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29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解析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1.各项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渗透压C.pH值D.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的因素包括渗透压,pH值,温度。

ABC都属于影响因素。

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故本题选D。

考点:

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2.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答案】C

【解析】

小鼠在注射前对A和B是同样无免疫力的,初始反应的曲线相同,说明敏感度一样,A错误;从图中曲线看不出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B错误;从图中看出针对抗原A,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大,因而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C正确;小鼠对抗原B反应并非较慢,只是对抗原B为初次免疫反应,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下列关于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流量。

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105J·m—2)

141.10

15.91

871.27

0.88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一个功能是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知道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

表格中c的能量最高,为生产者;a的能量次之,为初级消费者;同理b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故可推测出食物链为c→a→b→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4.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免疫调节的知识点:

细胞周期和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属于基础题,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

【详解】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分化成记忆细胞,所以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抗体为蛋白质类物质,浆细胞中核糖体活动增强,合成的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

故选B。

【点睛】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生命是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连续过程,因此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从头开始的过程。

细胞的生命开始于产生它的母细胞的分裂,结束于它的子细胞的形成,或是细胞的自身死亡。

通常将子细胞形成作为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的标志,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并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形成浆细胞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包括:

1.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2.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浆细胞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产生,A错误;B.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发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B错误;C.效应T细胞产生于细胞免疫反应,在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效应T细胞产生,C正确;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错误。

6.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某果蝇X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组成的文库是部分基因文库

B.cDNA文库中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交流

C.取出果蝇某细胞中全部mRNA,通过反转录产生的全部DNA片段称为该果蝇的基因组文库

D.可以根据基因的碱基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文库的概念和分类:

如果这个文库包含了某种生物的所有基因,那么,这种基因文库叫做基因组文库。

如果这个文库只包含了某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例如cDNA文库。

【详解】A、果蝇X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并不是果蝇的全部基因,全部基因应还包括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因此如上述构建的基因文库是部分基因文库,正确;

B、cDNA文库中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基因交流,基因组文库则只有部分基因可以,正确;

C、基因组文库的建立是通过提取某种生物体内的DNA,切成一定范围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将其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群体中储存而完成的,选项中所述应为cDNA文库,错误;

D、从基因文库中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简单来讲就是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例如,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正确。

故选C。

【点睛】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如果这个文库包含了某种生物的所有基因,那么,这种基因文库叫做基因组文库。

如果这个文库只包含了某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例如cDNA文库,首先得到mRNA,再反转录得cDNA,形成文库。

cDNA文库与基因组文库的区别在于cDNA文库在mRNA拼接过程中已经除去了内含子等成分,便于DNA重组时直接使用。

7.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A.带有全球性B.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包括带有全球性和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故ACD正确。

循环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故B错误。

本题选B。

考点: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8.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b处会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延搁,当刺激a处时,b处要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因为兴奋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由此可见,刺激a处,b、c处会相继发生兴奋或抑制(b处比c处先产生电位变化);故A正确。

刺激b处,c处发生电位变化,a处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错误。

刺激c处,a处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故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9.Ⅰ型、Ⅱ型糖尿病的比较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受体

Ⅰ型糖尿病患者

不足

正常

Ⅱ型糖尿病患者

正常

不足

 

A.胰岛B细胞以胞吐方式分泌胰岛素

B.胰岛素可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

C.注射胰岛素对Ⅰ型糖尿病有疗效

D.调整饮食对两种糖尿病都有疗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胰岛素是分泌蛋白,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故胰岛素B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涉及膜的流动性,故A正确;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如果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将会导致尿糖,故B错误;根据表格,Ⅰ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注射胰岛素对其有效,但对Ⅱ型糖尿病无效,故C正确;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是由于血糖代谢出现异常,故调整饮食对两种糖尿病都有疗效,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糖尿病的成因及相关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10.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答案】A

【解析】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12.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

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

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可以以ATP的形式贮存

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正常人体的血糖能够维持一定的水平,主要依赖于神经激素的调节。

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了血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们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血糖的来路,即加速肝糖原的水解,加快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血糖浓度。

【详解】A、血糖浓度升高后,为保持血糖浓度的稳定,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减少,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错误;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原水解后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错误;

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正确;

D、多食少动,身体代谢减慢,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错误。

故选C。

【点睛】血糖调节示意图:

13.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它们生存的无机环境,水稻、鸭、害虫和杂草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比农田生态系统多,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故A正确;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如地形的起伏等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故B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故C错误;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答案】B

【解析】

小草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属于潜在价值;

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因此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也有可能有害;故选B。

16.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

甲组:

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

乙组:

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

以下错误的是()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

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

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X=Y,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A正确;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为①<②,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生长快,将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为①<②,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生长快,C正确;虽然有左侧单侧光的照射,但是胚芽鞘在匀速旋转,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X=Y,所以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中,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琼脂块②所含生长素浓度比琼脂块①多。

图乙虽然是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匀速旋转,造成胚芽鞘尖端见光均匀,琼脂块X和Y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7.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4µmol/L和16µ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重新实验,测得其生长量为bc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µmol/L

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µmol/L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µmol/L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题干信息可以知道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4µmol/L或16µmol/L。

【详解】A、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µmol/L,错误;

B、若a<b,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16µmol/L,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错误;

C、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实现的,错误;

D、从图示中无法判断18µmol/L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段生长的作用效果,所以此浓度的生长素有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到抑制作用,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cm,正确。

故选D。

【点睛】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高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

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中得到体现。

注意:

“一定浓度”不能丢。

18.分解者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是()

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到环境中去

C.促使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动到下一营养级D.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动物植物遗体遗物,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详解】A、生产者能够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错误;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后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到了无机自然界,正确;

C、消费者的作用是促使能量从上一营养级流动到下一营养级,错误;

D、分解者不能减少能量在逐级流动中的损耗,错误。

故选B。

【点睛】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功能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释放氧气。

消费者:

异养生物,功能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功能是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

19.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答案】C

【解析】

A.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鱼类栖息在不同的水层,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和食物有关,主要依赖植物,B正确;

C.池塘中因地形的变化、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因素,动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C错误;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答案选ABD。

2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D.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答案】D

【解析】

A、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还有运载体,A错误;B、一种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即具有特异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不同,B错误;C、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不一定能成功实现表达,需要检测和鉴定,C错误;D、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细菌繁殖快,并且遗传物质少,D正确。

故选:

D.

21.如图为一个完整反射弧的示意图,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E→D→C→B→A

B.刺激B点或D点,刺激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

C.刺激D点,B点有电位变化,刺激B点,D点也有电位变化

D.此图表示的反射弧不能用来表示缩手反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C突触处的图形判断其传导方向是从右向左,所以反射弧上的兴奋传导方向为E→D→C→B→A,A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B点或D点,刺激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B项正确;由于突触出的传导是单向的,刺激D点,兴奋可以经过C处到达B处,B点有电位变化,刺激B点,兴奋不能通过C处,D点没有电位变化,C项错误;此图表示的反射弧中只有两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有三个神经元,因此不能用来表示缩手反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2.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白蛋白,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

C.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

D.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动物个体来说,非自身的基因成分属于外源基因,如果把外源基因整合或导入动物染色体基因中,那么这个外源基因就被称为转基因(即转移来的基因),这种动物就是转基因动物。

【详解】A、“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表达出更多的人白蛋白,错误;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白蛋白,是将人白蛋白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中,会导致定向变异,正确;

C、人白蛋白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这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乳腺细胞中才表达,错误;

D、转基因动物指的是将其他某种生物的某个有价值的基因转移到某种动物受精卵内,培养而成的新的动物,还是属于原物种,没有产生新的基因,错误。

故选B。

【点睛】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

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23.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免疫能力。

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能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D.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的产生。

【详解】A、接种天花病毒疫苗使得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正确;

B、吞噬细胞呈递可以给T细胞,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正确;

C、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再遇到天花病毒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正确;

D、接种天花病毒疫苗使得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错误。

故选D。

【点睛】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以及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呈递抗原的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4.如下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A.直立向上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云母片能阻止生长素的运输,右侧光照,使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左侧生长素多于右侧;生长素再向下运输,故在尖端下一段右侧生长素少于左侧,右侧的生长素速度低于右侧;故向右弯曲生长;选D

考点: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点评:

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5.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