。

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园区内,总用地面积63.8亩(42523.2平方米)。

具体位置为:

北面紧靠泉塘路南面沿线,东面紧靠仁信路西侧沿线,西面距永乐路100-150米。

1.2项目负责单位:

XX县工业园管委会

进驻企业:

深圳XX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3建设单位概况

1.4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XX县工业园建设是发挥XX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高效对接XX省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打造XX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园区做出的战略决策。

园区规划范围总面积310.91公顷,目前水电路基设施建设基本完工,深圳XX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定了LED产业化项目入园协议。

深圳XX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产业化项目的建设是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来工业园区的有效途径;项目科技先进、节能环保,符合县城工业园的入园标准;项目属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发展前景巨大,有利于企业与园区共同发展;LED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园区GDP的增长;LED企业属劳动密集形企业,大量解决劳动就业,可增加及务工人员和附近居民收入,同时带动园区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XX“工业强县”这一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6研究依据及范围

依据:

a、《XX县县城总体规划》

b、《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XX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d、《XX县“十二·五”发展计划纲要》

e、《XX县工业园LED产业化标准厂房建设规划总平面图》

f、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g、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

h、建设单位的委托及提供的其它资料

范围:

a、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b、XX县经济社会总体概况及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c、建设区气候及自然、水文条件和用地建设条件

d、技术方案

e、组织机构和定员

f、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g、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h、经济评价

i、招投标管理

1.7研究结论

1.7.1本项目是扩大XX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1.7.2本项目建设用地位于XX县工业园内,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建设条件良好。

1.7.3本项目属园区的标准厂房建设开发项目(含厂区道路),建设总投资17987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12590万元,其它费用3597万元,预备费920万元,建设期利息880万元,建设工期拟定2年。

1.7.4本项目建设总用地81亩(53996.8平方米),其中厂房建设用地34亩(22851.6平方米)。

项目厂房工程总建筑面积70258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

标准厂房18幢、仓库4幢,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4258平方米,其他设施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厂区道路、卸货场、停车场、门卫、绿亮化、给排水等设施。

建筑结构:

厂房、仓库三层,办公楼五层。

厂房功能:

主要从事LED显示屏、LED照明灯具、城市景观亮化的项目开发、生产。

1.7.5本项目建设投资融资方式:

项目总投资17987万元中,银行贷款8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9987万元。

1.7.6该项目社会效益巨大,主要目的是大量吸引外资,发展XX工业,解决就业,财税增收,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增值,最终实现XX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项目在营运中具有一定的租赁收入,可保证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保持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

LED产业化项目进驻园区后,年创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可安排就业人员4500人。

因此该项目从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性效益上来看是可行的。

17.7建议

1、建议项目负责单位帮助企业办理好有关报批手续,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项目早日上马。

2、由于与项目有利益相关的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及电信等部门,他们对项目的供给,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建议XX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动员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以缓解项目建设的投资压力。

3、建议各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对本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促成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效益。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占%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

m2

53996.8

81亩

1.1

厂房开发建设用地

m2

22851.6

34亩

2

规划总建筑面积

m2

70258

2.1

厂房\仓库建筑面积

m2

63000

2.2

办公楼建筑面积

m2

4258

2.3

其他建筑面积

m2

3000

3

厂区道路(包括消防道)

10

3.1

道路长度

m

2380

3.2

道路路宽

m

8

4

停车位

45

5

建筑密度

%

42.3

6

绿化率

%

12.8

7

容积率

1.3

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7987

8.1

自筹

万元

9987

8.2

申请银行贷款

万元

8000

9

总收入

万元

19777

10

税后利润

万元

1323

1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7.35

12

投资回收期

14.6

12

项目建设工程

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工业园区是聚集若干工业企业区域,它是有开发面积较大,拥有多个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对入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对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特征。

工业园区的出现,加快了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工业发展平台、项目落地载体和民营经济孵化器的作用。

2.1.1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不管是从国外的还是从国内看,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并能有效推进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由于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有效地节约用地,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方便了企业运作,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

有资料表明,一个合理布局的工业园区一般可以节约城市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

2.1.2工业园区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

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质量的城市化。

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提高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的产业支撑,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而使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的副中心,并最终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经济发展极。

而且工业园区建设还可以将大量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1.3工业园区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工业发展同资源有限,工业为人类带来文明与进步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之间矛盾,实现工业园区化,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水、电、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益,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突破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同时,工业园区可以通过集中联片生产、对污水等”三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促进园区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工业园区更适于目前提倡的循环经济做法。

2.1.4XX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XX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紧邻县城新区,南起XX镇青路村,北至XX乡火车站,东临省道212线,西至XXXX村,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一园三区”。

园区交通便利,高速连接线(省道212线)、即将升为国道322线的省道路316线穿境而过,距衡茶吉铁路XX站1.5公里、衡炎高速安攸互通口12公里,京珠高速、武广高铁离园区不到1小时车程。

通过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园区内的道路和水、电、排污、燃气、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等“七通一平”全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功能齐全,条件成熟,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2.2建设LED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性

2.2.1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

据专家预测,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开采年限为40年,天然气为60年,煤为211年。

我国能源储备少、产量低,而能源需求却在大幅增加,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

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38810.9万吨。

2009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原油净进口对外依存度为51.2%,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6%。

在价格不断升高的石油面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我国国家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

针对国际国内的能源供求紧张的形势,发展的节能产品,拓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此,国家解决能源短缺的做法是,既要加强传统能源开发和适当进口,同时又要积极开发和发展的节能产品,节约能源。

因此,扩大生产和绿色照明产品,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增强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2是实现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很突出,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

项目的建设是具体实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生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2.2.3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国家非常重视LED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作,并在国家政策和长远规划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均将绿色照明工程列为我国的重点节能领域和重点工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将绿色照明作为鼓励类产业。

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形势,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2.2.4是XX及园区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

项目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同时吸引大批在该地区打工的人员回XX务工、创业,将有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将会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LED产业化进驻园区,并选定该地块作为LED产业化加工基地,是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企业入园标准,项目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所以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总概况

3.1总体方位及自然条件

XX县位于罗霄山脉西麓,XX省东南部,郴州市的“北大门”,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

全县辖6个镇15个乡,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水量1430毫米,无霜期280天,日照1700小时。

国土总面积219.17万亩(约1462平方公里),管辖6个镇,15个乡,225个村(居)民委员会,3005个村(居)民小组。

地理坐标:

东经113°05′---113°36′,北纬26°17′---26°50′。

3.2综合

近年来(以2010年为基准),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增长14.7%。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1.62:

32.15:

36.22,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3.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03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1656万元,同比增长24.99%;其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64.59%,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3741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908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1户,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有数97人。

3.2.1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县粮食总产量27.51万吨,增加0.21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2.03万吨,增长10.3%;茶叶690吨,增长1.5%;烟叶2846吨,增长9.3%;水果27731吨,增长8.2%;出栏牲猪39.3万头,增长2.4%;出栏牛0.75万头,与去年持平;出笼家禽150万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6077吨,增长7%。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企业销售收入59768万元,企业利润总额478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21%。

安排农村劳动力6108人。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个,合作组织成员5100户。

创建2个部级“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成为“全省油菜生产重点县”,被授予“XX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省烤烟生产重点县”、“中国食用菌百强县”。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

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600处,投入资金7200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55万个,完成土石方32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

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9座。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公顷。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新硬化通村通组公路63.2公里,新建通村水泥(沥清)公路35.8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乡镇卫生院3所,建设农家屋48家,建设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139个,新建农村沼气池960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8个,新增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15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0个。

完成农村安全饮水56处,解决3万余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行政村配电网24个。

坪上乡桥石村被评为“XX省文明村”。

3.2.2工业、建筑业和安全生产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和“工业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6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4%,比上年增长3.49个百分点。

工业总产值30397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68%。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9410.7万元,增长49.4%。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84564万元,同口径比增长16.1%。

全县形成了以冶炼、电子、建材、能源、物流、小水电、大米加工等特色行业,且具有一定规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大米加工6.8万吨,增长56.2%;水泥23.3万吨,增长3.57%;发电量4173万千瓦小时,增长3.57%。

建筑业快速发展。

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61662.8万元,增长38%。

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实现利润10623.5万元,增长3.75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2.9万平方米,增长5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3.7万平方米,增长47.9%。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

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死亡9人(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同比事故数增加2起、上升5.4%,死亡人数增加1人。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29,同比下降9.4%。

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人数为8.15人,同比下降1%。

3.2.4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0年,XX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只是较上年增速有所放缓。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488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

城镇投资370682万元,增长44.1%;非农户投资48961万元,增长6.9%;农户投资22845万元,增长21.5%;房地产投资54313万元,增长1.09倍。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基础设施跨越发展,完成投资164504万元,增长1.52倍,其中交通投资29764万元,下降25.2%;民生投资34199万元,增长73.8%;生态环保投资22102万元,增长20.8%;产业项目投资180320万元,增长1.47倍,其中工业投资93038万元,增长83%;技术改造投资102868万元,增长65%。

房地产开发仍保持高速增长。

全县共有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投资54313万元;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23177平方米,峻工面积95777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9876平方米,销售额18945万元,销售均价1459元/平方米。

建设廉租住房5栋、966套、47327.2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销售额增长幅度均在1倍以上。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通过开展“两创建设”,投资分别达1200万元、2100万元的七一西路、五一北路改造升级项目已基本完工;八一路、万福西路的动工兴建,状元洲街、凤岗路等背街小巷的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完成投资7.5亿元。

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3.2.5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

已完成县道17条206.175公里,乡道53条386.291公里;专用公路68条75.335公里;村道217条510.039公里;村道

(2)1624条952.156公里,合计1970条2021.23公里,桥梁301座7574.95延米。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964万元,增长17.5%。

全社会公路客运周转量2036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1265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97%、23.58%。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598.78万元,增长45%,其中邮政1110万元、电信6822万元,、移动18927万元,、联通8739.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153.83%、27.24%、46.5%。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9万户,下降15.6%;手机用户10.2万户,增长9.7%;互联网用户6087户,增长25.7%。

3.2.6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

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84万元,增长13.2%;其中县城零售额129966.3万元,增长12.0%;农村零售额42517.7万元,增长16.9%。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0431.3万元,增长21.57%;住宿餐饮业12052.7万元,增长17.39%。

全年家电下乡累计32485件,销售金额6493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375万元。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整体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2.9%,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1.2%。

外经外贸取得新成绩。

全年外贸出口50万美元,增长150%;实际利用外资886万美元,增长24.8%;实际利用内资80822万元,增长11.8%;外派劳务845人,增长104.6%。

旅游业加快发展。

全年接待各类游客51.4万多人次,增长42.7%;旅游综合收入26600多万元,增长4.7%。

3.2.7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927万元,同比增长29.0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11万元,同比增长34.0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587万元,同比增长29.32%;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5.52%,同比提高0.39个百分点。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9524万元,同比增长33.3%,比年初增加3236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286万元,比年初增加17757万元,同比增长124%;中长期贷款余额73238万元,比年初增加14063万元,同比增长1.63%。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1501万元,比年初增加74495万元,同比增长18.5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972万元,同比增长22.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822万元,同比增长21.12%。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

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7511万元,同比增加970万元,增长14.8%;保险理赔支出1470万元,同比减少149万元,下降9.2%。

其中财险收入2118万元;理陪支出1093万元;人寿保险收入5393万元;理陪支出377万元。

3.2.8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全县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1项,市级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

开展科技下乡14次,组织科技培训52期。

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3万元,增长20%。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20.2亿元,增长15.4%。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3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2所),小学132所,县属幼儿园1所。

在校学生4865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240人。

共有在职教职工3784人。

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8%。

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33%以内,入学率达98%;小学生入学率达100%。

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第四章建设地气候及自然、水文条件和用地建设条件

4.1区位

XX县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紧邻县城新区,南起XX镇青路村,北至XX乡火车站,东临省道212线,西至XXXX村,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一园三区”。

园区交通便利,高速连接线(省道212线)、即将升为国道322线的省道路316线穿境而过,距衡茶吉铁路XX站1.5公里、衡炎高速安攸互通口12公里,京珠高速、武广高铁离园区不到1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位于园内,具体位置为:

北面紧靠泉塘路南面沿线,东面紧靠仁信路西侧沿线,西面距永乐路100-150米。

4.2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势较为平坦,周围无污染源,视野开阔,土地利用集中,功能协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功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使用要求。

4.3自然生态与气象

XX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水量1430毫米,无霜期280天,日照1700小时。

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年际、年内差异明显。

规划区内分布多为荒山,还有少量鱼塘、旱土、水清草绿,绿树环绕,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

4.4项目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及银行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5XX县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