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175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艾灸穴位图人体保健穴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

《甲乙经》载:

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

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

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足三里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二是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艾灸穴位图:

太溪穴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发,精力充沛。

曲泉穴穴位名称:

曲泉穴(合水穴)穴位位置:

屈膝,在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中。

穴位详解:

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肾水。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主治疾病:

最善治膝关节疼痛,也是降血压的要穴,还能治疗各种温症,不论温寒、温热、风温、温毒均可选用此穴。

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曲泉正位于膝关节部位,所以善治。

膝痛曲泉穴必痛,此穴为护膝要穴。

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

阳陵泉穴陵泉穴取穴方法:

患者应侧卧或仰卧,该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运动系统疾病:

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

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

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期门穴期门穴位置:

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与巨阙穴齐平。

经属:

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击中后,冲击肝、脾。

主治:

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奔豚气;

乳痈。

章门穴门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

有肋间动脉末支;

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

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疾病〗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膏肓穴艾灸穴位图:

膏肓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

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

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肺俞穴治喘咳。

〖刺灸法〗斜刺0.5~0.8寸。

〖穴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膏,膏脂、油脂也。

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

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

(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排脂。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气户穴户穴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穴【取法】仰卧位,在乳中线上,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

皮肤由锁骨上神经中间神经和内侧神经双重分布。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胸大肌的锁骨头及其深面的锁骨下肌,后肌由锁骨下神经支配,它的深面是胸膜顶及肺尖。

【功用】理气宽胸,止咳平喘。

【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2.其它:

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刺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中脘穴脘穴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关元(丹田)穴关元穴也称丹田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这关元穴的位置好定,也就是肚脐正中的下面3寸处。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与足三里一样,关元穴也是自古的养生要穴。

《扁鹊心书》记载: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腰阳关穴关穴〖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

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血海穴血海穴定位取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屈膝取穴。

简便取穴法站直两腿并拢,膝盖上方靠内侧有一明显酸痛点就是血海穴。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也可以自己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身体上方,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肝俞穴肝俞穴【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

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

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

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

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

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特异性】肝之背俞穴。

【功用】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五官科系统疾病:

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外科系统疾病:

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5.其它:

月经不调等。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大椎穴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约与肩平齐。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大椎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风市穴市穴〖取穴方法〗风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简便定位法:

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

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鸠尾穴鸠尾穴【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取法】在脐上7寸,腹中线上,仰卧,两臂上举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鸠尾穴位于人体的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

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用】安心宁神、宽胸定喘【主治病症】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艾灸穴位图:

灵台穴灵台穴【取穴方法】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

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

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命门穴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

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手三里穴手三里穴定位方法: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主治病症】1.运动系统疾病:

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统疾病;

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系统疾病:

牙痛,口腔炎;

4.其它:

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5.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艾灸穴位图:

天突穴天突穴〖取穴法〗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胆俞穴胆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胆俞穴的主治疾病为:

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人体保健穴位发布日期:

2010-04-10人体到底有多少个保健穴?

中医针灸学有一个著名的五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顶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胸肋若有病,速与内关谋,介绍的是关系到全身保健的五个穴位,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内关。

但根据资料及现代研究,有保健作用的学位远不止这些。

保健穴的作用世界许多国家联合进行的有关针灸的研究显示,针刺穴位对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三方面:

镇痛、调整机体各系统功能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能调节全身的内分泌功能、能提高性激素水平,尤其是提高睾丸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刺激三阴交、合谷、曲池、内关、委中、承山、太溪等穴,能调节内分泌、平衡免疫系统,健脾、益肾、使人延年益寿。

常用保健方法1、足三里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保健方法:

穴位点按、艾灸。

可用双手大拇指腹点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度。

或用艾条(中药店有售)直接或间接灸此穴。

作用:

能补脾、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凝聚,促进消化吸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腰膝酸软等。

2、涌泉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足掌的前1/3处,屈趾时凹陷处既是。

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有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100下。

填精益髓、补肾益阳、强筋壮骨、健脑益智、宁心安神、舒肝明目。

主治足发热、疝气疼痛、血淋等。

3、神阙穴神阙即肚脐,属任脉。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撮热,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调节气血,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膝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主治腹痛、肠鸣、水肿鼓胀、泄痢脱肛、中风等。

4、命门穴命门属督脉,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

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至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向压揉9次,如此重复操作2次。

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疏通督脉气滞,加强与任脉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主治阳痿、遗精、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等。

5、百会穴百会属督脉,位于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即头顶正中央。

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或用右空心掌青青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增加真气,调节新、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

主治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