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90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9可能简答题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P34-35选择题

7.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是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重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俄国十月革命开启了世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43简答或选择题

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P43-46简答或选择题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对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进行具体阐述。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9.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P47选择题

1、道路的探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力量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938年11月,毛泽东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简答题

依据:

(1)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深入农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2)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和政党必须把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自己的力量,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49-53简答题或选择题

1.统一战线,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有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基础)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势力的策略方针。

2.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能进行武装斗争,军队只能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共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地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6-57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经济社会状况决定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61-63选择题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自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组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积极领导、稳定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63-66选择题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共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71-73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是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保证。

4.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P75-76选择题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内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16.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77-80选择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矛盾普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在政治上分为敌我矛盾(对抗性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这两类矛盾。

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对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中共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7.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P82-84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3.经济建设方针,党八大提出即反保守有反冒进、在综合平衡重稳定前进的方针,统筹兼顾的方针。

4.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5.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八大提出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

6.科学和教育,‘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毛泽东提出教育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7.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1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90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9.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00-101简答题或材料分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根本上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2.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4-107(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简答题或材料题。

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党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是兴国之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是立国之本,党和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2-113选择题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还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P115-116选择题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得到巩固和发展。

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121-122选择题

1981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

十二大提出‘两步走’,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

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党十六大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际出发,提出用20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怀人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死是人民文化水平全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22-124选择题

1、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2、思想内涵的核心内容: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和民主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3、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29选择题

26.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33-135选择题

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是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方面改革要与之相适应。

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各方面体制改革中。

2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6选择题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28.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P139简答或选择

20世纪90年代初足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荐对外开放(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等开放,有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3、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走出去战略)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P144-145选择题

1、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147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选择题

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简答题或材料题

1、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的统一起来了,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紧紧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15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生产要素分为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和人的劳动。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三种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以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选择题)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可能简答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们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

3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154

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型转变。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工业化和

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化相互协调。

最后,‘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扩展:

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党十八大提出的。

党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55-156简答题(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或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