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49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docx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1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自然通风换气 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

 

2、空气过滤 

(1)层流净化 

(2)空调净化 3、空气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3)熏蒸或喷雾消毒 

(二)污物、污水的处理 1、污物的处理 

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容器必须可防渗漏并耐刺)。

 

3、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毒法。

 

六、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二、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 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 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 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

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

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

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

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

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的处理见第七章。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

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活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

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消点,专车、专线运输。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二、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人物应单独消毒、清洗。

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最≥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分钟。

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

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