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46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RTF 页数:6 大小: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方案.rtf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的)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几乎没有被放在教育目标相当份量的位置上,这就使得儿童的情感不仅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与损害。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片面强调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

过于强调人的智商,却忽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是十分不利,最终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等全面素质的降低。

社会需要情智并茂的人,只有切实实施情感教育,才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命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信息化带给了孩子虚幻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文化震荡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体具有积极、深厚、持久的学习动力,坚持终身学习。

这些迫切需要着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儿童2丰富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使个体顺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2.毛泽东的教育理论;邓小平关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解读新课程标准,可知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

4.儿童发展专家拜瑞布莱泽顿指出:

“智力是建立在情绪能力的基础上,情绪智商的概念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现代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个方面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这说明认知过程与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健康的情绪情感是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

儿童的情感易被激起,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回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

三、课题的界定三、课题的界定所谓情感,“现代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人际间的交流、沟通和关系的发生、发展。

情3感的这些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起着消极的破坏作用。

”。

所谓情感教育,即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以积极、高尚的情感为主线,影响、改变、整合受教育者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丰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情智并茂的现代人才。

情感教育既以情感为出发点,又以情感为归宿;即以情感为施教的手段和途径,又以情感为施教内容和目标。

情感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和否定。

四、研究目标四、研究目标1.实施情感育人,整合情感与智慧,培育优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2.探寻出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3.初步探索出“引、读、品、悟”课堂情感阅读教学模式五、研究内容:

五、研究内容:

(一)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1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暗示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录音、表演等艺术形式,将有关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与音乐、表演、故事等联系起来,使情感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暗示教学的创始人保加利亚心理疗法专家、哲学博士洛扎诺夫指出“艺术手段不仅用来为课本基本材料的接受、理解创造愉快的气氛,它们也必然会促进暗示的心理倾向态度、动机和期待”。

可见,艺术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暗示调节与表达手段。

挖掘语文课文中一切形式的4美的因素,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的大脑相关部位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大脑左右半球协调一致地工作,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预先所设计的情感教育目标的影响,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自由的释放和陶冶,促进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

2构建师生立体交往的教学组织形式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7世纪初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度被誉为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由于班级授课制能够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集体教育的作用,因而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被人们广泛地采用。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并非尽善尽美。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布局,不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有碍于学生的发展。

面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如何克服其短而扬其长,许多教育工作者做了有益的探索。

研究表明:

从沟通的速度、正确性、组织性以及士气等方面比较来看,57人小团体型的立体交往方式效果最好,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既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便于课堂内人际交往的进行。

语文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每位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协调发展。

3、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间相互交往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基础上的。

教育和教学问题的社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社会性功能的健全有利于人获得成功与成就,体验快乐。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5情感教育得以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中爱、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

4、让感情生于情感朗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

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美感体验。

教授课文时,教师要遵循朗读过程中情感伴随规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心品味情感内蕴,然后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把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读出神韵,以声传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引、读、品、悟”课堂情感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六、研究过程六、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0月)

(1)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

(2)学习本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

2研究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月)。

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3.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方法: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报刊、网上检索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借鉴已有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结合校情,深入研究。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观察、座谈等形式,摸清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需求。

63、行动研究法:

倡导在教学实践中,边行动,边探讨,边研究,边改进,指导教学工作。

4、案例研究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探求情感对语文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促进作用。

5、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语文知识掌握,情意生成、行为态度和道德化成的完美结合”的先进经验,互相交流,专题研究,验证完善,提升水平。

八、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八、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课堂教学模式。

九、课题组成员九、课题组成员组长:

刘春花组员:

葛正华王素梅吴婧李媛媛房湘姝史军侠徐继芳刘美芹曹学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